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村落镇子皆有管事者,此间也不例外,此处并无官吏,姬姓为此处第一大姓,姬姓有族长,莫问便携带礼物前去拜访,几位老者皆喜于他,一喜他礼数得体,二喜他懂得医术,三喜莫姓与姬姓同宗。
欢喜之下便赠予他种粮山田三亩,取柴山岚一片,并于镇中拨出房屋三间为其开设药铺,召集土木工匠为其添置药架等物,七ri之后药铺开门,乡人多来道贺,此间无有大夫,有悬壶之人到来,实乃乡人福音。
药铺新开,缺少药草,莫问便前往山中近处采药,乡人也有识得常用药草者,也会来送,先前买下王元嫆的那处镇子有三条街道,西街为买卖活人的人市,中街为置换粮草布匹的阳市,东街是一鬼市,所谓鬼市便是货卖各种稀奇之物的所在,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先前那个以川甲换走妇人的蛮人便是前往鬼市的。这三市分别于月末三天开市,安定下来之后莫问孤身过去了一次,买下了不少药草,那里的东西虽然齐全却价格高昂,采买药物花钱不少。
自来到此间开始,老五便不时流露出成亲之意,只是不敢明说,因为主家尚未娶妻,仆人便娶妻在前是有违世俗的,莫问见他急切,便以主家身份征求王元嫆的意愿,王元嫆原本是定有亲事的,只是没有过门,后来王家获罪此事自然作罢,沦落至此她也无甚要求,一切听凭莫问做主。
由于不喜热闹,莫问便没有为他们大cao大办,亲自为二人主持了昏礼,正了名分送入洞房。莫问耳清目明,非礼勿听,便住到了药铺。
老五新婚伊始,消耗无度,即便是白ri行走也彷如施展追风鬼步,左摇右晃,晕晕乎乎。
夫妻床帏之事莫问本不想多加干预,后来见老五jing神越发萎靡,无奈之下便出言训诫,老五受教,大为收敛。
虽然开设药铺,莫问却极少坐堂,老五粗通药理,寻常病患便由他出面,疑难杂症莫问才会出手,乡人也无甚银钱,诊资无非是几枚鸡子,一把菜蔬。
如此过了一个月,诸事安定,按部就班,莫问收拾行装准备出门,居于此处只为了提升修为,而提升修为最快的方法便是服食丹药,而今炼丹的灵物和所需鼎器皆无下落。
老五要陪同莫问进山,被莫问制止了,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登徒子,王元嫆貌美惊人,孤身留下也不安全,此外老五还有堂要坐,有田要耕,有马要喂,也抽不开身。
出门之前莫问留黄符一道,告知老五若有急事可焚符召唤。
准备妥当之后莫问带着王元嫆为其准备的干粮西行进山
第七十四章 阴阳并处
除了干粮饮水,莫问还带有小䦆和两口准备盛放药草的布袋,防身之物仍然是那把匕首。
进山伊始有路可寻,这些山中小路多是猎人和进山砍柴的乡人踩踏出来的,南方气候温湿,树叶常青,草木旺盛,莫问行走之时刻意留心,发现林中少有虫属才微微安心,他之所以如此急于进山是想赶在蛇虫出洞之前找寻各种灵物,若是过了惊蛰,于深山密林之中孤身前行将极为危险。
玉玲珑曾经传授七位上清准徒如何辨认各种药草,行走之时偶尔可见各种药材,这只是些寻常的药草,莫问并未挖取,此番进山他为的是找寻那些生长多年的灵物,寻常药草炼不得丹药。
修道除了诚心专注之外,还需要智慧,轩辕真人只差三天未能飞升的经历给莫问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人生苦短,修道艰难,必须珍惜时ri,修行的步骤和顺序不能偏差,炼丹应当前置,因为服食灵丹之后需要耗损大量时ri加以炼化才能成为自身灵气,在熔炼消化的这段时ri中可熟悉符咒,演练法术,如此便可节省大量时ri,令修炼变得事半功倍。
