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电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色电影-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章 现代主义与血腥情节剧:三个个案研究(23)
75战后,当格林已在英国电影工业中取得电影作者的地位,并拥有了对最终产品的一定的发言权之后,所有这一切都变了。1947年版的《布莱顿硬糖》由博尔廷兄弟(Boulting Brothers)制片,格林和特伦斯?拉蒂根共同担任编剧,而出来的结果则和我之前所描述的那个好莱坞版本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同时也是最接近格林战前小说和批评性文字中所表达的那些价值的一部电影。和这一时期的许多其他犯罪片一样,《布莱顿硬糖》把外景摄影和表现主义的摄影棚布景混杂在一起,而其中的服装和内景则像1930年代的法国电影或华纳黑帮片系列。其实,它也是一种历史片,个中原因主要是布莱顿人民害怕格林的阴郁故事会破坏本城的旅游业。为了安抚布莱顿城的官员,制作者们让人物穿上了战前的服装,并“讨好”地解释道,现在的布莱顿已经成为一个既安全又美丽的游乐场了。这是这个版本的《布莱顿硬糖》的一大败笔——当然,约翰?博尔廷失控的导演技巧和埃尔米奥娜?巴德利(Hermione Baddeley)对艾达?阿诺德的生硬演绎都是其中的败笔。因为剧本的直接来源是特伦斯?拉蒂根的剧场版,所以它无法达到格林小说或《堕落的偶像》(The Fallen Idol,1948)中那种主观视角的心理强度(subjective intensity),后一部作品紧接着《布莱顿硬糖》,是格林与卡罗尔?里德的合作产物,一个黑色的、亨利?詹姆斯式的谋杀故事。但是,在这个版本的《布莱顿硬糖》中,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对平基?布朗的演绎则相当出色——在他的演绎下,这个人物变成了令人不安的雌雄同体式的角色,有时是拿破仑式的狂妄自大,有时却如婴儿一般脆弱。而它对格林版的荒原的描绘也相当准确:阳光灿烂却又俗气的布莱顿海滩和夜晚码头的恐怖意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而高级现代旅店中的白色内室则与平基的黑社会贫民窟形成了巨大反差,在那里,揪人心肺的婴儿哭声不时从窗外传来。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在格林旨在表现悖谬的宗教象征主义的犯罪小说中,《布莱顿硬糖》是唯一一部被改编成电影的。于是,它便具有在同时期惊悚片中最令人不安的结尾之一。
  最后一场戏开始于黑暗中布莱顿码头——平基已经在那里死去——的滂沱大雨,随即叠化(dissolve)到一个收容“*”(wayward women)的天主教之家的明亮房间。在一个修女陪伴下,罗斯坐在床边,穿着破旧的上衣,手中捧着一个便携式留声机,她哭喊道:“我应该和他一起死!我不需要任何赦免!”画面切到了这个涂着唇膏的修女的特写,她相当伪善地说着“令人畏惧而奇异的神恩”,并说如果平基还能去爱别人的话,那他还有得到拯救的机会。“让我给你看看!”罗斯说道,76并打开了她那宝贝唱片。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正在录音的平基,他残忍地说道:“你想让我说的就是我爱你。你这个小贱货!为什么你不能在我眼前永远消失,让我一个人好好待着?”他想到这个录音可能在罗斯死的时候被当做证据来指控他,于是他就想把它毁了,但并没有成功。于是,我们又再一次听到了他的话:“你想让我说的就是我爱你。”突然,录音卡住了,不断重复地播放着:“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就在录音不断地重复着的时候,罗斯带着微笑走向了开启的窗边,消失在画格之外,而摄影机则继续向前推到墙上的一个十字架,表达了一个基督受难的寓意。

