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发,你找死啊,还不快回家?”林正发刚走出几步,就听到前边有人招呼他。
  林正发定神一看,原来是国民党守桥的士兵周福元。这个周福元因吃不饱肚子,常到林正发家要东西吃,因此他们很熟。
  “我上工去啊。”
  林正发说着迎上前去,一打听,才知道国民党兵准备近日炸桥,一个排的工兵正在勘察桥梁。
  “炸桥?这桥可是我们工人用血汗建起来的,是通往浙中。浙南的陆上必经之道啊!”林正发边看边想:“一定要想法阻止他们的炸桥阴谋。我得先摸清情况,再见机行事。”
  于是,林正发转身向周福元说:“兄弟,下了岗到我屋里喝两盅,我那里有好菜。”
  中午,周福元来了。三杯酒下肚,他的话多起来,感慨地说:“妈的,当官的都撤到定海去了,让我们这些穷当兵的守桥。如果能搞几个钱,老子早就跑回家了。”林正发试探着问道:“炸桥了,你往哪跑?如果大桥不炸就好了。”
  “不行,听说上头要亲自监督炸桥。”周福元答道。
  “福元兄,你和兄弟们说说,炸桥时少装点药,帮我保住这饭碗,你们到危机时兴许还能有条生路。”
  “不好办呀,现在的情势都是认钱不认人。”
  林正发眼睛一亮,计上心来。说不定可以用钱买通炸桥的国军士兵。
  送走周福元,林正发马上动身进城,四处奔波,找亲戚和工友借了些钱,又把身上的怀表押在当铺里,总共凑了100 块钢洋。
  第二天晚上,乘着夜幕,林正发带着钢洋悄悄来到周福元的住处,然后两人一起去找工兵排的黄排长。
  黄排长是个兵油子,明白了周富元的来意,连连摆手说:“这事可是要掉脑袋的。”
  “长官,请你高抬贵手,桥炸了你我都没饭吃了。”说着,林正发从衣袋里取出钢洋送到姓黄的面前。
  黄排长一见白花花的钢洋,喜出望外地说:“好吧,我想想办法。说实在的,我们这些兄弟哪个不想活命。”
  后来,黄排长在捆炸桥用的炸药包时,在规定每包装60公斤炸药的炸药包里,只装了二两炸药,其余全是装的沙土。钱塘江大桥就这样保住了。
  在三野部队攻取杭州期间,鉴于敌已全线崩溃,三野部队已解放南京、芜湖,第4 兵团渡江后的位置距浙赣线较近等情况,为不给敌以喘息机会,早日切断浙赣线,断敌退路,割断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密切协同三野作战,经总前委批准,二野决定第4 兵团不东进,而沿第5 兵团右翼与第3 、第5 兵团并肩直出浙赣线以达赣闽,倾全力迂回至汤恩伯部侧背,猛力穷追,务求抓住敌人而歼灭之。同时确定第10军主力参加安庆、芜湖市的接管和担任维护后方交通安全的任务。
  二野各兵团在近200 公里宽的正面上,以撤县、上饶、贵溪为目标,多路向南追击。在追击作战开始时,由于部队对敌溃乱情况认识不足,多采取正面平推,以致战果不大。
  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及时指示部队,对溃乱之敌必须实行猛追、猛冲、猛打和平行追击与跟踪追击相结合的战术,要敢于以少胜多,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各部队随即改变了战术,大胆迂回,在阴雨连绵、道路泥泞、雨具缺乏、病号增多的情况下,大力展开了互助活动,斗志昂扬,士气旺盛,每天以五六十公里的速度翻山越岭,抢占要点,使南逃之敌有的未撤至预定地区即遭攻击,东奔西逃,乱作一团。
