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三国-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游哨人数廖廖,根本不会对蜀军形成任何的威胁,远距离的精准射杀,让他们连将消息传递回去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高远和傅募选择的进攻时机也是恰到好处,他们早已秘密地集结在了山崖下面,等到傅著率虎骑右营攻到一线峡口鲜卑人大举进攻的时候,高远和傅募才动的手,狙击弓手干掉了那几个游哨,而几名攀爬高手只用了片刻的光景就徒手爬上了几十丈的断崖,而后大军的攀登更是如行云流水,几十根粗硕的麻绳之上可以同时挂上好几名士兵,就在鲜卑人朝着山下冲去的时候,虎步左右营的蜀军已经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们的身后。

    本来四面埋伏准备包饺子的鲜卑人此刻才意识过来,他们反倒成了别人的饺子馅,堵在谷口位置的虎骑营此刻更是成为了他们致命的障碍,鲜卑兵要逃避头顶上的箭雨打击,也只有突出一线峡才有机会,但虎骑右营牢牢地控制了一线峡的谷口,将鲜卑人逃亡的最后希望也给泯灭掉了。

    猝跋韩死于了乱箭之下,鲜卑人更是群龙无首,乱作了一团,疯狂地一线峡的东出口逃窜而去。

    当初为了将伏击的战果最大化,猝跋韩在一线峡东出口的位置上设置有了很多的路障,目的就是意图将蜀军困死在一线峡之中,但此刻这些路障却让试图逃亡的鲜卑人彻底地绝望了。许多的路障都是拒马鹿角一类的防御工事,鲜卑兵如浪涌一般地冲向这些路障,尖锐的木头刺穿了鲜卑兵的身体,根本就无法通行,但后面不断地涌上来,自相践踏而死的人,甚至要比乱箭射死的还多,整个一线峡谷之中,几乎被鲜血浸染了。

    绝望之中的鲜卑人完全丧失了抵抗的意志,大多数的士兵扔掉了武器,举手投降,希望这样可以逃过一死,但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真正噩梦,才刚刚开始。(未完待续。)

第614章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战事进入到了收尾的阶段,姚弋康率领着羌骑进入了一线峡。

    羌骑如发了疯似地向着鲜卑人的阵地冲了过来,每个人的眼珠子都是血红的,挥舞着弯刀,毫不留情地就斩落了下去,也不管这些鲜卑人是继续在负隅顽抗还是放下武器举手投降的,一排头地砍了过去。

    由于双方已经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状况,山顶上的蜀军也就停止了射击,避免误伤。不过此刻的鲜卑人已经丧失了主帅,完全是溃不成军,根本就无法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抗,羌兵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狂杀猛砍。

    由于鲜卑人在大小榆谷疯狂地进行杀戮,就连妇孺都不曾放过,这无疑激起了羌人士兵满腔的仇恨,从姚弋康以下,每一个羌兵都是怀着血海深仇,此刻瞧见鲜卑人,那可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除了杀之外,再没有别的念头。

    整个一线峡谷几乎都被尸体给铺平了,羌人的战马只能是踩着尸体向前进,但他们根本就不会停歇,只要前面还有那怕一个鲜卑人在喘气,他们的刀枪就会毫不留情地砍杀过去,在他们的眼中,没有怜悯,没有同情,只有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

    看着整个一线峡尸横遍谷,血流盈河,让虽然也打过了不少仗的傅著有些心动恻隐,对刘胤道:“姊夫,这羌人也好生暴戾,那些鲜卑人都已经投降了,他们依然还要斩杀到底。看,前面的鲜卑人已经开始反抗了,还不知这场战斗何时才能结束。”

    如果不是羌人的疯狂杀戮,军心涣散的鲜卑人或许已经全部投降了,但正是因为羌人的一路屠戮。那些原本已经放下武器的鲜卑人在绝望之中,又重新拾起了武器,拼死抵抗。不过鲜卑人的大势已去,零星的反抗注定不可能左右大局的变化,鲜卑人在一线峡的败局,也已经是注定了。

