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过于相信21寸彩电,认为这就是市场的主流。现在来看,21寸确实是市场的主流,而在这方面的技术,长虹也确实国内领先,至少他们的生产成本,是最低的,甚至比很多国外的大公司生产成本都低。
可过两年,电视会向大的方向发展,到时候25寸、29寸、32寸、34寸甚至42寸等电视会不断的出现,各电视机生产企业,都在往大做,而市场的需求,也是这个方向。
那时候长虹依然坚持做21寸的彩电,并且产能依然不降,这就导致了产品大量积压,根本卖不出去。
这也成了一个转折点,让长虹从国内电视机的龙头老大,逐渐变成了老二、老三、老四,排名不断下降。
当然,现在还看不出来,至少长虹还会狠赚三年的钱。
很多公司的成功,让地方政府眼红,他们忽然发现,原来企业不用贷款,也能筹集到资金,并且快速发展。
而且上市以后,股价上升,公司的市值也就跟着上升,那么他们地盘就会出现一家大企业。原本市值一个亿的企业,上市后可能变成三个亿,这就跟上面有的吹了。
在我任期内,我市出现上市企业XX家,其中市值亿元以上企业XX家,资产翻倍企业XX家什么的。领导一看,这个搞经济是一把好手啊,在全国重视经济的时期,不提拔他提拔谁?
于是各种上市企业,开始大量的出现,很多企业实际上根本达不到上市的标准。但不要紧,有地方政府帮忙,再加上现在有很多漏洞可钻,开始有大批的企业上市了,去年一年上市的公司,是前年的十几倍。
这其中不乏上市后,确实效益越来越好,股民们也都赚了。但也有很多企业,上市后股票卖不动,还有一些企业,上市募集到了一笔资金,但资金消失了,被地方政府抽走了,或者被企业领导弄没了,有的干脆就是填坑了。
但不管怎么说,上市企业,都被地方政府认定成了一种政绩的体现,他们都想自己的地盘,多出现几家这样的企业。
于是李明德也被领导叫去谈话了,要求哈尔滨机械公司上市!
李明德今天给冯宇打电话,一个是汇报工作,另外一个就是求助。
第714章 时机未到
找李明德谈话的,当然不是张瑞强,张瑞强如果想要哈尔滨机械公司上市,是不会找李明德的,因为他清楚,哈尔滨机械公司真正说了算的,是冯宇。
找李明德谈话的,是哈尔滨的书记,他也需要政绩,来推动他继续向上走。他当然知道冯宇是哈尔滨机械公司的大股东,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
可是他给冯宇打了电话以后,知道冯宇是不愿意上市的,于是只能再找李明德谈谈,希望李明德能说服冯宇,毕竟冯宇非常看重李明德,否则也不会让李明德提前退休,然后返聘到公司,并且给予一定的股权奖励了。
书记也认为,张瑞强不会阻挠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做成了,政绩也不是他一个人的,甚至政府方面,能得到的更多。如果他升上去了,那么张瑞强也可以顺序接班。以张瑞强这两年的工作成绩和能力来看,他接班不说顺理成章,但也是希望最大的,更何况省1号还支持张瑞强呢。
而且有呼声说,省1号今年底就会退二线,到时候张瑞强在省里的最大靠山可就没了,张瑞强难道就不想在今年就当上哈尔滨的书记?在官场上,一步慢那就步步慢,有可能一耽误,就是一届啊。
李明德可不敢硬钢书记,只能打电话向冯宇求助。
啧~~冯宇一嘬牙花子,上市,那是很多公司募集资金发展的手段之一,比贷款更加划算,而且还能有效的提升公司市值。
可冯宇却并不想上市,因为那会稀释他在哈尔滨机械公司的股份。最少要发行总股本百分之二十五的股票,那冯宇跟父亲的股份加在一起,就不足百分之五十了。
当然,上市之后,因为股票会升值,冯宇他们手中的股份,都会变得更加值钱。可那是对很多想要出售套现的人来说的,而冯宇并没有打算出售哈尔滨机械公司的股票。
前世很多大公司,为什么都要上市,不是他们想要上市筹集资金,而是因为他们公司中有风投的投资,风投靠什么赚钱呢,还不就是靠着这家公司的股票上市后,他能套现赚钱么。
一些效益好的公司,或者股民期待值高的公司,上市后股价大涨,然后风投就可以在限期过后,抛售股票来赚钱,风投赚二十倍都很正常。
而风投一般持有的,都是所谓的优先股,也就是没有投票权,但有保底分红收益,且可以优先出售的股份。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是为了降低债务比例,只要去查,会发现很多公司都有不少外债,但依然能上市。上市后,就有钱还给别人了,这也是一种堵窟窿的办法。
当然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好处,那就是现在上市公司不多,如果上市,就能极大的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可这一点,哈尔滨机械公司完全不需要啊,从摩托车开始,哈尔滨机械公司,就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公司了,松江牌,也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品牌了,而且产品,卖的也一直非常不错。
很多效益好的企业,尤其是个人独资或者个人控股的企业,也都选择不上市,比如著名的顺风物流,前世多次有人想让这家企业上市,还说上市后能赚多少多少钱,但人家偏偏就不上市,因为不缺钱啊。
