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完本]作者:闪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完本]作者:闪烁- 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管韩军有没有胆量离防御阵地,冒着挨炸的风险支援横城,唐应龙不能没有准备。

    13日凌晨,唐应先让之前向南突击的装突383旅率先向东海推进。

    为了迷惑韩军,让韩军认为38军将先攻打东海,唐应龙还让配合作战的空突1711旅出动武装直升机与1个低空突击营随同装突383旅向东海发动进攻,摆出集中兵力攻打东海的架势。

    这一招很快就收到果。

    从2点30开始。东海地无线电活动频增加了3倍。

    虽然军情局没有完全破韩军地通信密码。但是利用已经掌握地部分密码。军情局以最快地速度破译了由DY…-1子战机截获地部分韩军战术电报。并且以最快地速度将战术情报发给了前线指挥官。

    东海地韩军开始呼叫增援!

    唐应龙仍然没有急着发动进攻因为他不想与韩军第装甲师在城区内打巷战。

    直到3点。横城地韩军还没有动静。反而是驻扎在原州地2个韩军步兵师开始向东海方向运动。

    唐应龙没有迟。立即命令空突1611旅地武装直升机出动。

    为了加强火力,唐应龙还呼叫海航重点轰炸从原州出发的韩军步兵师。

    遭到惨重打击,2个韩军步兵师沿途损兵折将,仅向东运动了25千米达安兴里的时候减员超过65%,不得不停下前进步伐。

    随后,韩军再次派出1个约有8C00人的步兵师增援东海。

    结果相差不大个步兵师到达安兴里的时候,只剩下了不到3000官兵,其他的全都被炸死炸伤者当了逃兵。

    3个步兵师,大约22000官兵,均在离开原州后不久被“炸溃”。

    确定韩军没有继续向东海派遣增援力量后,唐应龙让海航转移重点中轰炸东海与三的韩军阵地。

    这次,唐应龙没有让空突1611旅的武装直升机出动,因为他觉得大鱼快要上钩了。

    6点,无人侦察机率先发现韩军第装甲师离开横城,开始向东运动。

    确定第装甲师全体出动之前,唐应龙没有“轻举妄动”。

    7点15Z19发来最为准确的战术情报,至少有600台装甲车辆离开了横城在向东面的安兴里前进。

    8点2,KZ…199再次发来战术信息第装甲师的前锋到达安兴里,主力离开横城。

    5钟后应龙向各部队下达作战命令。

    率先出动的是空突161旅的2个低空突击营,他们的任务是占领横城东面制高点,堵住第装甲师逃回横城的唯一通道,为航空兵与炮兵提供火力引导。

    跟着出发的就是空突1611旅的武装直升机。

    虽然地面装甲会战是每个装甲部队司令官讨论最为热衷的话题,但是没有任何装甲部队的指挥官愿意在战场上用坦克对付敌人的坦克。只要有可能,指挥官都会考虑用装甲部队的克星去对付敌人的坦克。

    武装直升机正是装甲部队的克星!

    地面作战部队总,最先出动的是驻扎在洪川的快反7711旅。

    唐应龙没有对其他军的作战部队另眼相看,给快反7711旅的任务是前往横城东面,支援低空突击部队,协助从苍洞里(苍村里南面大约15千米处的小镇)出发的装甲382围歼韩军第装甲师。

    因为装甲382必须在野外行军,所以肯定无法赶在快反7711旅前面投入战斗。

    跟在快反7711旅后面出发的就是担任主攻任务的装甲381旅。该旅的任务是攻占仅剩下2个步兵师的横城。

    从诱敌到果断出击,唐应龙打出了一套漂亮的“太极拳”。

    8点55,空突161旅的1C0多架武装直升机率先投入战斗。

    唐应龙没有呼叫空中支援,在他看来,以反装甲作战为主的战斗不需要空中支援,空突部队的武装直升机就能干掉敌人的绝大部分装甲力量。

    实际情况相差不大。

    空突161旅出动的武装直升机中,除了少数主要执行反装甲任务的武装直升机携带16枚以上的反坦克导弹之外,其他所有武装直升机均携带枚反坦克导弹与70毫米19管火箭发射巢。只有主战坦克需要用反坦克导弹,其他的装甲力量均能用火箭弹、乃至武装直升机配备的30毫米航炮穿甲弹摧毁。

    按照理论计算,1个空突旅的武装直升机部队能够摧毁1个装甲师的全部装甲力量。

    这里的“装甲师”是以美军第1装甲师那样的部队,而韩军第装甲师的装甲力量仅有第1装甲师的三分之一。

    用唐应龙的话,快反7711旅赶到战场的时候,需要做的只是收容战俘。

    航空兵与炮兵不是没有战,而是被唐应龙用到了横城。

    随着海航的斗机与远程炮兵重点打击横城韩军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结果第装甲师不但没能返回横城,反而因为信息上的混乱,导致指挥决策几度更改,在安兴里浪费了大量时间。

