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希拉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真实的希拉里-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管愿意与否,总有人会反对你。”她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希拉里刚被任命为领导负责医疗保健改革的特别工作组时即遭到了普及性医疗保健体系的反对者们基于法律的批评,他们认为此任命违反了有关回避的联邦章程;相应地,第一夫人的职能和活动成为全国争论的话题和法院考虑的内容。但她还是顶着压力投入了这项对她来说意义重大的改革活动中去。华盛顿的保守有时让她难以忍受,但她懂得抱怨是没有用处的,重要的是要去适应并努力改变别人的看法。    


    希拉里说在白宫的八年是她一生惟一没有“工作”的一个阶段,因为她认为自己更重要的角色不是政治顾问或政治伙伴,而是女主人、妻子与母亲。    


    她像任何一个普通女性一样,早晨起来要为全家准备早餐,并且她同大多数母亲一样,常常为了照顾孩子而把自己的工作往后推。当切尔西生病时,她会亲自为她做她最喜欢吃的炒鸡蛋和苹果酱。当切尔西由于冬天下大雪不用上学而放假时,她母亲告诉助手们:“今天我要和我女儿一起过。”    


    希拉里和切尔西还像搬到一个新城市的大多数人一样,到超级市场购物。她愿意像在阿肯色小石城时那样经常与女儿逛商店。    


    克林顿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记者谈话中的观点大致也是与希拉里一致,他说:“我认为工作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但所有这些只不过是为了让你活得更好罢了所以如果你为了工作牺牲这些基本的东西,那就根本不值得了。”    


    因而在克林顿47岁生日的那天下午,希拉里一家人到玛莎葡萄园岛去休假了,他们还在那里举行了一次非常快乐、轻松的生日宴会。    


    这便是希拉里箱子里的内容,很丰富也很精彩。她不同于在她之前的芭芭拉,芭芭拉在政治上没有什么野心,甚至可以说成是20世纪晚期在政坛上最不活跃的第一夫人之一,她对于丈夫的最大贡献在于料理家务,为他管好大后方,也因此芭芭拉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爱戴的第一夫人之一,尼克松就曾公开发表过这样的看法:“作为夫人的典范,她有自己的主见,却从不抢丈夫的戏。”但她代表的不是现实,而是过去。希拉里·克林顿以她自己和她的家庭的现代模式取而代之,它给美国带来的深刻影响,将超过任何政策建议或法律所期望的程度。    


    朱迪思·沃纳说:“如果希拉里能够有助于改变美国妇女地位的现实状况,那么一个崭新的世界将向有政治抱负的妇女敞开大门。”    


    这就是真实的希拉里,无论是阿肯色州的州长夫人,还是白宫的第一夫人,或是后来纽约州的参议员,希拉里一直在为家庭与事业之间的保持平衡而努力奋斗。    


    




第二章  爱幻想的芝加哥郊区女孩一、她的母亲多萝西



    希拉里是多萝西和休·罗德姆的第一个孩子和惟一的女儿,于1947年10月26日出生于芝加哥市北部埃奇沃特医院。她出生时体重8磅8盎司,那时就已算不得轻量级了。多萝西希望女儿的名字与众不同,便为她选择了“希拉里”一名,因为除了有家庭意义外,这个名字通常是给男孩子起的。多萝西喜欢那样。    


    希拉里的父母属于典型的生活富裕的中产阶级。多萝西·罗德姆是位家庭主妇,休负担全家的生计。    


    多萝西是个消防队员的女儿,出生于芝加哥,但却在加利福尼亚长大。她的祖先是英格兰人,但也有加拿大血统。她于1937年毕业于阿尔汉布拉高中。毕业不久,她回到芝加哥,在申请哥伦比亚花边公司秘书职位时遇到26岁的休。他们交往了五年,终于在1942年初日本轰炸珍珠港后没多久结婚。    


    多萝西在加利福尼亚住了10年,一直与她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祖母艾玛是个很严厉的女人,长年穿着黑色维多利亚式服装,对多萝西一贯冷漠置之,充满怨气,只在贯彻刻板老旧的家规时,才会对她“厚爱有加”———不希望外人来访,也很少让她参加派对或其他聚会,不准在厨房餐桌吃饭,不能在前院逗留等。    


    庆幸的是在孤单寂寞中成长起来的多萝西,并没有形成那种孤僻的性格,反而待人亲切而又不失冷静。这种性格对希拉里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多萝西每天都很忙,她要从早忙到晚,铺床、洗碗,傍晚6点准时将饭菜摆在桌上但她从未因此而忽视孩子们的教育,尤其寄厚望于她那漂亮的希拉里。    


    多萝西本人没有上过大学。她嫁给休·罗德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位毕业生之后,把她的一生奉献给了丈夫和子女。她把自己善良的心和丰富的智慧都倾注在抚养孩子上,平安度日。但是,她指望她的女儿将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她发誓,她的女儿将来决不会因为缺乏知识,以致回避同别人交谈,或只充当她高谈阔论的丈夫的听众。她发誓,她的女儿将既能说会道,又能做她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事情。    