上市的第二个坏处,那就是财务报表需要公开,倒不是说哈尔滨机械公司有什么假账、烂账,而是冯宇不想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上面,被太多的人知道。
虽然他不能做到完全隐形,但是低调一些还是很有必要的,他比较喜欢闷声发大财。
冯宇原本打算在香港注册一家控股公司,然后将他这些公司的股份,都转移到香港那家公司名下,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的麻烦,冯宇必须自己拿出来一大笔资金才行。
因为此时香港还不属于国内,冯宇这样,会被认为是向境外转移资产。他找陆少帮忙了,但陆少也说做不到,除非冯宇自己拿钱,将这边的股份以正常价格卖掉,才有可能成功,还有可能会被行政干预而叫停。
如果等到九七之后,香港回归后,那么操作起来,就简单多了。
冯宇想了想,决定再等等,而且现在上市,也绝对不是好时候,尤其是在国内上市。国内的股市今年开始实行T+1制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操纵股市的可能性。
但今年的股市一样不理智,由于国债期货出现了多杀多的情况,很多证券公司开始违规操作,也正是这一年,开始出现了很多的操纵市场的情况,而这两年,会是持续的熊市,股民都没信心了,上市后股价不会涨的太好,还有可能下跌。
当然,如果比起操纵市场的能力,冯宇相信,没人会是他的对手。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资金实力,他在国内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可他完全不需要这么做,也不想这么做。他不想惹麻烦,即使他能将这个麻烦消掉,也不想将来有人在背后说,他是一个操纵股票市场的人,让很多股民血本无归。
上市后,管理会变得更加繁琐,冯宇不认为李明德他们暂时有这个能力,他们能接受新鲜事物,但接受的速度和能力,并没有他们自己认为的那么强。
还有上市也是需要成本的,从审计、到律师等,每一项的费用都不低。而且公司所面临的审查会更加严格,每一项细节,都要被详细审核,冯宇将来把股份集中到一家控股公司,会更加的麻烦,尤其是这家控股公司还在香港。
上市有好处,也有坏处,冯宇衡量了一下,不是说公司以后就肯定不上市,但现在,公司是不会上市的。
冯宇告诉李明德,顶不住也要顶,奖励给李明德股份,那李明德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冯宇才不会为了那些官员的政绩,而让自己的公司,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上市呢。
尤其是……他跟哈尔滨的书记又不熟。
他告诉李明德,如果还是顶不住,那再通知他,他回去处理。
第715章 为难的张瑞强
冯宇本来以为,李明德怎么也能顶住几天,就算顶不住,李明德总知道找张瑞强求援吧,可结果却是,张瑞强竟然打电话给冯宇,让冯宇回去商量一下,哈尔滨机械公司上市的事情。
张瑞强为什么会改变主意,上次他跟张瑞强说的很清楚,不是公司不上市,而是这两年不合适,等公司再发展两年,肯定要上市,而且也一定在张瑞强的任上,两年时间,张瑞强真的等不了吗?
其实不是张瑞强等不了,而是省一把手等不了。
省一把手的岁数不小了,上面的人已经跟他打过招呼,劝说他,今年年底就准备退二线。当然,按照惯例,省一把手有可能会被提半格,但也有可能是平掉一个闲职。
他现在已经是封疆大吏,再提半格那可就是副国了。在那种级别退休,跟现在这级别退休后的待遇,可完全不同。而且成为副国,他就能多工作一段时间。说是恋权也好,说是想多奉献一段时间也罢,他都不想太早的退休,他认为自己还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还能继续发光发热,不想太早的过上钓鱼遛鸟的退休生活。
龙江因为地域问题,太过偏僻,贸易远没有沿海那么好,而且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扶持,发展很难。而且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农垦和林业,都是双重领导,农垦是农业部跟省里,林业是林业部跟省里,其中大部分收入,都是直接上交部委,而不是交给省里。
龙江最大的对外贸易,就是对俄国,主要出口产品,就是粮食。当然,现在还包括了冯宇公司主导的汽车、小商品百货等等,但跟其他沿海省份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
可龙江的老工业基地振兴做的非常不错,工业产值连年增长速度超过国家平均水平,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做到的全国领先,比如农机具制造、比如汽车工业、比如加工工业等等。
省一把手之前也没想过退二线的时候,还能提半格,但现在,他觉得自己有了底气,甚至不需要退二线,而是升官,当上一个副国级的实职!
