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珠咬着嘴唇,眼中似乎还有这怒火,不过却出乎周兴盛预料的是,这一次李如珠既没有对对他动手动脚,也没有恶言相对,反而神色有些迟疑,支支吾吾的说道:“周兴盛,你别····你别得意,别以为我因为上次的两件事我就会····就会对你的印象有所改观,没那么容易!”
周兴盛听得是一脸的迷糊,这臭三八女警搞什么飞机,什么是“你别得意”,什么又是“就会对你的印象有所改观”?想不明白,他于是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说道:“你想说什么?什么没那么容易?还是又想找个理由来诬陷我?”
李如珠脸色不好看,不过在“哼”了一声后反而平静了下来,一咬银牙,像是下了天大的决心一样,两眼直视着他,说道:“周兴盛,我为上次的那两件事正式向你道歉,上两次是我没有调查清楚,所以才误会了你,还请你原谅!”
“什么?”周兴盛一怔,忍不住掏了掏耳朵,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这臭三八女警会跟他道歉?
他这个动作一出,自己是没觉得什么,但李如珠却是气岔了,脸色一板,冷冷道:“周兴盛,你这是什么意思,我的话就那么不堪入耳吗?”
周兴盛醒悟了过来,不过虽然对于李如珠会向他道歉而感到惊讶,但李如珠的态度却让他不爽的很,一张脸都黑了下来:“不是你的话不堪入耳,是我周兴盛没那个命要你跟我道歉。你以后还是少在我面前,我受不起!”
说着,头也没回的就走了。
“你·····”李如珠气得半死,不过也不再动手动脚了,只能愤愤的站在了原地恨恨的瞪视着周兴盛远去的背影。
她暗暗咬牙:“周兴盛,以后可别犯在我手上,不然,我一定会亲手把你抓起来的!”
第一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四十七章 变化
(谢谢“疯壹”同学的打赏,太给力了。收藏也终于在昨天破三千了,今天就三更,晚上十点钟左右还有一更,算是小小的酬谢吧!)
虽然不明白李如珠为什么会突然来向他道歉,不过这事并没有在周兴盛脑海里面留下一丝痕迹,转过头就忘了个一干二净。
《寻秦记》本来已经足够火爆了,在金庸老爷子的评论文章新鲜热辣出炉之后,变得更加的火爆了。《武侠与历史》大卖两万多本之后,火爆继续,销售量节节攀升,杨巍然每隔一两天都会给他打来电话,如今的销售量,依然攀升到了三万五千多本的惊人高度。
与此同时,《寻秦记》的见报量也大大增加,一切花边新闻开始称得上是频繁的出现在各家报社的报纸上。虽然像《东方日报》、《星岛日报》等等大型的报纸没见有关《寻秦记》的新闻,但各种小报纸上,还是可以多次见到《寻秦记》的新闻,包括金庸老爷子的那片评论文章的转载。
“《寻秦记》---新式小说流派!”
“《寻秦记》----穿越架空,火爆销量!”
“金庸赞誉为必读新式小说之《寻秦记》!”
········
诸如此类用来吸引读者眼球的夸张标题,周兴盛在报摊点随手一翻报摊上的报纸就可以轻松看到,不禁暗暗好笑。《寻秦记》的火爆情况,他自然是极为高兴的。不过对于这些赞誉,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同时,更加觉得有些吹嘘过头了。
只是都是小报纸,并不能引起太大的轰动,因此也不比太过于紧张。
又是一个星期一,《寻秦记》的连载已经到了第三个礼拜。
如同众人的预料,这一期《武侠与历史》的销售量再创新高。仅仅是星期一这一天的时间,到了晚上做销售统计的时候,竟然狂卖了三万本!
一天,三万本!
这是一个疯狂的成绩!
1985年的香港,总人口数量才六百三十多万,一户三口的话,也才三百一十多万人家。一天三万的销售量,相当于三百户人家中就有一家人买了《武侠与历史》。这个成绩虽然显得有些稀少,但其实想想杂志类书籍的销售情况就可以知道,这个成绩已经很逆天了。
周兴盛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懵了一下,反应过来后只有一个念头:“擦,卖便宜了,一个字才两毛钱,一个字一块的话也便宜他《明报》了。”
他的心态立即不平衡了起来。
不过后来转念一想,所有的不平衡只能化为无奈的一笑,新人新作就是这样。不红那是理所当然,红了就全靠报社,至于新人作者?你得了名气了难道还不够?
年轻人,眼观要放长远一点,想想你得了这个名气,以后的作品还怕不大卖吗?
相信这个时候他要是去和杨巍然谈判稿酬问题,杨巍然铁定会如此对他劝说道。周兴盛用脚趾头想也能够想到,因此也就打消了就《寻秦记》的稿酬问题去和《明报》计较的心思了。再有一个,《寻秦记》能如此火爆,的的确确也借助了《明报》的力量。人,不能那么锱铢必较!
