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毕竟是书香门第,传出这种话是要毁了谢家名声的。但要说老爷没这么想法,那三姨娘又怎么会拼着搞这么一出?谢府一向严谨,内宅里太太抓一把,老爷又抓一把,想打听个消息破绽难寻。还有女士院的事情,除了二姨娘那里,府里是一点风声都没有,这件事多半是老爷亲手办的,涉及到老爷身边的人事,慧馨是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日子,慧馨老老实实的在屋里做针线,二太太却单独带了慧嘉去了趟龙华寺上香。据说在庙里碰到了大理寺卿卢夫人和卢四小姐。
又过了几日,谢四老爷一家终于到了。谢府办了一次全家宴,宴上谢家的四位老爷商谈了重修祖坟的事,还有给几位过了八岁的少爷小姐上族谱的事。慧馨到这时候才知道,谢家的子女不论嫡庶年过八岁就可以入族谱,且一律记在正室太太的名下,妾室在谢家是不上族谱的。
慧馨一听这话就如醍醐灌顶,许多想不通的事一下就通顺了。谢家未满十岁的小姐只有慧馨,慧楠和慧婵。而慧馨和慧楠今年九岁了,这次来京会被记入族谱。而慧婵才七岁无法上族谱,三姨娘自也是不在族谱上的,谢家打的主意必是送慧婵入南平侯府,谢家从一开始打的就是牺牲慧婵的主意,慧婵这辈子只怕都不会再上族谱了!谢家终究是爱惜自己的羽毛!
想通了这一点,这顿饭慧馨吃的就有点食不知味了,虽然跟慧婵谈不上姐妹情深,可是才七岁的孩子就被家人这般利用,实在让人心寒。慧馨看着坐在自己身边发呆的慧婵,心里一阵庆幸一阵酸涩。
宴后慧馨牵着慧婵的手往回卧房走,初冬的夜风树叶纷纷飘落,燕京的冬天比江宁来的早多了。慧馨给慧婵紧紧披风的带子,慧婵笑起来左脸颊有个小酒窝,小小年纪就是个美人胚子,长大了肯定比三姨娘还要漂亮。
接下来的日子,府里突然忙了起来,三太太请了两位教养嬷嬷来教几位小姐,这两位嬷嬷是刚满二十五岁从宫里放出来的,据说其中一位曾在当朝淑丽妃宫里当过差。这两位嬷嬷明显比江宁的嬷嬷要严厉严格很多,教的东西也比较深。
不知不觉到燕京快有一个月了,慧嘉的婚事却慢慢沉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二公子谢睿与大理寺卿家卢四小姐的婚事。有人说长幼有序,二公子的婚事定下来就轮到二小姐的了。慧嘉的精神却越来越差,经常看到她对着窗外发呆。而两位教养嬷嬷却更关注慧嘉的学习成果,教学重点也在慧嘉身上,经常留下慧嘉做特别辅导。
因三位在朝的老爷的新差事还没下来,眼看天就要冷起来,太太们就安排了准备整修下房子准备过冬。因人太多了不方便,三太太就带着几房的小姐到京郊的庄子暂住。。。
第七章
两位嬷嬷一起跟到了庄子上,每天的课程仍是排的满满的,一天下来虽然很累,但气氛却好了很多,慧馨每天都会到庄子上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这天晚上慧馨刚散步回屋,慧嘉便遣了丫环金竺来找,慧馨便带了木槿往慧嘉的院子。庄子大人少,每位小姐都分到了一个单独的小院子。
一进屋慧馨就看到慧嘉一手执笔坐在书桌前,桌上铺了张白纸,似乎要写字。慧嘉身后则站着一位面目陌生的婆子,白天听说府里太太派了位妈妈来找慧嘉。
慧嘉看到慧馨进来,招手让她也坐在书桌边,让金竺上了茶和几块小点心,对身后的妈妈说,“妈妈也下去吃点茶吧,我跟妹妹有几句贴己话说。。。”那位妈妈犹豫了一下终还是出去了,丫环们包括木槿也退了出去。
慧嘉抿了一口茶水,复又拿起桌上的笔,挥洒几笔勾勒出一朵莲花。慧馨看得眉头禁不住微挑,慧嘉的这朵莲花用的是简约法,简单的线条只描出花瓣的轮廓,层层叠叠的花瓣便更加层次分明,这种勾边技法在当世用的人不多,而慧馨却是最擅长这种技法的。
慧嘉看着莲花点点头又摇摇头,似乎不太满意,“七妹看我这花画的如何?”
