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河集-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看到他人老技不老,得到他们激赏,对于他这样八十岁的人,心格外向往之。再有,他从来没有到北方去过,一生以来,他的活动只在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八十岁的他渴望着有机会能到北方去试一试他的技艺,也去看看北方的玩艺。所有这一些考虑,让他把“清誉”之类的暂且放进了括号里,何况当时社会的“主流”已经不是“清誉”,而是如何适应清朝的统治了,官僚士人们已经做出了榜样,他一介“倡优”,又这样老了,考虑那么多又能怎样呢?岂不有点可笑了?当然,能那样确实是更令人敬重的,但明朝取代清朝,在当时许多士大夫心目中,已经只不过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早就有过的事情的一次再版,不能要求柳敬亭这样出生于明代万历十五年的古人,有着日寇侵华时梅兰芳的那种气节,这是不符合历史的观点的,我们决不能这样看待柳敬亭。

  果然,柳敬亭到了北京,简直轰动当时。曹贞吉《珂雪词》书首附录词话说,“柳敬亭以评话闻公卿,入都时邀致踵接。”

  曹贞吉《赠柳敬亭》诗曰:“谁道开元遗老在,岑牟高座说兴亡。醉来齿颊还慷慨,听去须眉尽激昂。洛下青衫私上客,镜中白发乱秋霜。樽前莫话宁南事,朱雀桥边泪几行。”

  可见,柳敬亭在这些故友面前,不禁就要谈起往事,为左良玉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可惜,这些做了清朝官吏的朋友,虽是在家里宴请他,也仍不免要劝他不要再说这些事情了。

  曹贞吉在词《赠柳敬亭&;#8226;调寄沁园春》的下半阕既同情,但又一次劝告柳敬亭:“纵横四座嘲诙,叹历落嵚嵜是辩才。想黄鹤楼边,旌旗半卷;青油幕下,尊俎长陪。江水空流,师儿安在,六代兴亡无限哀。君休矣,且扶同今古,共此衔杯。”

  这首词就证明了柳敬亭在北京的朋友面前,经常“无限哀”地说起左良玉的功败垂成,他的气节这时无所顾忌地表现出来,但结果还是要被加以劝说的。

  曹贞吉《再赠柳敬亭&;#8226;调寄贺新郎》的下半阕,依然写到柳敬亭这样执著的情况:“当年处仲东来后,断江流,楼船铁锁,落星如斗。七十九年尘土梦,才向青门沽酒。更谁是,嘉荣旧友。天宝琵琶宫监在,诉江潭,憔悴人知否?今昔恨,一搔首。”

  龚鼎孳给柳敬亭的赠词中也有类似劝说:“江东折戟沉沙后,过青溪,笛床烟月,泪珠盈斗。老矣耐烦如许事,且坐旂亭呼酒……。”

  陈汝衡教授所见抗战前的《旧都文物略&;#8226;杂事略》说,柳敬亭“清时为睿亲王所罗致,利用其技艺编词宣传。于是逢场授徒,遂有三辰、五亮、十八奎之名支派。”

  这条资料所说柳敬亭曾为清廷所用,是不可信的,因为柳敬亭在北京时许多官员诗文相赠,按常理对此事当有所颂扬,何以不见一言?此外,柳敬亭是八十老翁了,“睿亲王”不至于这样来找麻烦吧?但资料中所说授徒一事,虽没有那样大的排场和规模,个别的传授还是会有的,据泰州学者周志陶研究,柳敬亭在北京有四年之久(康熙元年夏至康熙四年夏),难免不会有艺人向他请教。

  五

  柳敬亭老年北京之行,应酬繁忙,可谓热极,然而也做了一件冷极的事,即为人排难解患。事涉泰州诗人朱淑熹及其女婿陈雁群。泰州学者周志陶对此事作了详细勾稽,理出了来龙去脉。从刘佑《柳敬亭停舟相访同贺祥庵赠句》诗,考出了柳敬亭曾于康熙元年春回泰州一次。此诗是诗人回忆四年前在泰州与柳敬亭的会晤,所以诗作回顾语:“海陵高会笑谈中,屈指知交已半空。”刘佑于康熙元年任泰州知州,一年后调任山东高唐州,后落职回河北故乡曲周。此诗是柳敬亭从北京回程,路过曲周拜访时,刘佑所作。此诗为柳敬亭于康熙元年春到过泰州的确证。

