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吴三桂地那一天中,他曾经看到过汉军正红旗的士兵们。这支由吴三桂一手训练出来,时间并不长的队伍,却仅仅在操练中,便带给了阿克顿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究竟吴三桂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训练出来的?
他听过吴三桂手下那支战无不胜地关宁军的辉煌战绩,虽然后来败在了另一支大明劲旅江南军的手中,但那却是由各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一支关宁军倒下了。但在吴三桂的悉心调教下,另一支关宁军却正在大草原上冉冉升起……
他甚至会想到,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加上吴三桂所指挥的军队会是什么样子?
“王爷,我知道你地苦衷。”阿克顿同情地说道:“我可以帮王爷设下一计,一旦盛京发生了任何变故,王爷可以迅速调集军队至盛京附近,以协助平叛为名。严密监视住盛京动向。多尔衮得利则立即助多尔衮,索尼得利则助索尼。以王爷汉军正红旗的强大力量。联合上了任何占得上风地一方,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成功。而且,王爷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向对方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旦成功平叛,王爷则可迅速带着队伍退出盛京。以显王爷清正之名。这样王爷名利双收。最后的胜利者,实际上是王爷您……”
吴三桂愣在了那里。他不明白这个满人为什么替这个汉人出主意?满人中有愿意帮助汉人的人?还是,这个人根本不是索尼地什么义子,而是多尔衮派来试探自己地探子?
阿克顿微笑着说道:“王爷不必疑心,我这不是在帮王爷,而是在帮自己。说句实话,眼下我大清的局势大家都心里有数。自山海关一败,八旗军一日不如一日。在内,则派系林立,为了权利在那斗得天昏地暗。和那时候地明朝有什么区别?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再这么下去,我大清只怕真的要完了。所以阿克顿必须要找一个有力的盟友。一旦索尼取得胜利,则阿克顿在内为王爷通风报信,打点朝廷;王爷在外,操练精兵,整顿兵器。则最多三年之后,一个强盛大清就可以在你我手里重现……”
他说这话的时候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样子,哪里像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可是,吴三桂的心里却忽然泛起了一阵激动。在这一刻,他终于可以证实自己心中所想的。朱斌,这真的又是一个朱斌,大清朝的朱斌!
如果真的能实现他所说的话,那么自己和正红旗的地位,将达到一个从所未有的高度。
当初在大明的时候,自己能迅速升迁,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成为大明的总兵,除了自己卓越的军功之外,更多的,就是在朝廷里有高起潜和祖大寿这一批人在为自己打点。
而到了清朝之后,自己在这所欠缺的,就是在朝廷里没有一个能为自己说话的有力帮手。的确,自己的舅舅也在朝廷中,但是现在的他自己却也自身难保,又哪里能帮到自己的外甥?
皇太极在的时候,还是非常器重祖大寿、洪承畴、范文程这批汉人官员的,然而当皇太极驾崩,多尔衮掌权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明里。多尔衮延续了皇太极地政策,厚待这些汉人官员。可暗里,骨子里就看不起汉人的这位摄政王,却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将汉人官员本就不多的权利,削弱得更是所剩无己。
在这个时候默默无闻的阿克顿却出现在了吴三桂的面前。他虽然年轻。可是有胸有大志。虽然他现在看起来没有任何地权利,但索尼义子这一特殊身份,以及他向吴三桂述说的全盘计划,却让吴三桂看到了希望。
也许,这个年轻人只是在利用自己。甚至在利用索尼,让自己迅速地爬到政治生涯的顶峰,但就算这样,又能如何?他能够利用自己,自己也一样能够利用他。
女真人一旦再次遭到了变故,本就元气大伤的他们。更加会遭到惨重的打击。只要自己能善加利用这一时机,女真人内部便会发生重大改变。也许就是自己登场地时候了。
“盟友。”吴三桂的嘴里慢慢地迸出了这两个字:
“盟友,我喜欢有盟友的感觉。你有你的目的,我有我的要求。你内我外,这办法不错。别人地拳头再硬,可总是没有自己拳头硬好。阿克顿,我还是无法答应索尼什么,但是我可以答应你一件事。那就是汉军正红旗将是你最可靠的盟友!”
阿克顿舒心地笑了。这正是他所需要的回答:“谢谢你,王爷。我也一样喜欢盟友两个字。我现在就回去了。从现在开始,有关索尼的动态我会每天给你送来。而王爷所要做的,就是让汉军正红旗随时做好出击的准备……”
“备马。”当达成协议,心满意足的阿克顿走后,吴三桂迅速叫来了方彪:“你。就只你一人。和我一起秘密进入盛京!”