    多萝西决定,尽可能让希拉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增强自信。只要希拉里相信自己能拓宽视野到多大,她的见识就会有多大。她激励希拉里不要放弃上学半途而废,她每周都会带希拉里上图书馆。    


    多萝西和丈夫休从希拉里和她的两个弟弟休和托尼非常小的时候起,就努力向他们灌输这样的意识:他们这些年轻人的最大责任,是要尽可能得到最佳的教育。    


    为了使三个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多萝西一直忙于充当孩子们的汽车驾驶员。正如她对《巴黎竞赛画报》所说的:“那时我在汽车里消磨了所有的时光。我有三个孩子要接送,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些活动。我总是鼓励他们去做他们希望做的事情。因此,我驾车进城出城,开来开去,把时光消磨掉了。”    


    为了确保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不被宠坏,她会让希拉里在屋子周围干些杂活,但并不付钱给她,这与一些美国家长的做法是不同的。休说:“我养了你们,不是吗?”因此希拉里在13岁时便开始在暑假里打工,每周三个上午为帕克里奇的公园管理区做事,甚至在她还是一个孩童时,她就开始代人照看婴孩,在日托中心帮忙。年龄再稍大些时,她去商店当营业员。她在类似的有关活动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假期。多萝西并不怂恿懒散。她为女儿制定了一些庞大的计划,她认为责任感不可削弱。她对希拉里也是这么说的。    


    她说:“我对希拉里说话,总是像对成年人说话。我认为,现在父母亲在对子女说话时把他们当做孩子,但到头来效果却相反。你认为他们只不过是孩子而不想使他们理解,我却从来不那样做。”    


    多萝西·罗德姆对希拉里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其重要性无论怎么高估也不过分。她向女儿灌输学无止境、自己的潜力也无穷无尽的思想。她也很自信。当希拉里和两个弟弟年龄稍长时,她就开始选修大学课程,虽然一直没有毕业,却修了从逻辑学到儿童发展之类的各种科目的学分。正如谢丽·海登(希拉里所在青年小组的一个成员)所说的那样,罗德姆夫人是她认识的惟一的这样一位母亲:她开始去社区学院上课,只是为了在空闲时“找刺激,动脑筋做些事”。    


    海登说:“多萝西对希拉里有很大的影响。她非常关心世界,非常关心人们的思想。”    


    多萝西还一直向希拉里灌输一种独立、自主的思想。她说:“别人是别人,你是你,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不管别人怎么做,我们跟别人不一样,你也跟别人不一样。”也许正是这种早期教育使希拉里在以后面对什么样的议论时都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屈服于舆论的威胁。    


    希拉里从家庭这个基地得到的支持太多了,这种支持不是很快就会消失的。尽管他的父亲除了睡眠外,大部分时间花在业务上,但他跟其妻子一样,对女儿的巨大才能给予大力支持,只是采取比较保留的方式。    


    也许这就是一种最典型的家庭教育环境吧———母亲进行鼓励和帮助,父亲则从外界带回信息。“父亲在培养女孩子的能力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希拉里的父亲的风格体现为培养一种务实的竞争能力。休·罗德姆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斯克兰顿,是家中的次子。他遗传了其母的固执和粗哑声音,并且笑起来中气十足。    


    休在青少年时代也是个爱惹祸的男孩子,他有时会偷开邻居崭新的车外出兜风或者穿溜冰鞋在法庭街卫理公会教堂的走道上横冲直撞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最终成熟起来,并成为坚定的保守共和党人,这让希拉里的政治信仰在大学以前一直倾向于共和党。    


    1931年,休进入宾夕法尼亚州大学,1935年大学毕业,取得体育学士文凭,但碰上经济大萧条的顶峰时期,只好先回斯克兰顿老家,选择在斯克兰顿花制品公司谋职,1937年成为公司在芝加哥的推销员,并搬到芝加哥居住,大多是到周末时开车回斯克兰顿,并将支票交给家里。    


    休在读大学前,曾在斯克兰顿当过矿工,因而他深谙大学教育的重要性,直至多年之后,他向希拉里和她的弟弟们描述如果他没上大学他们会过什么样的生活,还带他们参观了他曾工作过的煤矿。    


    休与多萝西结婚后搬到密歇根湖附近芝加哥林肯公园区的一栋公寓里,随后他又应征入伍,加入以拳王吉恩·滕尼命名的一项海军专门计划并成为海军士官,负责训练数千名年轻水兵,为他们出海做准备。    


    战后,休在芝加哥大环的商品市场里开了家专卖窗帘布的小公司,1950年,当时希拉里3岁,弟弟休尚在襁褓之中时又举家搬迁至芝加哥市郊帕克里奇。休之所以选择帕克里奇,首先便是因为这里的公立学校好,他坚定不移地要让自己的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    


