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世上生活总是会经历许多的坎坷和磨难,这时就像要寻得一种解脱的办法,什么才能使自己解除疲劳,忘记烦恼呢,于是人门就选择了“一醉解千愁”的美酒。古人说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可以看出借酒消愁是人们解脱的主要形式。于是作者发出了“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看似轻松的文字实则透露出对于实事的无奈。
芰荷可食
【原文】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金石可器,而亦可服。
【原评】
张竹坡曰:然后知濂溪不过为衣食计耳。
王司直曰:今之为衣食计者,果似濂溪否?
【译文】
芰荷可以吃,又可以穿;金银玉石可以造器物,又可以佩戴。
【评析】
食用花卉、断绝烟火之物是道家修炼成仙的重要手段。这中说法在小说中时有体现。如晚明小说名篇《灌园叟晚逢仙女》:“自此以后,秋公日饵百花,渐渐习惯,遂谢绝了烟火之物。”不仅在小说中,早在屈原的作品中就有体现。如《惜颂》中:“持木兰以矫蕙兮,凿申椒以为粮。播江离与滋菊兮,愿舂日以为糗芳。”至于以芰荷制衣,则在《离骚》中有体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在古代,以芰荷做衣,以花为餐,都能显示人的洁身自好、不为浊世所污的高洁品格。
金石可以制成各种器物,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从日常生活所用的锅碗瓢勺,乐器,兵器、国鼎等这些物品都与金有关。宝石能造器物,也是屡见不鲜。而它能够佩戴更为多见,如金甲可以穿,金缕、金蝉可以为饰。芰荷象征高贵,金玉象征坚贞,两者有相通的特质,所以作者在此将这两种物品写在一起。
宜于耳
【原文】
宜于耳,复宜于目者,弹琴也,吹箫也;宜于耳,不宜于目者,吹笙也,擪(ye)管也。
【原评】
李圣许曰:宜于目不宜于耳者,狮子吼之美妇人也;不宜于目并不宜于耳者,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之纨袴子也。
庞天池曰:宜于耳复宜于目者,巧言令色也。
【译文】
适合倾听又适合欣赏的,是弹琴,吹箫;适合倾听,不适合欣赏的,是吹笙,擪管。
【评析】
听音乐是一种享受,可是作为音乐不只是仅仅满足在听觉上,在视觉上人们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作者就是从音乐听觉和视觉上的不同进行分类。让人耳、目皆能欢悦的,有弹琴与吹箫。因为 ;琴、箫之声悠扬动听,弹琴、吹箫的动作也优雅、大方、自然,让人看了有一种高雅之感。而将吹笙、按管作为只适合倾听的音乐来看,吹笙、按管声音美妙,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在演奏中演奏的乐师一呼一吸,两腮或胀或瘪,这让观众看起来极不雅观。
不过从此我们可悟出一个道理,世上的事,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十全十美的事物是极少的。作为音乐欣赏,只要音色优美,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看来看问题不要过于苛刻,否则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那样只能会更加失望。
看晓妆
【原文】
看晓妆,宜于傅粉之后。
【原评】
余淡心曰:看晚妆,不知心斋以为宜于何时?
周冰持曰:不可说!不可说!
黄交三曰:水晶帘下看梳头,不知尔时曾傅粉否?
庞天池曰:看残妆,宜于微醉后,然眼花撩乱矣。
【译文】
看女子早晨梳妆,适宜在她涂上粉之后。
【评析】
在南朝时多艳丽词藻,那时清歌艳词为大多数人所不喜欢,他们认为这种词是十分轻浮的表现,其中的内容多以女子衣领、绣鞋为吟咏对象,为世人所不容。
本段文字专谈看女子晓妆,是晚明以来勃兴的崇尚声色的社会思潮,具有比南朝时期更新的时代内涵。在当时,世人爱游览山水,爱吟诗作赋,爱声色犬马,所以书写佳人自然是经常出现在文学中。作者写下这段文字同时也证明了在那一时期观赏佳人梳妆打扮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在今天,社会进步了男人和女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人们不会太多的去贬低这些文章。从现在看来也是十分可取的。
我不知我之生前
【原文】
我不知我之生前,当春秋之季,曾一识西施否?当典午之时,曾一看卫玠否?当义熙之世,曾一醉渊明否?当天宝之代,曾一睹太真否?当元丰之朝,曾一晤东坡否?
千古之上相思者,不止此数人。而此数人则其尤甚者,故姑举之以概其余也。
【原评】
杨圣藻曰:君前生曾与诸君周旋,亦未可知,但今生忘之耳。
纪伯紫曰:君之前生,或竞是渊明、东坡诸人,亦未可知。
王名友曰:不特此也!心斋自云:“愿来生为绝代佳人!”又安知西施、太真不即为其前生耶!
郑破水曰:赞叹爱慕,千古一情。美人不必为妻妾,名士不必为朋友,又何必问之前生也耶!心斋真情痴也。
陆云士曰:余尝有诗曰:“自昔闻佛言,人有轮回事。前生为古人,不知何姓氏!或览青史中,若与他人遇!”竟与心斋同情,然大逊其奇快!
