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国印象(My impression of America)》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美国印象(My impression of America)-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领我认识图书馆、学生学者中心、学术报告厅,解答我无数的问题,等等。我想说,初到国外的中国人,如果你遇到困难时,请别不告诉其他的中国人,毕竟是同胞,他们一定会尽其所能地帮助你。我所描述的中国人,也许有所偏颇,但绝无丑化之意。他们的处境自然有其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原因,值得同胞们共同关注。同时,也要求你从自己做起,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无私地伸出你的手。 。 想看书来

美国人的冷漠与中国人的寂寞
这个题目拟好后,我发觉好象没有其他题目一气呵成那样写得畅快。

  在感恩节过后的第二天也就是black Friday的早晨,我拎着电脑去学校,沿途的街上没有行人,汽车也很少。我想这会儿除少部分美国人去商店抢购了外,大多数人经过一夜的疯狂可能都还在睡觉。一丝凉意袭来,我突然有了灵感。就从从上海登机写起吧。

  飞机起飞前,一个小个子的美国中年妇女走到坐在位于安全出口的那一排的旅客前问:“你们会说英文吗”?

  “一点点”。三个人中间的一个三十七八岁穿着得体举止老道的小个子中国妇女答道。

  “那请你们起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因为你们在飞机出现紧急情况时无法配合机组人员帮助旅客撤离”!女乘务员解释道。三个人无人动弹。原来他们是嫌自己的座位不易伸腿和进出麻烦才自作聪明地在飞机起飞前跑到这里来的。这里的座位原本就没有事先预定出去。

  “站起来”。小个子女乘务员转身叫来一个高大壮的女人大声说道。她是那种除了皮肤外我平时喜欢的那一种。三个人还是没反应。

  “统统站起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黑女人厉声叫道。三个人象触电似地站起身,早不知道跑到那里去了。三个懂英文的小伙子坐上前去。飞机正点起飞。

  “ 我可以坐在这里吗”?一个高大的白人女人看着我旁边的空位问我。

  “当然”。我求之不得。看人家美国女人多会选座位。

  一路上,美国女人看着小说。不时地与我搭着话。

  “Hi; what’s your name”?

  “I’m Wu; and you”?

  “I’m Catherine。 我到中国是为生意的事,每年来一次”。

  “你看过《Friends》吗”?我无话找话地问。

  “看过,我喜欢”。

  “《Friends》能反映多少美国社会的真实生活”?我估计她会回答百分之二三十,因为过去美国人都这么回答。

  “非常的相近”。这个回答令我很吃惊。

  “作为中国人真是很难理解,你们美国年轻人早晨分手,晚上又睡在了一起”。

  她笑而不答。就是,美国人拥抱打招呼,接吻象握手,在椅子上*也不怕腰痛。我看《Friends》,只是学英语,并不赞成里面的人和事。我特别不喜欢莫尼卡,尤其是在她与理查德上床以后。我倒有几分喜欢Rachael,到了美国我才发现她与另一个也叫Jennifer的两个小女人早在美国演艺界大红大紫了。

  在飞机降落后,她的小说也看完了,并欣然把书送给了我。这本《Legacy》给我日后在美国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在Chicago机场,她站在我对面的转盘前等行李。我终于有时间认真地看她一眼。这个大约四十六七岁的高佻女人,头发有点花白,唯有一双湛蓝的眼睛显示出美国女人特有的魅力。

  在到达那什维尔最初的两个礼拜里,我们疯狂地交流着email,每天下班回来看她的信,成了一种精神支柱。她告诉我,在我们分别后她飞到Washington DC住了一晚,第二天回到Florida自己的家,睡在自己柔软的床上很开心,她不喜欢中国酒店里的硬床。她告诉我不要在街上给乞丐钱,在马路上跑步也要注意路线,并希望我每周能把我的学习工作情况告诉她以便与我一起分享等。我是有问必答,也是一个练习英文写作的好机会。

  在她告诉我她最近要独自一人开车再去华盛顿做生意展览时,我的思绪起了波澜。因为我一直有去一趟华盛顿和纽约旅游的计划。我想趁她在华府时飞过去,等她忙完生意后,开车带我去纽约玩几天,然后她回她的佛罗里达,我回我的田那西,该是一种浪漫吧。转念一想,麻烦啦,我们睡在哪里呢?在一个酒店开两间房太浪费,开一间房她睡床我睡沙发?要是半夜有人经不住诱惑跑到对方的被窝里怎么办?再说,等她到中国来了,我要陪她去黄山不说,在请她吃饭时,按常规要找几个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来作陪,那帮小子肯定会说:“老武,你怎么能找这么老的女人玩,总不能饥不择食吧”!多没面子。转念又一想,干吗那么庸俗呢?!讲革命的国际友谊吗!自己给自己找到理由后,我就把这个计划告诉了Catherine。

  结果也许是你能够想得到的,Catherine在推说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很抱歉不能陪我去纽约后,就再也没有跟我联系过。