    在高强度的现代化战争中,浪费间就等于坐以待毙。

    接近1C点,韩军第装甲才开始向西突围。

    0点30,快反7711旅到达战场。

    如同唐应龙说的那样反7711旅到达时候,韩军基本上被击溃了。

    1C点,武装直升机打掉了军第装甲师的师部韩军失去统一指挥。

    在快反7711旅发动进攻的时候,绝大部分韩军主动缴械投降,甚至有数以千计的韩军官兵主动留在道路两旁待成为战俘。

    11点,装甲3811旅开始攻打横城。

    为了防止驻扎在原州的韩军步兵师北上,装甲3811旅没有立即向市区进攻,而是沿着韩军的防御阵地向南迂回占汉江上的大桥,掐住横城与原州之间的唯一通道。

    因为38军的最终目的是攻占原州,所以必须占领大桥,而不是炸断大桥。

    唐应龙没有疏忽大意,在装甲3811旅向南突击的时候,他让前来协助作战的总参直属特种部队率先出发抢占大桥。

    这一举动多少有点多余,因为韩军压根没有准备炸断大桥。

    12点30甲3811旅的先头部队顶替特种部队,控制了大桥南桥头建立防御阵地。

    到此,装甲3811旅才回过头来攻打横城。

    12点甲382到达横城东面,加入了进攻行动。

    歼灭了安兴里参与韩军,完成了扫荡任务的快反7711旅也在13点之前赶到,参加攻打横城的作战行动。

    失去作为防御主力的装甲部队,横城的2个韩军步兵师陷入“混乱”状态。

    别说个临时组建的步兵师,就算是2个装甲师,也守不住横城。

    对13C0C~余名韩军来说,投降是保命的唯一选择。

    在唐应龙准备呼叫H…6M机群对横城进行“地毯式轰炸”之前,韩军指挥官“主动”联系上了装甲3811旅的旅长,向38军投降。

    13点30,韩军步兵陆续开出城区,到城外接受“整编”。

    13点55,装甲3811旅的先头部队开进横城,宣布完成占领任务。

    唐应龙没有让部队停下来,因为攻占横城只是该阶段作战行动的第一步。

    让已经起飞的H…6M机群转向前往原州后,唐应龙组织起个装甲旅与快反7711旅,让空突161旅尽快完成维护与补给工作,准备参加进攻原州的作战行动。

    此时轰炸东海已经没有意义,因此唐应龙让海航集中力量轰炸原州。

    为了加强火力,唐应龙还将38军的直属远程炮兵旅、以及凌云霄留在后面的77军直属炮兵旅拉了过来,集中炮击原州。

    唐应龙没有让部队立即发动进攻的原因很简单,各参战部队需要休整。

    虽然几个战斗旅的持续作战能力并不弱,都能继续进攻,但是唐应龙对部队的要求非常高,也不希望因为疲惫使战斗力下降,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轰炸与炮击从115开始,一直持续到18点30。

    持续小时15钟的火力打击到底有多少作用,在当天晚上的战斗中表现得非常明确。

    天黑前,得到充分休整的作战部队进入战斗状态。

    随着技术的进步,夜间不再对防御一方有利。只要能够充分发挥部队的夜战能力,夜色将是进攻一方最有利的掩护。

    20点15,在炮火支援下,3个地面战斗旅开始向原州进发!





    卷七 半岛硝烟 第一百四十四章 信息第一

    小说巴士 更新时间:2010…8…28 3:20:20 本章字数:5273

    三次战役打了2天多,共和国陆军“毫无章法”的进昏目眩。

    仅看表象,到13日20点30、共和国陆军在第三次战役前64个小时的地面进攻确实“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寻。抛开表象,就能发现共和国陆军的进攻不但有章法,而且有明确的目的。

    东部战场上“行云流水”般的进攻打得极为顺畅。

    以38军为主的地面部队在2万多平方千米的战场上左冲右突,完全按照“运动战”的经典战术作战,在运动中分割敌人、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在运动中推进战线,把拥有多万兵力的韩军当成了手上的玩物,没给敌人任何反击机会。

    对韩军第团军来说,关键不是如何反击,而是如何抓住反击对象!

    打到这个地步,实是韩军的悲哀。

    抛开38军、快反7711旅与空中突击的快速突击能力,就能发现,共和国陆军在东部战场上大打“运动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算上参的军直属炮兵,共和国陆军仅在东部战场上投入了大约5万兵力。

    按照兵力计算,进攻方仅有防守方的分之一!

    即便共和国:军掌握了除兵力之外的所有有利因素,用5万兵力歼

    灭40多万敌人。也绝对算得上是战争史上地奇迹。

    不打运动战。共和国陆军少需要投入15万地面部队。

    共和国陆军不是凑不15万地面部队。而是无法承担由此带来地伤亡。也无法提供充足地后勤保障。

    显然。裴承毅没有选择地余地。

    共和国陆军在东部战场上打“大纵深运动战”地另外一个目地是吸引韩军注意力。为西部战场上地进攻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因为39军战斗力充足。所以“运动”范围远不如38军。

    最重要的是,西部战场上的进攻有明确目的,除了歼灭韩军第3集团军之外,还要攻占开城与汉城。在此情况下管39军战斗力如何,都得集中兵力,避免大范围运动分散进攻实力。

    让韩军看不懂的是军打下了仁川,为什么还要回头攻打开城?