第二章 现代主义与血腥情节剧:三个个案研究(24)
格林之后谈及这个结尾时,仿佛这是对大众趣味的妥协:“那些要大团圆结局的人都会觉得这就是一个大团圆结局。”(转引自Shelden,345)但是,就算我们假设这段录音会永远地被卡在那里,所达到的效果也永远不可能以大团圆来形容。这个新版本只是让我们离《黑暗之心》结尾的那种反讽更近了一步,在那个结尾中,女人被告知一个谎言,从而得以避免可怕真相的伤害。也许正因如此,《布莱顿硬糖》的票房并不成功——特别是在美国,在那里,它被更名为《少年疤面人》(Young Scarface),并被当做一部黑帮片。在那个年代,审查制度还没有解禁,而艺术电影也尚未拥有广泛的发行网络,于是,它只能被视为一个不时兴的类型片和值得尊重的文学改编的混合体。《综艺》说《布莱顿硬糖》生不逢时,刚刚卡在好莱坞对黑帮电影频频“皱眉”的时候,而它也很可能会“碰到美国制片法典执行局的严厉反对”。更糟的是,人物的伦敦口音会使美国观众感到不适,而它的宗教象征主义会“引起天主教徒们的愤怒”。《综艺》总结道,本片的唯一卖点是它是根据格雷厄姆?格林的“畅销书”改编的(1947年7月6日)。
  所有这些问题都无法影响格林之后更著名的作品《第三个人》(1949),这是一部根据格林原创电影剧本而拍摄的国际性制作,亚历山大?柯达(Alexander Korda)和大卫?塞尔兹尼克以好莱坞方式对其投资。和《布莱顿硬糖》相比,《第三个人》对格林宗教主题的处理带有审慎的反讽意味——在电影中某处,哈里?莱姆(Harrry Lime)告诉他的好友霍利?马丁斯(Holly Martins):“当然,我仍然虔信,伙计……我所做的一切并不会伤害任何人的灵魂。”除此之外,卡罗尔?里德奉上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追逐段落,安东?卡拉斯(Anton Karas)的配乐也相当精彩,77而奥逊?威尔斯则贡献了值得铭记的巨星表演。因此,《第三个人》完成了格林的夙愿:制作一部有力的惊悚片,同时也堪称艺术电影。在另一个层面上,《第三个人》不仅展现了卡罗尔?里德新“卡里加利风格”(neoCaligari*e)的倾斜摄影,而且是对维也纳的准纪录片之旅,这座城市是现代主义和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摇篮之一,在战争的摧残下,它成了“格林之原”。我们还需注意格林电影剧本中的种种主题和技巧元素。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和叙述者霍利?马丁斯既像一个詹姆斯式的无辜者(Jamesian innocent),又像一个康拉德式的秘密分享者(Conradian secret sharer)。就像《黑暗之心》中的马尔罗一样,他是一个冲动而又多愁善感的浪漫主义者;也和马尔罗一样,他寻找的那个反角在被几个人描述之后才迟迟亮相。重要的是,叙述者中有一个叫“柯兹”的男人,他对马丁斯说,他是哈里?莱姆最好的朋友——“当然,除你之外”。
  正如我们所知的,奥逊?威尔斯本人就想拍《黑暗之心》,但是在拍摄《公民凯恩》前不久把它放在了一边。在《第三个人》中,仅仅是凭着他的个人魅力,他就把哈里?莱姆成功地转变成格林小说中最危险的“天使”或路西弗式的杀手。他的出镜是如此吸引人,以至于似乎要让观众忘记他所犯何罪(与黑市盘尼西林和死婴有关)。[48]观众所能回想的就是爆发的齐特琴音乐和一系列再次确证了格林在1928年所说的默片的“诗意”推动力的画面:一个藏匿于(少年莫扎特之家)黑暗门口的高大阴影;一只舔着黑牛皮鞋的猫;突然之间聚光灯打在戴着黑帽、穿着轻便风衣的威尔斯身上,镜头向其推进,我们看到他面带笑容,好像被不小心抓到正在做着不规矩行为的过火演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现代主义与血腥情节剧:三个个案研究(25)