  在一个聚会上,我认识了一个也在Vandy工作的美国男人Stephen,他和他的妻子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别墅一般的家里作客。我知道他在学校工作,就想请他帮忙引荐一位呼吸病学家,因为我一直在实验室工作,想看看美国的医院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在酒会上欢天喜地并欣然允诺的Stephen,在我向他发出email希望正式安排此活动后,也再没有跟我联系过。

  在我飞波士顿的那天早晨,黄教授正好也要在早晨去机场回中国。我一听便不假思索地提议道:“正好可以把我带到机场”!要是黄教授在合肥,我会主动帮助安排送他去机场的,尽管我当天可能不去机场。

  “不行,我东西多,我要直接去机场”。黄教授断然拒绝。

  在国内时,一次在一家餐馆,我看见一个外国人一手拿着一本字典,一手向着女服务员比划着,女孩一脸茫然。我赶紧上前解围,原来那外国人是希望把三个苹果和一个西瓜一起榨成汁,分成三杯,给他和他的另外两个朋友喝。我也曾请过有困难的俄罗斯女孩Olga Saprikina到希尔顿去吃饭。但愿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不要影响我的做人准则。

  在我认识的从美国回来的中国人里,都说美国人不跟中国人玩。有些刚到美国的学生学者抱起电话向国内的亲人和朋友倾诉时,一说就没个完。他们说自己想哭都找不到地方哭。在这里读高中的孩子虽然住在美国人家里,但只和英国、德国和冰岛来的孩子玩。在我的四个roommates(室友)里,从Texes来的Charlie是最不爱说话的,每次都是我问诸如piercing与tattoo有什么区别,商店柱子上的Chase是什么意思,American football与Rugby有什么区别等,他除了打招呼和回答问题外,从不主动与我说话题。最后,我也问烦了,不再提问。我们的交流随之减少,而与从土尔其、澳大利亚和瑞典来的另外三个室友就话多了。显然,语言的障碍是主要原因,文化的差异也象一堵墙把大家隔开。中国人只能局限在问候和寒暄的层面,不可能深谈。在美国住了20年的人,也不例外。你不可能告诉美国人,你本该提正高了,可由于单位编制限制没有指标而还只是个副高;美国人也无法告诉你他昨晚与妻子因为要不要在感恩节前送丈母娘一合钙片而争吵的很凶,致使今天做实验老出错。

  也难怪人家美国人不主动,你想想在中国的大街上,你又怎么能主动地去和一个外国人拉家常呢?!

  那些准备去美国读书的孩子们,你们做好哭的准备了吗?如果没有,那就好好学习吧,考上国内的大学,别让做父母的多操心。

  Charlie在早晨走时,我还没有起床。他在给我留下的纸条上写道:武医生,认识你是一种快乐。希望你能享受在Vandy的学习生活,并在下次有机会访问Texas,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美国文化的致命弱点
来美国时,带来的毛衣和西装几乎没有穿过。但是,我是住在南方,也不能怪那些来过的人交待不清。你知道,美国的室内温度永远是74度(大约23℃)左右,呆在里面的人只需穿T恤或衬衣。他们以把夏天的室内搞得象冬天,冬天的室内象夏天而自豪。夏天宁肯多穿一件外套,也不肯把温度调得高一点。你只是在外面走时才需要穿一件外套。我曾问这里的人,空调系统常年这样开着,难道机器不出故障么?如何维护的?他们说不坏,但不知道怎么维护的。因此,可以说在美国,只需夏天的衣服和一件外套。由于这里湿度不大和我坚持锻炼的原因,在几度的温度下我仍然穿得很单薄。当然,我在外面从condo到学校或返回的时间均在20分钟左右。在我住的这个单元的厨房里,应该是美国普通家庭厨房的代表。灶台上大大小小的平底炉、烤箱、洗碗机、洗衣烘干一体机和下水道粉碎机样样俱全。美国人不是用阳光来晒干衣服,而是在室内把衣服烤干,再熨平。积了一周的衣服、餐具到周末一次性解决。在美国,人穿衣服已显然超出了遮体御寒的范畴。Charlie来那什维尔住20天,但足足跑了三四趟去从汽车上搬衣服下来。女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买衣服。当下,在纽约的大街上,最时髦女孩的典型服装是脚蹲长筒皮靴(不一定是黑色的),身穿牛仔裤,上身穿一件长袖罩臀棉布衫,外套一件吊装。我在海南买一根水晶项链作为礼物送给夫人,她就算有首饰了。但在美国,职业女性会随着衣服的变化而选择与其相搭配的首饰、耳环和项链。可想,一个女人应该有很多首饰,并在购买新衣服时,一并添加。取一个这样的夫人,如果不是在沙特*卖石油的话,至少也要在中国做房地产。中国商人如果还仅仅局限于卖衬衣的不卖裤子,卖领带的不卖鞋子,卖皮带的不卖首饰,那是太落伍了。必须要建立一店(搞)定服务,一个女孩进来了,等她出去时就要搞得父母不认识,男朋友以为自己走桃花运,碰上电影女明星了才行。当然,我不是来推销服装的,你想想,洗涤这些衣服要用去大量的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肯定很大,不知道美国人是如何处理污水的。

  美国能做到这些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能源的消耗。连奥巴马总统在访问中国时也承认他们的人均能耗比中国高得多。美国第二个消耗很大的是纸张,学生在图书馆可以随时免费打印资料不说,单食品的包装和餐巾纸就非常的惊人。你想想在中国只是在大城市才有零星的McDonald快餐店,去吃的人也仅限于小孩子偶尔吃一顿,要是一个国家都这么吃,那该需要多少纸啊?美国就是人人都这么吃的国家。由于在美国买东西,除了航天飞机和原子弹(你也买不到)不是中国造的外,其他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出自中国。因此,可以想象,这些纸也主要来自中国。我们在获得一点点利润的同时,该造成了多少环境污染啦!

