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苏公探案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苏公探案全集-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覃之母高氏,这嫠妇亦命苦,丈夫早年病故,家徒四壁,孤儿寡母端的不易,庆幸那相覃孝顺懂事,又好读书。朱先生叹其家境贫寒,有意资助相覃,故与高氏相识。听苏大人言,似乎他二人之间有甚瓜葛?”
  苏公冷笑一声,道:“朱溪名为先生,道貌岸然,以资助刘相覃学业之名,屡次诱奸高氏。高氏忍辱偷生,乃是为了其子相覃前程。刘相覃察知此事,勃然震怒,心中痛恨朱溪,欲杀之雪耻,那夜潜伏在朱溪书斋之中,等候时机,不想被周中抢先一步。”徐君猷、齐礼信惊诧不已:朱溪以资助刘相覃学业之名,诱奸高氏?
  徐君猷将信将疑,道:“此等毁人名节言语,不可传言;我等亦不可将高氏、刘相覃拘来询问。苏大人可有令人信服之证见?”苏公正欲言,忽想起适才那黄脸汉子来,遂摇摇头,叹道:“我亦只是推测,无有证见。”徐君猷连连摇头,道:“如此推测恐生谣言,牵连无辜。不可言,不可言。”苏公不由又想起朱溪床上那白布棉枕,枕面上有指痕脏迹,低声叹息,喃喃道:“不可言,不可言。”
  究竟是怎生回事?事情确如苏公所料,朱溪垂涎高氏美色,以资助刘相覃学业之名,多次诱奸高氏。高氏为儿子前程,只得忍其凌辱。后待刘相覃觉察此事,万分愤怒,遂起杀心。待那日,刘相覃潜入不倦堂,欲谋杀朱溪,不想正见着周中下毒。那朱溪饮得毒酒,又被毒蛇噬咬,翻倒在地,痛苦挣扎,周中暗自得意时,不想刘相覃弄出一下声响,周中惊恐万分,急忙跳窗逃遁。那刘相覃见周中逃走,遂现身出来,此时刻,朱溪尚未断气,见得刘相覃来,急忙伸出手来,乞求帮助。刘相覃知朱溪必死无疑,但难忍满腔怒火,猛然抓过白布棉枕,咬牙切齿,紧紧捂住朱溪面部。此中细节,苏公虽起疑心,但终未追查,自是永远也不知晓的。朱溪之死,竟是死于双重谋杀。
  只是其中有一桩事情,却是刘相覃不知情的。甚事?苏公忽又想起在安国寺中见得高氏,那双眸中分明有一丝悲伤之情,苏公心中甚是疑惑:朱溪以资助为名,诱奸高氏,今被杀身亡,高氏不喜反悲,究竟是为何?
  苏公又思忖起临江书院内“立德、修身、勤学”六字来,不由苦笑一声,长叹道:“所见非所见,所知非所知。”潜德大师忽笑道:“不知苏大人因何感怀?”苏公笑而不答,问道:“世间最致人死命者为何物?”徐君猷答道:“毒蛊。”苏公摇头叹道:“世间最致人死命者,非是毒蛊,乃人之贪欲也。”
  正待徐君猷等人上赤鼻山时,那临江书院庞广书斋内,寂静无声,忽闻得窗格微响,徐徐开启,自窗外伸进一颗头颅,蒙着面巾,只露出一双眼睛。窥视室内后,那人翻身进屋,四下找寻着甚么,待寻得案桌上一卷书,双眼顿时露出惊喜贪婪之情,那书卷面上赫然书着:《邾城考记》。
  那人急忙翻阅书卷,欣喜若狂,喃喃道:“终于找到了,隐藏邾城千年的宝藏将归我手。”
  徐君猷、苏公、齐礼信、潜德大师,并众随从,上得赤鼻山,远眺滚滚江水,徐君猷感慨万千,道:“徐某每立于此,不由思忖起三国周公谨在此指挥若定,将那枭雄曹操打得落花流水,是何等威风!何等气概!”齐礼信感叹道:“子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吾信乎。”潜德大师眼望前方,神情庄重。苏公思忖仕途,茫然若失,幽然叹息。
  徐君猷抒怀之后,忽见苏公满目伤感,不免笑道:“想当年周公谨是何等英雄?终成往事矣。今日寻他,即便连尸骨亦无存。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年,何必那么多忧心伤感?不如饮酒高歌。”潜德大师合掌道:“阿弥陀佛。徐大人竟也是有佛缘之人。”
