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第一强兵-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侯成惹不起自家老大,只能将怨念投在王羽身上了。

  日前青州黄巾大起,众寡悬殊,侯成高兴坏了,认为仇人终于到了恶贯满盈的一天,拉上几个好友去饮酒庆祝,这才惹下了那番祸事。

  那可是天大的冤枉!

  天地良心,他侯成怎么可能会想着投靠一个奸诈无耻的黄毛小儿呢?

  当时他说那番话,用的是反讽的语气,王羽拉拢吕布的心思,人尽皆知,可自家主将那脾气,又岂是个甘居人下的?不可能的事嘛!自己不过是想落井下石,给对方添点堵而已,结果,却被老大当成吃里扒外的叛徒给痛打一顿。

  侯成心里这份憋屈就甭提了。看到王羽的使者,他自是气不打一处来。

  “温侯还不知道吗?曹操为了摆脱困境,送了质子去邺城,冀州的援兵由河间名将张儁乂率领,已经到了濮阳城下。”

  那段公案的始末曲折,徐庶知道的比当事人还清楚,自然不会跟侯成这个倒霉蛋纠缠。

  “张颌?不过无名小卒耳,河间名将,口气倒是不小,有何战绩可言?曹操先前战不下黑山贼,多了一千骑就行了?真是笑话!”吕布脸上冷笑之意更浓。

  他孤军在洛阳,看似风光,其实也是如履薄冰,并不像外人以为的那么大意。他在兖州没什么得力的关系,却可以通过张杨,监控袁绍的动向。

  如今冀州大军云集,若是有南下或者西进的迹象,吕布自然不敢轻动,袁绍这人看似大度,其实小气得很,只是分兵一千往兖州助阵,那有什么可在意的?

  曹操虽然也很狡猾,但想要夺洛阳,终究只能靠实力说话。

  袁术的困境,给吕布敲响了警钟,他终于彻底明白,王羽离开洛阳时的心境了。袁术靠不住,有多少兵也受不住洛阳这个名符其实的四战之地,向其他方向扩张的同时,总得小心翼翼的留意后路,一不小心,老巢就会被人给端了。

  王羽在洛阳的话,周边的诸侯很可能结成同盟围攻;换成吕布,虽然他势力较弱,没有被围攻之虞,但若是一直坐等,等到周边局势都稳定下来的时候,也只剩下找一边投靠的命了。

  有了在董卓手下被人排挤冷落的经历,吕布已经受够了,他不打算再投靠任何人,只想靠自己的武力打出一片天。

  所以,就算有风险,他也要拼一次。

  “一千骑?”徐庶微一错愕,继而笑了起来,“张使君就是这样传话的吗?还是说他自己也被蒙在鼓里了?君侯须知,张儁乂那一千骑兵,可不是一般的骑兵,而是具装铁骑!”

  “什么?”吕布大吃一惊,侯成几个更是变色起身。

  在军中多年,就算没指挥过重装骑兵,也知道这个兵种的威力,数量只有一千,但威力比五千步兵还要强大。

  “图来!”徐庶不给并州众将思考或反驳的机会,随手指住一名亲卫,像是对着自己的部下一样吩咐道。

  那亲卫有些慌神,看看一脸自在的徐庶,再看看自家主将,双股颤抖,脚下却只是不敢动。感受到亲卫的视线,吕布这才发现自己失态,他没好气的瞪了前者一眼,那亲卫如蒙大赦,急忙从桌案上翻出舆图,悬挂起来。

  “送质子往冀州后,曹操放弃濮阳,挥军直扑白马,似乎有意截断黑山军归路。于毒等人不敢怠慢,紧紧追在他背后,双方眼下正在白马以南三十里的平阳亭对峙,随时会展开会战。”

  在兖州有张邈做内应,徐庶的情报工作也是如鱼得水,如数家珍般将东郡正进行的这场大战介绍出来。

  “平阳亭周边地势平坦,最利骑兵发挥,曹操的兖州军与黑山军势均力敌,在战局胶着之时,张颌的骑兵从白马渡河,突然出现在黑山军背后……”

  徐庶摊摊手,目光在众将身上一转:“君侯和各位将军都是身经百战的,此战结果如何,应该不须庶多加说明了吧?”