“很特别。。。”慧馨由衷地说道。
“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学堂里的师傅教绘画,七妹妹都特别高兴,师傅也经常夸七妹妹书画天分高,我那个时候特别羡慕七妹妹,七妹妹的画总是别出心裁,我总是想那样的画要是我画出来的多好。。。”
慧馨听了这话心里有些不舒服,那时候慧馨刚病好没多久就入了学堂,发现学堂里还教绘画就很开心,那时候的慧馨也还没意识到要低调,本来前世就学过所以很是出了几日风头,直到谢老爷把慧馨单独叫去问了话,院子里的丫环婆子的眼光也变了样,慧馨才发现不知觉中因为出色得罪了不少人。谢老爷养了四个女儿,各个女儿都有自己的特色。慧嘉才学无双,慧琳天真烂漫,慧馨忠厚贤良,慧婵妩媚多娇。就是这个时候慧馨发现了谢老爷对谢家七小姐的定位——忠厚贤良。也是从这以后慧馨再不在人前作画。
慧嘉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了一个木匣,打开匣子里面放着几张折叠的纸。慧嘉拿出那些纸一张张打开,“这些是你那时候画的,我从师傅那里要来的,你知道吗,我那时候每天晚上都要临摹这些画,这样有一天我也可以画出这样的画。。。”
慧馨看着这几张已经磨损严重的画,鼻子有点酸酸的。。。你可以每天晚上都画画,我却只能偷偷地。。。
慧嘉又拿出一把扇子打开,扇面赫然就是慧馨画的那幅雨夜寺景,慧馨震惊地盯着慧嘉,“二姐,这画是从哪来的?!”
“这扇子是汉王送的,那天在邹城我和贺小姐遇到了汉王。”
这幅图在寺里被偷袭的时候丢失,当时丢失的东西只能在两拨人手里,庙里那位神秘人,或者偷袭的贼人。
“我明天就要回府里了,汉王府前几天来提亲父亲已经应允了。”
汉王今年已三十有八,汉王府里已经有了王妃和四个侧妃,再娶的女子只能是侍妾了。汉王竟要纳慧嘉为妾?!怪不得谢卢两家的联姻改成了谢二少爷和卢四小姐。
“其实能入汉王府,对我们家已经是高攀了。王府的规矩大,虽说只是侍妾,汉王妃已经派了两个嬷嬷到府里,回去后我就要跟着汉王府的嬷嬷学规矩,以后姐妹们怕也不能轻易相见了。。。”慧嘉苦涩地说道,“我心里一直有些话想对妹妹讲,错过今天以后怕是就没机会了。”
谢家书香门第,教育孩子的相处的方式便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几个孩子之间并不亲近,礼数总在情分之上,但是今晚的慧嘉让慧馨感觉好像从未认识过却又更加亲切。
慧嘉又拿起扇子,指着上面的画问道,“妹妹,你是何时做的这幅画?”
慧馨心下震惊,心里有无数的疑问涌上来,一时想不清该不该承认这幅画是自己做的。
慧嘉见慧馨犹豫着不肯说,无耐地道,“汉王讲这画裱在扇子上送我做定情信物,我已经认了下来,这个事情要圆起来,我必须知道这幅画怎么到了汉王手里,妹妹一定要对我说实话。”
汉王竟误以为是慧嘉画的么?是了,外人提起谢家的才女必是慧嘉了,这样一来慧嘉的确有必要知道实情。慧馨便斟酌着告诉慧嘉画的事情,顺便把对神秘人的推测也说了。这事情涉及到汉王说起来可大可小可有可无,慧馨可不想跟汉王这样的人物有牵扯,她得弄清楚慧嘉的想法,“妹妹其实也弄不懂这画怎么就到了汉王手里,姐姐是不是很为难?”