  苏公迎风抚须,笑道:“徐大人所言甚是,人生如朝露,意所乐则为之,何暇计议穷达。”遂兴致大发,书就一阙词,唤作《念奴桥·赤壁怀古》,此词雄浑豪放,大开大阖,气象恢弘,竟成千百年来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
  那《念奴桥·赤壁怀古》词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作者注:
  1、苏轼作《念奴桥·赤壁怀古》一词,大概是贬谪黄州后的元丰五年七月;又,元丰八年,苏东坡被朝延重新启用,调至登州,知军州事。苏轼从十月十五日到达登州至十月二十日接到调令回朝担任礼部郎中,其间仅短短五天。此故事则在元丰三年,与历史事件有差异。
  2、北宋朝廷为加强与海外各国通商贸易,宋初先后在广州、杭州、明州三地设立市舶司,宋哲宗时又在泉州、密州增置市舶司。市舶司的长官称市舶使或提举市舶,多由该地的行政长官兼任,掌管外国商船的出入,贸易和货物的征税、买卖等。进口货物多以香药、土产为主,出口货物则以丝绸、陶瓷、日用品为主。市舶税收成为宋代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税额是十征其一。至于登州无有设置市舶司,作者没有仔细考究。
  宋初,登州隶属河南道,至道三年,登州隶属京东路(治所开封),熙宁七年,登州辖蓬莱、文登、黄县、牟平四县。北宋之初,登州乃是通朝鲜、日本的港口,朝鲜使节多从登州入境。《宋史 高丽传》多有记载,如: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高丽使节郎元颖、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高丽使节金悌,均率使团自登州入宋进贡。
  3、关于苏东坡误会赤壁之说,《念奴桥·赤壁怀古》云:“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表明并非是作者有意认定,不过是依据他人的说法而怀古罢了,苏东坡在《赤壁赋》后记里有“江汉之间,指赤壁者三”,可见他是清楚的。为与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相区别,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但后来有一些人认为苏东坡弄错了地方,又不断有人来“订异箴讹”,嘲笑苏东坡无知。但亦有人坚持认为,黄州赤壁就是三国之赤壁,并引用史书论证。第十一卷《黄州迷案》 第一章 东坡雪堂
  臣去岁奏乞下发运司于江东、淮南丰熟近便处,籴米五十万石,准备浙西灾伤州、军般运兑拨,出粜赈济。寻蒙圣恩行下,云,已降指挥令发运司兑拨,令起上供并封桩等钱一百万贯,趁时籴卖斛斗封桩淮备移用。送户部,依已得指挥,余依浙西铃辖司所奏施行。圣旨既下,本路具闻,农民欣戴,始有生意。而发运司官吏,全不上体仁圣恤民之意,奏称淮南、江东米价高贵,不肯收籴。勘会浙西去岁米价,例皆高贵,杭州亦是七十足钱收籴壹斗,虽是贵籴,犹胜于无米,坐视民死。今来发运司官吏,亲被圣旨,全不依应施行,只以米贵为词,更不收籴,使圣主已行之命,顿成空言,饥民待哺之心,中涂失望。却便指准前年朝旨所拨上供米二千万石,与本路内出粜不尽米一十六万七千石有零,充填今来五十万石数目外,只乞于上供米内更截拨二十万石,与本路相兼出粜。切缘上件出粜不尽米一十六万七千余石,久已桩在本路。