以他的政绩来说,竞争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但他的几个竞争对手,可都是有着不次于他的政绩,而且他要竞争的是实职,最次也该是正部级的实职,而不是退二线,弄个什么人大、政协的办公室闲职,安静的等着退休。
前段时间他在中央开会的时候,听到了别的省的工作报告,也知道别人为什么被选在大会上做报告,因为别人管理的省,有好多家上市公司。
他这才发现,原来公司一上市,那么资产就会扩大很多,甚至扩大几倍!岂不是说,一块钱就变成了三五块钱?一个亿就变成了三五个亿?那就是经济得到极大的增长啊!
虽然他也了解过,公司上市后,虽然市值暴涨,但原本的股东持股比例就会降低,可他还是认为,上市是利大于弊,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公司,想要上市呢?
而且看看那些领导得意的样子吧,看看中央领导满意的眼神吧,这都狠狠的刺激了龙江一把手。
如果他不能更多的做出一些成绩,那么他在这次竞争中,就彻底失败了!
虽然到了他这个岁数,退休的也大有人在,而他将来最差也只是退二线,但当惯了一把手,当惯了发号施令的人,忽然权力大部分都消失了,这种落差,他难以接受。
明明他还有很多政治抱负没有施展呢,明明他还可以继续工作,为什么就要退二线?甚至他认为,他做出的成绩,比很多领导都要好,那么他凭什么不能升官?
上面也不是没有赏识他的领导,他缺乏的,只是一笔政绩,一笔让他脱颖而出的政绩。
按说在哈尔滨,一家市值只有几千万的机械厂,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市值已经是几十亿了,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大公司,这已经是一笔硬邦邦的政绩了。
但他认为,这还不够,别的省也有市值几十亿的大公司,还是国企呢。可如果这家公司的市值能够超过百亿,那么谁还能跟他竞争?他升官的希望,就会变大很多。
华夏第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在他任期,出现在他的治下,这谁能说不是他的功劳?这种天大的功劳,谁能掩盖的住?上面的领导,又怎么会注意不到?
他也是得到过总设计师、江大民、朱铁腕等多位领导重点表扬的人,如果他年轻八岁,不,只要年轻五岁,那么他进入中央,绝对是板上钉钉的。
可惜他岁数大了,这是他最后争取的机会,如果再不争取,那么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他知道,这个哈尔滨机械公司是张瑞强力推改革的试点,但也是他一力支持的吧?如果当初不是有他支持,这改制能成功吗?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如此的改制!那时候全国的改制试点企业,都是亏损企业,哈尔滨机械厂,当初可是盈利的。
张瑞强跟那个冯宇关系非常好,很多人找他告过状,说张瑞强跟私人老板勾结,不都是他粉碎了这些留言,在背后支持张瑞强的吗?
张瑞强能有今天,不也是他提拔起来的吗?如果不是他将张瑞强从外经贸厅调到哈尔滨市政府,能有张瑞强的今天吗?
张瑞强每一步走的都那么顺,当然有张瑞强能力强,做出难以掩盖的成绩的原因,但如果不是他的支持,张瑞强现在能当上市长吗?就算当上市长,也不会是哈尔滨的市长,级别更不可能是副部。
还有哈尔滨制药集团的改制,哈尔滨好多家公司的改制,张瑞强提出来后,他的批示永远都是开拓进取,不畏艰难,放手去做,我当你的后盾!
人总是有私心的,虽然张瑞强可以说是他政治抱负的延续,但他现在还能更进一步,并且更进一步后,还能继续支持张瑞强,这有什么不好呢?
他找到了张瑞强,跟张瑞强好好的谈了一次。希望张瑞强帮忙说服冯宇,让哈尔滨机械公司尽快上市,让龙江出现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让他有更多的政治资本,可以助他继续往上走一步。
张瑞强也很为难,他很清楚,冯宇是一个奇才,在商业上面,他还没见过有比冯宇更加成功的人呢,包括那些国外的传奇人物,在他看来,都不如冯宇更加有传奇性。
冯宇说哈尔滨机械公司暂时不适合上市,他就选择相信冯宇,再也没提过。可这时候,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仕途上的伯乐来找他,让他帮忙,他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最终,还是省一把手退了一步,让他把冯宇叫过来,他想亲自跟冯宇谈谈,张瑞强这才给冯宇打了电话。
第716章 拒绝
见到张瑞强,两人关上门聊了一会儿,冯宇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对于张瑞强把他叫回来,他没有觉得不痛快,张瑞强复述了许书记的原话,并没有强迫的意思,这点让冯宇很满意。
而且没有张瑞强的帮助和支持,冯宇的事业也不会发展的这么快。在他最初奋斗的时候,张瑞强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强行摘桃子了。
更何况对方说了,只是见一面,这个他当然不会反对。但他心里还是很确定,他不会让哈尔滨机械公司上市的,哈尔滨制药集团也不行,省里帮着简化手续,他也不会同意的。
还是那句话,时机未到。
在熊市的时候选择上市,虽然也不一定会亏,也有很多赚的,但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股价,为什么不等着牛市的时候再上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