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谁来酿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给谁来酿酒-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亲人;29岁时,长子、次子、三子先后死去。这一年是道光十五年,大旱,泽南考试回来,到家已是半夜,正要敲门,听到妻子在放声大哭,一问方知三个儿子都饿死了。这样的情景只有诗圣杜甫有过类似的经历,恐怕再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命苦的士子了,但越是受到打击,泽南的心更坚、志更大。〃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忧无术以资生,而忧无术以济天下。〃这正是孔子圣人所说的〃忧道不忧贫〃的典型了。直到33岁才得以〃补县学生〃。         

。←虫工←木桥 书←吧←  

第53节:春风怒号……罗泽南(2)         

  从19岁起泽南开始自己谋生,在县内各地开馆讲学。他所讲的内容和方法都不同于一般的塾师,他除了教人识字开蒙,应试科举之外,还教人静心养性,练习跳高和拳棒。上午讲学,下午操练。这种方法竟然招来了不少学生,如后来在湘军中冲锋陷阵的李续宾、李续宜、王錱等湘军名将都是此时泽南的弟子。道光二十四年前后,曾国藩的两个弟弟曾国华和曾国荃兄弟一面在城南书院读书,一面附课于罗泽南处。咸丰元年,得以举孝廉方正。可见,饱学之士也不一定科举顺利。此时的曾国藩已是朝廷二品大员。然而,相形之下,泽南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穷年汲汲,究心洛闽之学,〃宗周敦颐而著《太极衍义》〃,〃宗张载而著《西铭讲义》〃。周敦颐是湖南学界祖辈,理学开山;张载是湖湘学派先师。故泽南成为湖南士人的典型,同时也是极具湖湘性格的士人。   

  咸丰二年,太平军从广西窜入湖南。泽南以一介书生在乡操办团练,带领自己的弟子一班人组织起一千多人的队伍。正如他所说:〃余以一介书生,倡提义旅,驱驰于吴、楚之间,而其一时之同事者,及门之士居多。共患难,履险蹈危,绝无顾惜,抑何不以厉害动其心耶?当天下无事之秋,士人率以文辞相尚,有言及身心性命之学者,人或以为迂。一旦有变,昔之所谓迂者,欲奋起而匡之救之,是殆所谓愚不可及者欤!亦由其义理之说,素明于中故。〃他拉起这支队伍是要把自己平生所学化为匡救时难的经世之功。也正是这支队伍给曾国藩增添了建功立业的信心,而曾国藩的赏识和提携,也为泽南提供了一个把自己平生所学发扬光大的平台。所以在后来的征战中,泽南成为曾国藩最坚定的助手和沙场先锋。   

  细心的读者还记得我在前面说过,罗泽南有〃老亮〃之称,〃老亮〃就是老诸葛亮,〃老〃意指他年龄较大。我们也还记得三国里面的关羽,作战之余,爱读《春秋》。泽南颇有此儒将风范。在湘军中除曾国藩之外,泽南也是一个将读书之风带到军营里的将领。白天鏖战疆场,夜晚则在营帐读四书。前后身经大小二百余战,常以坚忍而胜。时人问及他制胜之道,他回答说:〃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左氏》〃再衰三竭〃之言,其注脚也。〃   

  向来只闻读兵法可以打仗,从来不闻读《大学》也能打仗的,可见泽南读书颇有一套心得,而不是读死书。他的弟子李续宾,自负臂力,精于骑射,能征善战,而甘心在一个穷教书匠手下〃折节受学〃,若不是泽南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何以驾驭得这样一个悍将?后来,曾国藩对李续宾有过评价,其中之一便是一个〃静〃字,可见,李续宾深得泽南之学,不愧为泽南高足。         

虹桥门户网。  

第54节:春风怒号……罗泽南(3)         

  正因为这样,曾国藩出山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罗泽南。后江忠源在南昌被太平军围困,致书曾国藩求救,曾命泽南率2000人前往,因立功官升同知。后又在衡阳协助曾国藩改组湘军。此后一直跟在曾国藩身边,和塔齐布一起,成为曾国藩的左右臂膀,最亲信的一支。后来,两人还结成儿女亲家,可见其关系非同一般。   