  至5 月1 日,二野在江南人民和游击队的配合下,控制了屯溪、举源、乐平一线,歼敌第106 军第282 师和第46军第174 师全部及第96、68、73军,第119 师,暂编第2 、3 师各一部,粉碎了敌刘汝明及侯镜如部控制皖浙边山区掩护敌主力在浙赣线展开的企图。残敌纷纷向金华、行县、上饶等方向逃窜。三野部队在郎溪、广德地区全歼企图退往沪杭之敌,并逼近杭州,向淞沪疾进。
  此时,毛泽东指示:杭州、上海之敌所剩无几,三野不日即可将其歼灭;二野任务在于歼灭皖南、赣东、浙西三区之敌,以便在敌军被歼灭后即可分别开辟三区工作。二野遵照上述指示,根据敌逃窜方向,确定各兵团分别向浙赣线义乌至龙游段(第3 兵团)、密县至上饶段(第五兵团)、横峰至东乡段(第4 兵团)进击,追歼溃散之敌并开辟地方工作;同时确定各兵团留一部位于屯溪、浮梁、乐平等地区清剿残敌,协助地方党组织开辟新区工作。各部队均不顾疲劳,英勇顽强,翻山越岭,在不为小股敌人所纠缠、不为俘获所拖累的积极歼敌思想指导下,日夜兼程急进。第4 兵团主力首先于5 月4 日占领浙赣线之上饶。贵溪、横峰地区,其第15军占领上饶后直出武夷山,到达福建建瓴、建阳、南平、邵武等地。第3 、5 兵团亦于5 月7 日分别占领金华、行县地区。其中第3 兵团一部与三野第7 兵团一部会师于诸暨。在上述作战中,先后歼敌第68军第143 、119 师,第88军第49师,第106军第192 师,第85军第110 师和暂编第3 师全部,第力军,安徽省保安第3 、5 旅,交警第7 、8 总队等大部。此时,敌已溃不成军,除拼命向浙赣路以南山区逃窜外,残敌纷纷向我投降。二野即控制了义乌至东乡段长达400 公里的浙赣线,完全割断了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粉碎了敌人在浙赣线组织顽抗的企图,为下一步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期间,四野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先后占领了孝感、黄肢,逼近武汉,完成了钳制白崇禧集团的任务。4 月28日,先遣兵团归还四野建制。
  当时,三野部队已解放了杭州,其主力正围歼隅守上海之敌。为扩大战果,密切配合三野主力作战,二野就势以一部兵力轻装继续追击敌人,第3 兵团轻装部队向丽水、松阳,第5 兵团向崇安、浦城,第4 兵团向建阳、临川等方向猛追。各追击部队由于及时吸取了前一段追歼逃敌的经验,战术更加机动灵活,采取了适时分遣合击,大胆迂回穿插的战术,并充分利用了缴获的汽车等运输工具加速追击,使敌大部被歼。至5 月14日,二野各部队已分别解放了丽水、清四、古田、南平、南城等闽北、赣中广大地区,逼近了闽江、赣江。
  这时,总前委命令二野主力在浙赣路金华、东乡段休整,准备对付美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保障三野围歼上海之敌;以一部兵力向闽北、赣中进击,并相机进占南昌。为此,二野前委下达了(关于休整与备战的指示),指定第3 兵团主力以金华、江山为中心,第5 兵团主力以上饶、戈阳为中心,第4 兵团主力以鹰潭、东乡为中心,沿浙赣线进行休整备战;并命令各兵团大力展开城乡工作,分遣部队至闽北、邵阳湖地区和在驻地附近地区肃清散敌,收集散兵游勇,安定社会秩序。并立即进行战后组织整顿,调配武器装备,总结作战经验和展开以山地、河川、稻田战斗为中心的军事训练,认真进行政策纪律教育;并由第4 兵团注意监视南昌、九江方向之敌,视情况适时进驻南昌或配合四野先遣兵团作战。
                  
(4)
  12.蒋介石的看家老人流着泪说:“你们真是正义之师。仁义之师啊!”
