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我们可以派一个使者前往鲁国,就当面指责鲁国违抗王命,不参加聚会。什么词儿严重说什么,务必上纲上线,让鲁侯心惊。
最后,还需要您写一封书信。
齐桓公惊讶的问道,“仲父要寡人写信谴责鲁侯吗?”〖TXT小说下载:〗
管仲笑着摇了摇头道,“当面指责就行了,您这封信写给齐侯的母亲。”
齐桓公明白了,这是写给自己的姑姑文姜的信。
管仲指点齐桓公,这封信就是要和文姜拉关系,让她给齐侯施加压力。鲁庄公的母亲当然希望他和姥姥家也就是齐国搞好关系,那还能不尽力?
到时候鲁庄公外部迫于压力,内有母亲威逼,不愁他不亲自请成。
等到鲁庄公前来求和,您就可以答应他。然后移兵宋国,这就是所谓破竹之势。
果然管仲的眼光、谋略非比寻常,一般人哪儿能想到综合运用地缘、政治、亲情各种资源获取胜利呢?用兵反而是最其次的了。
齐桓公这时候才觉得气定神闲,有了管仲,果然一切不必操心。
于是齐国大军兵临遂国。
倒霉的遂侯,先是听说有衣裳之会这么档子事儿,不知道怎么地齐国居然开始打我们遂国了呢?
没等遂侯想明白原因,齐国大军已经一鼓拿下遂国。
齐桓公趾高气扬,命令大军陈兵济水。
齐国大军兵临济水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鲁国,鲁庄公大吃一惊,这可如何是好?赶紧召开工作会议。
公子庆父第一个发言说道,“齐国两次兵临我国,都没占到什么便宜,这次请主公派我前去迎敌,保证万无一失。”
公子庆父话音未落,旁边闪出一人反对。鲁庄公仔细一看,原来是施伯。
在鲁庄公少数几次政治胜利中,施伯的建议至关重要。所以此刻鲁庄公请施伯发表自己的意见。
施伯正色进言道,“主公不如求和。”
什么,求和?
鲁国刚在长勺把齐兵杀的落花流水,这时候居然求和?就因为齐兵拿下了那个小的不得了的齐国?
顿时大殿之上一片喧哗混乱。
鲁庄公示意群臣安静,听施伯的详细看法。
根据施伯的分析,鲁国这次之所以不能和齐国打,有三个原因:首先,管夷吾是天下奇才,现在经过管夷吾的治理,齐国已经不再是当时的那个齐国了。可以说从量变发生了质变。和管夷吾对阵?恐怕鲁国还没有这样的人才。其次,这次北杏之地的聚会,齐桓公那是禀报了周嫠王,是政府正式召开的会议。人家请您您不去,还想和人家打仗?说出大天去也是我们没有道理。最后,齐桓公登上宝座虽然我们没有出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乾时被齐桓公打了个稀里哗啦。但是毕竟我们最后听从了齐桓公的要求,杀了齐桓公的心腹大患公子纠,送还了管夷吾。而且您还为齐桓公主婚。您要是现在打齐国,您早干嘛去了?那不是把过去的功劳不要了,还为将来埋下了祸根吗?您以为那齐桓公是个软柿子,随便捏呢?
所以,我们只能求和。
假如我们求和,齐桓公肯定不战而退。这对于国家和百姓都有好处。
鲁庄公尚在沉吟,旁边曹刿也表示赞同。
这时候有报,齐桓公的国书到了。
这封信写得倒是很有感情,齐桓公先申明自己与鲁庄公情同兄弟,然后问鲁庄公,北杏之会,为什么您没有参加?
鲁庄公正在看信,旁边有宫人来报,文姜夫人有请。
文姜见了鲁庄公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
你这孩子脑子是怎么想的呢?齐国鲁国世为甥舅,假如齐国不高兴了,那你得去巴结他呀,怎么能故意惹他生气呢?
鲁庄公这会儿汗都下来了。
这是怎么话儿说的,这几日风水不好,如何就是与我为难呢?