  咸丰五年,他随曾国藩出师江西,久攻九江不下。曾国藩爱将塔齐布因此呕血而死。而太平军又在猛攻武昌。此时罗泽南向曾国藩建议不如暂时放弃九江、湖口,要打破当前僵局,变被动为主动,不如回军上游,占据武昌,打通江西与湖北之间的通道。   

  这一建议事实证明是很有眼光的,但曾国藩舍不得罗泽南远走,考虑再三,才派他率军回援武昌,还把自己的好友刘蓉派去做他的助手。这时湖北巡抚正是胡林翼,罗泽南和他一起合力作战,进攻武昌,取得大破太平军的胜利。眼看武昌不日即可攻下,罗心里惦记江西战事和困在江西的曾国藩,加紧了攻城的步伐,企图一举成功,然后挥师回援江西。咸丰六年三月,在一次攻城之战中额上中弹,仍然坚持作战。五天后伤势加剧,不治而亡。临终之前,命人取纸墨,写下:〃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写罢,握住胡林翼之手,说:〃死何足惜,恨贼未平。愿以兵属迪庵(迪庵是李续宾的字)。〃说罢撒手而逝,年仅50岁。   

  得到罗泽南的死讯,曾国藩如五雷轰顶。是时三月,劲草已肥,春华未发。〃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他在家书中说:〃吾邑伟人,吾店首功,何堪闻此〃。清廷追封他为骑都尉,谥〃忠节〃。   

  罗泽南之死对湘军的损失是巨大的,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胡林翼曾作两副挽联,从中可以看出一二。   

  其一是:   

  上马杀贼,下马著书,仗大力撑持,真秀才,真将军,真理学;   

  前表出师,后表誓志,痛忠魂酸楚,有寡妇,有孤儿,有哀亲。   

  其二是:   

  公来使我生,公去使我骇,公逝使我悲,七尺躯系天下安危,存宜尸祝,殁宜尸祝;   

  贼至还他战,贼退还他守,贼炽还他死,一腔血酬半生知己,成亦英雄,败亦英雄。   

  左宗棠的挽联则云:   

  率生徒数十人转战而来,持三尺剑,著等身书,亦名将,亦纯儒,独有千秋,罗山不死;   

  报国家二百年养士之德,复州六城,杀亿万贼,是忠臣,是良友,又溺一个,湘水无情。   

  至于罗泽南对后世的影响,有梁启超评论可作代表:〃罗罗山泽南、曾涤生国藩在道、咸之交,独以宋学相砥砺,其后卒以书生犯大难成功名。他们共事的人,多属平时讲学的门生或朋友。自此以后,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就是这一砥砺,让一门被视为〃空疏无用〃的学问被视为〃有用之学〃。有曾国藩、罗泽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近世湖湘文化发源于湘乡。         

←虹←桥书←吧←。  

第55节:湘水扬波……彭玉麟(1)         

  湘水扬波……彭玉麟   

  有道是,乱世出英雄。前面我们讲到,曾国藩出山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罗泽南从家乡拉到了自己身边,从而奠定了湘军的基石。然而,不久之后曾国藩就不得不离开长沙,移师衡阳。   

  衡阳离长沙不远,离曾国藩的家湘乡也不远。衡阳是曾国藩兄弟早年读书求学的地方,对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天缘凑泊,移师衡阳本是不得已,然而,却又给曾国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命运的转机。   

  衡阳在湘江中游,江面宽阔,大浪淘沙,是非常适合训练水军的地方。面对着滔滔江水,曾国藩想起太平军自出师以来,陆战并无什么战绩,靠的都是水军。心想,不如训练出一支水师劲旅,与太平军一决高下。他将这一想法与衡阳友人一商量,立即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呼应。衡阳地处湘江中下游,自来熟悉水性者极多,不怕招募不到好兵。于是曾国藩即下决心,招募水师。然而,当前之下,陆师有了罗泽南,就好比刘备之有关公;水师又当由谁来统领?当地乡绅便向曾国藩举荐了一人。此人便是当地人称周瑜再世的彭玉麟。   