  5月5日,第10兵团政委谭启龙收到23军军长陶勇的一份电报,陶勇电告23军在郎广战役中伤亡13000人。谭启龙想,一个军伤亡13000人,那么这个军的步兵就算基本打光了。于是谭启龙调第23军进驻杭州休整,命令第力军将杭州市的警备任务移交给第23军。
  5月5日下午,第21军由第61师向第23军第68师移交防务,并带68师同志现场查看了各看管保护点。6日上午,第68师进驻杭州,接替了杭州市的防务。6日下午,第21军与送别的市民群众告别,撤出市区,进至萧山地区,准备向浙南进军,解放全浙江。
  第21军撤出杭州后一周,得知第23军在郎广战役中的伤亡数字实际为1300人。谭启龙的译电员译电报时,由于笔误,多写了一个“0”,1300就变成了13000。许多年之后,第21军的老战士们一想起这个多出的“0”,还甚是遗憾,因为本来第7兵团是要让21军在杭州休整后参加解放大上海的战役的,由于多了个“0”,第21军与第23军换了任务,第力军未能参加上海战役。
  5月,正值梅雨季节,杭州、萧山地区不是阴雨连绵便是雾锁山川,但16日这天却现出了少有的湛蓝湛蓝的天空。天上没有一朵云彩,地上没有一缕雾霭。太阳刚刚爬出山脊时,第21军南下大军在驻地萧山人民群众的热烈欢送下,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踏上了征途。
  杭州解放后,国民党青年军匆匆在峰县、新昌、天台一线布防,妄图阻止我军南下浙南,以便占领浙南沿海地区,作为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登陆桥头堡和前哨阵地。
  5月20日,第21军第61师前锋奉命进抵嫌县以北、曹娥江畔之三界、仙岩时,发现青年军第220师的两个营分守两地。师部立即命令第183团向三界、第181团向仙岩发起攻击。很快,三界的敌人被全歼,仙岩之敌大部逃窜。第61师跟踪追击,于5月对日上午占领唤县县城,22日上午占领新昌。当天下午第61师侦察连在新昌东拔茅接受敌一个工兵连投诚。
  24日凌晨,第61师接军部电令,限该师二日内攻占溪口、奉化。
  当日下午1时,第61师沿公路以日行130公里的速度向东急进,以第181团攻取奉化,第183团攻取溪口,师部率第182团随后跟进。当日晚第61师又接军转兵团命令,令该师当天就进占溪口。于是第61师连夜继续行军。
  第61师行军道路的两侧,一面依山,一面临水,夜间天上繁星闪烁,四周万籁俱寂,微风吹拂,凉爽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使战士们在疲困之际又感到舒畅。拂晓之前,忽起大雾,远远望去,山峰相连,周围变成黑蒙蒙的一片,仿佛走进了神秘莫测的深渊。其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溪口是蒋介石的老家。由于蒋介石坚持内战,与民心相背,以致连续损兵折将,被迫于1949年2月第三次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但是,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躲到溪口后,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实际控制着军政大权,因此一个时期内,溪口实际上成了国民党的军政指挥中心。
  5月25日上午8时,第61师先头部队进入溪口,第181团下午3时到达奉化,师直与第182团中午进到塔下一带。由于蒋介石长期推行反动政策,杀害了无数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放军指战员对他怀有刻骨仇恨。为防止一旦进入溪口,可能发生战士仅凭朴素的阶级感情发泄对蒋介石仇恨的破坏纪律的行为,第61师沿途已不断做过政治思想工作,多次进行教育动员。就要进入溪口时,再次重申了纪律,讲明了解放溪口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
