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副将闻之大愕,要知道钟会的命令可是要庞会所率的右翼军与吴军的左翼交战,现在庞会突然地命令军队调转枪头去攻打雒城。完全是违背军令的。如果真要被追究起来。那可是杀头之罪。

    “庞将军,擅自违抗都督的将令,可是要……”

    庞会冷冷地打断了他,道:“所有后果,本官一律自行承担,现在雒城空虚,正是偷袭良机,如果被吴人抢先攻占雒城。悔之晚矣。”

    “那是不是先禀报都督一声?”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为将者必须要审时度势,把握良机,许多时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庞会可不敢说自己一心想去报私仇,只好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既然庞会如此说了,副将也就没有再吱声,庞会面露狰狞之色,挥军直扑雒城。

    魏吴两国的互撕。的确给了关彝一些喘息的机会,虽然说张咸率着一部人马继续地向着昨夜被轰出来的缺口发起攻击。但总得来说,雒城守军承受的压力小了不少,关彝也乐见魏吴两军在雒城下交锋,正是坐山观虎斗。

    不料,斜刺里冲出一支部队,向着雒城奔袭而来,攻势之迅猛强烈,让守军颇有些吃不消之感。

    关彝并不知道领军之将是庞会,而且就是冲着他来的,只道以为魏军企图趁乱夺取雒城,他又如何能让魏军得逞,立刻是调兵遣将,死守城池。

    张咸一看愣住了,此时吴军的大队人马正于魏军交战,此刻竟然会分出一军来,企图攻下雒城,不过魏军来攻城对张咸而言也是好事,大大的缓减了张咸进攻时的阻力,反正陆抗给他的命令是攻城,张咸也就没有主动地向庞会发起攻击,而是集中兵力,强攻雒城。

    而庞会满脑子都是要杀关彝来报仇血恨,根本就没想要招惹张咸。于是在雒城城下出现了奇异的一幕,钟会和陆抗正率领主力部队展开殊死的较量,而庞会和张咸却各率一支人马非常“默契”地攻打雒城,井水不犯河水。

    整个的雒城城下的局势陷入了一团混乱当中,魏蜀吴三方激战,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观。

    激战正酣之际,关彝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北面,突然一名军侯提醒道:“君侯,成都……成都方向好象失火了!”

    关彝愣了一下,回头去看,不禁也是大吃一惊。虽然说雒城距离成都尚有百里之遥,但此刻南边的天空之上,竟然出现了直冲云霄的浓烟,而且这可不是那种单柱的烽烟,而是大面积的浓烟滚滚,把南边大半个天空都笼罩了。

    象这样的浓烟,除非是把整个儿的成都都烧了,才会有这种效果,这让关彝十分地震惊。自己镇守雒城,为得就是挡住来犯之敌,现在成都陷入一片火海,难道是有别的军队绕过了雒城偷袭了成都?

    关彝是大惑不解,就在此时,突然有人报了上来:“启禀君侯,成都有使者前来。”关彝正想了解成都之事,便急传使者上来。

    来使正是安西大将军刘胤所派,刘胤已经完成了成都的大撤退,关彝再拒守雒城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刘胤派人通知关彝立刻撤退。

    知晓天子及成都诸军民已然安然地南迁,关彝自然放心下来,不过他还是追问了一句:“成都方向浓烟滚滚,乃是何故?”

    那使者也是一片茫然,他临行之前,成都还是安然无恙的,成都方向突现浓烟,他也是一头雾水。

    关彝眉头紧皱,现在看来,成都方面必定有大事发生,他立刻下令所有的军队撤出战斗,放弃城池,到南门外集结,即刻回援成都。

    蜀军的撤离是逐步进行的,当攻击的魏军和吴军感到压力大减的时候,关彝已经率兵火速地撤出了南门。庞会和张咸还以为是蜀军抵敌不住才弃城而逃的,魏吴两军各自攻破了城墙,庞会自北门而入,张咸自缺口而至,魏吴两国的军队几乎是同时攻克了雒城。

