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参劾二张“倡导复社以乱天下”,于是朝廷下严旨察治。
这一来复社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到处都在抓捕复社成员,这些人俨然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有些昨日还风光无限的复社成员,一觉醒来,却发现满大街都在抓捕自己。匆忙逃窜之间,可天下虽大,却哪里又有他们地容身之所?
唯有江南省地复社成员状况要好上许多,这里原本就是复社的大本营,人数众多,理应遭受的打击最为沉重。可自朝廷取缔复社,要求各地官府抓捕复社成员地命令下达后,江南总督朱斌却好像从来不知道这事一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举动。
开始复社成员还以为。朱斌既有“义军屠夫”之称,又是当今的皇室宗亲。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抓捕自己,之所以不动手,肯定有什么阴谋在内,而一旦动起手,必然就是一场腥风血雨……
大部分在江南的复社成员都做好了下狱的准备,甚至有的人都写下了遗书,和家人诀别,在家里静候官府上门抓人,谁想到时间一天接着一天过去了,朱斌却依然一点动静没有……
这一来可就让人大为奇怪了,甚至还发生了这样地事,有几个胆小的复社成员,到当地衙门投案自首,谁想到当地官员一脸的莫名其妙,说根本没有接到这样的通知,反而到了后来,还客客气气的把他们送了出去。
其实朱斌之所以不对复社动手,也有他自己的考虑。说实话,他打心眼里就不太看得起这些从小死记硬背八股文,正事不做,只会空谈的读书人,可他却也深知,这些人有的地本事就是当地的大地主、商人,有的在当地有着很强的号召力,还有地具有深厚的背景……将他们招纳到自己身边,有百利而无一害。
要想成大事者,必先收天下士子之心!
有了这样地想法,所以朱斌严令不许对当地士子动手,甚至要暗中保护这些人,严防那些厂卫的人前来捣乱。
这条命令,很快就让江南省成为了复社成员的世外桃源……
崇祯十年除夕。
经年的剿匪、战斗任务,让朱斌和江南军诸将还从来没有好好地过上过一个年,所以这一年的除夕朱斌格外地重视,专门让自己的如夫人提早准备,早早就在家中放下了几顿丰盛的宴席,他要大肆宴请一番自己的部下!
这一天江南总督的家中,热闹到了极点。朱斌各路亲信全部汇聚于总督府中,一时笑语连连,喧声连天。
等江南总督、武英侯朱斌从里出来,顿时所有官员全部起身,齐声道:
“江南诸级官员参见侯爷!”
“坐下,全部坐下!”朱斌大笑着第一个坐了下来:“自我赴任江南,诸君每日忙于政务,不得相聚,今日佳节,本抚在这摆下酒宴,于诸君同欢!”
“抚帅,你现在都是总督了,可不能再称自己抚帅了。”李天齐贼眉笑眼的凑上来道。
朱斌瞪了他一眼:“我说怎么每次都是你多事?既然这样,你可得也得称呼我督帅了,***,不尊上司,拉出去给我打上一百大板!”
一片哄笑声中,朱斌举起酒杯道:“来,诸位,佳节之际,咱们先满饮了此杯!”
一杯下去,顿时拉开了架势,场面一片热闹……
“抚帅。。。。。。督帅……”黎风果然笑着改了称呼:“最近几年之间,江南军连连用兵,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出征费用还得咱们江南自己掏腰包,虽说江南经济大大改善,咱们赚了不少银子,可也耗费了不少银子,长此以往可不是个事……”
“是啊,我也这么觉得。”陶一元大起同感:“左手进,右手出,这银子还没有捂热,就大把大把撒了出去,再这么下去,赚多少银子都不够使啊……”
“咱朝廷实在没钱啊,圣上连自己的私房银子都拿了出来。咱们好歹还有些余钱。能多帮圣上
帮些吧。”朱斌叹了口气,忽然想起了什么:“岳之后。一直在忙于军务和政务,我倒忘记问了,这一年多咱们究竟赚取了多少银子?”
