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国》这部长篇小说中,描绘出“居家养老天伦乐,人间真情孝为先”的养老蓝图。
诚然,读完录明的长篇小说,仍然觉得有些不大满足或火候稍欠之处:一是叙述故事过程时,略感冗长,不够精;二是描写激动人心的情节时,略显平缓,不够深;三是刻画次要人物形象时,略缺丰满,不够活;四是提炼地方语言的特色时,略少幽雅,不够浓。尽管小说中还有几点美中不足或不够到位之处。但仍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令人震撼;仍然能看到老人生活的希望,让人欢乐。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评《香香女的老人国》(3)
关注老龄化社会的“先行”之作(1)
——读李录明长篇小说《香香女的老人国》
段崇轩(作者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评论家)
(此稿载于2011年4月20日《文艺报》2版)
当下中国既是一个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期,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乃至危机的发生期。譬如官员*、贫富分化、体制僵化、道德沉沦等等,但这些问题通过全社会的变革和治理,是可以逐步克服和解决的。而一个国家的老龄化问题,却是由各种因素积累而成,渐次加速显现,深刻地波及着社会各个方面,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它只能因势利导,做好必要的应对和准备,却不能采用任何办法消除它。正如西方一些历史学家指出的,人口问题是历史发展中的“长时段”问题,它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起支配作用。现在,国际、国内的一些社会学家,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正在升温,但思想观点却不尽相同。譬如国内有学者认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同时认为: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红利的丧失,将可能导致人均GDP、投资和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以及公共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因此,可以预见,人口老龄化将是决定中国宏观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快速或持续平稳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但也有学者指出:要理性对待人口老龄化,既不要将它“妖魔化”,也不要对它掉以轻心。关键是政府要有清醒认识,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来。面对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态势,我们的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却显得十分迟钝,鲜有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录明出版了长篇小说《香香女的老人国》(以下简称《香香女》,作家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直面目前社会和家庭中的老龄化问题,描述了老龄家庭中几代人的艰窘生活和他们的拼力奋争,在老龄化题材领域起到了破冰和“先行”的积极作用。
老龄化从大处说是国事,从小处讲是家事,再往细处说是个人的私事。“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它决定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发展、命运、处境乃至思想、情感等等。《香香女》从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宏观着眼,而从一个家庭成员的关系和命运入手,展现了一幅逼真而严峻的世俗社会图画。小说中的刘军香(小名香香)和杨永兴,都曾是大学里的高材生。毕业后一个在企业当会计,一个在市委办公厅做文秘干部。云中山旅游,二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又有了一个聪明、漂亮、上进的女儿杨柳。这样的青年,这样的家庭,本该是比翼齐飞、不断进取、前程似锦。但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却赡养着四位老人,加上先离后聚的香香生母共五位老人。刘军香的命运可谓艰难而沉重。最初是香香的养父刘有旺饮酒过量患脑出血、手术后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然后是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婆婆邢有鱼、几次走失后最终因车祸而亡。后来是养母郭春花患胃癌做手术、病变后久治不愈去世。三位老人,数年光阴,夫妇二人全力以赴、摸爬滚打,尽着作为儿女的全部责任。老龄化家庭,折断了年轻人理想的翅膀,使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如牛负重。生活是庸碌的、艰辛的,但这个家庭充满了爱心与温暖。几位老人勤劳、慈善、正直。儿女纯朴、真诚、孝敬。父慈子孝,婆媳和睦,相濡以沫,承袭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美好伦理道德。小说的故事情节也编织得波澜起伏、曲折感人。刘、杨两家,不仅父辈刘有旺、杨根田,而且子女刘军香和杨永兴,都有一段美好而浪漫的爱情。两家之间又有一段戏剧性的因缘。这些都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待续)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评《香香女的老人国》(4)