“别跟情节剧似的,伙计。”哈里?莱姆在维也纳上空巨大的摩天轮上对霍利?马丁斯说。但是,莱姆(他的名字和格林有密切关系)是影片中最情节剧式的人物——一个时髦浮华的法外之徒,让人想起方托马斯或魅影魔星(the Shadow)。天真的马丁斯崇拜他,并且因为马丁斯恰由约瑟夫?科顿(Joseph Cotten)扮演,因此不得不使人想到杰迪戴亚?利兰(Jedediah Leland)与查尔斯?福斯特?凯恩(Charles Foster Kane)的关系。美丽而又受虐欲式罗曼蒂克的安娜(阿利达?瓦利[Alida Valli])渴慕他,甚至在他把她供给苏联政府后也矢志不渝。对于这两个人和观众来说,莱姆所代表的是战后维也纳社会组成动力的另一迷人的可能性,现代性的伟力早已把这座“被粉碎”的城市分成了四个区,79城中心的迷人老钟则由代表着各个占领国的军事部队所执守。冷战开始了,维也纳的日常生活被配给制、检查站、身份验证单和不值钱的现金限制着。莱姆活动于这个世界之上,也活动于这个世界之下——主要是在那些出奇清洁并且没被分割的下水道中,在这个世界中,警察所穿的白色制服好像雪地巡逻队一样。本片中最美丽、最戏剧性的戏都发生在他那水淋淋的地下,而最刺激的段落则是他被包围并被那个一直爱着他的人杀死的那一刻。[49]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这种情节剧的*总是伴以抵消性的反讽或泄气。马丁斯是个美国“三流文人”,专门写低俗的西部小说;只有在想象中,他才邂逅过犯罪分子,因此,像电影观众一样,他渐渐地意识到他对莱姆的着迷等同于助纣为虐。而与此同时,莱姆则显露出他是个诙谐的遗世者。在摩天轮上,他吞了一颗抗酸性小药片,装出高兴的样子,把自己比为现代社会中的贵族;他也有个“五年计划”,但不同的是,他在这个计划中处理的是那些“混蛋”而非“人民”,是“密电码”而非数据。
  最终,莱姆死去了。但当他的手指伸出街上的井盖,80马丁斯的致命一击在画外响起时,内中蕴含了某种牺牲意味。电影并没有在莱姆死后去削减由他制造的道德暧昧性。在卡罗尔?里德的处理下,马丁斯和安娜并没有像格林在这个故
  事的
  小说版中所描写的那样朝落日走去;相反,当马丁斯站在莱姆所葬的维也纳公墓附近时,安娜从他身边擦身而过,形同路人。[50]和大多数结尾场景中的人物不同,安娜朝镜头走来,并走出镜头,在画面的左边,我们看到马丁斯独自一人在萧瑟的树丛中站立着。紧接着是一片死寂,齐特琴再次响起,这个不平衡的构图等待着被填满。这是一个相当巧妙、并给人期待的结尾,它一方面拒绝了情节剧可能带来的*,另一方面又哀悼着这种*的丧失。就在这最后的时刻,电影好像期待着莱姆的再次出现,仅仅是因为他是我们所见过的最有趣和最“充满生气”的人。
  如此精巧的平衡技艺只有在文化史的推动之下才可能实现。《第三个人》是这个年代中最佳和最有代表性的电影之一,在这个年代中,高等艺术已进入公众的意识范畴,欧洲的严肃性和美国的娱乐性有时会协力产生作用。格林当然意识到了时代所要求的形式辩证法(formal dialectic),81在《第三个人》前面的一些段落中,他就对此做出了评价。马丁斯在萨赫宾馆(Sacher hotel)前被一个神秘的出租车司机拉走了,他在黑暗的大街上飞驰。马丁斯怒吼道:“你是奉命来杀我的吗?”但司机并没有理他。车转了个弯,在一座宏伟的建筑前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车门猛然打开,迷惑之中的马丁斯发现自己正处在“英国文化再教育服务所”(British Cultural Reeducation Service)所举办的一个卡夫卡式的聚会之中,而他则是这个聚会的嘉宾。他被介绍为“从大洋另一边来的霍利?马丁斯先生”,随后他就被很多奇怪的人物包围,他们向他询问如下的问题:“马丁斯先生,您相信意识流吗?”、“您认为詹姆斯?乔伊斯先生如何?”被彻底弄晕的马丁斯只能对这群失望的人说,他受到的主要影响来自赞恩?格雷Zane Grey(1872—1939):美国著名西部小说家,他的作品被多次搬上银幕,并曾涉足好莱坞。——编注。