陶一元干咳了一声,悄悄凑到朱斌耳边说了句话,朱斌一听吓了一跳,瞪大了眼睛不信地问道:“没有搞错吧。居然有这么多?”
陶一元笑了起来:“这其中有一半是和西洋商人经商所得,要说那西洋商人伦德尔和佛力奇司可是出了大力气的,尤其是那马葛利,督帅这次没有请他们来,可有些不太对了……”
—
“对,对,倒是我地疏忽了。”朱斌拍着脑袋说道:“这样,等几日我单独摆上一桌。得好好地请一请这几个洋毛子……”
又询问了一下江南其它方面的情况,都是顺风顺水,尤其是在火器的生产上,已经非常有规模。大批新式地火炮、火器都已存放于库房之中,只等着朱斌前去检验。
朱斌大喜。这正是他最关心的事情。江南军走的是精兵路线,将来人数未必就会非常庞大,而在战场上要战无不胜,除了三军用命,将士精锐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善用火器之利。
正聊着,就见李天齐带着几员将领过来,嬉皮笑脸地说道:“督帅,我们可给你敬酒来了,恭祝督帅步步高升……”
还未等他说完,朱斌已经板起了脸道:“少跟我来这套,你肚子的花花肠子难道我还不知道?快说吧,又想到什么坏主意了?”
李天齐嘻嘻笑道:“果然什么都瞒不过抚帅,是这样的,你看这一年多地,弟兄们也实在辛苦,刚才我们聊到了上次去金陵时候玩的情况,您看……”
朱斌裂嘴笑了一下,忽然心里一动,说道:“这要求倒不过分,这样,后日我便和你们一起前去金陵,要说你们实在也够辛苦的……”
诸将顿时大喜,一片欢呼。其实朱斌的想法是,自己的这批部下跟随着自己南征北战,大部都还没有成亲。算了算,那秦淮八艳一个个也都该长大成人了,像这样的女人,可不能落到别人手中,与其这样,还不如便宜了自己的这批兄弟……
“除了这,我还为各位准备了一批礼物。”朱斌站起来笑道,接着拍了拍手,就看到几个下人,每人手中捧着厚厚的一叠册子,一一分发到了各人手中。
那册子上面写着“江南军战纪”五个字,翻了开来,首页写地是“我是江南军,江南是我家;督帅带我共进退,我与督帅同生死;若是贼寇来侵扰,钢刀相向不留情!”
这几句话通俗易懂,就算没读过书的人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再往下翻,却是一副副小图组成的图画,拼成了一个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就是说地当年武英侯朱斌带着五十骑大破金虏;第二个故事说的是朱斌带着“天字第一营”地兄弟,大战驴皮沟,勇破常定武……
后面黄飙断臂守城,李天齐力战不屈;郑天瑞白马银枪,钟建设宴擒敌等等故事全部绘录其中。这些画边没有多少文字,画得简明易懂,纵然是乡民百姓也能看明。而且像这样的册子,又充满了趣味,当时就让众人翻阅得津津有味。
“大哥,这画的是你单骑冲营吧,可我瞧着这上面的人怎么像我?”
“滚,滚,滚一边去……”
江南军众将见自己的故事被画成了册子,无不兴高采烈,你看着我的册子,我看着你的册子,闹成一片。朱斌挥挥手让他们安静下来,说道:
“我把这东西叫做连环画,等过了年就在民间广为散发,不光这样,我还要把咱们江南军征战的故事编成戏,到处去演,我要让各位的威名广播于天下!这将成为惯例,以后但凡咱们江南军出征归来,就会这样!”
