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吧,烧光吴国带给我们的耻辱!
吴王夫差对于这些一无所知,还带着鲁哀公和卫出公在黄池,等候晋定公来参加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吴王夫差才是名副其实的诸侯霸主,晋定公您该让贤了!
虽然知道吴王夫差的意思,但是晋定公不敢不来。
不来?
人家带着精锐军队来的,难道要让齐国的悲剧在晋国再次上演?
晋定公委委屈屈来到黄池,吴王夫差表示了热烈欢迎,会议第一个议题:排定座次。
和水泊梁山入伙一样一样的,谁是大哥啊?
晋国的赵鞅大大咧咧,自然是我们晋定公是盟主了,这还用说吗?
吴国的王孙骆也不是吃素的,首先从辈分上看,晋国祖先叔虞那是周成王的弟弟,吴国的祖先太伯那是周武王的伯祖,明显我们吴国占据优势。而且之前的几次会盟,你们晋国不是已经心甘情愿的位于楚国之下了吗?这次还用说吗?
说起来都是伤心话,但是赵鞅是强势的,分毫不让。
所以一连多日,究竟是谁主盟?
还真是定不下来。
这时候王子地派出的使者到了,他惊慌失措的报告了越王勾践攻打吴国的消息,并且说第一场吴国已经惨败,世子友自杀身亡,王孙弥庸也被杀了!
晴天霹雳,吴王夫差还没缓过神来,伯嚭已经挥剑斩杀使者!
越王勾践的贿赂还真是没白送,吴王夫差大惊,你这是做什么?
伯嚭却说,事情真假不分,如果让参加会盟的别的国家知道了,您还能平安回国吗?
第四十三章 国破山河在
自以为是的人终究会饮下自己酿就的苦酒。
吴王夫差气势如虹的准备成为下一任诸侯霸主,可就在这个目标触手可及的时候,他得到了越王勾践包围吴国的消息。
此时吴王夫差已经顾不得悔恨了,顾不得去回忆伍子胥曾经怎么样的苦口婆心劝告自己不能相信越国,他慌乱的想,如今怎样收场?
仓促回国,明摆着晋国和齐国不能放过自己,一定会趁火打劫。
不回国?
等着越王勾践把吴国彻底占领了?
那时候还要这个诸侯霸主的名号有何用处?
为了讽刺自己?
吴王夫差凌乱了,如今这个形势,是不参加这次会议直接回呢,还是就让晋国作老大草草结束会议呢?
王孙骆对吴王夫差的两个建议都投了否决票,越是艰苦的时候越不能服软,不然就等着别人欺负我们吧!
王孙骆的建议是打肿脸充胖子。
不但要参加会议,而且还要主盟。
时间宝贵,王孙骆请求吴王夫差同意鸣鼓挑战,吓唬晋国。
这时候了,吴王夫差基本也没什么主意了,那行吧,你就看着办吧!
这天夜里,吴军行动了。
三万六千吴军分为三队,中军白衣白旗白甲,吴王夫差率领;左军赤衣红旗赤甲,相国伯嚭率领;右军黑衣黑骑黑甲,王孙骆率领。
黎明时分,吴王夫差一声令下,万鼓齐鸣,惊天动地。
晋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怎么地,吴军这是服装秀还是要和我们打仗?看着这么吓人呢?
晋军派出大夫董褐前去询问吴王夫差,您这是准备做什么?
吴王夫差假模假式但是威风八面的说,自己是奉周天子之命主盟,但是你们晋定公现在是非和寡人整这个盟主之位,你们想怎么样?今天这事儿必须定下来!
是,周天子什么时候命令让您主盟的?他发微信告诉你的?
别管真假,但是意思很明确了,我们必须当老大,不行就打你们!