  就在“海陵高会”中,泰州诗人朱淑熹拜托柳敬亭捎信给北京的女婿陈雁群(字懿诵),其时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柳敬亭在北京四年之久,这期间陈雁群出了事,因上书《天变易回,人事当修》一疏,触犯当政,获罪下狱。柳敬亭请龚鼎孳斡旋(龚于康熙三年升迁刑部尚书),陈雁群得以不死,改戌宁古塔。

  康熙四年春,柳敬亭将南归,闻陈起解,赶去挥泪送别,后乃携其致岳父朱淑熹的信南下,再回泰州,为之送信。

  朱淑熹感动,为之作诗二首,诗题上就注明了一切:《柳敬亭自京师归,过访吴陵,感赠二首(时出予婿陈雁群札子相示)》。诗句“老病萧条蓟北回,还过海国感兴衰”,写明柳敬亭从北京到达泰州。“亲看出塞人长别,谁使孤城马更来”,意思是说:如今柳敬亭在陈雁群起解时为之挥泪送别并带了信来,然而将来是不是还能有人从宁古塔给带来陈雁群的消息,那就不知道了。诗有两句说“当筵休说开元事,何处昆明少劫灰”,似乎柳敬亭又谈起了明末往事,而朱淑熹相劝于他。诗人对柳敬亭的描绘是“凄凉优孟在风尘”,眼中看出了老矣的柳敬亭的辛苦与凄凉。从柳敬亭与朱淑熹翁婿的这场交往,可见这么老年的柳敬亭依然为人排难解患的高风亮节。诗人邓汉仪在朱诗后评注说,“客秋遇敬亭于维扬,泪满襟袖,盖为懿诵出关故也。”柳敬亭想到陈雁群的不幸,会这样为之堕泪。禇人获曾评说柳敬亭“宅心仁厚”,于此亦可见一斑。

  杨公道《钱牧斋轶事》说,明亡以后,柳敬亭与吴梅村、钱牧斋这些大文人的交往中,有时加以嘲谑,而他们却不计较。“一日,柳为梅村讲三国故事,描写阿瞒状态,维妙维肖。牧斋戏之曰,君真一世奸雄。柳遽答曰,否,我不过两朝百姓耳。梅村、牧斋并为之色变,而柳又以他辞乱之,则吴钱复谈笑如初矣。”这段笔记中的事情,真假无从证明,想来会有其事。人们一般把这段轶闻视为柳敬亭对吴、钱二人的讥嘲,这却值得打一个问号。也许只是柳敬亭口无遮拦,透出对清灭明的不满,使得吴、钱二人听了恐惧而担心,当然; 也不无有愧于内,然而柳敬亭旋即又“以他辞乱之”,二人才放了心。这样理解当时情况,也是可以的,从柳敬亭在北京时尚且老是口无遮拦,因而曹贞吉他们诗词中总有劝说之意,就可以支持这种理解。

  六

  人们从顾景星康熙九年诗句“柳生冻饿王郎死”,从余怀《板桥杂记》说柳敬亭“年已八十余矣,闲过余侨寓宜睡轩中,犹说秦叔宝见姑娘也”,可知,柳敬亭八十多岁仍活着,并且还能说书。如果以柳敬亭活九十岁计,则他当在康熙十六年(1677)去世。

  柳敬亭暮年贫困状况,可从吴伟业《为柳敬亭陈乞引》看出,他的大笔竟然为柳老写了这篇求助文,并说自己也“贫落”,无力帮助“妻子羸饿不能名一钱”的柳敬亭,只有请大家来关心这位老人。说,想当年,柳老在左军时,如果用点心思发财捞钱,如今“连车骑,称富人”不在话下,但柳老没有这样做,却逢人就流涕称说左良玉当年之忠勇。像柳老这样的人,“虽有滑稽之才,纵横之辩,而拓落穷饿,忧愁啽塞,吾知其必不济矣。”但柳老“须眉苍然”,仍“词辩锋出,饮啖可五六升”,并非久困之人。这位文豪为柳老作的这个求助广告,看来并没有起多大作用,这从钱谦益所作《为柳敬亭募葬地疏》可以知道。钱谦益说,春秋楚国时,孙叔敖为楚相,有大功于国,一旦身死,其子贫贱负薪,楚国贵人毫不关心。后来倒是优孟这样的艺人,给楚王进言,于是孙叔敖的儿子得到了寝丘之封。可见,“列卿大夫之不足恃赖,而优孟之不当鄙夷也,自古已然矣。”接着沉痛说道:

