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着来自西方的潜在威胁,韩馥果断行动起来。
    韩馥先是以讨董为由,派心腹从事赵浮、程奂二人,各负责组建一支新州师,编制都为五千人。有这一万人的直辖部队在手,韩馥才觉得自己的心里安定了许多。
    对赵浮、程奂组建的万人州师,韩馥极为重视,不但从全冀州范围内挑选精兵良将,把名动冀州的张颌、高览二位猛将,都辟除为州师的军司马,还从各郡的武库中,强行拨调强弩八千具,用于州师的武装。
    强弩这种军国利器,代表了大汉的最高军事装备水准。一支拥有大量强弩的军队,哪怕士卒的实力不是太强,却依然足以对抗由百战老兵所组成的队伍。
    有了这样一支精锐嫡系武装在手,韩馥的胆气终于壮了起来。毕竟,麹义固然能战,却是前任冀州刺史王芬的心腹。对韩馥来说,此人可用而不可深信。还是赵浮、程奂这两位心腹手中的军队,能够让他心安。
    新州师的组建,表面上韩馥是为了讨伐董卓,其实一方面是抵御张狂的东进,另一方面也是防备麹义有什么异动。最后,也是最为隐蔽的一条,还是为了威慑袁绍,避免其对冀州的渗透。
    作为“四世三公”袁氏的嫡子,哪怕袁绍现在一心正扑在讨董上,韩馥也不敢认为,他对冀州的影响力会比自己差。如果张狂那家伙,能够帮助韩馥悄悄的牵制住在河内的袁绍一段时间,让韩馥的影响力慢慢渗入冀州各处,超过袁绍的影响力,对韩馥来说,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做完了武的一手之后,韩馥又派出心腹重臣——长史耿武,前往并州出使,恭贺张狂接任并州刺史,以修补双方的关系。只要能够打消张狂这个黄巾余孽暗中的东进念头,韩馥绝不会吝惜,冀州府库里还剩下的那点儿钱粮。
    虽然说,冀州的府库,其实已经相当的空旷了。
    冀州府库空虚,可不是韩馥自己花销了多少。钱粮开销的大头,其实是远在河内的袁绍。
    袁绍屯兵河内,身居讨董战事的第一线,手下兵力上万,每天需要的钱粮都为数不少。但是,以这些兵马所造成的消耗,袁绍可养活不了他们。不说他直接统治的渤海郡,远在东方数千里以外,光凭区区一个郡,自然也提供不了多少钱粮。
    所以,袁绍手下万余精兵的军需供应,便落在了冀州牧韩馥的头上。而韩馥有介于自己袁氏故吏的身份,对于恩主的嫡子所提出的这个要求,只得硬着头皮加以满足。
    如果光是袁绍手下的万余精兵,以冀州的富庶,倒也不算太大压力。可问题就在于,袁绍身为讨董联军的盟主,其余的讨董盟友若是军粮不济,少不得要向袁绍讨要一二。袁绍既然手头无粮,当然会将这些诸侯盟友的要求发到韩馥那里。
    而韩馥若是不想将兖州诸郡的那些诸侯都得罪光,那就不得不经常的出些血本,以交好那些诸侯。如此一来,冀州的钱粮消耗速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快了。
    韩馥对张狂的忌惮,其实倒不是真就怕了他。只是,张狂若真的打过来,别的不说,冀州的钱粮在大量供应远在河内的袁绍军以后,又不得不分给酸枣联军相当大一部分,剩下的那些数量,已经很难支撑这样一场大战。
    再说,就算是冀州军打赢了张狂,张狂只要往太行山里一缩,韩馥可就奈何不了他了。以太行山的艰险难行,堪称是易守难攻。韩馥难道还真的会大举发兵,去那种鸟不拉屎的穷山沟里,围剿那些灵动无比的“山猴子”不成?
    若是打输了,冀州损兵失地不说,万一惹得袁绍以此为由,掉头北上“支援”冀州军,那冀州还能姓韩么?