董褐回去禀告晋定公,吴王夫差跟我们急眼了。但是细心的董褐发现,吴王夫差面色及其不好,而且说话神情恍惚。董褐暗中对赵鞅分析,难道是越国攻打他们了?反正是发生了什么不测。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要刺激他,同意让他当老大吧!不然整急眼了先和我们干一仗。不过也不能白让他当老大,还得让他把名号去了。
赵鞅把董褐的意思禀告了晋定公,同时也觉得董褐的分析非常正确。
董褐第二次出使吴军,说我们主公可说了,您都说奉周天子之命了,为什么您还自称吴王呢?您这是致周天子于何地?还是去掉封号,这样才能算是周天子的好下属。
吴王夫差心急如焚,还顾得了什么?能让我当大哥赶紧会盟就行!
于是吴王除去了称号,按照吴公、晋定公、鲁哀公、卫出公的顺序结盟,草草结束了这次会面。
剩下就一件事情了,赶紧回国!
越国讨伐吴国并且获胜的消息,已经在军中散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果然如此,吴军个个心胆俱碎,又加上长途奔袭,战斗力成倍递减。
这样的吴军面对斗志昂扬的越军作战,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惨败。
吴王夫差质问伯嚭,你不是说越王勾践肯定不能背叛我们吗?你现在去见他,想个办法,如果不行,那曾经赐给伍子胥的属镂之剑,就是你的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谁让你当时为越王勾践作担保了呢?
伯嚭硬着头皮来见越王勾践,只要您能允许我们投降,当时越国怎么对我们的,我们就怎么对越国。
按照越王勾践的意思,最好一次把吴国灭了。
连个渣都不剩。
可是范蠡建议,还是卖伯嚭一个面子,吴国不是一仗就能灭亡的,先这么办。
的确,吴国能够一举击败楚国和齐国,真不是一次战斗就能灭亡的。关键越王勾践要的是彻底击败吴国!
伯嚭面子还真是大,越王勾践同意了吴王夫差请和的要求,就此回国。
吴国败了,败得如此突然,败得如此难堪。
还争什么诸侯霸主?
自己给自己争了一个笑话罢了!
消息传开,各国都有所动作。
齐国陈恒加紧谋逆,上一次齐国和吴国的战斗,已经削弱了陈恒最担心的国氏和高氏权臣。如今吴国一败,陈恒觉得,没有外敌,就可以着手内乱了。
单只多余一人,阚止。
肆无忌惮的陈恒处理问题是简单粗暴的,他命令弟弟陈逆率领族人击杀阚止,齐简公闻讯出奔,而陈恒居然追上了齐简公弑君,将阚氏灭族。
这真是赤果果的演变啊!
陈恒立齐简公的弟弟骜为君,是为齐平公,而他自己,则成为了齐国独一无二的相国。
孔子得知了这件事情,沐浴斋戒三日之后,请求鲁哀公为齐简公讨一个说法,也就是讨伐陈恒弑君之罪。
按说齐国和鲁国诸多不和,甚至兵戎相见,鲁国人应该乐见齐国发生变乱,越乱越好。可是孔子的境界不是一个国家能够拘束的,对于追求礼制的孔子,陈恒弑君所为根本不能容忍,而要对此装聋作哑,那和陈恒同流合污何异?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鲁哀公居然告诉孔子,这事儿你去问问三桓如何处理?
哎,这就是鲁国一国之君的回答?
公然承认自己是木偶一样啊!
孔子愤然回答,臣只知道有主公,不知道有三桓。
陈恒也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社会规范的底线,假如有任何一个诸侯不忿,那自己就是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货。
那该怎么办?
求和示好呗!
陈恒归还了齐国侵占鲁国和卫国的土地,而且和晋国的四位权臣结为友好关系,甚至不怕劳苦,派人出使吴国和越国。
齐国的对外交流工作在陈恒的主持下居然得到了长足发展。
最可笑的是为了收买人心,曾经暴虐弑君的陈恒,居然又开始扮演好人的角色,四处散财,散米,散粮,齐国的百姓也对此非常满意。
所以看一个人做什么,一定要看他的内心是不是真这样想,陈恒扮演了好人的角色,不是他真的是好人,不是他真的关心百姓,而是为了让大家安稳的服气他的领导。
伪君子而已!