莫问为北方人,之前从未来过南方,于山中孤身行走自然极为谨慎,走出十几里后他发现了一只花豹,陡然见到猛兽他自然心惊,不加思索的跳上了旁边的大树,那花豹见状反倒被他吓了一跳,转身钻入草丛消失不见。
片刻过后莫问定下心神,自树上跃下,转而再度前行,此时山中已无路径,只能拨草前行,前行数里又自山前的青石上看到了一条偌大的蟒蛇,蟒蛇晒太阳的时候并非盘绕而是伸直了身体承接阳光,这条蟒蛇当有一丈长短,粗如海碗,为青黑se。他此时距离那条蟒蛇有十几步,便拾起石子去扔砸青石上的蟒蛇,蟒蛇受惊之后缓缓游走。
莫问见状心中大致有了计较,虽然南方并不遵循节气,未惊蛰而有蛇虫,但此时蛇虫并未恢复活力,移动缓慢,不足为惧。
于山中采药胡蒙乱撞是不行的,灵物有个共同的特点,皆喜欢生长于洁净之处,以向阳的悬崖峭壁为最宜,故此他便刻意留心那些峭壁山峰。此外他粗通堪舆之法,可根据山势走向和地势高低找出那些藏风聚气的良处,不过这种地方并不一定就有灵物生长,反倒多有毒虫蛰伏,毒虫天生有着趋吉避凶的本能,它们能够本能的察觉到居于何处对自身有益。
灵物生长于灵地,而灵地多有毒虫,这倒并非是它们有着寻找灵物的能力,而是在寻找栖身之所时偶然发现,山中良处不多,要想占据良处自然免不得与其他异类争斗,但凡能占据灵地的都是有些灵识的异类,这些虫兽自然认得灵物,一旦发现灵物便会立刻吞食,少有拖延守护者,因为一旦拖延,灵物就有可能被后来者占据或被窥觑在旁的“贼人”偷走。
有灵物之处必有毒虫在旁,有毒虫之所却不一定生有灵物,毒虫往往个头很大,自远处便可以发现,但灵物通常很小,需近观才能知道有无,前往毒虫盘踞的地方寻找灵物难免会惊扰到那些毒虫,惊吓与争斗难也就时常发生。
到得晚间,莫问以符咒布阵,自阵中躺卧休息,到得清晨起身再度寻找,虽然历尽艰辛苦寻数ri,却仍然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起初几ri自山中还能见到南侧稀朗的山村,到得后来彻底不见人烟,山中的鸟兽毒虫越发的多了,个头也越来越大,两丈长短的巨蟒和体重千斤的猛虎不时可以见到。
虽然一直没有寻到灵物,莫问却并未焦急,灵物天生地养,为万物生灵所有,非为他一人准备,能遇到自然最好,遇不到便是福缘不深。
第七ri清晨,他有了发现,自一悬崖上方见到了一条腐朽的极为严重的绳索,这条绳索一端捆于大树的根部,另外一端垂入了下方的山谷之中。
见此情形莫问摇头苦笑,这条绳索表明此处曾经有人来过,而且来人与他所想是一致的,知道哪些地势容易滋生灵物,落于人后,自然不会寻有所获。
苦笑过后莫问转身yu行,忽然之间想及一事,这处悬崖并不算陡,当年来此的那位采药人既然用了绳索就表明他不懂武学,只能依仗绳索下去,既然不懂武学在他离开的时候就应该带走绳索留以备用,可他并未带走绳索,这于理不合,令其舍弃绳索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此人得了宝贝急于回去,这种可能xing不大,因为山中多有沟壑山谷,此人既然不懂武学,就应该带走绳索路上使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此人下去之后就没有再上来,由此令得绳索无人收盘。
想及此处,莫问转身环视眼前这处山谷,这处山谷与王家凿山为陵的那处地方有些类似,大小相仿,皆处于山峰的环抱之中,虽是山谷,整体地势却高,不低于远处的那些山丘,且周围无有泄气豁口,此外山谷下方有雾气遮掩,可见下方有一处不大的水潭,此等地势完全符合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滋生灵物的可能xing很大。