“发达哥”这个笔名的名气,随着《寻秦记》的大卖,渐渐的在武侠小说界声名鹊起。
而在周兴盛的家里,周兴盛作为家中老大,渐渐的在家里有了很大的话语权。
于内与外,周兴盛收获颇丰。
小弟周兴旺不用提了,作为周兴盛《寻秦记》的第一个读者,早就随着《寻秦记》的渐渐火爆变成了粉丝,还是铁杆粉丝的那种。
以至于周兴盛见到他这个小弟都有了些头痛,我的天,一见面就嚷嚷着更新,我要催更,坐等更新等等。不过作为发达哥,他周兴盛头痛了两天之后终于琢磨出了对付的办法,那就是要赏。
你要催更,起码要打赏点吧。不求打赏一个盟主,学徒甚至见习总要打赏一个吧?
果然,随着周兴盛“打赏”的大杀招一出,周兴旺立刻就没话说了,平时,他自己的零花钱都不够,哪里来的钱打赏?于是,他也只能愤愤的转身离去,在心理面画着圈圈痛骂周兴盛:“自己的老弟都勒索,真没兄弟情!”
老爸周运发,老妈刘香梅,对于周兴盛新书的火爆,自然是最为开心的两人。
周运发最近一段时间,脸上每天都是笑容,笑得跟菊花一样;刘香梅也是一样,满面全都是春风。
平时都没几句好话说周兴盛的街坊邻居们,他们最近的连篇好话,两人虽然与有荣焉,每次听到都笑得合不拢嘴,但并不是他们最为高兴的。
最为高兴的,还是《寻秦记》越是火爆,这就说明周兴盛离成功越来越近。
没想到,真的是没想到,原本浪荡街头的晃荡子居然在被一棍子打进医院之后,不仅是变得浪子回头;而且还能写小说,写的小说还与《明报》签了合约,现在更是越来越火爆,以至于因为这本小说,明报的杂志《武侠与历史》都狂卖不止。
铜锣湾街边巷尾,他们这段时间以来每天都能看见蜂拥来买《武侠与历史》的人,更加能听到街边巷尾众人关于《寻秦记》的议论声。
这种火爆,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都快比得上摇号买楼的盛况了。更加不敢想象的是,造成这种火爆情况的始作俑者,居然是他们的儿子,他们以前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晃荡子!
如今,不要说外人了,就是他们两个自己,也渐渐的被这股热潮所影响,开始热衷于阅读他们自己儿子的《寻秦记》,开始每天一回到家有事没事就拉着儿子周兴盛一起来讨论《寻秦记》的情节、人物。
对于这种情况,周兴盛不禁哭笑不得。
一切的事,逐渐顺利,而令周兴盛更高兴以至于有些兴奋的是,杨巍然在打电话来报告这个礼拜《武侠与历史》销售成绩的时候,还说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一个月的稿酬这个礼拜五的时候就可以交到他的手上。
连载三期,每一期的连载字数都在两万五到三万之间,最后总计为七万八千字数。而按照千字两百,一个字两毛的价格来算,理论上他可以得到一万五千六百块!
不过还要扣掉一个税率,周兴盛并不知道香港的稿税是多少,因此他自己也不清楚最后到他手上的稿酬到底有多少。
当然,再少,稿酬也能有个万把块,周兴盛依旧止不住的兴奋。
“没出息啊,堂堂一个重生众,万把块就兴奋了,看来这段时间实在是穷怕了!”想想,周兴盛又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一时之间,他的心情复杂无比,以至于杨巍然那边挂了电话后,他依旧对着电话筒愣愣出神。
第一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四十八章 稿费、专栏、版权
星期五,还是上次见面的那间茶餐厅,周兴盛和杨巍然第二次碰面了。
周兴盛并不清楚香港稿费税是多少,不过杨巍然给了他一个纸袋子,抽出来数数,居然还有一万五千五百多块,只少了几十块钱而已。他这才知道,香港税费之低,远超他这个内地人所能够想象。
内地这边的稿税,他依稀记得应该是在百分之十四到百分之十六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内地的稿费来计算,一万五千六百块,起码得交足两千一百多块到两千五百块左右,剩下的那一万两千多块才是他最后能够拿到手的。
狠啊,一下子就花掉了百分之十几,而且这还只是周兴盛记忆中的税率,实际上的税率应该还要比他记的更高一些。
“周生,《寻秦记》如此火爆,难道你就一点也没有趁机提价的意思?”杨巍然最终还是没有坐住,直接了当的问了句。
两人一直聊着,令杨巍然奇怪的是,《寻秦记》都如此火爆了,换做是别的作者,此刻面对他早就应该说出心中所想,趁着《寻秦记》火爆之机跟他提价了。为什么聊了都快半个钟头了,周兴盛还是兴致勃勃的和他闲聊着,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周兴盛心下一笑,早就等着你问呢,不过面上丝毫没有作弄的意思,随意的笑着说道:“杨生你太高看我了,我也想啊。钱谁不想要啊,我又不是圣人,自然是想要的,而且还是越多越好。不过,我可是有过听说,你们的大老板好像就是以小气闻名业界啊?你叫我怎么敢提啊,不怕被你们封杀么?哈哈哈·····”
“小气?封杀?”
