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 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完颜娄室出战,他再次显示了自己独特的战争智慧。他像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比喻一下,像西方世界里用“沙漠之狐”来形容最优秀、最年轻的德军元帅隆美尔,美军用“公牛”来形容好斗、强力的海军将领哈尔西一样,完颜娄室一定是鹰或者蛇。
  这人的眼光、嗅觉都太敏锐了。
  开战之初,他看准了西军的民夫营寨,从而迅速突破,直达本阵,打得西军措手不及。这一次,他带病出战,选定的决战对手更加刁钻。
  大宋西军的环庆军。
  环庆军在西军里的地位不大高,对比一下履历,可以看出,在最重要、最关键的几次超级战役里,环庆军总是掉链子。比如神宗年间五路伐西夏,泾原军都冲到灵州城门边了,硬是让时任环庆军主将的高遵裕大衙内给挡住了。
  这时,环庆军的主将是赵哲。赵哲,司法系统出身,曾经当过地方政府的刑狱文官。建炎南渡之后,东南方向匪患横生,张浚剿匪时,他配合得不错,于是,同样是文官的张相公西入川、陕时就把他带上了。说实话,这没什么不对,西军中的很多名将大帅都出自文官,如范仲淹、韩琦、张亢、章楶等,都威名赫赫、战功卓著。
  可惜,赵哲跟这些没关系,他在西军最重要的关口前,在环庆军与完颜娄室交战之后,居然不见了。有资料说他逃跑了,另有说法是他没逃,一直都在富平的战阵中,可就是没露面。
  在与金军的常胜战将完颜娄室对决中,主将居然玩起了消失!
  当天上午,泾原军与金军左翼单挑,下午换成环庆军与金军左翼对决,这次战争打得一塌糊涂。上午是没办法,被金军偷袭到了弱点,才导致刘锜和金兀术捉对拼命;可下午呢,从日中厮杀至日暮,两军交战共六个回合,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有无数个机会可以让西军挽回种种损失。
  可恨的是,环庆主将赵哲将失踪玩到底,说不露面就决不露面。本阵中央的主帅刘锡更加神奇,他似乎一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从头至尾没下达任何命令,更别提临时派个将军过来指挥了。
  或许,他真的等着曲端来替他当主帅!
  夜幕降临,环庆军终于支撑不住了,注定会出现的悲剧发生了。他们被金军压向自己的本阵,动摇了后方各路友军,造成了整个西军的大动荡!
  富平战场上瞬间失衡,金军只是推动了一个边角,之后,整个西军人马踩踏,一片混乱,开始向西南方向败退。超级庞大的战阵露出了弊端,当它向某个方向开始整体运动时,无论谁用什么办法,都无法阻挡它。
  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九月二十四的夜晚,是大宋西军的黄昏。宋朝百年期间最强大、最辉煌的一支传奇部队失败了。
  它为自己的失败找了各种借口,因为那的确不是它正常的战力表现!可是也无可辩驳,将帅无能,等同于军队的素质低劣,让人无话可说。
  但是又必须得说,刘锡、赵哲这样的将帅,都是临战前才选出来的,政治因素远远大于军事需要,这都是在给自己挖坑,在表演自杀。
  看一下结果,这一战给人的传统印象是西军惨败,一蹶不振,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错的,富平之战只能算是一次击溃战,有两个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金军没敢追击。
  在这一整天的激战中,两军的战损率是相当的,金军甚至更惨重一些。夜幕降临,西军撤退,金军也成强弩之末,不敢再追。
  第二,金军发现了财宝,不愿再追。
  他们在西军的营地里发现了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金帛、粮草、战械、衣甲,无所不有,那是四川所有百姓的五年税赋。
  面对如此巨大的财宝,抢掠成性、洗白了宋和辽的金军都走不动了,争先恐后地跳进钱堆里,幸福地打着滚。富平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金军抢到了钱,占据了富平,而西军保住了实力,向西南退守。看形势,陕西很危险,但还有一线生机。西军还有陕西境内的北山山系、六盘山山系,如果能集中兵力扼守关隘,发挥山地运动战的特长,至少可以保住陕南和川北。
  可这要有个前提,即节制川、陕军政钱粮的张宣抚还能保持冷静。
  这种时刻,张浚还能冷静就怪了。据说拿破仑大败之后也破口大骂,抱怨手下出卖了他、拖累了他,很是歇斯底里了一阵。
  张浚怎么会例外?