  溪口风景秀丽,山环水绕,因别溪与锦溪相会于此而得名,亦名锦溪村。镇东有武岭(亦称武山),为全镇屏障。在镇口有武岭门,拱形的楼门洞上,前额题有“武岭”二字,出自于右任先生的手笔;后额也有“武岭”二字,系蒋介石自题。溪口镇傍山临溪而建,是一条约二华里的半边街。靠溪一侧砌石为堤,护以铁栏。沿街建筑是粉墙黑瓦的江南风格。商店店面多是可安上折下的门板格式。蒋介石和蒋经国的出生地玉泰盐铺和丰镐房均在这条街上。
  第61师军容整齐,雄赳赳地开进溪口。溪口镇的镇长带着一些人到镇口的桥边举着彩旗欢迎解放军。街上行人不多,商店照常营业。但是,也有一些店家关门歇业,一些群众仍对解放军怀有疑惧心理。
  虽然部队进行了多次政治教育工作,大多数同志能正确对待群众,但少数同志对群众的暂时不理解缺乏思想准备和正确态度,个别战士甚至说:“蒋介石家乡的老百姓真顽固。”师首长及时注意到少数人的思想苗头,当即指示结合实际进一步对部队加强政策、纪律教育,发动干部战士广泛向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并以实际行动来影响、争取群众。
  部队还组织刚参军的一批绍兴青年学生,发挥他们具有同当地人语言相通,又熟悉风俗民情的有利条件,组织他们深入到群众家中,和群众谈生活,拉家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宣传解放军的纪律和政策,粉碎敌人的欺骗宣传。解放军以实际行动渐渐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
  第61师进驻溪口后,师司令部设在蒋介石的祖居丰镐房里。这里是蒋介石母亲王氏及其原配妻子毛氏的住处,是一幢老式住宅,坐落在街的中段偏东,面对刘溪临街而建。砖砌的大门,进门后有一段很整洁而窄小的甬道。经过一个月门便是一处小庭院,正北一座大厅堂,匾额上为吴稚晖手书的“报本堂”三个字。这是专门供奉蒋氏祖宗牌位的。两旁厢房是两层的住宅,楼上有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卧室。走廊回绕房间四周。蒋母与毛氏卧室在东厢房,西厢房楼上则设有一个小佛堂,是蒋母和毛氏生前早晚念经拜佛的地方,厅堂及走廊挂着各式宫灯,虽不算很豪华,但却油漆一新,收拾得很干净。在老宅(原称素居)西首还筑有一个小洋楼,据说是为宋美龄盖的。也有人说,蒋经国曾把这里当作办公室,设有钢琴及娱乐器具。后面的一排水泥楼房是警卫人员住处。
  5月26日,第61师几位师领导一起到溪口各处巡查。出镇向西北约五里的白岩山鱼鳞示,是蒋母王采玉墓地。来到山脚,沿着小石板路婉蜒上行,行至半山坡,有一碑亭矗立路旁,刻有孙中山先生所作的祭文;再往上即达墓地。此处地形像一尊弥勒佛,据说风水先生认为这里是最好的“龙脉”,蒋母坟穴位于弥勒佛的肚脐眼上。为了不压坏‘“龙穴”,不能多用石板水泥,以免过重,因而蒋母墓并不很大,看上去只是一个馒头形状的普通坟墓。坟侧不远处有数间平房,当地人称坟庄,蒋介石题名为“慈庵”。蒋介石回溪口多住于此。“慈庵”虽是几间平房,但很豪华。蒋介石和宋美龄各有自己的卧室和洗澡间,还有客厅。书房、会议室等,家俱设备全是新式的外国货。宋美龄卧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很雅致的挂屏,上面敷以薄土,植一株珍贵的兰花,一进室内即闻到兰花散发的清香。蒋氏老屋丰镐房虽雕梁画栋,但与“慈庵”相比,似略逊一筹。第61师首长把看房子的人找来问了情况,交代他继续把坟墓和房子看管好,并命师警卫连派人协助。
  26日午饭后,第61师几位首长又到镇上各处转了转。镇东的武岭学校据说是蒋介石耗资330余万元建造的,规模相当可观,设施也很考究。屋宇轩敞,花木繁茂。学校分中学和小学部,除图书馆、实验室外,还附设有农场、牛奶厂等。农场里养有不少良种肥猪和火鸡、鸭子等,有些是从外国进口的,还种了不少桃树,所产白蜜桃颇有名,还专门办了一个罐头加工厂。当时学校师生都已离校,加工厂也停工了。在武岭附近的临溪有一所小洋楼,那是蒋经国的别墅,师首长们去看时那里比较零乱,满地纸片。蒋介石下野回溪口时,那里架设了天线,警卫森严,是蒋介石在溪口的通讯指挥中心,参谋机要人员的住处。其零乱之状,表明61师到来之前他们撤退时混乱不堪。
  5月27日,第61师奉命,除留一个营驻守溪口外,其余全部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