    庞会入城之后,第一个寻找的目标自然是关彝,不过让他十分的失望,蜀军撤得相当快捷,在雒城之中,已经几乎看不到任何蜀军的身影了。庞会也很快得到了消息,关彝等蜀军已经撤出了雒城南门,此刻正向成都方向逃窜。

    庞会只恨自己所率的不是骑兵,不然的话绝不可能让关彝如此轻易地脱了身,不过庞会可也没有就此罢手的打算,立刻准备率军追击。

    但张咸此刻却打乱了庞会的如意算盘。(未完待续。。)

第269章 成都大火

    ps:  正版读者十分钟之后再看,谢谢合作

    当个侯爷看起来不错,虽然没有封地,但朝庭每月都会把爵禄送到府上,如果是混吃等死的话,后半辈子那是衣食无忧的。

    但刘胤情知蜀汉亡国在即,他无意相争王位,自然对封侯之事更不上心,他现在想做的,就是从军。

    没错,从军!只有加入军队,刘胤才能一展所长,才能投身于即将到来的魏蜀大战,那怕只是做一名小兵,也比做一个侯爷强上百倍,与其在成都醉生梦死,不如亲赴前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挡魏国的铁骑洪流。

    “皇伯父,侄儿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皇伯父可以恩准。”刘胤躬身拜道。

    刘禅心情大好,呵呵一笑道:“文宣有事但讲无妨。”

    刘胤道:“蒙陛下圣恩赐爵,小侄深感荣幸,但无功不受禄,小侄也是惶恐之至,唯恐外人非议,以伤圣明。故而请求陛下,可以让小侄入伍从军,为兴复汉室尽棉薄之力。”

    刘禅一听,这很好吗,刘胤既然有从军效力的意愿,这个理应支持。按理说,诸侯王这一级的不再实授官职,就是为了防止对皇权造成可能的危害,自从西汉景帝时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权力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侯爵不在此限,现在朝中掌兵权领官职者,大多数都有爵位在身。

    “兴复汉室,任重而道远,文宣有此鸿鹄之志。不愧为先帝之后。这样吧。朕封你为羽林郎。明日即可上任。”

    羽林郎?刘胤愣住了,羽林军不就是皇帝的宫廷禁卫军吗?刘胤想的是去边关历练,为即将到来的魏蜀决战做准备,当个羽林郎,守在皇宫里,难道真的要等到魏军攻到成都城下他才能够有所作为吗?这可与刘胤的初衷大相径庭。

    刘禅看到刘胤一脸错愕,还以为他是嫌给的官小,呵呵一笑道:“羽林郎可是宫廷宿卫。四百石的官职,你初次入伍便可实授此职,已然不低了,等过段时间,你熟悉了军务,朕再提拨你做骑都尉,如何?”

    刘胤见刘禅误会了他的意思,急忙道:“小侄并非嫌官小,只是小侄的宏愿是希望可以到边关去历练,望陛下可以给小侄安排一个边关军职。高低皆可。”

    马王妃一听,立刻就紧张起来。让刘胤去当宫廷宿卫她并不反对,但如果让他去边关前线,马王妃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她的父亲马超便是戎马一生,枪林箭雨,其中的凶险马王妃如何不知,她可不愿让爱子去亲身涉险。

    “胤儿,边关打仗凶险异常,常有性命之虞,你如何能去得?别的事娘都依你,唯有这件事,娘决不依你。”

    刘胤彻底无语了,都说慈母多败儿,看来一点也不假,在马王妃的羽翼之下,做为儿子的他,何时才能自己振翅高飞?

    刘胤真想大声地喊出来,蜀汉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就要灭亡了,现在不做为,到头来只能是坐以待毙!