臣元奏乞于发运司籴五十万石之时,已是指准上件米数支用外,合更要五十万石。今来运司却将前件圣恩折充今年所赐,吏民闻之,何由心服。臣已累具执奏,未奉朝旨。今来亲见数州水灾如此,饥殍之势,极可忧畏。既忝近侍,理合奏闻。岂取为已去官,遗患后人,更不任责。伏望圣慈察臣微诚,垂愍一方,特赐指挥,发运司依元降指挥,除已截拨二十方石外,更兑拨三十万石与浙西诸州充出粜借贷。如发运司去年元不收籴,无可兑拨,即乞一面截留上供米充满五十万石数目,却令发运司将封桩一百万贯钱候今年秋熟日收籴填还。若朝廷不以臣言为然,待饥馑疾疫大作,方行赈济,即恐须于别路运致钱米,累虽百万,亦恐不及于事。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发运司奏云:“淮南、宿、毫等州灾伤,米价高处七十七文,江东米价高处七十文。”切缘臣元奏,乞于丰熟近便处收籴。访闻扬、楚之间,谷熟米贱,今来发运司却引宿、毫等州米价最高处,以拒塞朝旨,显非仁圣勤恤及臣元奏乞本意。
  又贴黄。若依发运司所奏,将出粜不尽一十六万七千有余石充数外,犹合拨三十四万石,方满五十万数。今来只拨二十万石,显亏元降圣旨一十四万石。而况上件出祟不尽米,已系前年圣恩所赐发,运司不合指准充数,显亏三十万石。
  又贴黄。如蒙施行,乞下转运司多拨数目,与苏、湖州。如台赈济,更不拘去年放税分数施行。
  又贴黄。若行下有司,反复住滞,必不及事。只乞断自圣心,速降指挥。
  此乃是苏轼《再乞发运司应副浙西米状》。细细读后便可知苏东坡始终以民生社稷为重,忍辱负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东坡这个历史人物之所以拥有千年魅力,不只是他精妙绝伦的词赋书画,更重要的是其伟大高尚人格。
  宋元丰三年六月,苏轼家眷赶至黄州,因苏轼俸禄不足以养活全家,苏家日益困匮,只得举家农桑植垦,经好友马正卿竭力相助,蒙黄州知府徐大受(字君猷)恩准,苏轼求得黄州城东山坡上一片故营防废圃,约莫数十亩。苏轼躬耕其中。营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开始了一代文豪贬谪生涯最艰辛时刻,但同时也开始了其人生之中最惬意时光,名扬千古的“苏东坡”之名亦是始自“东坡雪堂”落成。
  且说这一日,苏公率苏仁、苏迈等人在东坡菜圃挥锄翻土,却见自坡下上来一干人等,近得自家菜圃旁,交头议论,不知做甚。苏公诧异,遂搁下锄头,探头张望,来人约莫有七八个。苏仁见得,亦搁下锄头,疑惑道:“不知他等是何人?”苏公摇头道:“不知是谁。”苏仁不以为然道:“不过是些闲人,来看老爷的菜。”待众人稍近一些,苏公辨认道:“苏仁,你且看那其中似有临江书院先生齐礼信,另有黄州府团练使韦公平韦大人、提举常平盐茶司李廉正李大人等人。”苏仁细看,点头道:“想必是来探望老爷的。”主仆遂放下锄头,迎将而去。
  那齐礼信望见苏公,遂与人言语,急急跑将过来,拱手施礼。苏公急忙还礼,问道:“齐先生何故来得?”齐礼信道:“齐某适才碰巧逢得蔡大人等,遂一同前来拜会苏大人。”苏公一愣,道:“蔡大人?”齐礼信急忙指点道:“便是通判蔡真卿蔡大人。”苏公顺势望去,却见来客当先之人,约莫三十四五,身着锦衣,仪表堂堂。此人乃是新任黄州通判,姓蔡,名真卿,字归人。苏公急忙上前,拱手施礼道:“苏轼见过蔡大人。”