“多谢督帅,督帅之恩,我等铭记于心!”江南军诸将齐齐说道。
这主意朱斌在从京城回来的路上便已想好,此时见部下果然感激,心里大是得意。一边黎风微微笑着,他已看出督帅的真正用意,尤其是首页上的那句“督帅带我共进退,我与督帅同生死。”这是督帅要牢牢抓住江南军将士之心。
他对朱斌的这一手做法大加赞赏,可以说江南省有今天的局面,自己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把江南省看成自己的儿子一般,除了督帅,若朝廷换了一个人来掌管,自己焉能如今天般的如鱼得水……
闹腾了有两个多时辰,众人这才尽兴而归。朱斌正待休息,却见黄溪走了进来,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朱斌动容,急忙道:“快把他们请到我这来。”
过不了多少时候,进来一个四十岁不到的中年人,和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一见那中年人之面,朱斌迎上前去道:“久闻西铭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幸甚若何!”
这位“西铭先生”,便是名闻朝野的复生领袖张,一见当今第一名将朱斌对自己如何尊敬,赶紧道:“张拜见侯爷,张也久闻侯爷礼贤下士,我复社遭小人暗算,成员纷纷入狱,侯爷却不肯落井下石,更一力维护我复社成员,今日特来道谢……”
朱斌虽是面上客气,心里对这张可未必就真的那么尊敬了,眼见这张大年夜赶来,只怕找自己没什么好事情,可自己将来还有地方要用到他们,当时说道:
“西铭先生远道而来,请到书房用茶,别的地方我不敢说,可我这却是最安静之所,绝没有人会来打扰先生,先生有什么话不妨进去了再说!”
第三卷 大地风云 一百九十五 立传
本图书由aitxt(优乐美。“小果”)为您整理制作 ai txt。c om:2008…8…3 14:27:55 本章字数:4234
到进了自己书房,朱斌这才知道张身边之人,原来子,将来名满天下的顾炎武,对这人朱斌心里倒颇有几分敬重,看着他的目光也有些个与众不同起来!
等张坐定了,稍稍客套几句,张这才挑明来意。原来,复社成员遭到迫害,四处抓捕不停,走投无路之下,张收到苏州自己弟子的快信,说江南总督朱斌对复社大是同情,若恩师有难的话,大可来江南避难。
就好像溺水的人忽然抓到了一块木板一样,张大喜过望,连夜就来到弟子顾炎武处,由顾炎武带着自己在大年夜这天拜访江南总督。
张的意思是,朱斌身为江南总督,辖制一方,又是当今皇室,能否接纳其他地方来的复社成员避难,并且寻找适当的时机,上言皇上,为复社平反。
朱斌想也没想,满口答应下来。其实他最清楚,复社的死敌温体仁即将垮台,这复社的案子也很快就可以平反,这顺水人情若是不做可就实在对不起自己了。况且这么一来,经过张和顾炎武的宣传,自己必然成为天下士子心的大恩人,这形象可就太光辉去了……
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说动这位侯爷,谁想到朱斌答应得那么爽快,张又是吃惊,又是激动,过了会,起身长长一揖道:
“侯爷如此深明大义,一力保存我士子精华,张代复社成员,代天下学子谢过侯爷大恩了!”
