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阀治世-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河上游地区一般不需要如何治理,素有黄河百害,唯利河套之说,而目前河套也没有开发。
    黄河的水量并不是太大,然而从黄土高原上大量冲刷下来的黄沙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黄沙不断的冲刷,也就会不断的增高河床,同时泄洪能力也会不断的减弱,当达到极限后,黄河就会决堤、改道
    明代是靠人力将河床中的淤泥挑出,以前三年一大挑,年年一小挑,现在基本上没人干这事。
    治沙,自然是要从源头治理,通过种植树木什么的,一般不太可能防止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皮之存,毛将附焉?黄土高原很古老的时候,河水就是浑浊的。要想治沙,还得在黄土高原周边建立防沙堤坝,再辅以生物手段。
    除了防沙堤坝,还需要用爆破等方法将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填平,只要把黄土高原变成平原,一般泥土都冲不下来。而黄土高原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冲越陡,越陡越冲。
    但这种治理方法的工程量比较大,目前无法进行这样的工程,即没有那个技术条件,也没有那个财力起施行。
    所以负责黄河治理的工程队,就治沙的问题上,依旧打算采用挑土的办法。
    除了治沙就是治水。
    黄河水之所以难治,还是因为沙的问题,沙是根本性问题,不过目前只是为了维持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的黄河安稳,沙的问题可以放在一边,等以后慢慢再来。
    排除了沙的问题,治水就比较简单。
    排洪可以依靠洪泽湖,这年头的黄河是由南入海,和洪泽湖是相连的,因此可以利用洪泽湖的蓄水功能进行排洪,同时不断加高堤坝,冬季对河道进行清理,不碰到N年一遇的大洪灾,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平时决口一般是不会发生的。
    同时工程队还提交了一个灌渠修建计划,此计划在黄河中游修建两个大水库黄河灌溉系统。水库也就水坝,是一种对水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调节的设施,让枯水期时有水可用,让汛期来临时,有足够的空间蓄洪、滞洪。
    同时在水库南北修建灌渠,经过计算,若是计划中的灌渠系统修筑好,可以在缺水地区新增200万倾以上的耕地。
    但大概需要投入将近上千万两白银。
    工程队显然没这么多钱,所以把计划提交了上去,等待赵岩审批。
    赵岩自然不会通过这个计划,现在又不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他只要保证黄河不出现灾害就行,至于增加耕地的问题,现在他最不缺的就是耕地,干嘛要在缺水地区进行农业生产。
    得等到手上有足够的钱了,同时技术条件允许的时候,再来修水库,而这时灌溉则是兴利中的一部分,自然是要建的,水库的兴利有很多,如发电、灌溉、养殖、航运,到时候自然是要利益最大化。
    目前赵岩只求稳定,先稳定再求深度发展。
    
    相比之下,长江治理主要就是围绕着‘水’来进行的,加高堤坝也是主要方法,相比之下更简单一些,不用考虑什么沙的问题,在用一些辅助手段,洪水发生的几率可以减少许多。
    两千万两的治理费用拨下来,汉江一段的长江,将建一个水库,同时在汉江平原上修建灌溉系统。
    汉江平原的水利,主要是围绕着湖泊来进行,这里的湖泊很多,灌溉系统也多用湖泊中的水。
    
    在内阁和赵岩的砸钱下,大明南北都在修建工程。
    铁路修建、河流治理、水利工程,都要用到大量工人,而这次修建工程与以往不同,这次没有采用徭役的方式,而是给工人支付工钱。
    一般一个工人一个月有一两白银的工钱,随着各地受灾,这些工地为配合救灾,开始以工代赈。
    到工地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可分到粮食,做多少并不强制,做一个月后可以转为正式工人,便可领取到工钱。
    这些工地上的工人都是从周边地区找来的,给各地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许多青壮都跑到了工地上做工。
    工地上除了一个月一两白银的工钱,同时一天还还管两顿饭。
    工人数量一天天的增加,在水利修缮工程的规划完毕后,工人数量逐渐增加到了上百万人。
    内阁的水利工程和赵岩的铁路工程,在这一年内,养活了上百万个家庭。
    
    江淮平原的水利工程修起来比较容易,毕竟原来有基础,而汉江平原的水利,这些钱可能还修不好。
    若按照原来的徭役模式,上千万两足够修了。
    但赵岩并不想通过牺牲百姓的利益,来修建工程,贫困是动乱的主因,而且这些银子砸下去,不是进入富人的腰包,而是进入下层阶级的口袋,这钱花出去并不吃亏,有助于缓和贫富差距,同时百姓口袋里有钱,赵岩地盘上生产的商品也卖得出去。
    根据工程队提交上来的报告,赵岩觉得手上这点钱,估计还是不太应付。而且今年的预算中教育费用的支出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并且山西也已经并入管理范围,另外还有辽东、朝鲜这些地区,随着移民的增加,教育经费明年还会提高。
    所以今年要努力赚银子开阔财政收入的来源。
    什么最赚钱?