他所要见的人,正是自己地舅父祖大寿。
再一次见到舅父的时候。洪承畴正好也在他地家中。这两位当年大明最有名的大帅,现在看起来却苍老了很多。头发、胡须都已斑白,神态也明显没有了以前的意气风发。看到吴三桂忽然出现,祖大寿并没有什么吃惊的表情,只是淡然说道:
“怎么到现在才来,我们已经等了你好几天了。”
“舅父和洪大人知道我要来?”吴三桂稍稍有些吃惊。
洪承畴微微笑了一下:“现在还叫我什么洪大人,我们两个老东西,只不过是满人看管下,还能够自由行动的囚犯而已;天天坐在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去。盛京眼看着就要风云动荡,你再不出现,我们倒觉得有些奇怪了……”
吴三桂呼出了一口气,原来洪承畴和舅父早就看出了盛京地异样。
祖大寿让吴三桂在一边坐了下来:“自从多尔衮兵败,这满人地矛盾可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两红旗和两白旗,多尔衮和索尼他们,嘿嘿。满人玩这一套,玩政权阴谋动心机,和咱们大明比起来可差得远了……”
吴三桂不敢隐瞒,把索尼派阿克顿来找自己的事仔细说了一遍。洪承畴久于政事,当年长期掌握大明兵权,什么样地事情没有见过?听了后点头道:
“现在你的汉军正红旗凶猛,我们盘算着多尔衮和索尼早晚会来拉拢于你。多尔衮先给了你一块封地,以稳你之心。接着,可也该轮到索尼出马了。咱们不管满人是怎么想的,长伯,你只管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
吴三桂原本想把阿克顿和自己结盟的事情说出,可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告诉洪承畴和祖大寿,自己想耐心等待,看多尔衮和索尼的博弈,谁能取胜便站到谁的一方。
“长伯,你这想法固然可行,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却不是很妥当。”洪承畴微微摇了下头:“投机取巧的事情人人都想做,但这么做的后果你想过没有?你在一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才出手,将来取胜的这方,你以为会感激你吗?说不定还会因此而怨恨于你……”
“请洪大人指教。”吴三桂恭恭敬敬地说道。
洪承畴微笑着说道:
“我和你舅父这段时候商议了好几天,多尔衮素来看不惯我们这些汉人,一旦他取得了胜利,稳固了权利,只怕,我们这些人的日子更加难过……
索尼呢?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人,他老奸巨猾,又握有两黄旗的力量,正可以与多尔衮匹敌,但他和多尔衮一样,也是在骨子里,就不把我们这些大明的降将当人看……
所以啊,我和复宇兄这几天议来议去,总觉得不管帮哪一方,似乎都无法使我们的利益最大化,后来复宇兄忽然提到了一个人,我们都以为可行!”
吴三桂知道自己在政治上的思维,比起这两人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为肃立在一边也不插话。
“济尔哈朗!”
这个名字从祖大寿的嘴里说了出来:“此人虽然同为摄政王之一,但他一力讨好多尔衮。反对多尔衮的人,总以为他是多尔衮的爪牙。而多尔衮呢?也根本就没有把这个人看在眼里。但是,往往最被人疏忽的人,才是最可怕的对手。”
“舅父和洪大人的意思,是我们扶持济尔哈朗?”吴三桂小心地问道。
两个人一齐笑了出来,洪承畴轻轻拍了下自己晚辈的肩膀:
“我们正是这个意思。这话要是放到以前去说,汉人来把持女真人的朝政,当真是天大的笑话。可现在情况却不一样了。女真人的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而你的汉军正红旗却正在以凶猛的速度成长起来……”
是啊,这天真的变了,变成了满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依靠汉人的力量。
笑容也浮现到了吴三桂的嘴角,他说道:“吴三桂明白了。等我回去之后,就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操练。至于这就要拜托两位大人了。舅父,洪大人,吴三桂这就去了!”
第三卷 大地风云 三百七十三 孔圣人和读书人
本图书由aitxt(优乐美。“小果”)为您整理制作 ai txt。c om:2008…12…3 13:56:46 本章字数:4312
大明京师在这一天忽然变得热闹异常,到处都是兴奋的读书人。在客栈,在酒楼,不停的在那说着什么。大明京师光复后的第一场科举开始,很快就要在几天后进行。对于这些十年寒窗,而后又重新攻读的读书人来说,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朝廷为这些读书人提供的客栈,成为了读书人聚会议论的中心。这几个月在官方学校里的经历,让他们开始感觉到了在书本之外竟然还有个如此美妙的天地。没有枯燥无味的八股文章,没有了死板的死记硬背,有的只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
现在他们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武英王会要改制旧的科举制度。只是唯一让他们不满的,就是为什么第一次科举考试会进行得如此突然。眼看着就要新年了,万一要是这次没有考好,名落孙山的话,那还有什么心思过这个年啊?
当初带头在紫禁城前请愿的归庄,现在却是铁了心地支持武英王朱由斌的每一个决定,他告诉自己的同伴道:“朝廷之所以如此安排,必然有自己的考虑,我等不必妄自揣摩朝廷用意。开科在即,努力一些,才是我等应该做的事情……”
好友吴炎也附和道:“正是,正是。不说别的,朝廷又供我们吃,又供我们住,分毫银子不收,端的是恩典如山,我等又还有什么不满意地?况且。武英王也早就明言,这一科进不了,那就再等下一科,我们考到什么时候,朝廷供应我们到什么时候……”
“两位说的既对,又不对!”