【译文】
我不知道在我今生之前,在春秋时期,是否曾经见到过西施呢?在西晋的时候曾经见到过卫玠呢?在东晋义熙年间,是否和陶渊明一起喝过酒吗?在唐朝天宝年间是否亲眼目睹过杨贵妃呢?在北宋元丰年间,是否曾经见到过苏东坡呢?
数千年之间我思念的人不只是这几个。这几个只是最想念最思念的,所以姑且以这几个举例来代表其他的了。
【评析】
世人们皆有自己推崇喜欢的名人、学者,在什么时期受什么思想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明代中晚期以来,在新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催发下,以情抗礼、以追求欲望日益膨胀,于是人们用欲望来对抗理学的禁锢。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对美色的癖好。如袁宏道称自己有“青娥之好”,张岱称自己“好美婢,好娈童”除此之外,一段段佳话更是让我们传为佳话,如冒襄与董小宛、侯方域与李香君、冯梦龙与侯慧卿等。
而作者这里所说的“一识西施”、“一看卫玢”、“一睹太真”,正是由此一脉而来,而所谓的“一醉渊明”、“一晤东坡”,则表明了作者被陶渊明、苏东坡的才情所感染,向往着能拥有他们的思想。
'22'二
我又不知在隆万时
【原文】
我又不知在隆、万时,曾于旧院中交几名妓?眉公、伯虎、若士、赤水诸君,曾共我谈笑几回?茫茫宇宙,我今当向谁问之耶!
【原评】
江含徵曰:死者有知,则良晤匪遥。如各化为异物,吾未如之何也已!
顾天石曰:具此襟情,百年后当有恨不与心斋周旋者,则吾幸矣!
【译文】
我又不知道在隆庆、万历年间自己在青楼结交过多少个名妓?陈继儒、唐伯虎、汤显祖、屠隆这样的名人雅士,曾经和我谈笑风生过多少次?茫茫宇宙中,我今天可以向谁去问这些事情呢?
【评析】
这则文字同样也表现了如上的思想,结交红颜。而所谓的与唐寅、屠隆、汤显祖、陈继儒谈笑,则显示了他向往风流名士的才情,并且对他们敬佩不已。据文献显示:唐伯虎,风流倜傥,仪表不凡,并且才气奔放;屠隆放浪诗酒自称为仙令;汤显祖怡然自得,萧闲咏歌信手拈来;陈继儒盛名昭著,家喻户晓。他们在明代均有极高的盛名,以文章才情而被人们所尊崇。能与他们结交自然是文人们的心愿。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将死于嘉靖二年的唐伯虎放到了几十年后的隆庆、万历年间,这是疏于考订的结果,以至出现了常识性错误。这是读者们要注意的地方。
文章是有字句之锦绣
【原文】
文章是有字句之锦绣,锦绣是无字句之文章,两者同出于一原。姑即粗迹论之,如金陵,如武林,如姑苏,书林之所在,即机杼之所在也。
【原评】
袁翔甫补评曰:若兰回文,是有字句之锦绣也;落花水面,是无字句之文章也。
【译文】
文章是有字句的锦绣,锦绣山河是没有字句的文章,这两种事物同出于一个源头。姑且就大致情形来论,像金陵、武林、姑苏,刻书藏画的地方,同时也是产生锦绣的地方。
【评析】
文章是人用华美的文字联缀而成的绚丽多彩的作品,这一部部作品是人们精心构造的结晶。是人付出了辛勤努力而创造的结果。这一点与丝织品有着相同之处。锦绣也是人们经过精心设计由丝而织就的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二者在手法上颇有相通之处。所以,我们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人写出来的文章时多用锦绣篇章来形容,可见锦绣与文章的相同之处。
文章与锦绣的相通处,首先:锦绣与文章同为人的杰出创作,是人们精心设计的,都可见出人的灵心慧性。其次:文章和锦绣都是人对美的客观存在的反应,只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创造,都给人美的享受。南京、杭州、苏州,在明清时代,不仅以织锦著称,且为图书刻印出版中心,所以作者举出这些地方。江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孕育了一代代才子所以文中写江南也是产生锦绣的地方。
予尝集诸法帖字为诗
【原文】
予尝集诸法帖字为诗,字之不复而多者,莫善于《千字文》。然诗家目前常用之字,犹苦其未备。如天文之烟霞风雪,地理之江山塘岸,时令之春霄晓暮,人物之翁僧渔樵,花木之花柳苔萍,鸟兽之蜂蝶莺燕,宫室之台槛轩窗,器用之舟船壶杖,人事之梦忆愁恨,衣服之裙袖锦绮,饮食之茶浆饮酌,身体之须眉韵态,声色之红绿香艳,文史之骚赋题吟,数目之一三双半,皆无其字。《千字文》且然,况其他乎?