慧嘉皱着眉头思索了半晌才是说道,“你在后讲堂看到的那人只怕不是汉王,这件事你不要再去别人说,父亲母亲那边更是不能漏口风,你放心,我即已认了下来就绝不会改口。这件事你就当做从未发生过忘了吧。”慧嘉显然明白慧馨在担心什么,这样说便是把慧馨从这事里摘出来了。
慧馨松了口气,既然慧嘉愿意把这事遮过去那自己更是乐意当做什么也不知道,连忙向慧嘉道喜“姐姐这次能入汉王府,妹妹该向姐姐道喜的。”
慧嘉苦涩地笑了,“我今天只想跟妹妹说几句心里话,这些违心的妹妹就不要再说了,王府的妾也不过是妾罢了,入不了祖坟上不了册。说是王爷仰慕我的才华,我也不是那真傻的,这世上女子的才华又能值得什么,别人看中的不过是谢家的名声和人脉罢了。”
是了!太子位子不稳,汉王要争这储君之位缺的是文官的支持,现在朝中的文官大多是太子派的,那就只有从在野的这些读书人下手。谢家“一门四进士”,三个在朝为官,一个开了书院,年轻的几位少爷也是青年才俊,明年又有三位要下场科考,谢家再添几个进士也不是不可能的。汉王选择没有官职的二老爷下手,的确是好投资!可是谢家真会这么乖乖的投靠汉王??
这些话牵扯到朝堂,慧馨不懂也说不清,只能委婉地劝慧嘉,“姐姐不必如此在意,哪个女子出嫁背后不都是靠着娘家,再说爹爹一向疼爱姐姐,一定不会让姐姐受委屈的。”
慧馨的劝解慧嘉不好反驳,但心里却隐约觉得不是这样。慧嘉从小受谢老爷教导,对谢老爷的了解也比慧馨几个更深一层。谢老爷要做天下读书人的表率,怎么会轻易让自己背上攀附权贵的名声?
这些话慧嘉没法跟慧馨说,她只是盯着桌上的画看了一会动手添上了荷叶,“。。。妹妹可愿帮我完成这幅画?”虽然这样说,慧嘉却直接把笔递给了慧馨。
慧馨看了慧嘉一眼接过了笔再图上又添了一朵莲花,与慧嘉的那朵并蒂而生。两朵花相映成辉,不知道的人绝对看不出来是两个人画的。。。
慧嘉终于把画都收回了匣子里,包括刚画的并蒂莲。慧馨不想多呆下去就直接告辞了,走到门口又回头提醒慧嘉,“二姐,我以后不会在画这些画了,扇面上那幅那晚是放在我的随身荷包里的,二姐最好把荷包也要过来。。。”
慧嘉点点头,“我记得了。。。妹妹回去也把今晚的事忘了吧。。。”
。。。。。。
慧嘉先回府了,那两位嬷嬷也跟她一起回去了。剩下的女孩子们终于送了口气,三太太是个和蔼可亲的人,慧馨感觉好像过上了一直梦寐以求的轻松生活。那天晚上慧嘉说的话慧馨回去后也仔细的想过了,汉王既然误会那幅画是慧嘉画的还拿来做他们的定情信物,而慧嘉也已经答应承认下来,那这事就不在关慧馨任何事了,以后如果有人提起慧馨也只作完全不知了。
慧馨早上去田里散步,回来后做做针线,午睡后去庄子西边的池塘钓鱼,晚饭就用钓的鱼做汤做菜。慧馨忍不住望天祈祷让这样的日子一直下去吧。慧楠天天都跑来找慧馨,觉得这位七姐姐总是笑着一副很好说话的样子,不像五姐那么严肃也不像六姐老是对自己爱理不理的。
可是好日子总是过的太快,十来天后三太太就通知大家该回府了。
第八章
自从离开江宁后谢家发生了很多大事,谢老爷没想到邹城贺家已经投靠了汉王,更没想到汉王会看上慧嘉,谢老爷不得不承认汉王的这步棋走的妙。
谢家祖上农民出身却以严谨持家,到得谢老爷曾祖父辈就置下了不少田地做上了小地主,家里有了钱谢家就开始培养子弟考科举,到了谢老爷这一辈竟是出了四位进士。
谢家老太爷和太夫人早就相继去世,但谢老爷四兄弟却兄弟情深一直没有分家。这些年经过四兄弟的合力经营,谢家在朝中朝外的中下层文士中已经成了崛起的新贵。当年大理寺卿卢家也是看中了谢家的未来前景才有意与谢家结亲。