    希拉里继承了父亲这种坚毅、果敢的品质。她明确自我目标的时间比大多数同龄女孩子早得多。“当我们大家都忙着搞清许多人的个性时,她却总是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她前进的目标信心十足,”埃布林说,“这点她像她父亲。他对自己的信仰总是坚定不移。希拉里做事全力以赴的品质大多来自她父亲。”    


    休总是希望希拉里不要满于现状,而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每当希拉里从学校带着好成绩回家时,他总是会粗心粗气地说:“你上的准是一所很稀松平常的学校。”    


    父亲、母亲给予希拉里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其中更重要的影响为她今后成为第一夫人,竞选参议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爱幻想的芝加哥郊区女孩二、这屋里不要胆小鬼



    休是个无法忍受挥霍浪费的人,这与每一个经历过大萧条的人一样,因为他们永远无法消除对于贫穷的恐惧心理,因而休在对待金钱问题上简直可以称为锱铢必较,并且严格把这种观念灌输给三个孩子。    


    据希拉里回忆,如果她和两个弟弟刷完牙忘了旋紧牙膏盖子,他会把盖子丢到窗外,让希拉里三个人去外面找,即使下雪天也不能“幸免于难”,他希望以此提醒孩子们绝不能浪费。当希拉里长大成家,并贵为第一夫人的时候,她依然保持着把没吃完的东西重新放回原处的习惯。    


    父亲让希拉里学会节俭,母亲则让她懂事强悍。    


    希拉里一家搬到帕克里奇不久,多萝西便发现自己的女儿不爱出去玩,有时还哭着回家,诉说街对面的奥卡拉汉家的小女儿苏丝欺负她。    


    苏丝是个个性粗鲁、缺乏教养、爱动手动脚的女孩,除此之外,或许她还嫉妒希拉里那双又黑又大的眼睛。    


    作为刚搬到一个新地方又只有4岁的希拉里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件事,她的懦弱成了苏丝随时都可以欺负她的原因。苏丝在没有朋友的时候便拿打她开心,而她,即使涕泪纵横,也止不住苏丝的暴行。    


    多萝西开始细心观察女儿的行为,有一次她看见希拉里跑进花园和苏丝一起玩,然后苏丝给了她一巴掌,她哭起来。    


    希拉里跑到母亲身边寻求庇护,但一向和颜悦色的母亲不但没有给予年幼的女儿以爱抚,反而厉声地对小希拉里说:“回去,若苏丝打你,我允许你回击,你得学会保护自己,这屋里不要胆小鬼。”她下决心要培养起小希拉里的勇敢无畏。    


    希拉里又跌跌撞撞地冲出门去。    


    一群幸灾乐祸的男孩和爱抡拳头的苏丝围了上来。两人对峙着,突然,希拉里挥起小拳头,用吃奶的力气重重地击过去。苏丝后退几步,倒在了地上。    


    她的反抗使在场的男孩们全都张大嘴巴,用不可思议又带着钦佩的目光看着希拉里。希拉里得意洋洋地告诉母亲:“我现在能同男孩子较量了!”她弟弟托尼说:“我姐姐冷酷无情。人们对她的许多说法都是名副其实的。”另一个弟弟休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补充说:“但那只是一个方面,那是她干工作时的面孔,你知道,就像你在橄榄球比赛时的比赛面孔一样。”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在以后的岁月中希拉里取得过各种胜利,远比这一次辉煌。    


    但这又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希拉里人格的塑造由此开始———如果没有这一次,希拉里也许便不会成为今天的希拉里,克林顿和美国的历史就要重写了。    


    这大概就是希拉里无所畏惧的原因。她不惧怕学校,不惧怕任何事情。    


    




第二章  爱幻想的芝加哥郊区女孩三、田园诗般的童年



    20世纪50年代初期,伊利诺伊州帕克里奇是许多家长向往和孩子喜欢居住的地方。那里有出色的学校,绿树成阴的街道,给石雕街道标记照明的煤气灯式的路灯,以及各种大小不一的适合于安家的住宅。这个城镇还以住宅区中心建有诸如匹克威克剧场这样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而自豪。    


    希拉里一家于1950年搬到帕克里奇居住,他们的房子坐落在帕克里奇威斯纳大道236号,是乡村俱乐部区的一部分,也是罗布家族1832年开始定居的地方。它是一幢已有25年历史的、具有乔治风格的两层三居室砖房,宅前有高大的树木,还有精心照料的庭院。这是一幢又大又舒适的房屋,周围的房屋跟它相仿。罗德姆家坐落在一条幽静的街上,邻居的情况很相像。家家都不把门锁上,孩子们把各家的后院都看做是自己家的后院。在整个邻近地区,孩子们常常从这家窜到那家,骑着自行车曲折迂回冲到幽静的街道上,或沿着宽阔的林阴大道兜风,古老的树木在他们的头顶上形成天篷。    


    希拉里正是在一个环境优美的郊区住宅区度过她田园诗般的童年生活的。    


    罗德姆夫妇同周围邻居的交往并不频繁,但三个孩子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希拉里和她的两个弟弟休和托尼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多萝西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