  彭玉麟生于1816年,比曾国藩小五岁,衡阳县人,字雪琴,自号退省山人。早年家境贫寒,从小跟随父亲在安徽长大,父亲死后,族人欺负他孤儿寡母,竟夺其田,母子只好避居衡阳,就读于四大书院的石鼓书院。他也是一个有名的孝子,为了侍奉老母,做司书小吏谋碗饭吃。运道不济,直到37岁仍是一个穷秀才。然而穷并不能丧其志。他有一首诗,其中云:〃无补时艰深愧我,一腔心事托梅花。〃道出了学无所用的遗憾。由于生于水滨,深谙水性,对水战之法颇有用心,相传他家里藏有一部《公瑾水战法》的兵书。   

  咸丰三年,就在曾国藩因人推荐要访求雪琴之时,彭玉麟正丁母忧在家,为人尽孝的彭玉麟因这个原因不想出山。然而,耐不住曾国藩数番诚恳相邀,尤其是曾国藩的一番话:〃乡里藉藉,父子且不相保,能长守丘墓乎?〃令他大为感奋,于是墨绖出山,受命率领一支水师。从此深得曾国藩的喜爱与信任。此后,彭玉麟一直率领水师跟随曾国藩出生入死,也成为曾国藩最为根本的嫡系之师。有了彭玉麟,如同孙权有了周瑜,从此,水师成为曾国藩手下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同治三年,他率领水师和曾国荃率领的吉字营配合攻打,历经艰辛,终于攻下南京,成为〃天下第一功〃的重要参与者。   

  以一个穷秀才出身,十余年间,彭玉麟官至〃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详勇巴图鲁世袭一等轻车都尉钦差巡视长江水师赠太子太保〃(这是清代名儒王辏г宋龅男凶吹奶饽浚N痪印ㄖ行怂拇竺肌ㄖ校拊竽现晕戳衅渲校赡芤蛭赖锰绲脑倒拾桑H欢碛聍胍簧笕怂厥拥脑虿⒉辉谡饫铮丛谟谒胧浪撞煌咳欢懒⒌拇κ捞取L坪泼飨壬浦ü沤衲蜒啊ā!        �

虹←桥书←吧←BOOK。←  

第56节:湘水扬波……彭玉麟(2)         

  和曾国藩做官不为发财,不取公家一丝一毫的做法相似,彭玉麟也从小就立有三不之志:不受官,不私财,不要命。这样一种人品,正是曾国藩所看重的,因而,曾对他是倾心相待,不仅是上下级关系,也是情趣相合的朋友。   

  说他是周郎再世,一点也不夸张附会。人所皆知,三国周郎善识音,〃曲有误,周郎顾〃,作为将军的周瑜还是音乐家和音乐鉴赏家。彭玉麟颇有周郎之风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周郎之才,周郎会识音,雪琴善画梅。二是有周郎之情,周郎有〃初嫁之小乔〃,雪琴有一生难舍的恋人。他一生画梅相传有十万枝,他本不是画家,也没有专门学过画画,画梅做什么?纪念恋人,此事成为晚清一代人所共知的佳话。他的恋人是谁?说法不一。据罗尔纲先生考证其为彭玉麟外祖母的养女王竹宾。彭玉麟少年生长在安庆,与舅父王氏共居。其外祖母有养女王竹宾,年纪比他略大一点,〃少小相亲意气投〃,私订终身。但彭玉麟17岁时,跟随父母回其原籍衡阳。12年后,其舅父去世,外祖母和王竹宾无人赡养,彭玉麟遣其三弟赴安庆接其外祖母和王竹宾至衡阳就养。此时,彭玉麟已娶妻邹氏,竹宾尚未嫁。恋人相见,情何以堪。彭妻邹氏百般防范。未几王竹宾出嫁,四年后因难产而卒。彭玉麟后来与妻子分居,也没有娶妾,〃终身无房室之欢〃,唯以画梅自遣,画上常钤〃一生知己是梅花〃或〃古今第一伤心人〃印。彭玉麟悼其恋人的诗现存多首,哀艳沉痛,录二首如下:   