关注老龄化社会的“先行”之作(2)
——读李录明长篇小说《香香女的老人国》
段崇轩(作者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评论家)
(此稿载于2011年4月20日《文艺报》2版)
人物塑造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作者是经过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训练的,因此在这部小说中着力刻画了几位富有个性的人物,保证了这部小说的成功。作者在小说的“后记”中着重谈了塑造的八位人物。主要人物自然是刘军香以及丈夫杨永兴。此外,性格豪爽、坚强的原部队炮兵团团长、离休干部刘有旺,漂亮贤惠的原部队卫生队护士、后成为刘有旺妻子的郭春花,市教育局退休干部、副教授杨根田;还有家庭妇女邢有鱼、杨刘两家的宝贝女儿杨柳、杨根田的初恋情人王枣叶等,都在作者简练、灵动的笔下,写得清晰自然、善良美好。让人感到不足的是,作者对他的人物看得太清楚、太理智,因此少了一些文学人物应有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点纪实文学中的人物味道。主人公刘军香我以为塑造得是成功的。作者对她的评价是:“她聪明贤惠,任劳任怨,尊老爱幼,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她是财经学院毕业生,业务过硬、珠算娴熟,成为全市有名的“玻璃会计”。但却没有“靠山”、不善社交、加上家庭拖累,沦落成为市委大院的清洁工。她本可以去超市、去公司当一个出色的会计师,多多赚钱,过上有小车有大房的富裕生活。但为了双方的老人,她竭尽孝心,困守家庭,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和心血。在今天孝道崩溃的时代,像这样重情重义、具有母爱情怀的女性,现在又有多少呢?另一位重要人物杨永兴的形象也是可圈可点的。她是北大的高材生,又分配到市委办公厅这样的核心部门当秘书,还是写材料的高手,本来是天时地利、前途无量的。但家庭的传统文化教育,再加上他的书呆子气,不仅在仕途上步履维艰,甚至被排挤到市文联。但又是他的“不识时务”,他拒绝了为企业家写自传、换取两套住房的美差;因热衷于写老年题材的新闻通讯,连个二级作家的职称也没评上。但在家里,他关爱妻子、孝敬老人、教育女儿,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这一人物身上没有光环,比刘军香显得更真实自然。是一个被社会现实所抛弃、被老人重负压弯了腰的小知识分子形象。
在《香香女》的艺术表现方法上,作者努力借鉴了多种方法和手法,以创造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在把握和表现生活上,力图使小说具有一种新闻通讯的真实性、及时性。除集中写了刘军香家庭中的老人情状外,又穿插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老人现象和问题。在小说的艺术模式上,则在探索一种通俗小说的写法,譬如直白的书名、章回小说式的目录、大故事中不断套入小故事等。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上,却依然沿用的是经典现实主义小说的套路,譬如情节的编织、人物的刻画、主题的揭示、语言的锤炼等。应该说作品的探索和融合是积极有效的,不少大众读者对它的喜爱和赞赏就是证明。
第十一章 痴呆婆失踪 收留妇认亲(1)
自从老丈人住院做手术以来,杨永兴大部分时间都围着老丈人转。医院、家务、工作,忙碌的晕头转向。转眼时间,一个冬天、一个春天就过去了,已到夏天。天气开始热起来。“六一”已到,这几天,女儿总是在幼儿园练习节目,白天练,晚上还要加班练,很晚才回来。这个星期天一大早,大概六点多,军香就要带女儿到幼儿园表演节目。在睡意朦胧中,他隐约听到军香批评女儿的吆喊声,嫌女儿穿衣慢、嫌女儿洗脸慢、嫌女儿吃饭慢……,最后,他听见防盗门“砰”地磕了一声,母女俩出门了,家里又变得安静起来。他还想多躺一会儿,不知不觉又睡着了。他实在是太累了,难得这样睡个懒觉。最后,当他睁开眼,一看写字台上的闹钟时,已经十点多钟了。他懒洋洋地起床后,感到有点饿,做饭又懒得做,就到厨房遛了一圈,看到女儿喝剩的半袋牛奶,他就拿起来,嘴含着袋子就一口气冷喝了,又一看还有两个面包,心里暗喜,随手拿起,三八两下就全吃了。上午该干什么呢?忽然想起,好长时间没有回爸妈那边了,潜意识也好,心灵感应也好,他总感到妈妈的病似乎又犯了,急忙骑了自行车向教育小区赶去。
一到爸妈家,他就急忙敲门。敲了两次,家里一点动静也没有。他拿出手机,拨了家里的号码,电话通了,就是没有人接。妈妈没有手机,他给爸爸买了一个,但爸爸从来不用,总放在写字台抽屉里,白缴了一百元的话费后,手机就再没缴费。他不想打扰邻居,先到院里等等再说。刚到院里就碰见同一单元的王叔叔,说,看见妈妈早上还上早市。他的心才平稳下来。可现在是上午十点多钟,老两口又能到哪里呢?
他正想着,看见爸爸骑自行车急急地回来了。
“爸,你去哪里来?”他忙问道。
“咳,早上我去锻炼身体,你妈去早市买菜,七点多我回家不见她,一直等到八点多还没回来。就急忙去找,一直找到现在也没找到。唉,很可能是又走失了。”爸爸说。
“那你先回去歇一歇,我去找。”说完,他就骑自行车去找。先是到早市的便民街,早市大都已收摊,满地是蔬菜、瓜果摊留下的垃圾,还有稀稀拉拉的留下不多的几个摊位。后来又到火车站。他走进火车站候车室时,正有到太原的一列客车要检票,人们叽叽喳喳地吵嚷着,大厅里满是香烟的臭味和人汗的臭味,检票员忙着在排着长队乘客的票上打着园孔。他从前面到后面,一个一个地打量了一遍,没有妈妈。又在候车厅的坐椅上查看,也还是没有 。一个乘客躺在椅子上睡觉,有两个染着黄头发的男孩鬼鬼祟祟地盯着旁边的行李包。他没有时间管这些事,又急忙向汽车站赶去。 。。
第十一章 痴呆婆失踪 收留妇认亲(2)
汽车站开往太原的一辆大巴车正要出站,检票员手里拿着一叠钱和车票夹子从车上下来,杨永兴急忙一步跨了上去。
“咳,咳,同志,满了。”检票员拉着他的胳膊不让他上车。
他说:“我不是坐车,我找一个人。”
他急忙上车,从后到前看了一遍,也没有妈妈。
“快下去,快下去!”司机吆喊着,车已发动了。他还没下车,司机已关门,门差一点把他夹住。他心里骂道,怎么这么缺德?