    可这只能是他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别人非但不信,还会怀疑他脑子有问题,刘胤可不想让人把自己视为另类。

    刘禅也呵呵笑道:“文宣,你母亲说的对,你想从军,在那里也可以,何须一定要去边关?羽林军可是朕的亲卫部众,朕让你做羽林郎,可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在了你的手中噢。”

    刘胤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个安排。

    而后,刘禅吩咐赐宴,解决了这个麻烦事,刘禅的心情大好。马王妃却是情绪低落,食不甘味。

    事已至此,马王妃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结果,离宫回府的路上,叹息了一声道:“胤儿,终究还是委屈你了。”

    刘胤宽慰马王妃道:“娘,不管孩儿是安平王也好,霸陵侯也好,都是您的儿子,这一点,就算是地老天荒,也不会改变。”

    刘胤的心中,自然有自己的想法,用安平王换了一个霸陵侯,地位的下降,却给自己带来了自由,最起码不必坐在王府之中混吃等死了,虽然就职羽林郎与自己的初衷相去甚远,但好歹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未来的路,刘胤虽然不知道会走向何方,但他有理由相信,会越走越好。

    回府之后,刘胤把宫里的事告诉了刘辑,刘辑一脸的错愕,似乎不太相信这是真的,旋即他又表示情愿要奏请陛下收回成命,将王位传给大哥。

    兄弟之间没有因为易位之事闹出隔阂,刘胤已经是深感庆幸了,这件事既然已经结束,又何必再掀波澜,他劝慰了刘辑几句,回到自己的房间。

    金丝猴小淘被安置到了特别搭建的棚子里,刘胤安排家丁专人饲养,不过这小家伙真是名付其实的淘气,刘胤刚刚出去一个上午,它就不安分地猴棚之中上窜下跳,甚至把饲养家丁给抓伤了。

    刘胤是哭笑不得,这请神容易送神难,自己不知带回它来干什么,除了填乱,小淘几乎没有什么可干的。

    不过只要刘胤一出现,小淘铁定变得安静起来,又乖巧又听话,惹人生怜,反正安平王府也不差它这口吃的,养着就养着呗,要是搁在后世,做为国宝级的珍稀动物,刘胤可没有资格来饲养。

    小淘腿上的伤好的很快,三七果真有妙用之处。绑在它伤口上的是一条翠绿的布条,刘胤记得这是雪舞从她的衣裙上撕下来的。

    雪舞,她还好吗?

    也许她还攀登在陡峭的岩壁上,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药,过着平凡而艰辛的生活。

    以刘胤现在的地位,找到她或许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刘胤没有这么做。

    蜀之将亡,国之不存,自己还有什么资格去打搅别人平静的生活。

    邂逅,就是一种缘份,佛曰;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真的么?刘胤只是付之一笑。

    次日卯正,刘胤准时出现了武仪门,向羽林军统领正式报到。

    羽林军的最高统帅是卫将军诸葛瞻,不过对于身为行中都护录尚书事的诸葛瞻而言,根本就无瑕统领操练这支皇帝的禁卫军队,平时羽林军的管理(未完待续。。)

第270章 一片焦土

    ps:  正版读者请十分钟之后再看

    羽林军的最高统帅是卫将军诸葛瞻,不过对于身为行中都护录尚书事的诸葛瞻而言,根本就无瑕统领操练这支皇帝的禁卫军队,平时羽林军的管理自然是由九卿之一的卫尉来负责,换而言之,整个皇宫的安保就是由卫尉卿来负责的。

    按理说象刘胤这样四百石的羽林郎在皇宫中比比皆是,身为中两千石官衔的卫尉卿高高在上,根本就无须亲自理睬,但刘胤的身份特殊,且不说他先前可是安平王,就算现在的霸陵侯的身份,也足以同诸卿相提并论了。更何况刘胤的羽林郎可是天子钦点的,卫尉卿杜延自然极为地重视,亲自在武仪门迎接。

    两千石以上的官吏是银印青绶,侯爵也是银印青绶,而四百石的官职则是最低的铜印黄绶。刘胤身着羽林军制式铠甲,腰间的绶带他也没有系代表侯爵身份的青色绶带而是系着代表羽林郎的黄色绶带。

    杜延很是客气与刘胤打了个招呼,仿佛刘胤不是来做低阶的羽林郎而是给他当助手来的。不过刘胤感觉到的不是热情,而是那种例行公事般交流,有着足够的尊重,但却也保持着相当远的距离。