    当然是铸币税最赚钱,所谓铸币税,俗称印钞票。
    简单地讲就是发行货币的收益。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一美元,但是却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价就是铸币税,是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使用别国的货币,就是主动放弃了大量的财富。
    据测算,1960年…1973年期间,发达国家铸币税收入占政府总收入的6。11%,之后的1973年——1978年期间,铸币税收入占发达国家政府总收入的比重为5。9%;另据测算;1971年…1990年期间,世界90个国家(不算入中国)铸币税占政府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0。5%。可见;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铸币税收入已成为弥补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来源。
    铸币税是指政府通过垄断货币发行权而获得的收入;它是政府弥补财政支出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经济学者都强调了铸币税在政。
    府融资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除了依靠税收,国债和外债之外,更多地采用征收铸币税的手段来为政府融资。
    在使用贵重金属的时代,铸币税的成本很高,利润不是那么暴利。例如铸造金币,金子加工成金币后,只能收取少量的铸币税,这方法就是往贵金属里加入一些其他金属。
    例如日本,只前就是这么做的,结果他们的银币在大明的价值降低,让赵岩很不爽。
    铸币税是一种让人很流口水的收入,前提是要发行纸币。
    赵岩随即决定发行纸钞,收贵重金属的铸币税太少,他还看不上。
    而现在,他已经有能力发行纸钞。
    如果赵岩发行纸钞,并禁止贵重金属的流通,贵重金属就会变成‘外汇’一般的存在,这种外汇是在所有国家都能使用的。
    在汇率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四条途径获得铸币税。
    其一,在通货膨胀率为零的条件下,国际和国内利率的下降使货币的周转速度不断下降,社会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增加,使民间部门向中央银行出售外国资产以换取本国货币,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印制钞票换取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增加外汇储备来获取铸币税。
    其二,执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当世界其他国家出现通货膨胀时,随着国外价格的上升,由购买力平价理论导出国内价格也将会上升,名义货币余额的实际购买力将下降,对货币的超额需求就会产生,中央银行通过适量增加货币供给以抵消价格上升,使实际货币余额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随着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收取了铸币税,并不减少任何储备。
    其三,当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潜在增长引起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的同步增长时,如果中央银行增加的货币供给恰好能满足社会对实际货币的增长需求而不出现超额供给时,政府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取得铸币税,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其四,当一个国家的国内商品供给过剩且存在失业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引起实际货币的超额需求。如果央行所增加的货币供给恰好能满足政府通过公共工程建设所引起的实际货币的超额需求时,就不会出现货币的超额供给,政府也可以由此而获得铸币税。
    在合理的铸币税收取范围内,目前赵岩所能走的是第三条路线,即使用固定汇率,同时生产总值增加时,再增发货币。
    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极有可能出现一些经济萧条时期,这种积极萧条多是因为商品过剩和失业造成的。这时候可以走第四条路线,即增发货币,让政府很有钱,然后用这些钱建设基础设施,消耗掉实业人群,这些钱撒出去后,通过政府花钱,以及失业群体有了钱后购买商品,就能消耗掉过剩的商品。
    决定发行货币的赵岩,随即召开了一次经济会议。
    会议中赵岩要求登莱银行在一年内,把银行开遍已控制区域。并且制定纸币样式,和研发防伪技术。
    对内,将发行纸币,并禁止贵重金属流通。
    对外,将发行银元及铜钱,然后用银元与纸币来制定汇率。
    银元和铜钱,也是有一定铸币税的,虽然不是太大,但数量多了也很可观。
    而市场上的银子,不仅需要称重,而且还要鉴别成色,若是与纸币兑换则会很麻烦,因此也需要一个规格固定的流通目标。