  吕布脸色铁青,眉头深锁,目光却锐利如刀,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用不着看自家主公的脸色,侯成等人也能自行得出结论,黑山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仗着人多才能跟曹操打个平手。毫无疑问,张颌那一千重骑出现在他们背后的一刻,就是黑山军全军溃退的开始。

  曹操取下东郡后,东边是刘岱,再东是青州,他也只有南下或攻打洛阳两个选择了。

  自家张罗了这么久,最后发现是白费力气,这心里能痛快了才怪呢。

  “你家主公叫你来,就是为了给某难堪么?”吕布打量着面前的少年,缓缓发话。

  这个叫徐庶的年纪比那个狡猾小子大几岁,个头没狡猾小子高,但笑起来却像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一样,都是那么嚣张,那么自以为是。

  吕布不打算给对方太多炫耀智慧的机会,但他也很好奇,很想知道在这笑容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陷阱。

  “当然不是,我家主公当日与温侯一见如故,颇有惺惺相……”

  若是断章取义的来听,徐庶不像是个使者,倒像是个媒婆。所以,他刚开了个头,吕布就不耐烦的打断了他:“少来这套,说正事。”

  “我家主公的意思是……”表白被打断,徐庶却也不恼,借助信息量上的优势,他又抛出了一个重量级砝码。

  “君侯若不想困守洛阳,大可不必去关中火中取栗。朝中衮衮诸公向来是说的比做的漂亮,当日在洛阳,若不是王允横生枝节,主公与君侯也不至于生出那许多误会。现不说君侯勤王能否成功,就算成功了,那些许诺能否兑现也未可知,还请君侯三思才是。”

  话音未落,吕布的目光便是一凝,侯成等人更是大惊,“你怎么知道……”他话刚说一半,只觉脖颈一紧,身体一轻,竟是被人从身后给提溜起来了,剩下的半句话自然只能咽了回去。

  像是丢垃圾似的,随手将侯成丢到一边,吕布抬手指指徐庶,命令道:“你,继续说。”

  饶是徐庶胆量不小,看到这情景也是头皮发麻,他明白吕布的暗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智谋只能靠边站,这次,谁也别想用小聪明从本侯身上占便宜!

  他没兴趣被吕布当垃圾丢,于是也不再继续卖弄情报方面的优势,直言道:“君侯可以考虑进兵东郡,曹操虽然大胜可期,又有冀州相助,但北方很快就会大战连场,倒是袁绍自顾尚且不暇,又哪有余暇帮助曹操,温侯乘虚而入,此为上策。”

  曹操怕王羽,反过来,王羽最顾忌的也是曹操,只是一时腾不出来手对付此人罢了。

  当日军议之后,众人达成一致,与其让吕布搅乱关中局势,还不如借他的手来对付曹操。若是立足未稳之际被赶出东郡,曹操再有本事,短时间内也没法重整旗鼓了。

  而吕布也是出身寒门的,赶走曹操,他也摆不平兖州的众多豪强,这样一来,兖州方面的威胁就大大消除了。

  计划是很好,但吕布却没那么容易骗,跟王羽打过这么多次交道,他总是不吝于以最大的恶意揣测王羽的用心,所以一下就识破了王羽的用意。

  “哼,驱虎吞狼么?当真以为某是傻瓜?”吕布从鼻孔里哼了一声,眼中寒光一闪,“还有么?”看那架势,大有一言不合,就要把徐庶推出去砍了的意思。

  “其实,就算曹操在东郡站稳了脚,也无法对我青州构成多大威胁,我家主公固然有借温侯之手,剪除敌人的意思,但主要还是为温侯着想。也罢,既然话不入耳,庶也不多鼓噪……”

  徐庶煞有其事的叹口气,像是很遗憾的模样,“如今南阳战成一片,君侯何妨静观待变,等尘埃落定,公路将军退回豫州之际,趁机南下?想那张济不过一莽夫耳,刘景升也是无胆之人,焉敢与温侯为敌?”

