青春的激情与成长的苦恼:我们摧枯拉朽的爱
《青春的激情与成长的苦恼:我们摧枯拉朽的爱》|总人气: 431| 总推荐: 0| 总收藏: 0| 简介:
当代文学的青春证明白 烨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被习称为“80后”的青年作者或青春文学写手,出道已有一些年头,人们对他们早已不陌生;他们之中涌现出来的作者络绎不绝,成群结队,有的已成为少男少女们追逐的偶像;而出自他们之手的作品也是摩肩接踵、五花八门,有的已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但即使热闹如此,我还是相当看重这套文学书系的推出,并愿意为之摇唇鼓舌。我的这种态度与看法,自有我的因由和道理。 “80后”作为一个写作群体,是在这个世纪之初逐渐显露头脚的,但他们最先是浮现于图书市场,流行于学生群落,而不是显现于主流文坛,流传于文学领域。他们的作品的联袂出现,为文学图书的发行与销售新添了一个很大的门类,那就是包含了校园文学、流行文学和一些网络文学在内的“青春文学”。 我一向认为,“80后”写作的兴起及青春文学的兴盛,除去“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持续催生和市场运作的强力推动两个外在因素,其内在的动因是反映了学生的生活,表现了学生的情绪,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总体来说是学生作者的写作内在而普遍适应了学生读者的阅读的结果,这其实是对主流文坛长期以来所严重忽略的一个缺项甚至是盲点的适时弥补。但就文学意味和文学品质而言,还有显而易见的不足与差距。这既主要表现在他们的一些写作过于囿于自我的经验,作品容量狭小和显得轻飘上,又表现在多数作者的艺术想象普遍有限和文字表达尚嫌浅切上。而从作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写作的随机性与兼顾性来看,众多的“80后”作者本身也都带有“文学票友”的一些特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在《“80后”的现状与未来》(原载《长城》2006年第四期,后又贴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的文章中,在整体肯定和宏观推介“80后”作者与作品的总前提下,就其写作的主体倾向,提出了“走上了市场,没有走上文坛”的看法。这一说法虽然在后来引发了所谓你可能喜欢
- 01-01青春从遇见他开始
- 01-01青春,堪比黄花瘦
- 01-01重生之沸腾青春
- 01-01无处释放的青春
- 01-01得不到的青春彼岸
- 01-01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 01-01动荡的青春:红色大院
- 01-01我的青春从爱你开始(
- 01-01青春后
- 01-01黑道回忆录--血色青春
- 01-01青春长征路
- 01-01北方的青春
- 01-01青春如梦
- 01-01祭奠青春--王飏短篇小
- 01-01青春的证明
网友对《青春的激情与成长的苦恼:我们摧枯拉朽的爱》评论
管理员
·你觉得《青春的激情与成长的苦恼:我们摧枯拉朽的爱》写的如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赶紧登陆或者注册发布下你的看法吧?
·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请不要发表辱骂、攻击型等不良言论
·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请不要发表辱骂、攻击型等不良言论
《青春的激情与成长的苦恼:我们摧枯拉朽的爱》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