    像欧洲的银元,在大明境内便有流通,例如福建、广东地区。
    除了发行纸币,还将发行辅币。
    所谓辅币,也就是一角两角那种硬币,这种硬币是流通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利润很高的环节。
    就算辅币发行得再多一些,市场反应一般都比较慢,毕竟那些大额度的交易,不会用到辅币。
    很多时候,辅币即流通很广,但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又最小,不会像主币那般很直接的就能引起反应。
    “水印技术已经初具水平,我们已经具备发行纸币的能力,至于印成什么样式,你们回去后好好商讨一番。”赵岩对登莱银行的人员说道,“至于银元和硬币,我们将用蒸汽机直接冲压,纸币可以稍缓,银元马上定下规格和生产线,然后全力生产。”
    ——————
    这几天章节好像打得好像有点乱不过顺序没乱
第三卷:聚敛天下 第225章:银元、铜角、铜钱
    第225章:银元、铜角、铜钱
    很快登莱银行便确定下了银元样式,山东发行之银元,正面将采用刀剑与枪炮交叉的形状,代表尚武精神,背面将用稻穗与蒸汽机的图案,代表农业和工业。
    同时确定,每块银元银92,铜08,一元重一两,1市斤等于16市两,每市两合31.25克,银28。75克,9钱2分,铜2。5克,8分。
    这8分的铜,就是赵岩赚取的铸币税。
    “每100两白银,我们可以赚取8两白银,若是一亿两白银,便有800万两的收益,扣除成本,大概有500万两。”赵全对赵岩说道。
    “不错,是一笔较大的收入。”赵岩点头道,“那就这样吧让人马上确定生产线,开工铸造。”
    500万两的收入,确实是一个较大的收入了,印个一亿两白银的银元,还是很快的,毕竟现在用的是蒸汽机。
    赵岩手上的现银,已经达到八千余万两了,同时山东的银子到底有多少也不得而知,但赵岩连年往下面砸银子,银子定然很多。而登莱银行当中的存款,今年已经达到上亿两。
    一旦赵岩把银元发行出去,就相当于将天下火耗收入腰包。
    火耗就是官府收税时,将碎银融为银锭当中所抽取的费用,自从张居正施行一鞭法以来,火耗便出现了。
    百姓缴税时,用的都是碎银。所以官府会向他们额外增收火耗,目前大明各省,火耗低者一钱,高者甚至达到二钱。
    而若用银元,火耗只有六分,老百姓自然乐意用银元。
    就火耗方面,还必须内阁进行配合,下令官府收税时可用银元,不得向缴纳银元者收取火耗。
    火耗并不是银元可以存在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银锭、银元宝份量重、形状不规则、携带不方便,而且种类多、质量不齐,给交易带来极大不便。
    而银币携带方便、质量稳定、交易和计量方便。所以老百姓并不傻,对每天要用银交易的老百姓来说,银币使用方便节省的交易成本足以补偿7分白银的损失,是一笔合算交易。赵岩套走白银获利,老百姓获得方便,是个双赢的交易。
    这一点也是为什么欧洲人的银币不足值,却能在大明流通的原因。
    同时还确定了一角和的样式,一角重10克,黄铜10%,白铅90%,成本只需要2厘,一角钱的利润几乎达到100%。
    之所以能将角的利润调到这个高,则是因为这不是主要货币,只是辅币。持有者可拿到银行兑换,十角可兑一银元,如此就算本身没什么价值,他也是可以流通的。
    当然,这样的利润很考验防伪能力,一旦有人造出一样的铜币,那就亏大了,就如同后世的一块钱硬币一样,成本连一毛钱都不到,假硬币时常出现。
    赵岩现在是有恃无恐,代表角的铜币直接用蒸汽机冲压,而蒸汽机的使用又严格登记,谁能仿制?
    在角下面,分则没有,而是用铜钱。
    目前市面上一两银子可兑换1000个铜板,也就是1000文钱,而铜钱用的大多是纯铜,铜钱的样式很多,但一般都是3克左右大小的。
    而银行确定下来的铜钱,一文钱也就重3克,同时不是用纯铜,而是用廉价的黄铜。
    目前黄铜的获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日本进口,一两银子可以买到9斤,而大明的铜价是一两银子3斤左右。
    差价是两倍,也就是6斤。
    第二重,是用纯铜加入一半的锌来制成黄铜,锌矿全国各地到处都是,这种黄铜可以获得一倍的差价,3斤铜,可以融成6斤重的黄铜。
    至于购买力,黄铜和纯铜基本上没有区别,人们并不认为黄铜的价值比纯铜低,相反很多人还喜欢收黄铜,因为黄铜更美观,更耐磨。
    因此铜钱也是一个利润很高的部分,从日本运回黄铜,利润可以达到200%,自己冶炼黄铜,利润大概在在100%,扣除人工成本,会低于100%,但也不会低出太多,最多也就10%,那利润还有90%。
    日本运回的黄铜,以前主要用于火炮制造和其他一些商品的部件,多余的则囤积在仓库里。
    目前囤积的黄铜,足有三万多吨,也就是1000万两白银左右的价值,而成本只有340多万两上下。
    这些黄铜再不弄成铜钱撒出去,可就是一堆破铜烂铁了。
    有了蒸汽机,找有足够的能力保证铜钱的质量。
    铜,也勉强算是一种贵重金属,但又是一种不会让人斤斤计较的存在,所以历代都有人试图刮铜。
    即把铜钱上的铜刮下来,人们并不是每次都会将铜钱过秤,只有数额比较大的时候才会过秤。
    因此也就给了刮铜者机会。
    而防止刮铜的方法,就是在铜钱外围加个突出来的圈圈,有这个圈和没这个圈的区别很大。
    若是没有圈的,一刮就能刮下一大堆,若有圈阻挡,则效率很低,这时候刮铜者就要考虑是不是值得刮的问题。
    那些粗制滥造的铜钱,可谓是非常好刮,但赵岩直接用蒸汽机冲压,加上黄铜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