    刘胤很清楚,不管是那支军队它都是自成体系的,对于象他这样空降而来的,有着皇室背景的人,并不会招人待见,客套的背后就是生疏。

    杜延寒喧了几句,将刘胤的职务安排交给了羽林中郎将高远,很快地就离开了。

    高远身材魁梧。不苟言笑。典型的职业军人模样。没有杜延的那种官僚习气,更没有虚以委蛇地和刘胤套近乎,表情严肃地道:“我不管你是什么来头,既然来到宫里,就得守羽林军的规矩!羽林军不比别的军队,肩负着皇上和皇宫的安危,出不得半点秕漏。稍有差池,那可是掉脑袋的事。到时候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你!这样吧,你暂时先到景阳门执勤吧。”

    虽然高远说话时冷冰冰的,但刘胤却不以为意,军队嘛,自然就应当有个军队的样子,前世特警队的队长可是一个无比严厉的家伙,但却可以锻造出一支铁血的警队来。

    “诺!”刘胤简单地回复一声,转身走向景阳宫。

    在景阳宫负责站岗的一共有三十六名卫士,每班六人,分守前后宫门。由一名宫门司马负责指挥,每隔两个时辰轮换一次。三人之中。有一人是羽林郎,另外两人是衔职更低的羽林卫。

    刘胤被宫门司马安排到了景阳宫的前门,刚到岗,一名卫士便冲他笑笑,道:“别在意,高将军就是这个样子,其实他是一个挺热心的人,有什么事他都会罩着你。我叫赵虎,他叫方勇,不知郎官如何称呼?”

    “在下刘胤。看高将军的样子,想必也是在前线打过仗的吧?”刘胤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看到高远冷峻严厉,颇有点杀伐之气,不真正经历过枪林箭雨的人,是不会有如此的气质。

    赵虎自然不清楚刘胤的真实身份,就算刘胤报上姓名,他也没有惊讶的表情,听刘胤提及高远,赵虎倒是有些神往地道:“你这可说对了,高将军乃是平虏大将军高翔的侄子,早年就曾跟随诸葛丞相兵出祁山,后来又追随姜大将军北伐中原,积功而升至羽林中郎将。高将军可是一员真正的虎将,出身入死,累立战功,比那些荫着祖上的功勋作威作福的官少爷,不知强过多少倍。”

    刘胤暗暗点头,自已虽然一颗匡扶之心,怎奈何孤掌难鸣,想要在半年后的魏蜀决战之中有所作为,刘胤就必须寻找一些有能力,志同道合的帮手,象高远这种有临敌经验的将领,的确是自己的发展目标。

    刘胤正在思量间,突然身后传来一阵轻狂的笑声,一个熟悉的声音道:“哎唷,我当是谁呀,这不是安平王殿下吗?”

    不用看,刘胤也知道是刘恂来了。他回过头,淡淡地道:“原来是六王殿下,不知殿下有何指教?”

    刘恂一付似笑非笑的神情,微咦了一声,道:“噢,现在恐怕不应该再叫安平王殿下,应该改称呼做霸陵侯了,胤堂兄,虽然侯爷爵比王爵是低了一等,可也不至于沦落到这儿当看门狗吧?你们说是不是?”

    黄由等一帮随从自然是连声奉承,个个出言讥讽,嘲笑不断。

    刘胤不卑不亢地道:“能给陛下把守宫门,那是在下的荣耀。至于狗么,景阳宫门前倒真有不少,狂吠乱咬的大猎狗,点头哈腰的哈巴狗,一样也不少。”

    刘恂冷哼了一声,道:“懒得和你罗嗦,本王要进宫面见父皇,让道吧。”

    “那就请殿下出示腰牌。”刘胤站着纹丝未动。

    刘恂出入宫闱,自然有进出宫门的腰牌,不过他并不准备拿出来,他是成心想戏耍刘胤一番。

    “怎么,胤堂兄做了这个芝麻绿豆的官,居然连本王也不认识了,本王出入禁宫,何时需要出示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