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是赤果果的要将蓝乃材挖到麾下了。直白的很。
蓝乃材愕然的看着他。见他神色认真不似在开玩笑,神色也渐渐的严肃了起来,皱眉想了一会后才回答道:“这事,你我考虑考虑。不过不管结果怎么样,都谢谢周总了,承蒙看得起。”
周兴盛点了点头,没再说这个话题,转而将目光看向了工业光魔的特效小组的位置。
和工业光魔的合作。工业光魔不可能派出真正的核心来香港,毕竟《先知》只是几百万美元的投入而已,在好莱坞来说只是小制作影片。更别提在好莱坞,诸多大制作都等着工业光魔的特效支持呢,所以最后只派来了一个五人的小组到香港。
领头的是一个叫麦克的美国白人,络腮胡,身材高大。
周兴盛和蓝乃材说话的时候,麦克已经回到了小组的位置,和小组的其它成员在忙着仪器的安装。
一眼看过去。除了线路就是仪器,但周兴盛真正感兴趣的还是摆在桌面上的几台老古董级别的电脑。
凑近去一看,原来是麦金塔电脑。
苹果公司的麦金塔电脑,香港俗称mac机,内地叫做苹果机或者麦金托什机。是苹果公司在1984年基于1isa开出来的真正属于第三代的电脑,已经具备了后世现代化电脑的雏形。
图形用户界面、滑动鼠标、对象程序设计、网络功能、、、、、、,除了部分后世的电脑功能不具备之外,麦金塔电脑就是一台真正的个人电脑。只不过是老古董似的,那种电视机一样大的显示屏。泛黄的外观颜色。
1isa是历史上第一台应用了图形用户界面的电脑,这款应用于电脑上的操作系统,比微软的视操作系统都不知道早了多少年,微软只不过是跟在苹果后面跟风而已。只是世间之事,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微软成功了,所以微软的操作系统成为了霸主。
论是乔布斯还是苹果公司的其它人,在1isa出世之后都对它给予了厚望。
可惜的是,昂贵的价格以及缺少软件开商的支持,1isa最终失败了,积压的电脑被当做垃圾一眼填埋了之外,苹果公司也在苹果二代之后,再一次的丧失了市场。苹果二代倒不是机子的问题,相反还是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款个人电脑,只是ibm的个人电脑横空出世,让苹果二代的市场份额急剧萎缩。没办法,ibm这个蓝色巨人并不是苹果能够抗衡的。
基于1isa更进一步开出来的麦金塔电脑,虽然没能让苹果公司登顶,并且在第二年的时候就被跟风而来的微软打了个措手不及,但还是延续了苹果的成功,上市之后还是风靡了一阵子。'重生香港做大亨' 138看书网 首发'138看书网' 重生香港做大亨61
工业光魔的特效团队用苹果的这款电脑,并不稀奇。
稀奇的是,微软已经跟风苹果也推出了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其它电脑公司纷纷和微软合作,导致绝大部分的电脑都具备了图形用户界面。但是,和苹果的整机不同,其它电脑公司和微软合作之后的个人电脑,在价格上要比苹果的整机,也就是麦金塔电脑要便宜得多。
一台麦金塔电脑,售价是九千多美元,将近一万美元,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昂贵。
如此一来,大部分的用户自然就抛弃了苹果,转头了其它电脑公司的怀抱。
工业光魔用贵的苹果而不用其它的便宜电脑,这才稀奇。
“难道工业光魔里面的采购负责人是苹果的忠实粉丝?”周兴盛不免有了恶趣味的猜想。
说起来,连续购买苹果公司股票的他也算是苹果公司的股东之一了,虽然就他手上占有的股份相对于苹果公司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麦金塔电脑卖得越多,他自然就赚得越多,心情也就越高兴。
“丑陋,笨重,什么时候才会有好的电脑推出来啊?”看着麦金塔电脑那种让人想呕吐的泛黄颜色,周兴盛忍不住叹了口气,低声嘀咕道。
“这些电脑还不够好吗?”蓝乃材看向他的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异色,张口问道。
周兴盛不屑的瞥了一眼面前的这些电脑,冷笑道:“这样的电脑,送给我我也不要,纯粹是一堆垃圾而已。电影电影看不了,音乐音乐听不了,游戏游戏玩不了,作为普通用户来说,这样的电脑有什么用?”
“、、、、、、、、、”蓝乃材一阵挠头。
138看书网)
 
第二卷 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六十二章 大学生创业计划!
)
第六十二章 大学生创业计划!