  “柳生敬亭,今之优孟也。长身疏髯,谈笑风生,臿齿牙,树颐颊,奋袂以登王侯卿相之座。往往于刀山血路,骨撑肉薄之时,一言导窽,片语解颐。为人排难解纷,生死肉骨。今老且耄矣,犹然掉三寸舌糊口四方,负薪之子溘死逆旅,旅榇萧然,不能返葬,伤哉贫也!优孟之后,更无优孟;敬亭之后,宁有敬亭?此吾所以深为天下士大夫愧。”

  钱谦益文中说到,有位“三山居士,吴门之异人也,独引为己责,谋卜地以葬其子,并为敬亭营兆域焉……。”

  据钱谦益此文可知,柳敬亭去世之后,是由他的朋友们葬他于苏州。

  
  第七部份  艺术成就  仰之弥高

  柳敬亭说书的书目,能肯定的主要有《水浒传》、《西汉演义》、《隋唐演义》三部,此外不能肯定的还有《三国演义》与《说岳全传》二部。

  魏耕《柳麻子说书歌行》:“齐听柳麻说汉祖,胸襟豁达龙颜君。貌出英雄天人际,乌骓叱咤非其群”。吴伟业《沁园春&;#8226;赠柳敬亭》:“楚汉纵横,陈隋游戏,舌在荒唐一笑收”。冒襄《巢民诗集》:“重逢快说隋家事,又费河亭一日听”。这些,可证柳敬亭说《西汉演义》与《隋唐演义》。

  王猷定《听柳敬亭说史》:“一曲景阳岗上事,门前流水夕阳西”。并注:“时说《水浒》一段。”张岱《陶庵梦忆&;#8226;柳敬亭说书》:“余听其说景阳岗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顾开雍《柳生歌序》:“为仆发故宋小吏宋江轶记一则。纵横感动,……世称柳生不虚……”这些,可证柳敬亭说《水浒传》。

  柳敬亭高超的说书艺术,张岱《陶庵梦忆》以“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来描述,是一种何等从容的大家气象。张岱说:该把世上所有说书人都揪了耳朵前来听柳敬亭说书,只怕他们听了之后都会咬破自己舌头羞愧而死。这里略做个小结:

  1,轻松滑稽,幽默机智。

  顾开雍《柳生歌》:“谐谈一笑哄满堂”,王猷定《听柳敬亭说史》:“长把山河当滑稽”,朱一是《听柳敬亭词话》:“柳生滑稽口难量,滔滔今古胸腹藏”,龚鼎孳《赠柳叟敬亭》:“稗官抵掌恣荒唐”,周容《柳敬亭》:“以滑稽说古人事,……罔不解颐”,马如飞《柳敬亭“道箴”》:“如有如无调笑,或长或短盘桓”。柳敬亭说书幽默滑稽,是一种常令人欢笑的“谐谈”。

  2,能刚能柔,丰富细致。

  周容《柳敬亭》文中,记载柳敬亭既能说“剑戟刀槊,钲鼓起伏,髑髅模糊”,又能说“闺阁儿女脂粉芗泽米盐诟谇”。徐缄《柳麻子行》诗:“君不见,跌宕雄奇太史公,沉郁顿挫杜子美。柳麻说书亦如此,玉盘走珠三峡倾,四座欢娱亦涕零。有时震荡激魂魄,铁骑摩戛弓刀鸣。”朱一是《听柳敬亭词话》:“突兀一声震云霄,明珠万斛错落摇。似断忽续势缥缈,才歌转泣气萧条。檐下猝听风雨入,眼前又见鬼神立。荡荡波涛瀚海回,林林兵甲昆阳集。”王沄《漫游记略&;#8226;燕游》“柳生谈隋唐间稗官家言,其言俚绝。柳生侈于口,危坐掀髯,音节顿挫,或咤叱作战斗声,或喁喁效儿女歌泣态。”柳敬亭说书能刚能柔,丰富细致如此。

  3,尽善尽美,引人入胜。

  张岱《张子诗批&;#8226;柳麻子说书》:“及见泰州柳先生,诸公诸技皆可罢。先生古貌伟衣冠,舌底喑呜兼叱咤。辟开混沌取须眉,嚼碎虚空寻笑骂。张华应对建章宫,万户千门无一差。详人所略略人详,笑有真笑怕真怕。勾勒水浒更神奇,耐庵咋指贯中吓。夏起层冰冬起雷,天雨血兮鬼哭夜。先生满腹是文情,刻画雕缕夺造化。眼前活立太史公,口内龙门如水泻。”柳敬亭说书之尽善尽美,引人入胜,看来仅引用大文豪张岱充满激情而作的这一段也就足够说明了。

