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土台阶外侧的形状,有可能在各层台阶上没有木构建筑,仅在墙状夯土台顶面上有木构瓦屋面建筑,也有可能各层台阶及顶面上均建有木构瓦顶建筑。远处观察陵墓,除却中心部位,其实是一座高达九级的高台木构建筑。”
“我们分析,高台建筑在秦始皇未死前就已建成,在最后堆筑封土前被拆毁,封土覆盖的时间可能在埋葬秦始皇后。最后的封土是夯筑而成的,只不过夯筑的精细程度不如台阶式墙状夯土台,其厚度40至70米。”
参观过秦陵封土的人多能发现中上部好像存在台阶。其实,这并不是人为有意堆就的,这一台阶的位置恰与发现的台阶式墙状夯土台的顶面重合。“封土外观形成台阶是因为墓室上部的回填夯土疏松、天长日久自然下沉所致,因为台阶式墙状夯土台上的封土因其下夯土台结构的原因没有与墓室上部的封土形成同步下沉。”
扎西多吉听完周文兵的话,仔细的思考起来,想完之后才问道:“那么秦始皇的陵墓会不会垮掉,就好象其他的墓穴一样,如果时间太久,没有封土也会全部都刊塌掉的,秦始皇虽然是我们古代皇陵最伟大的一个,但是也避免不了吧!”
周文兵听完笑了笑,继续说道:“秦陵封土既然不是人们想像的全然由地面开始夯筑而成的,断崖上看到的厚达40至70厘米的夯层只是封土的表面现象,那么,在秦陵封土下存在“高楼”的建筑形式来自何方?在中国古代墓葬文化史上、乃至世界墓葬文化史上处于何等地位?在古代华夏,墓上建筑享堂类的祭祀性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那时是在墓圹上直接建造木构建筑。
春秋时期,墓葬建筑史上出现了在地面建造和在夯土平台上建造享堂同时流行的现象。至战国,大型陵墓上基本建有享堂,其形制是接近明堂的高台建筑,中山王陵的高台达三级之多。
战国晚期以前,秦国陵墓的墓上建筑和东方各国有着同样的演化轨迹,文献记载自献公、孝公开始秦国陵墓上就已经有了封土。然而,战国后期秦东陵的四座陵园虽存在高度不同的封土,但发现的7座地面建筑不在墓室上方,说明秦国自战国晚期开始,陵墓上祭祀建筑已经移位,和东方六国墓上建造享堂的情况形成差异。
秦始皇陵兴建晚于中山王去世半个多世纪,其后的帝王陵墓未发现这种建筑形式,可谓孤独地屹立于中国大地上。段清波说:“因其在中国墓葬史上的独一无二性,我们最后只好称这种建筑形式为‘秦陵式’。”
扎西多吉的孙子就好象是一个专门问问题的机器人一样,永远都会有问不完的问题,就好象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他不知道的东西,那么他马上就会问出来,而回答他问题的这些大人,也都不会觉得心烦,毕竟能够教导一个这么小的天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除非是这些大人不能够回答扎西多吉孙子的问题。
小男孩子虽然对这些事情没有半点的兴趣,坐在车上也有些无聊,总是动过来动过去的,好象一直在寻找街道上面有没有自己认识的同学和朋友,好在他们的面前炫耀一翻,不过看他脸上最后也没有半点的开心就知道,肯定是没有遇到和他认识的人了,看到自己家快到了,小男孩子赶紧开心的说道:“前面就是我家了。”
小男孩子的家是一坐二层楼高的小楼,楼房看起来有些古旧,但是还算不上是危房,小男孩子一下车就向自己家里跑,一边跑一边摸出自己身上的钥匙,扎西多吉几人相互笑了笑才慢慢的跟了过去,几个大人都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只有扎西多吉的孙子只有一副期待的表情,看来这就是天才与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
扎西多吉的孙子是一个很执著的小孩子,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份执著,才会让他与一般同龄的人比起来大不一样,也正是他成功的地方,但是同样也是他最失败的地方,他将所有的时间全部都利用到了这些事情上面,而其他的事情则是被他放弃了,这就好比得到一样东西,但是同样也会失去一样东西是一样的,只是还不知道到底什么东西重要了。
小男孩子一跑回家,马上就开始大叫起来:“爷爷,我们家来客人了。”
扎西多吉听见小男孩子的声音,马上就笑道:“就让你爷爷先休息吧!我们等一等也没有事情的,”谁知道这个小男孩子根本就不管扎西多吉的话,继续向自己爷爷的房间里面跑去,扎西多吉看到之后也只有摇了摇头,周文兵皱了皱眉头想了想才说道:“也不知道这个老者是不是真的能够鉴定出来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
扎西多吉听完也丝毫不在意的说道:“文兵,其实这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他这里有我们需要的工具,我想凭你以前学的那些东西,自然也能够鉴定出来,到时候只要借他的东西出来,我们自己鉴定,不也是一样的,吗?现在你就放心起来吧!反正有你在旁边看,就不担心他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骗子外行人吧!”