不过这种地势同样为异类毒虫所喜,先前到此之人极有可能受到毒虫伤害才未能全身而退。
莫问站于崖顶踌躇犹豫,此处距离山外已经有四五百里之遥,先前来此之人既然跋涉到此,势必是有的放矢,也就是说下方极有可能有灵物存在,不过下方栖有毒虫的可能xing也很大,此处地势陡峭,若是于谷下遇袭,逃生将极为困难。
yin阳之理在此处再度体现了出来,若不冒极大的风险,便得不到谷下的神异灵物。
莫问一直在犹豫斟酌,此时他的家仇已经得报,林若尘也已经寻到,他虽然失望心中还算平和,受了上清法术自当回报上清一宗,不过也不急于一时,要说那长生飞升他虽然渴望却也并不痴迷,此时他斟酌的是既然不急于做什么,还有无必要以身涉险。
先是站立犹豫,后是盘坐斟酌,虽然学了道法,骨子里他仍然是儒家中庸平和的xing情,凡事求稳,此处不比别处,若是于山谷中遇袭便无有退路可言,人命只有一回,若是丢了可就寻不回了。可是进山数ri一无所获,焦急总是难免,当ri赵真人留下的灵晶他唯独没有留给自己,而今七位上清准徒属他灵气最弱,此时除了千岁和阿九可能于山中清修,其他四人想必已经闯出了名声,好胜之心哪个没有,他也不能例外。
足足两个时辰之后,莫问终于想出了主意,他学有符咒之法,可以画写符咒窥探山谷下方有无yin物,施法原理极为简单,画写四道阳符分置山谷四处彼此对应形成无形气屏,若符咒冒烟焚毁,便表明山谷下方有yin物存在,此法不但可以窥探下方有无yin物,若有yin物还可观察它道行的深浅。
想到主意,莫问心中豁然开朗,世间万物皆有规律可循,苦恼之事皆有办法可想,不管遇到何事皆不可盲目冲动,所谓富贵险中求并不可取,只要广思多想,即便不去行险,也可得有富贵。
心念至此,莫问便取出画符之物画符一道,探手贴向崖壁,未曾想所画阳xing纸符并不能沾附石壁,下方便是山谷,此处多少应该有yin气存在,阳符不应该沾附不上。
崖顶有一大树,树木多为中xing,松柏等树为阳,槐柳等树为yin,崖顶的这棵大树为yinxing树木,莫问将纸符靠近树木,符咒随即贴上,由此可见符咒画写并无错处。
山中也有少许阳xing的毒虫,难道山谷下方的毒虫为阳xing?莫问想及此处再画yin符一道,可是仍然无法贴附石壁。这一情形令其大感疑惑,此时已然可以确定下方并无毒物,可是即便无有毒物山谷之中也不应该出现yin阳二气息完全均衡的情况。
由于已然确定山谷中无有毒物,莫问便小心的攀附石壁向谷底移动,只要下到谷底,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这片石壁位于阳面,常年受到ri晒雨刷已然异常平滑,少有落脚之处,好在岩石本身质地发涩,加上石壁有一定的坡度,莫问得以缓慢而下。
下至半途,他发现山壁之中隐约出现了一处凹陷,自凹陷处探出一物,由于此时已然进入雾层,故此看不得详细,只能隐约看出此物se呈灰白,长约半尺,前端较大,为灰se。
山中多有毒虫,而此物又像极了毒蛇的脑袋,故此莫问缓慢的横移了丈许再度攀附石壁向下移动,到得近前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此物并非蛇头,而是一只托着陶碗的人手
第七十五章 死去的女道士
这是一只右手,手臂上并无衣袖,裸露在外的皮肤呈灰白色,手中托着一只陶碗,碗口向上,微微歪斜,自丈外可以看到碗中除了飘落的灰尘别无他物。