    “由他们去吧。鲜卑人在大小榆谷的大屠杀,已经让这些羌人怨愤到了极点,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这是羌胡之间解决仇恨的唯一方法,双方现在完全是不死不休之仇。”

    刘胤似乎无意干涉姚弋康的复仇行动,现在鲜卑人如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的时候,也应该有被杀的觉悟,所谓天理循环。自有报应,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鲜卑人在大榆谷疯狂屠戮羌人的时候,他们是否会想到有今天这样的下场。

    虽然鲜卑人临死之前的拼死反抗给羌人带来一定的伤亡,但这已经是无关大局了,当最后一名鲜卑人被斩杀掉的时候,整个一线峡沉寂了下去,不再有喊杀之声。不再金鸣之声,峡谷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只有浓重的血腥味,依然地飘荡在山谷之中。

    是役两万余鲜卑人全部被斩杀在了一线峡,包括鲜卑人主将猝跋韩在内,无一人逃走,无一个活口,全部葬身于此。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整个蜀军伤亡不过百十来人,羌人伤亡有数百人,如果不是羌人与鲜卑人近身肉搏的话,这个伤亡人数还会减少。

    这堪称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蜀军以极小的代价全歼了两万鲜卑兵,足以证明蜀军山地之战王者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大胜,与鲜卑人主将猝跋韩的指挥失误有重大关系,事实证明,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是不行的,只学得些皮毛之术,就敢在鼻祖面搬门弄斧,不是自讨苦吃是什么。鲜卑人最擅长的是什么?自然是在马背上纵横驰骋,自然是在大漠草原上独领风骚,跟最擅长山地作战的蜀军在山地战上斗法,焉有不败之理?

    刘胤先前比较担心的是猝跋韩会畏惧蜀羌联军的强大,撤出大小榆谷之后,果断地向北逃窜,与秃发树机能的主力部队前去汇合,这样一来,刘胤就失去了各个击破的有利时机,所幸这个猝跋韩自恃熟读兵书,想在一线峡偷一把机,结果却是误了他的卿卿性命。

    此时,姚弋康骑马折了回来,看到他一头一身的鲜血,刘胤就知道他没有少杀人,姚弋康手中的弯刀上,都还不停地往下滴着鲜血,此刻的姚弋康双目赤红,满脸戾色,不知是杀人杀得痛快还是报仇报得很爽,总之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极端的亢奋状态。

    “今天总算是是出了一口恶气,多谢大哥给了我这个机会。”

    刘胤呵呵一笑,道:“贤弟之仇就是为兄之仇,何必客气,今年大仇得报,贤弟心中的怨气也该散了吧。”

    姚弋康摇摇头,道:“一天不手刃秃发树机能,这仇一天也不可忘,我父兄死在他的手中,这笔血债,我一定要亲自向他讨还,今天除掉猝跋韩,不过是向秃发树机能讨点利息罢了!”

    刘胤知道,姚柯回就是死在秃发树机能的手中,姚弋康和秃发树机能有着不共戴天的血仇,一日不除掉秃发树机能,一日血仇就不算报。

    接下来清理鲜卑人的尸体费了好大的一番气力,两万具的尸体,堆集起来,堪称是一座小山一样,姚弋康亲自手持火把,将这一大堆鲜卑人的尸体,给焚烧了一个干净。

    打扫战场之后,摆在刘胤面前的,就是如何来消灭秃发树机能,如今秃发树机在凉州起兵叛乱,战火都锦延到了整个的凉州,可见秃发树机的野心如何了。

    接下来的计划,刘胤事先也经过了仔细斟酌,认为它是一个比较可靠的计划,但当他在议事会上提出来的时候,却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遭到了几乎所有将领的反对。

    反对的人不但包括姚弋康,而且还包括罗宪、高远、邓朴、傅氏兄弟,他们都认为刘胤的这个计划太过冒险,秃发树机能相当的狡猾,想要对付他肯定会十分地困难,刘胤的计划听起来就十分危险,和这样的对手作战,这种计划肯定是行不通的。(未完待续。)