【原评】
黄仙裳曰:山来此种诗,竟似为我而设。
顾天石曰:使其皆备,则《千字文》不为奇矣!吾尝于千字之外另集千字,而已不可复得,更奇。
【译文】
我曾经搜集各种法帖上的字准备作诗用,字不重复并且又多的,没有超过《千字文》的了。即使是这样,诗人目前作诗常用的字词中,还苦于不能齐备呢。例如天文方面的烟霞风雪,地理方面的江山塘岸,时令节气方面的春霄晓暮,形容人物方面的翁僧渔樵,花草树木方面的花柳苔萍,飞鸟走兽方面的蜂蝶莺燕,宫阁室院方面的台槛轩窗,器皿用具方面的舟船壶杖,人事方面的梦忆愁恨,衣衫服饰方面的裙袖锦绮,饮食文化方面的茶浆饮酌,身体描写方面的须眉韵态,声音泽色方面的红绿香艳,文体史记方面的骚赋题吟,数量用词方面的一三双半,都没有这些字。《千字文》尚且没有,更何况其他的了?
【评析】
古人有云:“诗言志,歌咏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者,用来抒发情志者也。”这是诗所以产生的原因。诗是抒发感情的一种书面形式,人们用诗的形式将感情诉诸笔端,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体。诗是自由抒发感情的产物,所以它的形式是比较自由的。但随着诗歌史的发展,诗人对诗的形式愈趋讲究,它被局限于某种形式,这样就局限了诗歌的自由性,同样也就少了许多不会被人们所发掘的新的内容。从作诗的方法论和形式论而言可以将诗分为多种。这则文字所谈将诗歌用字限制在法帖所用字的范围内,类同于限韵,这是做诗的又一种方式。
真正的创作应当是“我手写我口”,是主体感情的自然涌动而不是被限定在一个模式之内,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所以说,把写诗用字局限于法帖内,只能使一种文体走向衰亡的体现。
花不可见其落
【原文】
花不可见其落,月不可见其沉,美人不可见其夭。
【原评】
朱其恭曰:君言谬矣!洵如所云,则美人必见其发白齿豁,而后快耶!
【译文】
鲜花不能看见它凋落,明月不可看见它沉落,佳人不可看见它红颜早逝。
【评析】
鲜花、明月、美人这些象征美好的东西,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他们总是借着这些事物,感叹美好事物的过早逝去。鲜花,娇艳美丽,把人间装点得异彩纷呈。明月皎洁,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说明明月象征着纯洁、圆满。美人,妩媚动人,人们对美人的喜爱也是人的天性。
鲜花、明月、美人确实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人们又在它们身上寄寓了太多的感情,所以人们总希望花好月圆,美人红颜不老,而不愿看到花落月沉、美人红颜老去。其实,花开花落,月升月沉,是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者过于追求完美,一旦目睹了美的东西遭毁灭,总令人心生凄凉。
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不可强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生活。有了平常心,人们的心态才会平和,自然会减少诸多遗憾。
种花须见其开
【原文】
种花须见其开,待月须见其满,著书须见其成,美人须见其畅适,方有实际。否则皆为虚设。
【原评】
王璞庵曰:此条与上条互相发明。盖曰“花不可见其落”耳,必须见其开也。
【译文】
种花要看到花盛开,赏月要见到它月圆时,著书立说要看到整本书完成,欣赏美人要看到她心情舒畅,这样才有实际意义。否则的话一切形同虚设。
【评析】
人们种花是为了赏花,花开才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冲击;待月是为赏月,明月皎洁,给人一种清心的感觉:宁静、闲适;著书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寄托自己的思想,成就不朽的伟业;美人在心情舒畅的时候,更加令人怜爱。假如,养花不待鲜花盛开,就无法看到一片灿烂的景象;待月不到月圆,不能见到明月清辉的清幽;著书半途而废,不能见到成果;美人忧痛伤悲,不能尽献妩媚。
人欣赏美,要见到极致方可尽兴。花开、月圆、书成、舒畅都是事物发展的极致。如果种花、待月、著书及美人都看不到极致,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一切就如同虚设。所以,种花者要看到花开满园;待月者要看到月盈之时;著书者看到书成;看美人要在她畅意时欣赏这些都是所谓的“极致”。
这则文字也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有决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朝着目标走下去。只有这样,才会达到极致,走向更辉煌的终点。
更多热门小说,请访问宜搜小说搜索(b。easou。)
'23'三
惠施多方
【原文】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虞卿以穷愁著书,今皆不传。不知书中果作何语?我不见古人,安得不恨!
【原评】
王仔园曰:想亦与《幽梦影》相类耳!
顾天石曰:古人所读之书,所著之书,若不被秦人所烧尽,则奇奇怪怪,可供今人刻画者,知复何限!然如《幽梦影》等书出,不必思古人矣。
倪永清曰:有著书之名,而不见书,省人多少指摘!
庞天池曰:我独恨古人不见心斋!
【译文】
;惠施学识广博,他的书可以装载数车;虞卿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著书立说,但是都没有传到今天。不知道书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不能见到这些古人们,怎么能不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