    背靠仁川军有足够的资本攻打汉城。

    韩军看不懂,不是韩军将领素质低下,而是韩军严重缺乏获取战场信息的手段。

    现代战争中,信息的重要性派在火力前面,成为克敌制胜的头号先决条件。谁准确掌握战场信息,谁就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虽然美国一直在为韩国提供包括军事情报在内的军事援助,但是美国已经撤军,无法向战场派遣战术侦察力量而失去了获得战术情报的手段。即便美国倾囊相助,也只能为韩国提供战略情报,无法为韩国提供战术情报。

    战略情报最多确定共和国发动第三次战役的目的,而无法从中得知具体的战术行动。

    第三次战役开始后,美国调集近20侦察卫星监视朝鲜半岛,平均每小时就能获得一份战场情报。

    可以说军的卫星侦察能力达到了非常惊人的程度。

    即便如此,美国仍然无法为韩国提供准确的战术情报。

    小时,足够共和国陆军的突击部队跑上几十千米,或者完成一场小规歼灭战了。

    在此情况下,韩军将领怎么可能知道共和国陆军的战术意图?

    别说韩军将领连美军将领都看不懂共和国陆军的战术。

    从一开始,美军就坚信共和国陆军发动第三次战役的根本目的是攻占汉城,让朝鲜临时政府到“首都”办公复朝鲜政权的合法性,为共和国陆军在朝鲜半岛上展开更大规的作战行动提供法理依据。

    39军攻占仁川与富川之后乎所有美军将领都认为共和国陆军将尽快攻打汉城。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确实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当然是所有美军将领都被蒙在鼓里。

    回到关岛的杜奇威在12日下午就发出警告,要求韩军尽快出兵攻打汶山,阻止39军回头攻打开城,加强开城的防御。

    只是,这份警告没有受到重视,因为韩军将领认为“败军之将”没有发言权。

    非常不幸,杜奇威“猜”中了。虽然不是绝对准确,因为攻打开城的不是已经南下的39军作战部队,而是留在后方的作战部队,即便韩军在12日夜间攻打汶山,也无法阻止共和国陆军攻打开城,但是杜奇威的分析判断引起了即将上任的当选总统韦斯特伍德的高度重视。

    13日上午,杜奇威乘坐“专机”返回华盛顿。

    飞行途中,杜奇威与弗雷德里克与韦斯特伍德

    话,汇报他对共和国陆军下一步作战行动的推测。

    按照杜奇威的分析,共和国陆军攻打开城的目的是确保后方安全。

    只要共和国陆军打算占领汉城,并且不打算受到牵制,就得在此之前打下开城。原因很简单,韩军囤积在开城的作战物资足以让守军坚守3个月以上,而共和国陆军绝对不希望将战争拖到月份。只要开城还在韩军手中,共和国陆军就得调集2到3个军的兵力(实际上没有这么夸张)包围开城。如果开城的韩军在随后发动反击,哪怕只是试探性的小规反击,都足以使共和国陆军在后方消耗大量作战物资。

    不管怎么算,这都是不划算的买卖。

    当然,攻打一座有15万守军的“军事要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此杜奇威判,共和国陆军将集中兵力,争取在3天之内打下开城。

    这次,杜奇威又“猜”中了,因为他乘坐的“专机”降落到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之前,开城守军投降了。只是让杜奇威也感到万分震惊的是,依靠坚固防御阵地的15万韩军竟然没有坚持到24~小时!

    不是韩过于“脆弱”,就是共和国陆军十分强大。

    不管怎么样,杜奇威愿意相信后者。

    韦斯特伍德并不关心已经发生的事,更加关心即将发生的事情。

    按照杜奇威预测,共和国陆军打下开城之后,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兵力,大概会动用2到3个军攻打汉城。在此之前,共和国陆军将进行至少12~小时的火力准备(包括前期轰炸在内),然后发动立体进攻。

    至于韩军能够在汉城坚多久,杜奇威没有做出推测。

    在他看来,共和国陆军目的不仅仅是攻占汉城,还要歼灭韩军第3集团军,不然不会派遣快反773旅攻占天安,切断第3集团军与第5集团军的联系。

    如此一来,共和国陆军肯定会在攻打汉城的时候扫荡汉城南面的韩军据点。

    对韩军来说,结果不会好到哪里去。

    除非发生奇迹,不然韩军第3集团军将被全歼。

    见到杜奇威的时候,韦斯特伍德主要询问了东部战场上的情况,让杜奇威对即将上任的当选总统有点刮目相看,因为包括弗雷德里克在内的绝大部分美**政要员都在关注西部战场上的战斗,不太重视东部战场上的情况。

    实际上,东部战场上的影响更加深远。

    总统肯“不耻下问”,杜奇威就“倾囊相授”。

    按照杜奇威的预测,第三次战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