还有发往大同、内蒙和邻近县的汽车。他一辆一辆的都看了一遍仍不见妈妈的踪影。他又在汽车站周围看了一遍也不见妈妈的踪影。这时手机响了,是军香打来的。幼儿园表演已结束了。问他在哪里?做什么?他把情况说了一遍,让她回她妈家,先吃完午饭再说。
从汽车站出来,他又沿着几条妈妈可能走失的巷子转了几圈,还是没有。他已走的唇干口渴,筋疲力尽,勉强骑着车向家里走去。爸爸还在小区巷口张望着,看来妈妈还没有回来。他走过去叫上爸爸,一同回到家中。爸爸很快做了两碗西红柿挂面。他本来没有一点食欲,但看到做好的挂面,忽然来了食欲。也许是跑得太累,三八两下,几筷子就把一碗面吞到肚里。他忽然听到有人用钥匙开门。一阵惊喜,希望奇迹出现,妈妈能寻回来。他连忙站起来。但很失望,进来的人不是妈妈而是军香。
三个人心急如焚地商量了下午寻找的分工。他一个人在城北面和东面的几条主要街道;爸爸在城西面;军香在城南面。爸爸曾提出叫几个好朋友帮助找一找。但他和军香不同意,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如果声张出去,很丢面子。
三个人喝了些水就出发了。整个下午,三个人走街串巷,把整个城区都找遍了,还不见妈妈的踪影。爸爸也带了手机,以备找到了互相通通气。但是直到傍晚六点钟,妈妈还是杳无音信。妈妈好像从这个城市中蒸发了一样,什么面子?什么体面?随着傍晚的逐渐临近,他逐渐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两个人决定到电视台播放寻人启事。
在电视台拟完文字稿,交了二百元广告费出来后,军香回她爸妈家,他回教育小区父母家,等候电话。他给爸爸也打了电话,爸爸也回家了。
晚上七点中央新间、七点半本省新闻、八点才是本市新闻。到本市新闻时,他的寻人启事才飞播出来。就是在新闻下面打出字幕:“寻人启事。寻找邢有鱼,女,现年六十三岁,身体发胖,身高一米六五,穿蓝色裤子、白色衬衫,患有老年痴呆症,早晨从家走失。望有见到者,请通知家人,联系电话。必有重谢。”现代化传媒,很快把妈妈走失的消息传遍本市的千家万户。他盼望电话铃声,但到晚上九点钟,电话还是没人打来。他让爸爸坐守电话,自己又到街上寻找。 。。
第十一章 痴呆婆失踪 收留妇认亲(3)
夏天的夜晚,比炎热的白天凉爽了许多,杨永兴骑着自行车还是漫无头绪地走着,心里总是盼望着奇迹的出现。夜晚来临,妈妈在哪里过夜?一个可怕念头在他心里闪来闪去。走着走着,他也不知是什么时间了。忽然手机响了,是爸爸打来的。说今天不要找了,明天再说吧。他一看手机上的时间,已是夜里十二点了,又向前一望,已到郊区的开发区。他给爸爸回了电话后,蓦然觉得妈妈是不是在开发区?他不但没有往回返,而是继续向前走,到开发区找一找。他又骑着自行车在开发区转了一圈,有个黑影子的地方他都要看一看。在两处地方,有两个要饭的,躺在屋檐下,他都下车辩认。其中一个被他惊醒,骂骂咧咧,站起来要打他,他急忙走开。另外一个经仔细辨认,确认不是妈妈才骑车离开。他把开发区转了一圈,确实感到妈妈不在开发区。他一看手机上的时间,已是深夜一点钟了,才沿着云中路往回返。在穿过云中大桥时,望着缓缓流动的河水,心里不由地一阵凄凉。他用劲蹬了几下自行车,以最快的速度穿过大桥,向爸妈家里走去,他告诉军香,今晚就在爸妈家。
他累得浑身都瘫了。开始睡不着,后来梦见妈妈自己回来了,再后来就不知道了。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把他惊醒。他迷迷糊糊地去接电话。是一个热心人打来的。说在晨练时,发现城西田地里一个废机井房有一个老太太。他一看挂钟,已是早晨七点多钟。他“爸!”“爸!”叫了两声,没人答应,也不知爸爸到哪去了。大概一大早就又去寻找妈妈去了。连忙穿上衣服,也顾不上洗脸,骑上自行车向城西奔去。他按热心人所说,寻找着那个废旧机井房。
一个废旧机井房出现在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