  他没有亲临前线,而是在距离富平大约两百余里的邠州等消息。结果,等来的不是震惊当世的胜利,而是一场大败。他很清楚,败的是宋朝唯一一支军团部队,丢的是整个蜀川之地的财富,这样的损失,谁也承受不起!
  张浚真是一位天生的大人物,当此危急时刻,他迅速做出了古今大人物们都会有的经典反应,即死不认错,归罪他人,迁怒泄愤。
  他第一时间召集溃逃的西军将领到他这儿报到,先把刘锡一撸到底。这一点还是很公正的。这位刘大公子真是莫名其妙,富平激战中,他像是突然脑瘫了一样,呆傻傻的啥也没做。啊不,他至少升了一面帅旗,尽管上面的字写错了。
  不提他的父亲,他连他弟弟的脸都丢光了。
  接下来就是赵哲。这人全须全尾地活着,身上啥伤也没有,败成这样了,心理也没受损,面对暴怒的张浚时,还能头脑灵活,滔滔不绝地申诉自己没犯什么错误。
  张浚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本想一刀砍掉就算了,这东西居然无耻到这种地步,他没罪谁有罪?张浚跳起来,顺手从身边抓过一根铁棍,傻头傻脑地抽向了赵哲。
  张浚亲手把赵哲打得血肉模糊,昏死过去,之后拉到一个小土堆前,斩首了事。
  杀人之后,张浚累了,他浑身酸软,脑子很乱,也许还会用四川方言喃喃地咒骂,这个混账世道为什么总有这么多不靠谱的人呢?
  刘锡、赵哲的确非常不靠谱,但这是谁挑出来的呢?这个,张浚是不会追问的。大人物们都活得很长久,这么较真会有害健康的。
  为了健康,主要是心理健康,张浚还得再杀一个人。他这么想时,很远的地方,有一个人心有灵犀地说出了三个字:
  “我死矣。”
  曲端,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搞得他终于清醒了一次。张浚的确有必要杀他,原因很多,不仅仅是两人打的那个所谓的赌,也不仅仅是富平之战后,曲端的一些老部下叛国投敌,更重要的是曲端的号召力,这人如果登高一呼,很可能使川、陕变色。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太招人烦了,往死里得罪人。王庶、张浚、吴玠等人恨他恨到了骨子里,为什么不杀他呢?
  给个理由,为什么不杀他?
  之后的事情经过是,由曲端原部下吴玠等人提供证据,张浚定案,曲端以谋反罪被处以死刑。死之前,曲端先凝视了一会儿自己的爱马“铁象”。据说这匹马很厉害,能“日驰四百里”。他仰天长叹:“我死不足惜,铁象可惜。”
  奇怪,难道张浚连他的马也杀了?还是说他再也没有机会骑这匹马了,觉得可惜?无论哪一点,都暴露了他的浑蛋心理。
  一匹马可惜,李彦仙可惜不?整个陕州城可惜不?
  叹息完这匹马,曲端又凝视了一会儿自己,又一次仰天长叹:“天不让我恢复中原乎?惜哉!”真是了不起!他是一位早已觉醒了的、明白自己的历史重任的大人物,可是,等他去恢复中原的话,是十年之后,还是二十年之后呢?
  富平之战明明检验出西军的战斗力绝不在金军的王牌部队之下,缺的只是一个靠谱的指挥者,至于说什么十年、二十年之后才可以成功这是一句更加混账的话,吴玠、岳飞、韩世忠很快就将证明,击败金军,几年足矣,眼下就足矣!