杨巍然一怔,也自哈哈大笑道:“周生说笑了,对于周生这等杰出的后进小说作家,查先生一直都是很关注的,也会不断的提携的,决计不会有那等杀鸡取卵的不智之举!”
周兴盛笑道:“这个我自然是清楚的。而且我虽然迫切的想要提高稿费,但我不是一个言而无信之人,这本《寻秦记》已然签了合约,就断无反悔的道理。只是盼着,杨生你在审核下一本作品之时,能够提高稿酬才是真的!”
“这个自然,不过作品的质量得过得去,这个是必须的前提!”杨巍然丝毫没有落下他话中的圈套,谨慎的回答道。
周兴盛会意一笑,点了点头。
连载三个星期,收入一万六千多,也就意味着连载四个星期一个月的话,收入就应该能够达到两万左右,月收入两万。
这个数目,周兴盛自然觉得有点低了,重生者的眼光一般都很高的,他也不例外。但是在杨巍然眼里,不低了。
按他的话说,在香港,除了专业性质的撰稿人以及玩票性质的撰稿人之外,以写小说为生的作者们,他们的月收入应该分为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金庸、倪匡、林行止这等大作家,能够靠笔杆获得极为可观的收入,甚至于成为亿万富豪。金庸就别提了,华人作家首富;倪匡也不赖,科幻大家,日更数万字,比后世网文的作者们还要疯狂,真正的亿万富豪。
不过这个阶层的作者,在香港不超过一掌之数。
第二个层次,是月收入在三万块以上的作者,人数也不多。有人是以质量取胜,稿费价格很高;有人稿费一般或者很低,但每天更新字数惊人。
第三个层次,是月收入一两万港元的作者,也是周兴盛目前所处在的层次。而处在这个层次的作者,已经能够在报纸上开设专栏了,有的人甚至每天要写三四个专栏,写完这边写那边,更新字数同样惊人。
至于第四个层次,是一些有志于写作为生的作者,但稿费很低,千字十几、几十的,这样的价格并不能令他们冒险脱产写作。
周兴盛这才对目前香港的写作界有了一些了解,发现原来自己不仅稿费低,而且“地位”也比较低,是处在了第三个层次,而且还是第三层次的末流,因为他连个专栏都没有。
杨巍然似乎看出了他神色背后的不爽,喝了一口咖啡之后,笑着问道:“不知道周生愿不愿意在我《明报》开设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专栏?”
“专栏?我能认为你这是向我邀稿么?”周兴盛一怔,笑问道。
杨巍然点了点头,肃然道:“正是!”
周兴盛沉吟了一会,最终点头答应了,不过不忘说道:“杨生,如果我觉得写作烦了,不再继续写下去,我希望可以随时退出。”
杨生怔然道:“这个自然。”
说实际的,周兴盛的这个回答着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之外。周兴盛的情况,他旁敲侧击过李如珠,认为以周兴盛的情况,既然好不容易可以写作为生,以后自然继续写作下去才算可靠。没想到,周兴盛在得知可以在《明报》开设专栏后,居然给了他一个这样的回答,难道周兴盛以为可以去靠别的手段发展自己的人生?
只是这是周兴盛自己的事,而且经过他和周兴盛的几次交谈,知道周兴盛心性坚定,有着自己的想法,绝不会因为他人的一点劝说就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因此想了想之后,还是决定不劝说了。
“对了,光顾着和你闲聊了,差点忘了一件大事要告诉你!”
杨巍然突然一拍额头,笑着对他说道:“是这样的,无线电视台的人找到了我,说想要买下《寻秦记》的版权拍摄电视剧,让我做个中间人来把你约出来和他们谈谈,你认为怎么样?”
“tvb要买下《寻秦记》的版权?”周兴盛神色动容,惊讶问道。
“嗯!”杨巍然肯定的点了点头,一脸笑意的看着他。
年轻人,突然听到无线电视台这个香港电视界霸主要买下作品的版权改编成电视剧,无论多么老练成熟,总归是要被震惊住的。周兴盛能不在他面前震惊至失态,已经显得他自制力超强了。
说真的,第一次见到tvb来人,听到他们说要买下《寻秦记》改变成电视剧的时候,他的反应几乎和周兴盛没啥两样。
为什么?不为别的,就为《寻秦记》是他手底下唯一被tvb开口说要买下版权改编成电视剧的长篇小说,而且如今还在连载当中,并没有全部连载完成,甚至周兴盛这个作者都还没有全部写完。
如此惊人的消息,如何能不令他感到惊讶?
和卜国林说的一样,他这一回真是打了个翻身仗,而且还是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第一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四十九章 TVB韦家辉
《寻秦记》还在连载,tvb就有了意向将《寻秦记》改编成电视剧拍摄,周兴盛说不惊讶,那是骗人的。
“看来,好运来了,好事是一件接一件的来,挡也挡不住。出名这事,更加快了!”周兴盛心下高兴,觉得最近的日子似乎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