鲁庄公倒没二话,形势逼迫,老妈数落,这表哥小白果然不是个软柿子。
鲁庄公写信向齐桓公说明情况,先说明自己实在是有病,所以没去开会,实在是自己的不对。还是请您先退回,我们之后一定前往结盟。
齐桓公这次看信真是看得开心,全凭了管仲的计谋,一切如他所料,如我所愿。
齐国大军退兵至柯。
鲁庄公又开始寻觅能出使齐国的使臣,将军曹沫请求前往。鲁庄公倒是非常意外道,“曹将军三次败于齐军之手,这次主动要求出使齐国,不怕齐国耻笑你吗?”
曹沫回答道,“正是因为我感到羞耻,所以才自请前往齐国。”
鲁庄公更加奇怪了,于是问曹沫准备如何去做?
曹沫回答道,“君当其君,臣当其臣。”
鲁庄公感叹道,“寡人越境前往求和,实在是耻辱。寡人听从你的请求。”
等到了柯地,齐桓公已经预先驻土为坛等候在先了。鲁庄公先派使者谢罪请盟,齐桓公于是又定下会盟之期。
第十三章 “怕”就一个字
齐桓公在北杏之地的衣裳之会上闹了个灰头土脸,没人买账。一转脸,齐桓公用了管仲的计谋,对鲁庄公内外夹攻,居然让鲁庄公不战而降。要知道,先前的长勺之战,鲁庄公可是把齐桓公打了个落花流水,就用了管仲的计谋,鲁庄公居然就投降了!
齐桓公心里这个美啊
咱们老百姓,今个要高兴,咱们老百姓,今个要高兴
齐桓公命令,这次投降仪式,务必举行的隆重其事,彻底杀一杀鲁国的傲气。
于是齐军奉命陈兵于祭坛之下,青红黑白的旗帜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队,分别有一个将领掌管队伍,仲孙湫作为总队长。这祭坛一共七层,每层分别有一个玉树临风的帅锅手拿黄旗;坛上又立大黄旗一面,上面绣着“方伯”二字,当然此处不是说齐桓公想当所有人的大伯,占便宜,这里通假字是“方霸”的意思。对鲁国的这一仗还是很精彩的。大旗旁边有大鼓一架,王子成父执掌;坛中间有一架香案,香案上摆放朱盘玉盂,用于盛放牺牲歃血为盟的器具,由隰彭掌管;两旁反砧,设有金樽玉斝,由寺人竖貂执掌;祭坛西侧立有石柱两根,栓的是乌牛白马,准备充当祭祀牺牲之物,司庖易牙掌管。东郭牙为傧,立于台阶之下迎宾;管仲为相,气氛非常凝重。
任何人到此祭坛想必都会惊讶,齐桓公这是派出了各方面最豪华阵容,全面震慑对手。谁来给谁一个下马威。
服不服?
不服不行!
这还没算完,齐桓公传令,鲁庄公来了以后,只允许鲁国的一君一臣登上祭坛,其余人等全部立于祭坛以下。
齐桓公是准备群殴鲁庄公吗?
那倒不是。
人家鲁庄公此行是来求和的,没必要非动手。齐桓公如此命令,不过希望将自己的震慑力发挥到最强,让鲁国君臣丧胆而已。
就欺负你了,你能怎么样?
鲁庄公即将面临奇耻大辱。
齐桓公命令一下,鲁庄公也只能遵命行事。于是曹沫身穿盔甲,手提利剑,紧紧跟随鲁庄公。
这一段路走的颇不平静。
鲁国军队的目光在追随着自己的主公,屈辱的走向求和之路;而齐国大军就在祭坛跟前,祭坛四方是耀武扬威的齐国各位大将,正上面的,正是鲁庄公的表兄齐桓公。
有眼光能杀死人吗?
有。
鲁庄公此刻就这样觉得。齐国这方面的眼光包含歧视、轻蔑以及不怀好意,而身后无数鲁国将士的眼光,包含关切、痛心与被羞辱的难忍。
要问鲁庄公自己什么感觉?
“怕”就一个字!