第二章 现代主义与血腥情节剧:三个个案研究(26)
在这场戏中,格林显然是在讽刺中眉文化(middlebrow culture,可以想象,他本人就经常被人问及这些问题),与此同时,他也在对影响他的那些文学作品致以敬意。他有生以来读的第一本小说是粗劣的《侦探狄克逊?布雷特》(Dixon Brett,Detective),而当他于1920年代第一次造访巴黎时,他首先就是去西尔维亚?比奇(Sylvia Beach)的书店,买了一本《尤利西斯》。[51]《第三个人》将这两个文学上的极端和两种愉悦融合在了一起,这种忧郁的融合使格林的惊悚小说形成了双向的反讽特征:一方面,情节剧中情感的充沛和强度受到了现代主义的怀疑;另一方面,那些日常生活的场面则会被血腥和罗曼蒂克的激情所萦绕。
  死刑室
  The Death Chamber
  电影史学家早已知道比利?怀尔德起初给《双重赔偿》拍了另外一个结局。在这部电影的第一个版本中,保险代理人沃尔特?内夫(Walter Neff,弗雷德?麦克默里[Fred MacMurray])在加利福尼亚的毒气室中被处以极刑。怀尔德有次告诉采访者,沃尔特?内夫被处以极刑是“我一生中拍过的最好的两个场面”之一(另外一个是《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的原始版开场);但是,这个结局必然会引起争议,他最终放弃了它,因为他觉得死刑“并不必要”。[52]
  也许,怀尔德的选择是对的。极少有人会拒绝承认《双重赔偿》是黑色电影的扛鼎之作和好莱坞历史中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但又一次,怀尔德也很可能是迫于制片厂和布林办公室的压力而剪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82他们认为毒气室段落是“过分可怕的”。[53]不幸的是,批评家们从未对此进行过讨论;他们通常认为导演的话当然就是对的,并认为对这种毒气死刑的持续描绘是多余而过于残酷的。
  在以下的讨论中,我将提出相反的观点,我的论述部分基于怀尔德和雷蒙德?钱德勒剧本的最后部分,部分基于电影本身的内在证据。沃尔特?内夫在毒气室里被处死(詹姆斯?M。 凯恩的中篇小说中并没有暗示这个)是《双重赔偿》几个重要母题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并揭示了那些母题的完整含义。如果没有这个结局,巴顿?基斯(Barton Keyes,爱德华?G。 罗宾逊)这个人物在道德上的复杂性就会被削减,观众也许会觉得好过些,但电影对美国现代性的批判就不那么明显了(这个时期的好莱坞电影中,以更绝望和老道的手法处理工业进步这一主题的仅有威尔斯的《安倍逊大族》[Magnificent Ambersons],而它原先的结尾也被弃用了)。
  就算是从《双重赔偿》的正式发行版来看,它也是一部异端的电影,它挑战了制片法典对詹姆斯?M。 凯恩小说将近十年的拒绝。尽管影片中并没有直接的性和暴力,但它至少在三个方面挑战了PCA——1943年3月15日,布林办公室在给派拉蒙公司的一份报告中明确地指出:第一,描写了一对迷人的杀手,他们“欺骗法律,并且最后死于自相残杀”;第二,电影描写了通奸这一“不恰当”的主题;第三,对“谋杀计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相当细致”。约瑟夫?布林(Joseph Breen)最后如何通过这个剧本,可参阅伦纳德?莱夫(Leonard Leff)和杰罗尔德?L。 西蒙斯(Jerrold L。 Simmons)有关好莱坞审查制度的著作《穿睡袍的女士:1920年代至1960年代好莱坞审查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