谢家四位老爷为使谢家跻身上层权贵之流,从多年前就开始谋划。当年谢家出了四位进士,人人称道羡慕谢家,但谢家本身根基不牢经不得眼红人的诟病,且四兄弟都从基层做起的话不知要几多年才能熬出头。
正好谢二老爷当年恩科的恩师卷入“立储之争”被罢官,二老爷便趁这个机会直接退出官场,回江宁开设书院。谢家四兄弟便三位在朝一位在野,相辅相成,二老爷的书院名声大起,另外三位老爷也仕途平顺。
说起当年蒋家的相救之恩其实也不过是谢家的顺势而为,谢家要扩大自己的根基联姻自然是最简单的选择。以谢家当年的家境,要在朝中找亲家是找不到很好的,而当年谢家看中蒋家则是因为蒋家做的是笔墨生意。
虽然同样是商人,卖笔墨纸砚的买家却都是读书人,尤其蒋家在京城笔墨行业虽比不上专供皇家的王家,却也排的上第二了。蒋家跟京城权贵多有生意来往,笔墨纸砚又是给主子们用的,所以京城权贵们没几个不知道蒋家的,蒋家在这些权贵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自然也是不容小觑了。
大赵朝女士院的入选方式是举荐式。地方上有固定名额由地方士绅共同举荐,京城则不限名额由京城官员和权贵举荐,当年蒋家就答应为谢家在京城争取一个女士院名额。
这次谢老爷进京一方面也是为了兑现蒋家的这个承诺,只没想到路上出了汉王这个变故。谢老爷原想在船上把事情压下,等到了京尽快跟卢家把事情定下来,汉王权再大也断不能在京城干出强娶的事情。
但更没想到户部尚书也已经是汉王的人了,户部尚书夫人办的茶会上,汉王又跟慧嘉见了面,虽然没发生什么事,但事情如果传出去谢家就是有一百张嘴也是说不清的,谢家四位老爷商量一番便决定先看看卢家是个什么态度,这便有了二太太上香偶遇卢夫人的事。
卢夫人带着四小姐偶遇二太太,言谈中透露出有意将四小姐许给二少爷谢睿,这等于变相退掉了慧嘉的亲事。卢家这样做即不得罪汉王又跟谢家保持了良好的亲家关系,卢家这般长袖善舞难怪从开国到现在都一直不衰。
这样一来,谢家攀上汉王这门亲事成了势在必行,谢老爷思来想去既然汉王这门亲事拒绝不得便不如将计就计。
上月末汉王以“七出之条”请废侧妃李氏,同时请旨皇后赐婚迎娶谢氏慧嘉为侧妃。此事一出果然举朝哗然惊动了皇上,当时正好有内阁文华殿大学士胡懿曾在好友的宴会上见过谢二老爷,且他这位好友正是出身二老爷的“望山书院”,就跟皇帝说起了谢家一门四进士的事,皇上便起了兴致宣了二老爷进宫觐见。
二老爷是个知趣人,君前奏对只谈古不论今,说的皇上圣心大悦。临到末了皇上终是忍不住试探二老爷对太子和汉王的想法,二老爷早准备好了说辞,“论及储位公有规矩理法可循私有皇上圣断,天家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堪为天下典范”。
二老爷这套说辞真是说到皇帝的心坎里了,皇帝早已按“立嫡立长”的规矩立了太子,疼爱二皇子不过是皇帝的一点私心,一帮朝臣就整天喊着要皇帝尊重祖宗规矩,喊的皇帝心烦,难道做皇帝就不能有一点私情了?
皇帝越看二老爷越顺眼,便想让二老爷留在朝里为官,但二老爷却是坚辞不受,言道“只愿为天子教导更多门生”,皇帝一时高兴赏赐了二老爷一只金笔。
当慧馨几个从庄子上回到京城的谢府,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赐婚的旨意已经下了,御赐金笔已经供在了老爷的书房里,据说这支金笔将来是要一起带回江宁供在书院里的。
慧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