鲁庄公知道自己身为一国之主,此行受辱已经是极致,或许自己的行为能够让自己不那么难堪。但是他万没有料到,齐桓公竟然将一个请成的仪式做到了极致。那些明晃晃的刀枪,凶狠狠的眼神,齐整整的壮士,真的让他怕了。
尽管他知道,此刻不能怕。
可是他依然哆嗦着,难堪的一步哆嗦向前方走去
曹沫全副武装,紧随鲁庄公身后,面无表情。
好容易走完了这一段路,鲁庄公汗流浃背。齐桓公得意洋洋,上前问好,鲁庄公暗骂,好个屁!吓也吓死了!俩人虚情假意一番寒暄,只听得三声鼓响,俩人于是对着香案行礼。旁边走出隰彭,手捧玉盂,请二位歃血。
此时曹沫忽然左手拽着齐桓公的袖子,右手拿着剑,面有怒色,大家顿时惊呆了!
变故陡生,管仲快步向前,用身子挡住齐桓公,问曹沫,“曹大夫到底想干什么?”
曹沫的声音在颤抖,无数愤怒的火焰从这声音中涌出道,“鲁国接连被牵入战争,灭亡在即了!听说君侯衣裳之会提倡极弱扶困,难道就不为我们国家着想吗?”
这话说的其实有些偏颇,毕竟开始是鲁庄公帮助公子纠在先,疙瘩是从那时候结下来的。但是齐桓公也的确后面是想立威,才有了这次的战争。
现在当然不是说理的时候,曹沫如果肯在这时候讲理,不会拔剑相向了。
管仲还是很聪明,知道不能激怒曹沫,立刻问道,“曹大夫有什么要求?”
曹沫见管仲态度还算配合,平静了几分道,“齐国恃强凌弱,强行占据我们汶阳之地。现在请归还我们汶阳之地,我们主公才能与齐国结盟。”
汶阳之地,那是鲁庄公帮助公子纠抢占君侯之位,被齐桓公在乾时打败所丢失的。
管仲回头看着齐桓公说道,“主公答应他吧!”
齐桓公此时脑子都乱套了,不是我们把鲁国打怕了他们来结盟吗?这是闹哪样?但是他还知道听管仲的没错,于是回答道,“大夫别伤了和气,寡人听你的。”
曹沫这时候才放下佩剑,代替隰彭手捧玉盂进于二位诸侯。
两位君侯歃血为盟结束,曹沫这边又有意见了。
曹沫说管仲主齐国之政,要和管仲歃血为盟。
齐桓公知道曹沫信不过自己,要说齐桓公毕竟还是大度。既然被人挟持,既然答应了,那就肯定说话算话。齐桓公当下表示,亲自和曹沫起誓,如果不还鲁国汶阳之地,有如此日!
威逼未必能得到友谊,但是真诚可以。
齐桓公此举也令曹沫身为感动。毕竟在整个齐国重臣面前,自己让齐桓公颜面扫地,而齐桓公还能够主动发誓,这种气度绝非凡人可比。
激烈的冲突之后,双方都为对方的人格魅力折服,接下来反而言谈甚欢。
仪式结束,非常成功。
可是有一些人为此愤愤不平。
齐国大将王子成父等人,由于站的立祭台中央比较远,所以在曹沫行事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反应。可是这些武将对曹沫都非常愤恨,你曹沫算哪根葱?跑到我们齐国来撒野?你们鲁庄公都乖乖的请降,还轮到你抱不平了?
当下王子成父等人就要抓住鲁庄公,以报此辱。但是齐桓公说既然已经答应曹沫了,他肯定要做到。匹夫尚且不肯失信,何况是寡人?