  《感怀》二首   

  少小相亲意气投,芳踪喜共渭阳留。   

  剧怜窗下厮磨惯,难忘灯前笑语柔。   

  生许相依原有愿,死期入梦竟无繇。   

  黄家山里冬青树,一道花墙万古愁。   

  皖水分襟十二年,潇湘重聚晚春天。   

  徒留四载刀环约,未遂三生镜匣缘。   

  惜别惺惺情缱绻,关怀事事意缠绵。   

  抚今思昔增悲哽,无限心伤听杜鹃。   

  唐浩明先生则认为他的恋人是一个孤儿,是雪琴在看腊梅的山上见到的,他在长篇小说《曾国藩》里有详尽而生动的描述。   

  不管是谁,彭玉麟对恋人的深情是世所公认的,〃一生心事付梅花〃。虽周郎也无过于他。他还有周郎的儒雅。易宗夔在《新世说》的书里面说他〃貌清癯如闲云野鹤,出语声细微至不可辨〃,又说他是〃恂恂儒者,和气蔼然〃。可见也是一员儒将。   

  除此而外,彭玉麟还以拼命辞官而享誉天下。他一生有过六次辞官。第一次是在咸丰十年四月,此时玉麟官衔是布政使,水师统领。曾国藩想要他由〃相当于副省级〃的虚衔变成安徽巡抚的实职,由品级高地位低的武职变成文职,既是出于多年情谊,也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长年居住在狭窄窒息的船上,与一个统领身份也不大符。圣旨下达,玉麟以不习地方事务,当不好巡抚为由三次上表辞谢,朝廷只好改授他为兵部侍郎。第二次是同治四年二月,代理漕运总督这样一个大肥缺已落到了他头上,然而,玉麟又以不懂漕政为由,二次上疏辞谢了这个令无数人垂涎三尺的肥缺。第三次是同治七年六月,彭主动要求开除他的兵部侍郎职,回家去补上当年没有守满的母丧之制。第四次是同治十一年,两宫太后懿旨玉麟进京代理兵部侍郎,出任同治皇帝大婚庆典中的宫门弹压大臣,但他婚礼一结束,就要求做一个散秩大员,去巡视长江。第五次是光绪七年七月,朝廷任命他为代理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众所周知两江总督是名臣宿宦方可担当起的重任,可玉麟又不领旨,上疏请辞,并荐曾国荃代。第六次是光绪八年正月,朝廷任命其为兵部尚书。接旨后再次请辞,不过这一次可没如愿,等到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命他率旧部前往广东办理防务。玉麟以这个理由再次辞去兵部尚书,然后前往广东前线;为辞去兵部尚书一职,他先后四次上疏,直到光绪十四年朝廷才答应他的要求。         

BOOK。←红←桥书←吧←  

第57节:湘水扬波……彭玉麟(3)         

  历数这种种辞官经历,不能不令人感慨这确实是一个古今难寻之〃封建官僚〃。玉麟忠实地履行了他〃不受官〃的信条。   

  再看他的〃不私财〃。清代官员工资不高,但养廉银(奖金)却还可观。一个巡抚一年工资不过155两,奖金(养廉银)可达10000~15000两。彭玉麟十多年间积累下来的养廉银应当相当可观。然而,他却把这笔奖金全部记在公家的帐上,自己私用从不在此开支。而且他多次将这笔钱捐献给粮台作为军费开支。另外又热心公益事业,衡阳城内的船山书院就是他捐建的。同治六年,他还要求曾国藩代他奏疏,请求皇帝不要因为他捐献奖金而额外恩赐他的子女。这样不要钱的官员,恐怕也只有明朝的海瑞可比了。   

  他的〃不怕死〃则更是典型的湖湘士人性格。曾国藩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评价他:〃附生彭玉麟,书生从戎,胆气过于宿将,激昂慷慨,有烈士风。〃因此,湘军上下都叫他〃雪帅〃。   

  汉阳之战,彭玉麟乘坐的长龙被炮火击沉,他坠入江中,后面的舢板赶紧来救,却拽不起他,原来是水下有人死死抱着他的双腿不放,舢舨上的军士便大喊大叫:〃快放手,你抱的是统领大人!〃玉麟呛了水,却并不恼怒,对手下说:〃这时候他只顾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