齐国原来的各大家族,比如鲍氏、国氏、高氏和晏氏的实力被陈恒逐渐削弱,各位公族也都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齐国大半的封邑,都落入了陈恒手中。
齐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卫国也在悄悄酝酿着变化。
卫国主要的矛盾是卫出公不让父亲世子蒯瞆回国掌权的矛盾。
蒯瞆没想到儿子卫出公对于权力的执着不下于自己,自己一时间也无可奈何,只能在戚地委委屈屈的等待时机。
这时候卫国的国政都由孔悝执掌。
说起来这孔悝和卫出公也是亲戚关系,孔悝的母亲就是卫出公的姑姑,也就是蒯瞆的姐姐。
孔悝的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和家臣浑良夫谈乱爱。
卫出公可以不认父亲,但是孔姬却很惦记自己的弟弟,于是让浑良夫前去探望蒯瞆。
蒯瞆果然是人才,见到浑良夫就许诺,假如浑良夫能够让自己重新回到卫国执掌大权,那将来高官厚禄绝对少不了浑良夫的。
浑良夫回去和孔姬一商议,这个方案很好。
于是经过孔姬的同意,浑良夫再次来到戚地,和蒯瞆男扮女装回到了卫国。
孔姬明白,国家都掌握在儿子孔悝手里,要想成事,就得挟持自己的儿子。
什么妈妈,是亲妈吗?还是抱错了?要挟持自己的亲生儿子?
根据孔姬的安排,勇士石乞、孟黡和浑良夫身披铠甲,暗藏兵器,将蒯瞆藏在台子上。
晚上孔悝回家之后,孔姬拉着儿子谈心,她问儿子孔悝,父亲和母亲的族人哪些算是至亲呢?
这是要开始伏笔了。
孔悝小醉,说父族那就是伯伯叔叔,母族自然是舅舅了。
孔姬质问儿子,你既然知道舅舅亲,为什么不让你舅舅回来?
孔悝有点头皮发麻,大半夜的讨论这个问题?他推说这是先君遗命啊,起身上厕所去了。
孔姬一个眼色过去,石乞和孟黡等孔悝出了厕所直接将他押到了台子上,说世子召见。
世子?
这事儿不对啊!
孔姬质问儿子,你现在知道帮助你舅舅了吗?
这阵势,不帮能行吗?
想活命,只能服软。
孔悝没办法,只能下跪说愿意。
于是在孔姬的命令下,几个人歃血为盟,说明要起事扶立蒯瞆。
紧接着,孔姬假传孔悝命令,召集家臣,由浑良夫率领,攻打卫宫。
孔姬的背景绝对值得深入调查,什么人啊,怎么能对谋逆这么熟练呢?
卫出公酒醉之中忽然听得混乱一片,刚说让赶紧召集孔悝,早有人报告,您还找孔悝呢?就是他作乱啊!
什么,孔悝作乱?
卫出公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怎么办?
只能搜集府库宝物,紧急出奔鲁国。
事情貌似已经可以结束了,但是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子路。
子路是孔悝的家臣,此时正在城外,听说发生动乱的消息,他准备入城营救孔悝。
大夫高诚遇到子路,赶紧跟他说明城里的混乱景象,并且劝子路千万不要进城,反正又不是你主政,何必冒此风险?
可是子路说自己是孔悝家臣,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第四十四章 子路结缨
真金不怕火炼,人得到了事儿上才能看的出来。
总在联合国大会上说我们人权这个,人权那个,地震海啸的,要救灾就得子弟兵。
卫国变乱陡生,别人急着逃命的时候,子路逆流而上,准备进城。到了门口,由于变乱,卫国的城门都闭了,守门的公孙敢问子路,人家都往外走呢,您怎么还回来了?情况危急,主公都出奔了,逃命要紧!
子路说,食人俸禄,这时候逃跑太耻辱了!
正巧此时有人从城里冲出来,子路也借此机会进入城内。
到了城内,子路稍一打听,直接奔囚禁孔悝的高台,到了台底下就大喊,子路在此,大夫可以出来了!