第四章 第四百五十七章 神秘的出土文书(五)
一阵轻微的咳嗽声夹杂着拖鞋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扎西多吉几人都转头看向另外一个房间,而那个小男孩子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扎西多吉的孙子却不管那些事情,而是继续一心一意的望着自己手里面的东西,等了半天才看见一个年幕的老者,披着一件外衣,慢慢的走出来,等出来看到扎西多吉这些人的时候也是一呆。
老者虽然有些疑惑和戒备的望着扎西多吉这些人,不过马上就笑着说道:“欢迎客人啊!只是家里面比较寒酸,所以就将就一下啊!”说完才对着另外一个房间骂道:“小楠,客人来了,快一点泡茶出来,不要这么没有礼貌。骂完自己的孙子之后才首先坐了下去,扎西多吉几人也客套了几句之后才慢慢的坐了下来。
老者坐下之后也不客套,直接就开口说道:“这一次要我鉴定什么东西?”说完才注意到扎西多吉的孙子手里面拿着的东西,不过也只是看了几眼便不再多看,因为对于老者来说,这样的东西多半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除非是瓷器或者青铜器这样的东西,恐怕老者才会真正的认真对待吧!周文兵将这些全部都看在眼里,只是轻微的笑了笑没有说话。
周文兵也很清楚,文物不是每一件都是一样的,因为分为很多的种类和等级,按照文物藏品的定级标准,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又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列为一级文物。,而眼前的这个文物,在周文兵看来,也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所以对于老者的不屑也没有任何的不满,想反还有些赞许的感觉。
扎西多吉听完点点头笑着说道:“就是我孙子手里面拿着的这个东西,”听完自己爷爷的话,扎西多吉的孙子赶紧将东西慢慢的递过去,不过老者连看也没有看一眼,更不要说是接过这个东西,扎西多吉也不收回手来,扎西多吉见到后,有些尴尬的接过自己孙子手里面的东西,望着自己的孙子,幸好自己的孙子现在还不知道什么叫难为情。
“说吧!这东西是怎么来的?”老者有些不屑的说道,因为在老者看来,一般的东西就算鉴定下来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只不过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工序,混一点饭吃而已,所以根本就没有任何见到文物的激动,毕竟在老者的手里面,的确也鉴定过不少这样普通的东西,所以对这样的东西可以说已经麻木了。
扎西多吉听完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东西是在龙井风景区里面的一口井里面被挖掘出来的,当时如果没有计算错的话,这东西是被埋藏在地面下五百多米的地方,我当时就在想,如果真的是这么深的地方挖掘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会是一般的垃圾,再怎么说也算得上是文物,所以才来请你老鉴定一下,我们这里也有一个可以鉴定文物的人,只是可惜我们这里没有工具,所以才连夜来找你老人家帮忙鉴定一下。”
老者听完扎西多吉的话,点点头对着周文兵问道:“你会鉴定?”周文兵听完老者的话,点点头笑道:“我是考古专业毕业的学生,已经毕业了好几年,我也很清楚,文物的鉴定工作其实不难,只是清洗的工作,我知道所需要的工序有很多,只是在你这里,有那些必要的工具,我们现在就去鉴定好吗?因为我们明天还要回去”。
老者听完周文兵的话,点点头接过扎西多吉手中的文物,对着周文兵说道:“那我们进去吧!”看着周文兵和老者慢慢的走进去,扎西多吉的孙子可真的是着急了,想也不想直接就说道:“周叔叔,老爷爷,我想要和你们一起进去,”说完一脸期待的望着老者,好象在等待着老者给他的最后宣判一样。
老人家对于小孩子都是很喜欢的,老者转身望着扎西多吉的羽丶子,笑了笑说道:“小孩子就在外面玩就可以了,这些都是大人的事情,如果你觉得无聊就可以看电视,实在是不行的话,就叫那个哥哥带你出去玩一碗,外面可是很好玩的,”说完就转身准备走进去,谁知道周文兵突然看口说道:“老人家,就带他进去吧!”
对于一个大人要求带一个小孩子进去,老者实在是有些不舒服,皱了皱眉头说道:“你要知道,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可不是什么小事情,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对文物的损坏,如果你认为对这个东西的损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话,我也没有意见,反正我事先就已经告诉过你们,只要他进去造成干涉,使得文物损坏的话,一切都与我没有关系。”
“老爷爷,我保证只呆在一旁,什么事情都不做的,”扎西多吉的孙子赶紧乞求道,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有幸能够碰到这么一件亲眼可以看到,亲手可以摸到的文物,实在是算运气好,如果放弃的话,自己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再次碰到这些东西了,所以此刻才会如此的紧张。
周文兵见扎西多吉的孙子一脸期待的望着自己,笑了笑说道:“老人家,在考古上面,这孩子可算得上是一个天才,现在是他学习的大好机会,我能够教他的东西也不多,而现在的实际操作才是他应该好好学习的东西,”周文兵说完就听见老者不屑的说道:“再怎么天才,他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孩子,那又能够怎么样?”