  4,技进于道,臻于化境。

  周容《杂记七传&;#8226;柳敬亭》记柳敬亭说书,他这位听书的人,只觉得“四壁阴风旋不已,予髪肃然指,几欲下拜,不见敬亭。”这就是说书人带着听书人,都“坐忘”而进入了化境。顾开雍《柳生歌序》记柳敬亭说书,“纵横感动,声摇屋瓦,俯仰离合,皆出己意,使听者悲泣喜笑”。汪懋麟《柳敬亭说书行》:“听者如痴杂悲喜,敬亭其字柳其氏。英雄盗贼最传神,形模出处真奇诡。耳边恍闻金铁声,舞槊横戈疾如矢。击节据案时一呼,霹雳迸裂空山里。激昂慷慨更周致,文章仿佛龙门史。”文人们感到,只有比作太史公司马迁,才能形容柳敬亭。

  复社士人首领、大诗人阎尔梅长诗《柳麻子小说行》刻画了柳敬亭说书情况,并且连用十二个“忽如”以及其它一些形容,来说明柳敬亭艺术之高超入神:

  “发言近俚入人情,吐音悲壮转舌轻。唇带血香目瞪棱,精华射注九光灯。狮吼深崖蛟舞潭,江北一声彻江南。忽如田间父老筹桑麻,村社鸡豚酒帘斜。忽如三峡湍回十二峰,峰岚明灭乱流中。忽如六月雨骤四滂沱,倾檐破地触漩涡。忽如他乡嫠妇哭松坟,忽如儿女号饥索飶饠。忽如秋宵天狗叫长空,忽如华阴土拭太阿锋。忽如嫖姚伐鼓贺兰山,忽如王嫱琵琶弄萧关。忽如重瞳临阵叱楼烦,弓不敢张马倒翻。忽如越石吹笳向北斗,胡儿垂涕连营走。忽如西江老禅逗消息,一喝百丈聋三日。……孤猿啼破清溪月,炎天箫笛凉于铁。娓娓百句不停喉,才道不停倏而绝。霹雳流空万马奔,一声斩住最惊魂。更将前所说者未完意,淡描数句补无痕。世间野史漫荒唐,此翁之史有文章。独有此翁称绝技,不可无一不能二。八十岁人若婴儿,声比金石真奇异。”

  柳敬亭被后人尊为说唱艺术祖师,真是有其由来。难怪清代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字吉卿)在《柳敬亭开篇》中因为生也晚没见到柳敬亭,挥泪唱道:“我生不逢时马吉卿”。

  结束语

  泰州清代学者夏荃《退庵笔记》说,“新城尚书(王渔洋)言语妙天下,好雌黄。其丑诋左良玉作贼,……深尤明季诸老为良玉左袒,并贬柳老技谓与市井无异,其论极不允。……至贬柳技,其说尤谬。敬亭热肠侠骨,求之士大夫中不可多得,故当时通侯上相,东林诸君子极重之,匪如丁、苏辈仅以其技鸣也。技即工,果足以尽柳老哉?渔洋官扬州,年甚少,华胄早达,负其才气,凌铄一时,何有于柳老?而柳老周旋明季诸贤最久,迹其生平,长揖公侯,平视卿相,无丝毫媕婀,又何肯为渔洋下?此情事之逼真者。渔洋特创为此说,抹宁南兼抹敬亭,……冤乎!”

  曲艺史家陈汝衡,称柳敬亭为“一代伟大的艺人”。陈汝衡说,几百年来,对柳敬亭说书作贬词的只有王渔洋,但这只表现了王渔洋“个人粗暴的见解”而已。泰州学者周志陶,对于夏荃驳斥王渔洋,拍案叫好,并深情写道:

  泰州人一向把柳敬亭与近代的梅兰芳并举,称为“梅柳”。他们一位是京剧大师,一位是评话宗师,他们是前后辉映的两颗光芒四射的艺术明星。泰州有一首流传的小词歌唱这两位艺术大师:“吴陵好,绝技柳梅双。檀扇难消南渡恨,歌衫未卸北平妆。一例管兴亡。”他们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关心国家命运的高尚品德都值得人们无限崇敬。

  主要参考书:

  陈汝衡《说书艺人柳敬亭》

  周志陶《评话宗师柳敬亭》

  孔尚任《桃花扇》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