  “庶离开洛阳后,正要前往南阳与公路将军相商,君侯若有意,届时我青州愿做个中人,促使公路将军与贵军缔结盟约。守望相助,总胜过孤军奋战,君侯以为然否?”

  吕布不答,而是瞪着眼睛,盯着徐庶看。换成一般人,被他这么盯着,就算心里没鬼,脚也发软了,但徐庶岂是一般人?他一派从容,淡淡回视,眼神中尽是诚意。

  看了好一会儿,吕布突然笑了:“好,好,那小子确实擅长蛊惑人心,短短几个月,竟然收拢了这许多人才。既然有上、中二策,应该还有个下策吧?”

  徐庶在心中暗自一叹,难怪主公说这一趟八成是要白走,吕布的脾气比传说中还要执拗啊。也罢,反正是顺便,就当是开眼界、长见识来了,自己这一趟的真正目的不是吕布,也不是袁术,而是荆州。

  他意味深长的说道:“君侯既然执意要去关中勤王,我家主公只是想提醒君侯,此行宜稳扎稳打,进兵不要太快,一方面可以确保后路,同时也可避免被人利用了。”

  适才众将只嫌他说的太多,此刻却都在等他下文,谁知等了半天,这下文却是没了。曹性仗着受看重,抢着嚷嚷道:“有话就痛快说,说一半留一半算是什么道理?你说被利用,谁敢利用我家君侯,谁有那么大本事?”

  “都闭嘴!”吕布转头一声断喝,然后挥挥手,“送客人出去。”

  徐庶敛身施礼,转身出门。

  待徐庶离开,吕布沉声吩咐道:“派人去函谷关,让文远回来,就说某有要事与他商量。”(未完待续)



………【二二八章 后院失火】………

    对于徐庶自告奋勇的出使,王羽报以胜固欣然败亦喜的心态。

  相对于自己一方,袁绍与曹操的联盟更加稳固,而且是背靠背的内线作战,但从战略布局上,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

  袁术陷入困境,指望不上;徐州内部反对声浪颇大,泰山之战过去了这么久,居然连个使者都没派过来,陶谦显然已是焦头烂额;公孙瓒看似兵强马壮,但也就是看似而已,历史上的公孙瓒,最终是被袁绍灭了的。

  关于袁、公孙之战,史家总结的原因很多,国力说、用人说、谋略所,但依照王羽的观点,公孙瓒先天不足,这一仗还没开始,就注定他要输。

  袁绍的战略态势很好,南面的威胁都被曹操挡住了;河内的张杨是他的附属势力,也就是黑山军能给他找点麻烦,他可以集结冀州大部分的力量,对抗来自幽州的威胁。

  反观公孙瓒,内部他与刘虞不合,后者还是他名义上的上司,此外,他的侧后同样暴露在敌人面前。

  北方的鲜卑和东边的乌丸都和他仇深似海,就算没有这些仇恨,这些游牧民族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南下中原,烧杀yin掠的机会。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公孙瓒的强势只能是表面的。与冀州的战争,他即便打胜了一两仗,也没有时间和力量扩大战果,万一输了,更是兵败如山倒。

  所以,王羽许可了徐庶的请命。

  若能将吕布拉进同盟,让他从背后插曹操一刀,切断曹操和袁绍的联系,对整体的态势自然是大大有利。

  让袁术早点从荆州抽身同样是件好事,保全了实力的袁术,能在豫州给袁、曹联盟制造更大的压力。

  当然,以那二位的脾气,目标很难达成。王羽也没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他习惯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这种合纵连横的借势方式,只能是浅尝辄止。