齐桓公真佩服谁,那就绝对是真心实意的。当然他自己也非常有气度,绝对没有睚眦必报的后话。
这些武将虽然心内不平,但是齐桓公都说话了,也只能作罢。
第二天,齐桓公大摆宴席,款待鲁庄公,两人欢饮告别。齐桓公命令南鄙宰邑将原来侵占鲁国汶阳之地全数还给鲁国。
齐桓公的这种气度和信用也为后人称道,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称霸的原因之一。
这件事情传开之后,诸侯也都深为信服。卫国与曹国都派使臣,赴齐国谢罪,表示愿意请盟。齐桓公和这两个国家约定,讨伐宋国之后,再来结盟。
紧接着齐桓公派出使者出使洛邑,诉说宋公不尊王命,请王师下降同往问罪。
周天子问罪诸侯,虽然理所应当,但是从郑庄公箭射周天子那次之后,就很少了。周天子的虚弱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何必自取其辱呢?不过这次不同。周嫠王觉得齐桓公对自己的尊敬是发自真心的。而且齐桓公此次行事,也能看出来,他的确是讲究信义,又有能力的人。确实让人佩服。
所以周嫠王派大夫单蔑,率军与齐军汇合,讨伐宋国。
又有使者报称,陈国与曹国率领军队愿为前部。齐桓公于是派管仲先引一军,与陈国和曹国军队汇合,自己率领隰彭、王子成父、东郭牙等将领,率领大军前行,约好了在商丘集合。
这天管仲率军出发,出南门大约三十里地,到峱山,正好遇到一个农夫。这农夫穿着单衣,带着破斗笠,赤脚在田中行走,正在放牛,而且还边放牛边唱歌。这就很有趣了,挺大岁数一个牧童,还挺乐呵。
管仲远远一看,觉得此人不凡,于是命令人拿酒肉给他。这农夫吃完饭说想见仲父。
使者说相国的车早过去了。
这人沉吟半响说道,“那请您替我穿一句话给相国吧,‘浩浩乎白水’。”
使者追上管仲的车子,将这句话告诉管仲。
管仲居然懵了,这什么意思?
旁边正好有管仲的小妾婧。原来齐桓公好色,每逢出行必带宠姬。管仲也带上自己小妾,这婧却博文多智。管仲这么一问,婧笑着说道,“臣妾听说过这样一首诗,浩浩白水,儵儵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这个人肯定是为了出仕。”
原来是求职的。
管仲命令停车,派人召见此人。这农夫将牛寄存在乡人家,长拜不起。管仲问他姓名,原来此人姓宁名戚,早知道管仲是个贤臣,所以特地来此为村人放牛。
管仲于是对宁戚进行了一个面试。
不料这宁戚居然对答如流,居然是个很油菜花的人。管仲不由得感叹,如此能人居然荒野牧牛,没有人推荐,怎么能得到重用呢?
所谓英雄惜英雄,管仲对宁戚便是这个感觉。于是管仲当即修书一封,告诉宁戚,齐国大军不日将经过此地,只要拿着这封推荐信,齐侯肯定会重用你。
第十四章 怒火中烧的被面试
管仲行军途中无意间得一人才——宁戚,此人居然对于管仲的问题对答如流,管仲惊艳之际为宁戚写下推荐信,让宁戚持此信面见齐桓公,博一个前程。
大军依旧前行,宁戚自在山下牧牛等待齐桓公不提。
三日后齐桓公大军行至此处,宁戚依旧穿的破衣烂衫,赤脚牧牛。这一次他还是选择唱歌,只听他唱道:
南山灿,白石烂,
中有鲤鱼长尺半。
生不逢尧与舜禅,
短褐单衣才至骭。
从昏饭牛至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
歌词通俗易懂,大概意思是将自己闲云野鹤的生活,主要是没有遇到贤明君主导致的。所以才这样从早到晚的放牛。宁戚的歌唱水平我们没有听到,也不敢妄言他唱的不好,不过在此处唱歌的确有出奇好的效果:白云悠悠,田野绿稠,青草若有若无的香味儿,天上飞过不知名的小鸟,再伴着这悠悠的歌声,很难不吸引到人仔细去听。
果然齐桓公听到歌声,便命令随从将唱歌人带到身边,询问他为什么讥讽时政?
宁戚此时并没有着急将管仲写的推荐信拿出来,假如他这时候拿出推荐信,齐桓公一定也会重用他,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齐桓公对于管仲的信任,那是委国听之。宁戚要的,是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征服齐桓公。所以听了齐桓公的问话,宁戚回答道,“臣只不过是一介草民,怎么敢讥讽时政呢?”
齐桓公有点不乐道,“你还没讥讽国政?寡人听你歌词中唱着,不逢尧舜,又说什么长夜不丹,这不是讽刺是什么?”
宁戚不慌不忙向齐桓公说道,“臣虽然一介村夫,不懂什么先王之政,但是臣听说尧舜时候,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大家都非常准守规矩。但是现在教化不行,您能说这是尧舜之世么?而且尧舜时期,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自威。现在您第一次聚会宋国就背叛您,第二次聚会鲁国就劫持您。用兵不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