第615章 兵分两路

    刘胤所提出来的计划就是分进合击,两路包抄,步兵军团一路,从西平北上,直取武威姑臧,骑兵军团一路,从右路实施大迂回直捣鲜卑人的老巢。

    刘胤的计划,倒是和当年汉武帝讨伐匈奴采用的战略相似,卫青一路,霍去病一路,深入漠北,封狼居胥,重创匈奴。刘胤的用意也很明确,步兵军团沿大路进军,吸引鲜卑人的注意,骑兵军团则可以发挥出机动灵活的作战特点,大迂回大纵深地进击鲜卑人的老巢,彻底地摧垮鲜卑人。

    在西北,打败胡人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彻底地消灭他们,胡人今年败了,可能会消声匿迹一段时间,然后又会卷土重来,汉军每一次都是疲于应付,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地要彻底地击垮河西鲜卑,让他们没有二次进攻的能力。

    但在大漠草原上想要消灭鲜卑人无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鲜卑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城池和据点,这无疑给全歼他们带来很大的困难,刘胤派骑兵军团大迂回大纵深地深入大漠腹地,其实也是一种尝试,也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让凉州归于安宁,否则的话,秃发树机能今岁退败,明年还复叛乱,刘胤可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他进行折腾。

    所以刘胤才会采用这种兵分两路的战术,由自己率虎步左右营、永安营、新编一营和新编三营五个步兵营组成步兵军团,三万羌骑和虎骑左右营组成骑兵军团,由罗宪和姚弋康率领,两路人马各自为战,分进合击。

    但刘胤提出分兵的建议之后,立刻遭到了几乎所有的人反对。

    罗宪率先道:“大将军此计太过凶险。秃发树机能号称拥兵十万,且全部为机动能力强大的骑兵,大将军仅以步兵应之,无论兵力还是战力上,都弱于对方,恐怕难以应付鲜卑人的骑兵冲击。”

    对付鲜卑骑兵。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以骑制骑,用装备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骑兵来对付鲜卑骑兵,还是略占上风的。蜀军的虎骑营是最先完成装备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骑兵部队,后来很快地这些装备就已经普及到了整个的蜀军之中,就连姚弋康的三万羌骑,达到装备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标准的,也已经超过了四成,如果不是急着出兵,相信在很短的时间内。羌人骑兵完全可以全部装备上新式马具。

    在一线峡战斗结束之后,刘胤发现鲜卑骑兵的马具似乎有了一些改变,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双边马镫,但与蜀军金属打造的双边马镫相比,鲜卑骑兵的马镫则要简陋的多,只不过是用牛皮绳索系着一块不太宽的木板,左右两边各有一块。

    刘胤也不能确定鲜卑人是否偷了他的创意,毕竟那个时代消息闭塞。刘胤的骑兵又没有同鲜卑人交手的纪录,而鲜卑人所谓的“马镫”与自己创造的马镫有着天壤之别。如果一不定要说两者有相似之处,那也只有相对于单边马镫而言,技术上的一个全新的突破。

    或许这也是鲜卑人自己的发明创造,毕竟在真正的历史之中,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出现,是在五胡十六国的后期。由鲜卑人创造出来,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骑兵,由鲜卑拓跋氏创立的北魏一统了北方,结束了五胡乱战的历史。

    刘胤不清楚河西鲜卑和拓跋鲜卑之间有什么关系,但毫无疑问。河西鲜卑拿着这些马镫,实力完全可以上一个新台阶,尽管与蜀军的马镫相比,简陋了许多。

    此次到洛阳,刘胤已经看到魏军骑兵在大规模地仿制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从样式的设计和打造工艺上来看,几乎和蜀军装备的马具没有什么两样,可以预见的是,魏军骑兵的战斗力将会成倍地提高,将来在魏军中原决战的舞台上,绝对不会再出现那种骑兵对战一边倒的局面。

    众将都劝刘胤放弃后兵分两路的打算,兵分两路乃是兵家大忌,无论古今兵法都讲究一个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用兵之道,尤其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分兵更是最大的忌讳。