笑声忽然在门外传开。一众读书人回头一见都是大惊,齐齐迎上前去道:“我等参见义烈忠勇武英王,王爷千岁!”
进来的人正是朱斌,他笑着对这些读书人道:“都随意些坐下罢,今日散朝的早。想着朝廷开科在即,便来此看看你们,该做什么做什么,不必因为我来了而拘束。”
“王爷,你为了我等殚精竭虑,关怀倍至。实在让我们这些人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归庄却认真地道:“归庄以为王爷不该孤身前来,万一有所闪失,让我等有何颜面面对天下人?”
“我在你们这些人中安全得很。”朱斌笑道,将归庄按到了位子上:“在自己的京城,若连出来走动走动都不敢,那是我这个武英王的失职。刚才听到了你们地议论,吴炎说过,你们考到什么时候。朝廷便养你们到什么时候,这话一点也都不错。”
看了眼聚过来的读书人。朱斌道:“至于为什么选在过年前考,为的就是让你们舒心地过个年。你们且想一想,大过年的,你们心中还想着考试的事,这年啊。我看反而过不好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干脆提前考完,什么心事那也都没有了……
有人说要考不上了怎么办?这年不是更加没有心思过了?不怕。我可以给你们透个底。由于这次科举改制有些匆忙,很多人准备不足,朝廷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今年要开两次科举,年前一次,十月再考一次……”
客栈里顿时发出了一片欢呼。朝廷对他们读书人地照顾,当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过去是三年才有一次机会,可后来是一年一次,现在为了体恤他们,又一下增加到了一年两次。自己要再对朝廷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可那真的实在对不起武英王的厚恩了。
朱斌微笑着看着这些人的欢呼。读书报国,与当兵报国是一个道理。这些人都是朝廷未来地基石,将来必然会从中涌现出无数优秀的人才。现在好好地对待他们,将来才会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大明效力。
“听说你们中有些人,对自己的西洋老师出言不逊,这样可很不好啊。”朱斌表情稍稍严肃了些:“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天朝子民,那些红夷不配教自己,我看这种想法大有问题。”
“回王爷,是学生的不对。”归庄坦率地道:“那红夷教师曾给我讲解过安托尼斯率和鲁道夫数。学生听了之下,这却在我们的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况且,南北朝时的祖冲之更以精确到点后七位。红夷又有何能教我大明子民?”
朱斌数学向来不好,听了“安托尼斯率和鲁道夫数”倒是一愣,等说到祖冲之时这才反映过来便是圆周率。他对这些事情也不甚是清楚,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说服于他们。这些读书人虽然对自己心悦诚服,但是,要让他们接受个红夷老师那可不是件容易地事情!
“我们发现了这个,这个圆周率,但却就此停留不前,而红夷的科学家却将其发扬光大,在我看来是我们驻足不前,而红夷却走到了我们地前面。”朱斌略略有些含糊地说道:
“不要以为自己是天朝子民,就对拜红夷为师,便是什么羞耻的事了,我的看法是只要是有本事的人都可以当我们的老师,不管这个人是红夷,甚至是一个种田地庄稼人。孔夫子不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嘛……”
“是,既然王爷这么说了,我等必然认真学习。”
听了这有些言不由衷地话,朱斌不置可否的笑了下。只怕他们不是为了自己地话折服,而是因为自己这个人。看来要想改变他们心目中的想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
朱斌也不多多给他们讲什么道理,慢慢把话题带到了自己这次来地目的上:
“刚才说到了孔夫子。这个,山东曲阜孔家,那是圣人之地,也是你们这些人心目中朝圣之地,因此,朝廷最近正在讨论着将衍圣公封王。大家以为如何啊?”
见武英王竟然把这朝廷大事,来和他们这些白身布衣商量,一众人反倒沉默下来。说实话,本来这话要放到几个月前讲,那他们无有不欢欣鼓舞的。可现在却有些不同了。
这几个月里他们接触到了孔圣人文章之外的许多书籍。眼界也大大丰富起来,心中有些隐隐觉得圣人的话也未必那么有道理了。衍圣公已到极至,若再封王,恐怕有些不妥。只是这想法也只能放在心里,谁也不敢公开说出来罢了。
“学生以为不可。”
就在大家僵持在那的时候,一个二十岁左右地青年说道:“朝廷既然改革了科举制度。增加了大量的新式学问,若在这个时候给衍圣公封王,和朝廷的制度岂非违背?在学生看来,不光不能封王,而且还要逐步减少孔家的影响……”
这话最合朱斌心意,他听了大喜,看那年轻人,长得甚是清秀。但说的话却铿锵有力,没有丝毫犹豫。朱斌心中欢喜。却故意板着一张脸道:
“圣人乃是你们所有读书人地老师,岂可说出这样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