  曲端的死法有好几个版本,著名的有毒酒、酷刑两种,这两种都离不开一个被火烤红的铁笼子。毒酒版是曲端被赶进笼子里,热得受不了,要求来点喝的,于是,毒酒出现了,他死了;酷刑版是曲端被关进铁笼子里,用蜡封住口鼻,锁上手脚,灌入烧酒,用烈火烤炙,导致五脏俱焚而死。
  的确很惨,这种惨法让他广受同情,人们说他死得冤,张浚杀他,就像秦桧杀岳飞一样。这实在太混乱了,得有多么强大的逻辑才能把曲端和岳飞摆到一块呢!
  曲端从不服从命令,而岳飞面对召令,哪怕要放弃眼前千载难逢的复国机遇,都会听从命令,两者有一点相似之处吗?
  关于曲端,最后归纳成一句话——他早该死了,这种东西哪怕再能打仗,也不能留着。可以推演成这样,如果全民族都听他的,而他建立了不世功业,以后就会发展成他一人独大的局面,那绝对是一场噩梦。
  泄愤结束,张浚神清气爽,终于有心情看战报了。应该没什么事吧,金军的损失也很大,大家都需要喘口气,休息一下突然间,他跳了起来,什么?金军再次进攻,眼看就要打到邠州了!
  不会吧,西军都哪儿去了?
  直到这时,他才想起来,在虏刘锡、虐赵哲、杀曲端之前,他曾经下过一个命令,令参战的五路西军各归本路。
  这明显是个坑爹的昏招,把刚刚战败的西军分散开,正好会被金军一各个击破,还有比这更蠢的事吗?恶果随之出现,迫于压力,环庆军的统制慕容渝投降了西夏,泾原军的张中彦、张中孚等人投降了金军,陕西大地上的局面已经无法收拾了。
  张浚当机立断,马上逃跑。
  他先是跑到秦州,再跑到兴州(今陕西略阳),眼看就要逃进四川了,他还是不停。终于,一个幕僚看不过去了,拦住他,并告诉他,再跑的话,川、陕宣抚就只剩川没有陕了!
  张浚终于停下了,在兴州设立宣抚司大本营,派出大批斥候,去召集被打散了的各种西军。这一次,情况出人意料得乐观,人马逐渐汇集,他清点了一下,乐得合不拢嘴,太棒了,竟然有十多万人。
  这消息更坑爹。富平之战时,西军只有十余万的兵力,各路几乎没有留守。这时,从哪儿变出了十几万人?
  先不用管这个,反正张相公是神奇的,他说十几万,那就一定是这个数儿。看重要的,这十几万西军中,各路都有,唯独缺少永兴军。
  不仅没有兵,连永兴军主将吴玠也不见人影了。
  限于条件,没人知道吴玠在哪儿,如果知道的话,他们会被吓死的。并且,稍有点廉耻的话,都会无地自容,找个没人的地方去反省。
  这时,吴玠率领几千名永兴军,冲破了金军占领的凤翔,沿陇山向南,直奔关中西南方向唯一的险关要塞——大散关。


第十一章 铁血和尚原
  大散关,位于陕西宝鸡南郊秦岭北麓,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这里北连渭河支流,南通嘉陵江上源,当山川之会,扼西南、西北要道枢纽,亦称崤谷。查史书,共有七十余次战役发生在这里,如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也从这里入川。
  可以说,这才是川、陕之间的必争之地,张浚放弃了这里,去兴州当川、陕宣抚司,纯粹是昏了头,外行到无可救药。
  当富平失守,西军挫败后,吴玠仅率领几千人孤军深入险地,抢占了这块最重要的关隘,尽显其战略眼光、名将风范。
  当然,也有人不理解他。他的部下就劝他直接入川,退守汉中,顶在蜀川的咽喉之地,那样不是更有利于防守吗?