  在全世界还有很多人裹不饱肚子的今天,美国人在宠物身上的花费也是惊人的。尽管偶有狗救主人于危难的报道,但宠物的食品、保健、预防和医疗的支出也一定不小。

  美国人只要成年,就有一辆车。固然美国地大人少,没车寸步难行,但这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满大街跑的不乏各种各样的名牌汽车。尽管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也大受欢迎,但我仔细观察发现同样是丰田和现代,人家的排量明显比在中国跑的同样的车大。大排量汽车在马路上跑,你能清楚地听到猛然加油的声音。还有一个周末,我在百老汇闲逛,忽听剧烈的马达轰鸣声经久不熄。待我看时,只见数百辆大马力摩托车排着方队,绵延数英里,浩浩荡荡穿街而过。“有什么庆祝活动吗”?我问旁边的人。

  “我也不知道”。

  看样子,他们只是休闲活动而已。一个人玩摩托可以理解,把这么多人组织起来一起玩,还真不容易。

  因此,你能理解了吧,如果说美国在阿富汗打仗纯粹是为了报仇的话,那她在伊拉克战场的战斗绝对是为了石油。石油这种从地下抽出来黑乎乎的东西,总有被抽干的时候。到那时,美国人不得不面对改变生活方式的困惑。

  美国人做事,注重程序,而不关心结果。你到美国来留学,需要两位教授的推荐信,你自己在网上下载稍做修改后打印出来,胡乱找两个人签个字,他也不知道。学校要求你购买医疗保险,至于你在中国买还是在美国买他也不管。在入学时,我甚至自作多情地问他们要不要把我在国内保险公司购买的健康保险文件复印一份给他们存档,回答当然是不必了。如果一个外国人没有买保险,又在美国生了病,真不知道他们如何处理?

  在北京机场,在我通过安全门后,不管铃响没响,男的女的安检人员总是让我高举双手,拿着金属探测器在我身上上上下下前后左右来回地呼啦着,有时候那女的拿的东西几乎要碰到我的敏感部位了,似乎还不死心。要是国内哪个机场除了个小情况,他们会在全国机场加强戒备,提高安检复杂程度。而在美国,他们会程序性地让你脱得只甚衬衣(我说过,其实他们本来穿得就不多),把鞋子、裤带、手机、包统统过扫描。你在通过安全门时,如果铃响了,安检人员会让你回去,掏光身上可能隐藏的硬币或其他能造成报警的东西后,再过安全门。不响了,他连看你都不看,赶紧走。所以,你能理解那些别有用心的家伙是如何逃过安检而制造惊天事件的。 

  2009年11月5日,在美国的胡德堡军事基地,军队精神病医师Maj。 Nidal Malik Hasan自己的“精神”出了问题,开枪射杀无辜,造成13人死亡,30人受伤。他的律师居然准备给他做无罪辩护,因为他认为Hasan是在精神错乱的情况下开的枪(An army psychiatrist accused of killing 13 people during an attack on his Texas post will likely plead not guilty to the charges against him and may use an insanity defense at his military trial; his attorney said Monday)。你会觉得奇怪,在大街上对着电视镜头射杀总统、丈夫杀了妻子、就连炸了世贸大楼等都可以精神错乱为由做无罪辩护,造成诉讼程序久拖不绝。按这种逻辑,没有哪个杀人犯是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杀的人。我曾与一个CIA(中央情报局)的退休人员讨论过这件事。“在中国,一个年轻人要当兵,必须经过道道政治审查。像哈桑这样的人如何能混入美国军队呢”?

  他的话是美国宽容文化的代表:“不能因为哈桑是穆斯林,就认为穆斯林都不能进入军队。我想他们会调查的”。老人平静地说。相比之下,中国往往习惯矫枉过正。

  在美国,你能看见各种体型的人,其中超级肥胖者随处可见。穿着在我们看来算是奇装异服的人也不少。美国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打仗,军人也是在干干净净的自助餐厅里就餐。他们畏缩在战车里巡逻,经常遭到路边炸弹的袭击。他们要袭击一个疑犯,需要经过侦察、跟踪、情报核实和调度战机攻击等过程,过程之复杂,效率之低下,自己伤亡之大可见一斑。最近,美军阿富汗战地指挥官请求再增兵数万,已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总统犹豫不决,天天都从白宫传出消息说,总统即将作出决定,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