  徐庶的最终目的地是鹿门山,一方面传达泰山书院成立的消息,同时邀请荆襄名士们前往观礼,顺便将他的老娘接到青州来。

  最后那条是王羽叮嘱的,使得徐孝子感动之余,王羽自己也松了口气,徐庶在军中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重要,他可不想重蹈刘备的错误,让心腹的家人落于敌人之手,进退两难。

  对王羽的北攻西守,舍弱击强的战略规划,田丰倒是有些异议。

  他认为公孙瓒实力很强,就算最终不敌,也能牵制袁绍几年时间,青州应该趁着这个空当,席卷兖州,与袁术、陶谦一道,将实力较弱的曹操彻底击溃才对。

  如果顺利的话,说不定还能借着关中生变的机会,将天子迎到泰山来,这样一来,大义之名就彻底掌控在手中了。

  贾诩则倾向于王羽的意见,他是从人心的角度上做的考量。

  袁术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兖州战事要是打成胶着状态倒还罢了,若是一帆风顺的赶走了曹操,这位袁将军肯定是要抽后腿,甚至直接翻脸的。到时候,兖州战事就真应了那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老话了。

  此外,陶谦虽然是个厚道长者,但徐州的地方势力太强,由地方势力主导的诸侯势力都有一个特点,即:守土强韧,扩张乏力。

  这也很容易理解,地方势力更在意的是保全现有的利益,对扩张这种风险很大的行动完全没兴趣。一旦扩张失败,被敌人反扑,家业就难以得到保全;就算一切顺利,也会有新势力加入,或者新势力借着战功崛起,一样会分薄他们手中的权力。

  因此,徐州内部的反对声浪就很容易理解了。

  那未必是纯粹针对王羽的,更多的应该是对陶谦加入联盟,想将徐州卷入中原大战的决策的抗议。有这些地方势力拖后腿,徐州的助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不定会起到反效果也说不定。

  情报显示,在泰山大战前夕,琅琊的泰山贼一度离开了老巢开阳,沿着武水,直趋费国,显然有意趁乱将泰山郡南部的几个县城揽入怀中。

  吕布加入联盟的可能性也相当低,联盟之中,也只有公孙瓒是个靠得住的盟友了,如果任其孤军作战,不予救援,等到袁绍压制住幽州,就轮到青州孤军奋战了。

  与其卷入不知何时才能有结果的中原乱战,还不如和公孙瓒一起压制袁绍,实打实的一步步占据河北,最终再回头来攻略中原。

  至于奉迎天子,现在根本没那个必要,反正王羽有征讨不臣的大义之名,有没有天子区别没多大区别。再说,以青州目前的政治纲领,天子和朝廷的到来,只会添乱,而不会有任何助益。

  若非朝中那些士大夫因循守旧,只知争权夺利,大汉朝又岂会落到今天这般地步?

  最终田丰被说服了,青州新政都是他的心血,他如何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新政是以强国富民为纲领,伤害的是豪门世家的利益,朝廷的到来,只会带来无数涌动的暗流,有弊无利。

  在接下来的几次军议中,王羽将麾下众将也召集了起来,并很快达成了一致。

  于禁是个纯粹的军人,奉行的是主公指哪儿,他就打哪儿的信条,很少会考虑军队以外的事情,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徐晃认为军队一直处于扩张和战斗状态,也应该适当的修整训练。等到屯田和新兵制有了成效之后,再以不可阻挡的势头,一口气打出去,席卷中原。而不是打打停停,把战争打成烂仗、拉锯战,最后得不偿失。

  黄忠则大力支持贾诩的说法,尤其是袁术不可信这一点。王羽也因此发现,这位老将看似随和,其实是个相当记仇的人,他也是暗自提醒自己,前往不要得罪这个老家伙。

  至于太史慈,这个好战分子根本就没参加军议,只丢下一句:‘主公旌旗所向,就是慈刀锋所指’的漂亮话,就带着刚和黄忠交接了的新部下去剿匪了。

  按照王羽的理解,太史慈那句豪言的意思就是:有仗打就行,敌人越强,就越能显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