    刘胤从容不迫地道:“我意已决,无复再言。诸位就请放心吧,步兵虽然难敌于骑兵,但我早已思量好了破敌之策,这一点诸位就不必担心了。此次骑兵军团迂回包抄河西鲜卑的老巢,务必要全取其功才是,能不能此役解决掉秃发树机能,还凉州一个安宁之境,就得仰仗罗将军和姚贤弟了。”

    众将见刘胤主意已定,也就不好再劝了,默认了这一事实,但诸将的心头还是充满着疑惑,不知刘胤如何才能以二万五千的步兵,来迎战凶悍且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鲜卑骑兵。

    接下来,刘胤在金城郡的枝阳休整了一段时间,连续地强行军和作战之后,蜀羌联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疲惫之状,短暂的休整有助于恢复士兵的体能和斗志,同时刘胤也在金城开始储备大宗的粮草辎重物资,和秃发树机能的较量,这才是刚刚正式地开始。

    最先离开枝阳的,是罗宪和姚弋康率领的骑兵军团,合计四万余骑,他们的行军路线将避开河西大道,沿着黄河北上,进入大漠深处。

    寻找鲜卑人的老巢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且不说鲜卑人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就所有固定的住所,在茫茫大漠之中,想要寻找到绝非易事。

    不过正如刘胤所说的,是机会也是挑战,秃发树机能的主力部队在凉州制造叛乱,后方必定会一片空虚,这绝对是最好消灭河西鲜卑的机会了。

    带着足够多的粮草物质甚至是水,骑兵军团踏上了茫茫之旅,古道黄尘之中,再庞大的的军队也不过是尘埃砂砾,很快地就被风沙所覆盖,就连他们刚刚留下的足印,也很快变得湮灭无闻了。(未完待续。)

第616章 偏厢车

    蜀军在金城驻扎之时,金城的局势还是相当的平静,就连先前滋扰金城的小股鲜卑骑兵此刻都已经是悄然撤退了,毕竟刘胤在一线峡全歼鲜卑两万人的战绩让鲜卑人为之震惊,秃发树机能坐视西平失守也不敢再轻举妄动了,所以金城一带倒是平静如常。

    与之相反的是凉州一带战火连天,仅仅在武威,鲜卑人就投入了相当规模的兵力,妄图拿下姑臧,凉州刺史徐武拼死而战,姑臧形势芨芨可危。

    在枝阳停留的时候,刘胤当在也没有歇着,秃发树机能为祸凉州十年,连续地斩杀了晋国四位封疆大吏,风头一时无二,但秃发树机能究竟败在何人之手,这才是刘胤最关心的。

    历史上的秃发树机能在凉州胜仗无数,唯败仗有二,第一是在咸宁三年败于文鸯之手,第二就是咸宁五年败于马隆之手。文鸯是一位不可多的悍将,纵观整个三国时代,也只有吕布赵云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只不过吕布赵云生活的那个时代与文鸯相差甚远,让人无法看到这些强者的强强对抗。

    文鸯的一生,可以用悲壮来形容也不为过,文家与曹爽相厚,这也是后来文钦文鸯父子叛魏投吴的主要原因,文鸯在淮南之役中,大放异彩,单枪匹马在千骑阵中纵横驰骋,斩敌上百,进出六七次,追骑莫敢近,这一胜举,估计也只有赵子龙在长阪坡的七进七出可以相提并论。后来受诸葛诞的迫害,文鸯又复投魏,正因为有这一反复的“劣迹”,终其一生也未能得到大用。

    秃发树机能在凉州叛乱,朝廷已经是焦头烂额,再也派不出什么良将了。最后司马炎无奈地命令文鸯率兵前去平乱。文鸯果然也没孚众望,临危受命,迁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击破秃发树机能,迫降胡人二十余万,名闻天下。但尽管如此,文鸯仍没有得到司马炎的重用。在八王之乱寂寂无名地死去了。

    文鸯太过勇烈,确实没有什么可比性,刘胤想到的破鲜卑者,乃是西晋另一员名将马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