可是孔悝处于被囚禁的状态,此时根本失去了人身自由。
子路一着急,就放火烧台了。
这招挺高,台子上的人再不能装听不见,蒯瞆命令石乞和孟黡一起迎战。
子路虽然是孔子诸学生中武艺高超的,但是双拳难敌四手,重伤流血不止。
孤身犯险,子路料到是这个结果吧!
舍生取义,总强于忍辱偷生!
临死的时候,子路扶正了自己被砍断的簪缨,因为根据当时的礼制,君子死不免冠。
这是子路用最后的生命,向自己的老师致意。
您的教诲,我都付诸实践了,是用我全部的生命去做的!
大局已定,被挟持的孔悝倒能顺应局势,他不死心眼。
孔悝辅助蒯瞆登基,是为卫庄公,立次子疾为世子,浑良夫为卿。
为了这个军候之位,父亲终于暗下杀手,赶走了亲生儿子。
孔子在卫国听说蒯瞆变乱的消息,立刻推断,高柴该回来了吧,可是子路会死的!
所有的弟子都很奇怪,高柴和子路两个人都陷入纷乱之中,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而且您是根据什么断定,就一定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孔子的脸上看不出纠结,他说高柴是知晓大义的人,所以一定能够保全自己。但是子路知耻好勇,一定会为此丧生。
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弟子们将信将疑,会是这样吗?
没多久,高柴果然回来了,经此丧乱,同门相见,悲喜交加。
孔子望着远方,他一直在凝望,在等待着什么。
卫国使者找到孔子,说卫庄公刚上任,仰慕您的学问,特地赏赐您一样东西。
孔子打开罐子一看,是肉酱。
孔子的心痛了,他平静的问,是仲由的肉吗?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什么,仲由的肉?
使者也很吃惊,您怎么知道是仲由的肉?
没有标签啊!
孔子果断的说,不是这样,卫候为何要赏赐给我呢?
杀了弟子,还要将弟子做成肉酱赏赐给老师,真真令人发指的行为!
孔子镇静的命令弟子们埋葬了这罐子。
这就是子路啊,是那个勇敢的子路!
老师知道你是正确的,你做的是对的,可是你,可是你这样结果,让老师情何以堪?
孔子在墓前痛哭流涕,我早就担心你会不得其死啊!果然!果然!
使者告辞而去,不知道这个结果卫庄公是否满意?
没多久,孔子一病不起,夏天去世了。
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可是他也看到了自己的想法在世上四处碰壁,尴尬的境地。
作为老师,他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学生。
未来如何?
孔子不知道。
留待千年之后的人们去评说吧!
弟子们将孔子埋葬在了曲阜,占地一倾。据说在此地,鸟雀都不敢上树,天下称之为文庙。
而孔子的思想也随着日月的浸润,成为影响几千年中国人的主流思想。
再说孔悝,虽然最后是帮助了卫庄公,但是他开始不合作的态度始终为卫庄公忌讳。
谁知道将来这个孔悝会不会一直忠心?
终于,卫庄公还是找个借口驱逐了孔悝。
看来卫庄公还算是不错的舅舅,放了外甥孔悝一条活路。
孔悝逃到了宋国,卫庄公却依旧闹心。
为什么?
不是顺理成章当上了卫候吗?
是当上了卫候,可是府库都让儿子卫出公给搬空了!
没有钱还不让人发愁吗?
浑良夫看出卫庄公的心事,于是献计道,那卫出公也是您的儿子,为什么您不召见他呢?
当然不是为了亲情,是为了卫出公带走的钱财。
人回来了,钱还能不回来?
难道卫出公能将钱财存在外国?
卫庄公犹豫啊,钱是好东西,但是那个逃跑的儿子可不是个省心孩子!他要回来能有好?
可是不让他回来,难道一直唱空城计吗?
卫庄公还没纠结完,消息已经走漏了。
世子疾得到消息以后非常生气,你把我哥整回来,我怎么办?
世子疾果然继承了卫庄公冷血下手狠的个性,居然劫持了父亲卫庄公,并且还要卫庄公和自己歃血为盟,发誓不把哥哥卫出公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