    所以,前往晋阳的长史耿武,他肩头的责任可不轻。耿武必须以最小的代价,尽量与张狂定下互不侵犯的合约。只要熬过目前这段艰难时光,等到讨董成功,腾出手来的韩馥,自然会将目前损失的那一点儿微末钱粮,从张狂那里十倍、百倍的讨回来!(未完待续。。)



第43节 且冷眼旁观【一】
    由于自觉时间紧迫,任务重大,耿武一路上轻车简从,行动极快。只花了不到十天时间,他就穿过了道路崎岖的太行山,从冀州一路来到并州的治所晋阳。
    晋阳城由于并没有在此前的大战中,遭到战火的洗礼,城池依旧高大雄伟,城中的人烟依旧熙熙攘攘。除了城头新换上的“张”字大旗,一切与从前似乎并无不同。
    张狂如今正好呆在晋阳城中,正焦头烂额的处理着战后的各项事宜。他得到韩馥派出帐下头号属吏前来拜会的消息,心里大是意外。
    说实话,张狂如今想要收拾好并州各个新得到的郡县,将各地的政务理清,都不见得是一件可以顺利完成的任务。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还会有心思去打冀州的主意?
    不过,见到有人非要将头伸出,送上门来,给自己敲一敲竹杠,张狂自然是极为乐意的。
    这等好事,可谓是多多益善。
    接见冀州长史耿武的时候,张狂表现得很是客气。耿武是个四十多岁的寒门士人,在冀州州郡里干了二十年的郡吏,凭借自身的能力,从一开始的斗食小吏,终于升到了长史的高位。他本来以为出身黄巾的张狂,会是一个满脸横肉、举止粗野的粗鄙武人。可是实际上,他所看到的张狂,却是一名面貌清秀,举止彬彬有礼的年轻士人形象。
    由于和自己心里的预测差异太大,耿武一度以为眼前的青年,是有人故意假冒的。但是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几年识人经验的老牌子吏目,当耿武发现青年人不自觉的流露出一股子肃杀和不容置喙,他心里明白过来,眼前这位看上去举止优雅的年轻士人。还真就该是那位在短短两、三年内,依靠一股溃逃到山林中的黄巾败兵,一举平定了几乎整个并州的太平道新任“天师”。
    既然张狂的形象与传说中截然不同,耿武也就放弃了最初在路上所制定的接触方案。于是,接下来的拜见过程,除了恭贺张狂新任为并州刺史。并表达了冀州牧韩馥对张狂的祝福之后,耿武并没有说起其他正事,而是随便闲聊了几句。
    耿武不主动开口,张狂自然也不着急。作为掌控一个大州的新任刺史,张狂的时间很宝贵。耿武也是有眼色的人,不过片刻,他就主动告退。接下来的时间里,耿武便在晋阳城的驿馆里暂住下来。而张狂也没有再出面接见耿武,只是派出了担任并州刺史长史的郭缊。负责进行使者的接待。
    要说郭缊此人,乃是张狂部下极为少见的世家子弟。他的父亲郭全,担任过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本人也早早就入仕为吏,在并州颇有些声望。在并州年轻一辈的官场“希望之星”中,郭缊也是排的上号的。
    只可惜,因为汉室实力衰微,以至于连多年以来一直托庇于大汉朝廷的南匈奴人。都胆敢趁乱起兵。本来担任“护匈奴中郎将”麾下“主薄”一职的郭缊,恰逢这场变乱。不幸被暂时得意的南匈奴人囚禁,很是受了些侮辱。为了报复南匈奴人,当张狂攻克美稷王庭后,郭缊还没有搞清楚张狂军的本质,就将太行军当做大汉正式汉军,一头找上去。毛遂自荐。
    如此一来,郭缊算是稀里糊涂的上了“贼”船。等到后来他弄清楚了张狂所部的来历,已经为时晚矣。
    这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因为郭缊的“从贼”,一时间,并州士林对他的讥讽不绝于耳。原来的几个知交好友也对他敬而远之。可最让郭缊气闷的是,这件事他还怪不得张狂,完全是自己没有打探清楚底细,咎由自取。就算他现在脱离太行军,也无法挽回在士林中的名望了。
    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郭缊反倒是不再后悔了。他见张狂行事极有章法,与盗贼一流截然不同,心中很快升起了新的出头的希望。
    想当年,汉家高祖也不过是一介亭长出身,不是依然得了这万里江山吗?如今,汉家的天下越来越动荡,未尝不是英雄用武之时呢。