宋仁昌今年二十五岁,是香港大学工程学院电机电子工程系87届的应届毕业生,各科成绩都非常优异,学分也已经修够。按照一般的规矩,他应该找个大公司实践,一毕业就成为人人羡慕的电子技术工程师,然后一路发展,项目工程师、工程部主管、最后成为公司的高层领导甚至进入董事会。
不过,别看宋仁昌长得斯斯文文,还带着一副老土的黑框眼镜,一眼看上去就是个非常老实的大男孩,但其实宋仁昌为人非常大胆,口才了得,极富冒险精神。
在他给自己的人生计划里,他的第一选择并不是进入某个大公司担任什么技术工程师,而是他自己研发一项专利,然后凭借着自己研发的专利开创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接着运作公司上市,最后成为世界五百强的跨国大公司。
计划很好,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血脉喷张,宋仁昌也在设计好自己的路后充满了信心和激情。宋仁昌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三位同学,决定一起打拼创业,赵元、刘俊、刘天磊,同是电机电子系的应届生。
要创业,开发自己的专利,当然得先有目标。
宋仁昌四人的专业就是电机电子系,目标自然是电子行业了,尤其是消费类电子产品。这类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间隔很短,往往一到两个月就有了新产品面世,甚至于创新型的产品横空出世,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机会有很多很多,数之不尽;另外,这类的产品往往意味着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迅速的资金回笼,一经推出市场很快就能被消费者所接受和热捧,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市场以及壮大公司。
当然,这种情况也要产品适合消费者了,只有适合消费者,消费者才会买单,不然的话也都是一纸空文罢了。
宋仁昌四人考察过市场,各种各样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都有过研究,市场调查那都是必须的。最后,四人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了视听类电子产品上。
视听类电子产品,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时代的内涵。不同地方不同内涵,是经济水平所导致;不同时代不同内涵,则是科技水平的体现。
在这里,亚洲不可例外的要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一个层次,甚至二十年之久。
两三个月就更新换代,但却落后了二十年,可见之间的差距有多么的巨大!
当然,香港、东京等亚洲各地区和国家的国际化大都市例外,在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上,并不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差。
宋仁昌四人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因为所有条件都已经具备,只要他们有好的创意,拿得出手的技术,几乎可以想象得到未来的成功。
视听电子,包括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摄像机、收音机、音响、电唱机、激光唱机、电话、个人电脑、家庭办公设备、家用电子保健设备以及汽车电子等等。
复杂类,要求有高尖端技术的手机、个人电脑等视听产品,首先被排除。宋仁昌四人虽然自诩为二十世纪高科技人才,但也没有自大到凭借他们四个人就能够吃透手机和个人电脑的技术,然后再在这两个层面推陈出新,研发出新技术来。在个人电脑发方面编写应用型软件还可以,但却并不符合他们的计划,毕竟应用型软件那都是一次性买卖,而且在这一方面他们也比不了那些欧美的人才。
录像机、摄像机、音响之类的,技术层面上他们相信他们自己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这些方面已经没有了多大推陈出新的机会,而且这些产品的专利基本上都掌握在世界各大电子巨头公司的手中,得不偿失。
几经思量,四人最终选择了在影碟机上面下功夫。
如今世面上的影碟机,主流的是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在七十年代就推出的cd,说是说影碟机,还不如说是唱片机。
ld是“laser disc”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镭射影碟”,或者“激光视盘”,是用在cd上才能播放的一种光盘。从1978年索尼发明了**性的感光元件技术ccd之后,视听电子产品旋即以一种爆炸性的模式向前推进,同年就推出了令世人震惊的ld!
小巧玲珑的cd,加上简简单单的一张ld,立即就能够像享受到音乐的美妙。
而在这之后的79年,索尼就发明世界第一台随身听“walkman”;然后在83年,飞利浦推出**性的第一张压缩光盘,并在不久之后就联合索尼推出了激光唱盘,主导74分钟的世界标准。
可惜的是,ld虽然意为镭射影碟,能够用于看电视、电影和听音乐,但由于它的真正工作原理是模拟信息,就像大哥大的蜂窝煤模拟信号一样,所以视像效果很差,并没有多少人会用这种东西来看电视和电影,真正的主流其实还是听音乐,尤其是卡拉ok。所以在市面上,影碟厂商主要都是生产卡拉ok的影碟,其次才是一般电影的影碟。
宋仁昌四人敏感的发现了这个问题,而经过市场调查后又发现,如果有一款真正用于看电视、电影的影碟机诞生,消费者们不会吝啬多花一点钱。
四人兴奋不已,觉得自己发现了没有人发现的巨大宝藏,只要他们打开大门,宝藏立即就会呈现在他们的面前。
毫不犹豫的,四人在经过一番准备工作后立即就投入了这方面的研究。
四人本身的资源,再加上学校的资源,四人的研究很快就有了进展。他们发现,要想真正实现专业性、高清度的影碟机,最重要是需要成熟的视频和音频解压缩技术。
这个技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标准诞生,这在意味着他们的研究正朝着开创新专利的步子迈进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将要遇到的困难会极其的艰难。宋仁昌四人快乐之余,又处在了痛苦当中,当真是yu仙yu死,欲罢不能。
不过,这项技术的开创,四人也清晰的看到,如果这项技术成功研发出来并且申请了专利,这项专利也并不是他们所独有的,因为视频和音频解压缩技术的算法是建立在其它专利的基础之上的,他们只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
那些个巨人们,四人查过,最主要的就是飞利浦和索尼!