  吴玠反对,那样太被动了。坚守大散关,会变成金军西进的一根刺。吴玠说:“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可怎样防守呢?这是个大学问。吴玠没去大散关的隘口硬顶着,他发现了一个绝妙点,这个点在大散关的东边,也就是背川面陕的右前方。那里四周陡峭,山顶宽平,是古代兵家所称的“隘地”,即最理想的设寨防守地势。
  这块隘地叫和尚原。
  地点选好了,问题却出现了。防守的三大要素:地势、士气、粮食,吴玠只有第一个,剩下的两个一点着落也没有。比如士气,还没等金军打过来,有些人就私下串联要发动兵变,把吴氏兄弟绑起来送给金军当见面礼。兵变前夜,有人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吴玠。吴玠非常冷静,根本没有追究这人到底是谁,而是在第二天与所有部将歃血为盟,以民族大义感化他们,把危机变成了动力。
  至于粮食,就很简单了,吴玠派爱将杨从义下秦岭重回凤翔,在金军的粮库里抢了整整三十万斛粮食,运到和尚原。
  宋军做完这些,金军终于发动攻势了。
  来的两个人叫完颜没立、乌鲁折合,他们分别是凤翔、阶州、成州的将领。他们很有计划,打算各自出兵,在大散关前集合,一起进攻。
  问题是凤翔距离大散关比较近,完颜没立也心急了些,他赶到时,乌鲁折合还在路上。这个简单,先到先打,谁得手算谁的。
  这么想时,完颜没立有点小激动,军功在女真世界里是顶级荣耀,这次集三州兵力去攻打几千败兵,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于是,他第一时间强攻,可他上山之后才发现像是老虎咬刺猬,根本没处下嘴。和尚原附近的山路崎岖蜿蜒、乱石成堆,骑兵只能下马步行,一步步地往上爬。筋疲力尽之后,金军迎来的是一阵阵暴雨似的箭头,这仗根本没法打。
  完颜没立中场休息。乌鲁折合到了。这人聪明,想搞个反牵制,没有理会和尚原,而是直扑大散关,他就不信吴玠敢不去救。去救,和尚原天险就会失去意义,再也不是主场了。
  乌鲁折合想得很好,可惜大散关本身也是天险,并且关隘雄峻,是早就建好的堡垒。他打来打去,不得要领,派人去约完颜没立。按原计划,两方面同时动手,和尚原、大散关全面攻击。
  这是最好的办法,却成了金军的噩梦。吴玠准确地掌握了两支金军的行动,其精确程度让人难以置信。完颜没立、乌鲁折合两军始终没法形成合力,被吴玠阻南打北,再阻北打南,一直没能会合。最后,乌鲁折合火了,不顾一切地冲击大散关。
  他在找死。吴玠迅速集中优势兵力,出大散关,与乌鲁折合决战。山地是西军的主场,这里的每一样东西几乎都是为西军量身定做的。乌鲁折合打,打不胜,逃,在山地里没速度,最后被永兴军追上,当场阵斩。
  完颜没立马上后撤,再打下去,他也会被扔在秦岭上。此战震动了金国上层。由陕入川是整体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以富平决战夺取陕西,再攻进四川,才能沿长江南下,扫平江南宋室,进而统治整个汉地。
  环环相扣,少了哪一关都不行。而这些,现在就卡在了川、陕之间的大散关前,准确地说,被吴玠那几千个人卡住了。
  三州合兵失败后,还能派谁去呢?按照老传统,应该是完颜娄室上阵,由常胜将军决战,肯定会胜利。但是,这永远都不可能了。
  半年前,也就是富平之战结束后不久,完颜娄室病死了。在他谢幕之际,还是总结一下他的生平吧。他留在历史里的印记很清晰,抓皇帝成了他的习惯,生擒耶律大石,追捕耶律延禧。他神速一般地击溃了西夏主力,让党项人立即臣服。临死前,他重病缠身,还主导了富平之战,击败宋朝唯一一支主战军团。
  这样的人,哪怕是敌人,也得承认他的杰出,哪怕仅仅是军事才能的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