    只要太行军以后能够做强做大,水涨船高之下,郭缊自然便能将自己在并州的名声和地位,再次恢复过来。若是能够从张狂手中捞到一个二千石来当当,想来士林当中,肯定会有不少人羡慕他的机遇过人。若是还能借着太行军的势力,得到一个更高的官位,郭缊并不介意把自己一族的希望,全都绑定在张狂身上。
    主意已定,郭缊便开始安心的为张狂做事,其行为堪称任劳任怨。随着太行军屡战屡胜,地盘越来越大,兵力越来越强,郭缊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当张狂成功的占领了太原与上党两郡后,郭缊便果断的将自己的长子郭淮,送到张狂身边担任侍从,以表示自己家族对张狂的全力支持。
    而张狂面对郭缊的表示,自然也十分满意。毕竟,他可是第一个向自己表示全心投靠的高门世家呢!日前在张狂召开内部重臣会议的时候,程昱提议让郭缊出任一郡的太守。张狂对此立刻表示不同意。他说:
    “岂可让我堂堂刺史府,没有一个好长史呢?”
    听到这句话,在场的郭缊感动不已,当堂对张狂拜倒行礼,表示自己将会为张狂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虽然太守是二千石的大吏,刺史的长史不过区区四百石,表面上看起来地位相差悬殊。但若将两者的权力进行对比的话,则太守只能治理一地,而刺史府长史却可以管辖全州。由此可以看出,长史一职,属于位卑权重一流,与朝廷里的尚书令一职相类似。
    既然得到张狂如此看重,郭缊做事自然更加卖力。他也是在吏目的位置上干老了的人,对于耿武此来的用意,通过几天的旁敲侧击,连蒙带猜的知道了个大概。
    在将自己的猜想禀报给张狂后,郭缊得到了张狂的全面授权,负责对冀州的交涉。而耿武也终于憋不住了,婉转的将己方的诉求提了出来。双方既然都没有立刻翻脸的打算,交涉起来自然还算是愉快。
    只是,耿武既然主动上门来挨宰,郭缊也不能让他失望不是?
    最后,郭缊下手轻柔的割了冀州一刀,得到的好处让张狂极为满意。
    同样满意的还有耿武。他对韩馥急匆匆派自己上门挨宰一事,其实很不赞同。无奈主上有命,耿武不得不从罢了。所以,在与郭缊谈判时,耿武表现得极为计较,一开始便将郭缊的条件堵回去不少。所以到了最后,冀州需要付出的代价,其实并不算大。
    按照大汉州郡间的惯例,并州苦寒,又是边防重镇,所需要的军资本州无法全部供应,向来需要周边大州输送补充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冀州每年需要负责输送约两到三亿五铢钱到并州,以补贴并州边军的军需。
    不过,自从关东诸侯全面反董开战以后,各州基本上都将原本需要上缴朝廷的税赋截留下来。连朝廷都收不到税赋,并州自然更加没有指望,能得到其他州郡的财力支援了。
    说起来,张狂能够如此轻松的就击败太原的郡兵,并将他们大部分招降,其中一条重要原因,便是因为,没了其他州郡的财政补助,那些郡兵已经有连续几个月,只能领取原本军饷的一半了。士兵没有兵饷,那能够有多少战斗的意志呢?要不是这样,那些与边地蛮族们打老了仗的边兵,可不是什么好捏的软柿子。
    如今,张狂占据并州,冀州牧韩馥迫于他的兵锋,打算将原本该给并州的财货恢复一部分。只是有了耿武的强硬谈判态度,最终并州每年可以得到的财货,价值被降低到八千万钱。
    八千万钱,如果用于养兵,按照大汉的标准军费开支,大约能够养活四千正规的汉军步兵。当然,张狂招募的兵卒多来自贫苦地区,养兵的费用其实没有那么高。而手中有当年“大贤良师”张角留下来的一笔巨额财货,张狂对钱财的需要其实并不高。
    对并州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手中有钱,却买不到足够的粮食。因此,郭缊在请示过张狂以后,对耿武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并州可以用这笔钱,自由的在冀州各处购买粮食。
    对于这一点要求,耿武思考了一下,便点头答应了。如果并州出现了缺粮的情况,耿武估计这些黄巾余孽绝不会乖乖的挨饿,一定会四处抢掠粮草。而环顾并州四面,西边北边都是草原大漠,南边是人多地少、同样缺粮的司隶。除了冀州,他们还有哪里好抢的?