无论如何,他们的这项专利都绕不过这两个公司,也就意味着他们所作的努力,最后得到成果分享蛋糕的时候,这两个公司必然要占上一份。
这种情况,四人有些泄气,但很快就又振奋了精神,因为他们现在想到,不管怎么样,这总归是一项前途远大的专利,他们也占有一部分,值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项专利如果他们不去研发,飞利浦和索尼这些电子公司巨头也会去研发。与其这项专利都让飞利浦和索尼给占了,还不如他们也分一杯羹。想想看,每家每户都一台影碟机,而每一台影碟机都要付给他们专利费,那是何等巨大的一笔费用?
一台影碟机一块钱专利费,卖个上亿台那也是上亿的费用啊,四人立马就能成为千万富翁!
83年的时候,飞利浦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亿台电视机,每台电视机配备一个影碟机,轻轻松松就破亿了。
怀揣着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四人在颓丧三天之后,重新投入了紧张的研发当中。
但是,好景不长,四人又遇到了困难,他们没钱了。
学校的资源不是白用的,四人的家庭又不是那些身家过千万甚至过亿的富豪家庭,连续两个多月的研究,已经将他们好不容易筹措到来的几十万花得差不多了。如果再没有后续的资金投入,他们坚持不了多久。
五月初一劳动节这天,四人在吃晚饭的时候聚在一起开了个小会讨论这事。
“还能坚持多久?”宋仁昌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沉声问道。
身型修长的刘俊为人最仔细,是四人当中的“管家婆”,全权掌管资金的运用,他不假思索的就给出了答案,回答道:“最多一个礼拜。”
人高马大的赵元平常豪爽热情,心情阳光,这会也低沉着脸不言不语,不时的闷口灌着啤酒。
同样戴着一副眼镜的刘天磊打破了沉默,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去找风投公司?”
宋仁昌三人的眼睛同时一亮。
赵元一拍桌子,目不转睛的看向了宋仁昌,大声说道:“着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们完全可以去找风头公司啊,不行的话也可以参加那个大学生创业计划啊?”
刘俊点头赞同道:“这倒是个好办法!”
宋仁昌沉默了一会,在感情上他是不愿意找风投公司的,但是他也不得不顾忌三位同伴的心情,所以想了想后也只能叹了口气,说道:“说不得,也只能这样了。不过外面的风头公司就算了,凭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风投公司是不太可能投资我们的,还是申请学校里的那个大学生创业计划吧,相信以我们现在的条件,完全可以通过申请。”
“那好,那就这样说定了?”赵元大笑着说道。
“说定了!”宋仁昌重重的点了点头。
一旦决定了的事,宋仁昌就是干净利落的行动派!(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十二章 大学生创业计划!
第二卷 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六十三章 研发VCD?
宋仁昌带着他的计划书以及有关视频和图像解压缩技术的资料开始游说学校以及企业两方面大学生创业计划的负责人的时候,周兴盛并不知情,直到负责这事的业务部主管林海涛将最近一段时间的项目申请表交到他手里之后,他才看到。
和香港大学联合策划大学生创业计划的项目,用的是“财神投资公司”的名字,之前就已经策划,周兴盛点头批准了,由林海涛全权负责。
视频和图像数字解压缩技术,这项技术周兴盛知道一点。
在原来的时空,国际标准组织为这项技术制定了一个标准:mpeg。当然,这只是这个标准的前缀而已,之后连续出了mpeg…1,mpeg…2,mpeg…3、、、、、、,推陈出新的速度非常之快。
说起来,这项技术单纯来讲解,很多人都不会明白,将这项技术应用研发出来的产品来讲解,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
这项技术刚开始诞生之时,技术粗糙,也没有制定出国际标准,不过还是研发出了产品,也是第一代视听产品“cd”。后来,美国的斯高柏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块mpeg…1单片视频解压芯片,并在92年初美国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被中国内地的万燕公司一眼相中,在93年的时候联合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vcd!
之后的dvd、scvd都是基于这项技术研发出来的。
值得一说的是mpeg…3这项标准,恐怕是知道的人最多的了,因为缩减一下名字它就变成了“mp3”。是的,基于这项标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