  那蔡真卿望着苏公,葛衣芒履,分明是个农夫,颇为诧异,又望左右韦公平、李廉正,迟疑半晌,道:“蔡某仰慕苏大人久矣,恨无缘相见,此番任黄州通判知事,已有四月,因公事繁杂,无有时机来拜访苏学士,还望见谅。昨夜在得闲斋诗会,闻知苏大人近在东坡,今日特来相见。”苏公忙道:“蔡大人如此言语,苏某甚是惶恐。”那厢韦公平淡然一笑,道:“苏大人如今已是农家老翁矣。”李廉正面有伤感之情,幽然叹道:“难得苏大人如此勤恳,种得如此多瓜果菜蔬,李某虽出身农家,却不知点种植苗之事了。”苏公听得,淡然一笑,道:“苏某哪里省得这些,亦是跟左邻右舍学得,聊以糊口。”韦公平满面堆笑道:“今到东坡雪堂,蔡大人何不赋诗一首?”蔡真卿闻听,连连摆手,道:“有苏大人在此,真卿焉敢赋诗。”
  苏公苦笑一声,道:“蔡大人言过了,今日东坡樵苏不爨、牛衣岁月,只求养家糊口,哪里还有那些闲情逸趣。”蔡真卿一时语塞,那厢韦公平不由叹息一声,低声道:“兀自难为苏大人了。”蔡真卿面有愧色,微微叹息,遂引众入园观菜,后唤过一名随从,令他取纹银二十两,暗中送与苏公家眷,并嘱咐其不可声张,随从唯喏。后苏公闻知此事,心中甚是感激。
  观罢东坡菜园,齐礼信盛情邀请蔡真卿前往临江书院,并邀苏公作陪,苏公不便推辞,只得随行。一行人众将近学院,却见得道旁有三个孩童同在追打嬉戏,其中一个男孩,约莫四五岁,长得憨头虎脑,只顾躲避同伴,不曾见得道中行人,奔走势头甚急,一头正撞上蔡真卿。蔡真卿一个踉跄,后退两三步。左右随从见得,齐上前来呵斥那男孩。一名随从甚是愤怒,揪过孩童,挥手便打。蔡真卿见状,急忙阻拦,并叱责那随从道:“如此年幼孩童,你怎狠心打他?若是你家儿子,又当如何?尊老爱幼,乃立身之德也。”那随从急忙缩回手,低头不语。
  蔡真卿轻抚孩童面颊,微笑道:“小子叫甚名?”那孩童望着蔡真卿,颇为惊恐,并不答话,挣脱开跑了。一旁的书院先生齐礼信道:“这小子乃是孔家庄孔六的儿子,唤作孔悯心。”蔡真卿似有所思,幽然叹道:“为人当常怀怜悯之心。这小子长得好生可爱!”众人唯喏。蔡真卿又语重心长道:“我等官吏,身着之一丝一缕,饮食之一米一粟,皆是百姓辛勤劳作所得。饮水思源,为人者,当不忘本。今日为官吏,便趾高气扬、作威作福、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忘却为官为人之根本!如此,则上负圣恩,下违民意,他日必遭百姓唾弃。”
  后侧苏公暗自惊叹:“蔡真卿此番言语说的极是!何谓为官之根本?今我大宋官吏多如牛毛,又有几人思索过此等话语?个个只求自己高官厚禄,飞黄腾达,奢华淫乐,哪里顾及百姓的草舍、糠粮、病疾?若我大宋官吏皆如蔡真卿这般,心中挂念社稷百姓,何愁我大宋不国富民强?只是可惜”苏公感慨不已,但心中又不免有一丝欣慰。
  次日大早,天尚未亮,苏公早早起来,葛衣芒履,唤上苏仁一道,各自挑着一担粪桶,下了东山坡,往黄州城而去,乜些行了数里,苏仁走在前面,眼尖手快,拾了几坨狗屎。苏公一无所获,急道:“你且留些与我,不要一并都收了。”苏仁笑道:“老爷休要争,待到了黄州城,猪屎人粪,不知你能挑得多少?纵然是我,亦不过一石。”苏公连连点头,道:“说的甚是。如此一来一去,不过一石,却要花费半日工夫,且腰酸腿胀。待哪日空闲,造两匹木牛流马,一趟便可载数石,亦省得你我来往跑数趟。”苏仁奇道:“老爷会做木牛流马?我竟从未听老爷言过?闻老人言,木牛流马乃是三国诸葛孔明所造,甚是神奇,可惜自诸葛孔明死后,此物已经失传。老爷怎生会造?”苏公笑道:“所谓木牛流马,不过是木制推车,或独轮,或两轮,或四轮,所谓神奇,乃是其构造颇为精巧罢了。”苏仁道:“老爷何时学得木匠手艺?”苏公笑道:“我何尝学过农活,今亦会耕地种菜,凡事当用心去学便可。”苏仁笑道:“待明日,我拜个师傅来学木工,手艺学成日后亦可糊口。”
  主仆二人行了三四里,天色渐亮,大道上又多了二三个农夫,挑着担子。途经一小石桥,苏公见石桥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