朱斌赶紧将他扶起。语真意切地说道:“我这人幼时流落民间。后得圣上收归朱氏宗族,可终究小时候读的书少。虽然不明什么事理,平生却最尊重读书人。今日能为你们做点事情,我这心里也开心得很……”
见堂堂的侯爷丝毫也不避讳这些事情,张更是钦佩:“侯爷谦虚了,侯爷南征北战,平流寇,战金虏。用兵于谈笑风生之见,贼兵灰飞烟灭,是我大明地第一名将、儒将。自古百无一用是书生,可侯爷却对我等读书人如此爱护,这,这……”
你还知道百无一用是书生,朱斌心里暗道。
要说起这张,倒地确是个一心为着大明考虑的人。目击朝纲不振。丑类猖狂,与北京的文人结成燕台社,作檄文揭发阉党罪行。崇祯六年地时候,。三十二岁的张主盟召开著名的虎丘大会。“山左西、江左、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人”。他站在千人石上登高一呼,群起响应。朝野震惊。
由于张等人的筹划和努力,当时的文人士气大振。一扫视社稷之沦胥,终不肯破除门户之角立”以国家为重,年轻地张在阉势熏天的日子里,不计危殆,挺身而出,振臂而呼,树起了以文会友的旗帜,来绾结天下士人的心。他匡扶正义的勇气,动天下。
然而,这只是书生意气,他想在幕后操纵朝政,振兴大明,却反被高官大臣利用,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白白死了许多精英,只做了一场白日梦而已……
当下张又提出了几条请求,朱斌无不一一答应,见这侯爷简直是有求必应,张激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朝廷能有侯爷这样的人在,简直是我大明之幸,圣上之幸,苍生黎民之幸……”
停顿了一下,他又说道:“若是能搬倒奸臣温体仁等,请我的恩师玉绳公再任首辅,则我大明必将朝野为之一清,外有周相,外有侯爷,何愁大明不能中兴!”
朱斌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张此来地用意,除了要让复社成员避难之外,更是要请他的老师周延儒出山,搬倒温体仁,由周延儒把持朝政。
张一直以为只要周延儒为相,必将挽救大明于危亡之中,其实他是完全看错了周延儒这个人。
当时朝廷中高官斗争激烈,大学士像车轮似的转换。复社兴起之时,周延儒为首辅,他是张考取进士的宗师,复社中有许多人都出自他地门下。周便利用了这支力量。其实在周延儒的内心对东林党与复社均无好感,甚至还有些仇恨!
朱斌也不想点明,正在这时,一直默不作声地顾炎武吞吞吐吐地说道:“老师,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似乎很不满意这个年轻的弟子,在自己这个当世大儒和当今侯爷的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插嘴,可当着侯爷的面也不好训斥,勉强点了点头。
“学生,学生以为周相…。。周相……”好半天顾炎武才终于鼓足勇气说道:“周相其实与温体仁也差不了多少,若想整顿大明朝纲……”
“混帐!”张勃然大怒,也顾不得侯爷就在身边了,指着顾炎武的手都颤抖了起来:“我待玉绳公持父子之礼,你,你这小小孩子懂得什么!下去,下去,到外面等着我去!”
顾炎武叹息一声,走了出去。可他的几句话却让朱斌刮目相看,日后顾炎武名满天下,成了抗清复明的文人力量的领袖,果然有些门道,看人比起他的老师可要准多了……
等自己的弟子走了出去,张满脸羞愧地道:“孺子之见,请侯爷千万不要在意。张知道侯爷与玉绳公从来都是至交好友,都是我调教无方啊……”
老子和周延儒是好友,真正是见了鬼了。朱斌微笑着道:“我也赞成西铭先生的意思,请周相重新出山,只是,这其中如何操作却是大费周折。”
一见侯爷赞成自己,张顿时来了精神:“我已和几位道同志合之人,筹集了二十万金,用来打点朝廷上下。只要侯爷能牵个头。或者给圣上上书一封,大功必然告
虽然早就知道张的办法,朱斌心中还是忍不住大骂。什么狗屁的读书人,还不如用上了贿赂地这一条,平日里仁义道德总是挂在嘴边,一下子就拿出了二十万金子,这可比老子富裕得太多了……
可要让自己出头,这事谈也别谈。崇祯正在查办复社地案子,这时候谁愿意撞到枪口上?再者说了崇祯本来就对自己起了疑心,自己吃饱了撑的正在这时候去撞崇祯的枪口?
他微想了一想,说道:“西铭先生,不是我不愿意帮忙,实在是我是皇室成员,掌管一方,若是对朝政做出干涉。只怕会激怒圣上,对先生地大计产生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