对于老者来说,这个小孩子不管怎么样,都比自己的孙子看起来要小,自己每天都在教导自己的孙子这些知识,现在自己的孙子也都没有资格进到这里里面去,更何况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孙子还要小的孩子,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扎西多吉的孙子比他的孙子要小上六岁,只是每一个地方的孩子看起了爱都不大一样,首先就是身体上面的差别。
扎西多吉的孙子看起来块头比较大一点,所以年龄看上去就要大一点,周文兵听完老者的话,知道再怎么说都没有用,只好叹道:“放心吧!如果是他造成的文物损坏,我们都不会怪你老人家的,”老者见这些人都要一意孤行,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叹了一口气便慢慢的走进去,周文兵笑了笑,拉着扎西多吉的孙子就跟着走了进去。
这里面完全是一个完整的鉴定房间,关于鉴定上面的工作,这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种类多得有些连周文兵都没有见过,扎西多吉的孙子也只是随便看了一眼,便远远的坐了下来,看到扎西多吉的孙子真的如此乖巧的坐到了旁边,老者也笑了笑,直接对着周文兵说道:“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清洗吧!”
文物的清洗工作比起其他的工作来说,要难上太多,毕竟所有的文物基本上都是从泥土里面挖掘出来的,只要是稍微一个不注意,便会彻底的损坏掉这个文物,比起累人的挖掘工作来说,文物的清洗工作要难上许多,挖掘工作也只是一个消费体力的运动,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用亲自接触到这些文物。
而清洗工作就不一样,首先必须要保证不能够心急,不管做哪一步都必须要小心翼翼的才可以,今天一个晚上的努力,这件文物终于成功的清洗出来,老者看到文物的第一时间也惊呆了,不可思议的叫道:“这居然是文书,”看到老者此刻的表情,扎西多吉也有些激动的问道:“周叔叔,文书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周文兵稍微想了想才说道:“指公文、书信、契约等。华夏上古到清代末年各历史时期使用的文书。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战国以前属于前期,秦代到南北朝为中期,隋、唐到清代为后期。前期的文书比较简单,中期的各种文书逐渐形成专用的文种名称,各文种也开始有了特定的程式。后期通用文种的载体都已使用纸张,文书处理程序更加严密,各文种的程式也日臻成熟。”
据史书记载,华夏古代最早的文书是公元前2000年前帝舜时期史官所记的《虞书》,但原件早已不存。现存最早的古文书是清末开始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刻辞,是殷王室占卜时所刻的文字,属于公务文书,史书记载商代的文书还有册和典,是简的集合体。简以狭长竹、木片作载体。
把长短相间的简用皮条或丝绳上下两道编连起来,就成为册。把册保存起来就成为典。典册所载内容是当时史官的记录。东晋后期(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纸张首先被用作官府往来文书的载体,而诏令文书和重要奏疏的载体仍用竹、木简,到隋代竹、木简才废弃不用。从周代到清末,文书载体还曾使用金、玉、铜、铁、石、缣帛等物,是为了长期保存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文书载体用纸以后,诏书用染黄纸,直至清末。明、清时期向上级官员祝贺的禀启用红纸,一般文书都用白纸。历代文书纸式幅面大小不一。纸张载体用折叠式从元代开始,明代的奏疏沿用,称为本,其余文书用单幅纸,作为官员身份证的诰命文书用卷轴式。清初纸式仍沿明制。中叶以后除诏令文书和个别下行文种外,都改用折式。
秦代以前没有专门的文种名称,统称为书,通常用文书载体的名称来区别它们的重要程度。春秋战国时期文书开始有了按使用目的加上的笼统称谓:刑法典称刑书;结盟文书称为盟书或载书;君王发布命令的文书称为命书;上级官员告诫属下的文书称为语书,等等。秦代开始制定按不同文件责任者的身份等级和行文目的使用文书的专名,使文书区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称为文种。
秦、汉以后形成的许多文种,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一是皇帝使用的各文种,称为诏令文书;二是臣僚上书皇帝使用的各文种,称为奏疏;三是各官府相互行文使用的各文种,称为官府往来文书。从唐代开始,国家对文种的名称有了明确的规定,以后宋、元、明、清各代也都有新的规定。清代规定的诏令文书文种名称有诏、诰、敕,是沿用明代文种;经常使用处理政务、告诫臣僚的文书称为谕旨,是新增的文种;制书在明代是文种名称,清代则只作为发布诏令的一种文体。
清代奏疏沿袭明制,使用奏本和题本,康熙年间又新增一种称为奏折,而奏本则在乾隆年间停止使用。明代官府往来文书下行文有札付、帖、照会、故牒等文种,上行文有咨呈、呈状、申状、牒呈、牒上等文种,平行文有咨、关、牒等文种。清代基本上沿袭明制,并且把明代下行文经常使用的牌文定为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