    反正冀州位于广阔的平原上,堪称沃野千里,物阜民丰,是大汉最重要的粮仓。虽然在当年的“黄巾之乱”中,冀州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可随后几年在前刺史王芬的治理下,冀州的元气已经恢复了不少。
    最近两年,每年从冀州卖出去的粮草,价值都在十亿钱以上。只要肯出的起好价钱,豪强们是不会在意买家的身份的。卖给谁不是卖呢?
    达成了粮食买卖的协议,耿武终于可以满意的踏上回程的路了。不过,在耿武坐着车,离开晋阳城的时候,却在城门口意外的发现了一位故人。
    这位故人,复姓鲜于,名辅,精通军事和北方杂胡内情,如今正在幽州牧刘虞的府中任从事一职。
    既然道左相逢,耿武自然要与鲜于辅聊上两句。只是双方并无深交,又各有任务在身,略叙了叙旧,便就此别过。(未完待续。。)



第44节 且冷眼旁观【二】
    ——鲜于辅来并州做什么呢?
    不提耿武心中的疑惑,鲜于辅何尝不对耿武的出现觉得奇怪。不过,鲜于辅并没有打算研究耿武的目的。他这次来并州,是有着更重要的事情的。
    幽州地处大汉的最北端,周边遍地是鲜卑杂胡之流。胡汉之间的冲突,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就连绵不绝。想要在这种胡汉杂居,民情军情极为复杂的地方做好一个州郡大吏,对官员的能力要求可谓极高。
    中平四年【187年】,前中山相张纯、前太山太守张举与乌桓大人连盟,在幽州发动叛乱。张举、张纯的叛军战力强大,在一系列的战斗中,先后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部队达到十余万,一度打到了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
    面对如此危局,当时的朝廷思来想去,所能想到的最佳人选,便是担任过幽州刺史,当时任宗正的刘虞。
    所谓宗正,为九卿之一。其职务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别他们的嫡庶身份或与皇帝在血缘上的亲疏关系,每年排出同姓诸侯王世谱。
    刘虞过去任职幽州刺史期间,由于处事得当,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让这些北地蛮族随时朝贡,不敢侵扰,以至于北地百姓纷纷传唱歌谣,赞颂刘虞的功德。若无这份资历,刘虞也不可能成为朝廷眼中平定幽州的不二人选。
    虽然是临危受命,刘虞依旧全然无惧,毅然轻车简从,快速奔赴北地。他一进入位于前线的蓟城,便发布政令,接掌幽州大局。
    新任州牧刘虞一方面精简部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一方面免除了遭受兵灾郡县的百姓当年的赋税,以安抚民心。他还特别派遣使者,告诉乌丸大人峭王等人,朝廷将宽大处理,可以免除他们过去犯下的罪责,条件是及时向大汉投诚。最后。刘虞又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二人,许诺只要这二人伏诛,其余被挟持之人一律不问。
    刘虞的通告一公布,立刻在乌丸和杂胡叛军中引发了轰动。此时,幽州名将——骑都尉公孙瓒,带着手下的“白马义从”和三千骑士,又多次击败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