下谷之前莫问曾经想到山谷中可能会有尸骨存在,却未曾想到会于石壁之上见到手臂,这只手臂并不粗壮,抓握陶碗的五指很是纤细,当为女子所有,观那碗中的灰尘可知此人已然死去多年,但其手臂上的肌肤却并未萎缩干瘪,其颜色发灰只是因为手臂上沾染了灰尘。
莫问此时紧贴石壁,无法细观,短暂的定神之后小心的向东侧移去,待得近了,首先看到的是一处圆形的洞口,宽窄与高矮皆在六尺左右,洞口处侧伏着一个女子,面向东侧,看不到样貌,不过根据其裸露的背部肌肤可以看出此女当不是年长老妪,而其头上的道髻则表明了她生前是一名道姑。
非礼勿视也要区分场合,此时莫问并未遵循这一礼数,而是直盯着东侧的那名女子,唯恐其忽然诈尸暴起攻击,也恐其相貌惊恐骇人吓到自己。
“无量天尊,天枢子有扰。”片刻的犹豫之后,莫问开口说话。
话毕,那女子并无动静。莫问随即抽出别在腰间的小䦆环臂扔进了山洞,由此发出的声响也并未引起女子的异动。
莫问见状心中大定,探手攀住了山洞西侧石壁,旋身闪进了山洞。进入山洞之后他最先看的是山洞内有无毒虫盘踞,扫过一眼未见毒虫才将视线移到了脚下的女子身上,确切的说这是一具并未腐烂的女尸,由于其靠近洞口,上半身的衣服风吹日晒之下已经彻底腐朽,肌肤外露,完全**。不过其下半身还残存着少量的布片,入眼可见布片上有阴阳刺绣,由此可见此女确是道姑无疑。
三清弟子皆为道门弟子,但彼此各有祖师,上清,玉清,太清各属弟子所穿道袍略有不同,此女生前所穿的道袍阴阳刺绣居后,这是玉清门下的衣着特点。
女尸侧躺于洞口,头部低垂,看不清样貌,莫问犹豫片刻取出汗巾包住右手将其扶正,尸身正躺令得其手中的陶碗脱手掉落,顷刻过后山谷下方传来了陶碗破碎的声音,根据陶碗跌落的时间来看,此处距离谷底已经很近了。
尸身正面对人之后莫问看到了一张清秀的面孔,随即便下意识的转过了头,因为女尸遮体衣物已经腐朽,前胸无有遮羞之物,**尽露,白腻刺眼,观其样貌体肤,此女亡故之时年纪尚轻,当在三十岁上下。
“无量天尊,无量天尊。”莫问深深吸气稳定心神,探手自背后取出布袋覆盖其身,转而闭目念诵青玄救苦宝忏超度亡魂,三清座下皆为友人,坤道亦不例外。
此女已经故去多年,魂魄早已消失无踪,所谓超度亦只是祭告天地,后补礼仪,念经三遍,莫问冲那尸身再度稽首,转而迈步走进山洞。
这山洞外窄内宽,为葫芦形状,洞内空间有两间房舍大小,洞顶和山壁很是平滑,有着诸多开凿痕迹,不过凭她一无甚道行的道姑似乎不足以开出如此之大的山洞。
心中存疑,莫问便贴近石壁仔细观看那些痕迹,细看之下便发现山壁上的痕迹密密麻麻深浅不致,若是斧凿开出当不会出现这种情形,似乎是某种巨形异类以利爪开挖而出。
这个道姑上下悬崖尚需要绳索相助,自然没能力将此间主人驱走,最大的可能便是此间主人离开了此处,那道姑是后来发现此处并搬过来的。
洞内也无甚摆设,西面为简单的被褥,东面放有半袋米粮,由于年岁日久,盛放米粮的袋子已经腐朽,其中的米粮已然结块泛绿,山洞正中有一处由石板垒砌的火塘,火塘周围放着几件做饭煮米的釜器,此时做饭通常用锅,釜器用的已经很少了,但凡釜器上部都会有盖子,以此留住热气蒸熟谷米,此处的三件釜器有两件是这种样式,还有一件大如海碗的釜器与其他两件不同,通常的釜器都为青黄色,若是久置不用就会泛绿,而这件器皿则为深褐色,上部的盖子有诸多大小不一的小孔,若是用来做饭,这些小孔无疑会漏掉釜中的热气,令得谷米夹生。
短暂的观望之后莫问上前拿起了那只器皿,入手之后发现此物着实沉重,且入手温软,并无金属的凉气,随手拿起盖子,一股刺鼻的药气扑面而来,其中存留的数枚黄豆大小的白色丹丸表明了此物的身份,这并非是寻常釜器,而是一件炼丹的药鼎。
这只小鼎较之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