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党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代党争-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崔杼是齐国的权臣,他的心病到底是什么呢?这还得从头说起。齐国的一个大夫叫棠公,他去世的时候崔杼前往吊唁,为崔杼驾车的是东郭偃,而东郭偃的姐姐就是棠公的夫人棠姜。棠姜是个美人,崔杼一见钟情,立刻催促东郭偃为自己把棠姜娶来。东郭偃不同意,崔杼十分坚持,并且请人卜卦,也很吉祥。但是东郭偃认为卦象不吉祥,是克夫之象。崔杼说,要克夫,那么棠公已经被克了。反正,最后东郭偃拧不过崔杼,他姐姐还是进了崔杼的家。
  崔杼强娶棠姜,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出了麻烦,齐庄公也看上了棠姜,最终通奸成功。这一定是强迫的,崔杼面对国君如此,似乎也没有办法可想。但是,齐庄公也太不客气了,棠姜跟他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跟崔杼的时间还多。庄公经常光顾崔杼的家,谁都知道是来干什么的。有一次,他还把崔杼的帽子赐给了别人,虽然随从劝他,他也无所谓。庄公说:在崔杼的家里,把他的帽子赏赐给别人,比较方便,我又不是缺少帽子。意思就是表示对崔杼的不在乎。
  崔杼本来还是容忍庄公的,现在看见庄公反而要不容自己,他真的愤怒了。用我的人,用我的东西,还不把我当回事。崔杼决定报复国君。
  这年的五月,莒国国君来齐国访问,齐庄公在都城的北郭举行招待宴会。崔杼是重要大臣,但是这个重要的国事活动他却没有参加,据说是病了。齐庄公只好到崔府去探视崔杼的病情,这是君臣友好的证明。然而,齐庄公对于崔府再熟悉不过了,他说是探视大臣病情的,但是他更想见到的却是棠姜。他看见棠姜进了一个房间,赶紧跟了进去。他刚进门,贾举在后面便拦住其他人,关上大门。国君经常在这里出没,随从们也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没有人怀疑这次有问题。棠姜跟着崔杼从侧门出去了,庄公还作浪漫情调,一边轻叩门框,一边唱起歌来。他想告诉棠姜,他在这里。他的歌声引来了全副武装的甲兵突然出现,庄公才发现事情不妙。他请求免死,不许。请求发誓结盟,不许。请求自杀,还是不许。他于是奔跑冲出,在爬墙的时候中箭,掉了下来,被大家乱刀砍死。
  这一切,显然都是崔杼的计划。跟随齐庄公一起死的有好多人。很多人应该是闻讯赶来。晏子也是其中一位。这位著名的贤臣,站在崔杼家的门外,略做思考。他的随从说:追随国君而死吧。晏子说他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那么,逃亡吧。晏子说:我没有过错,为什么要逃亡。国君如果为社稷死、为社稷亡,我应该追随,他为自己死亡,我又能怎样呢。最后,晏子推门而入,爬在庄公的尸体上,高声哭号,一副伤心的样子。崔杼都看在眼里,有人建议崔杼杀了晏子。崔杼说:他有民望,不杀他,可以得民心。。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中国历代党争》第三章(3)
崔杼不是个糊涂的人,他敢于杀皇帝就是因为崔氏家族树大根深的背景。崔杼杀了齐庄公后不但没事儿,还立了景公,景公让崔杼做右相、庆封做左相。到了齐景公二年(公元前546年),庆封趁着崔杼家族内部有矛盾,就一举消灭了崔氏家族。从此庆封大权独揽。庆氏家族迅速壮大起来。
  鲁国的三桓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这仨人都是鲁桓公的后人。具体说分别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说得就是他们兄弟几个的事儿。庆父是老大,不过是庶出,血脉不好,也就没了地位。叔牙跟庆父一个母亲生的。季友最小,跟鲁庄公是一个母亲生的。
  纵观鲁庄公的一生,说难听了是窝窝囊囊,说好听了是拼死扛着。想当年他的父亲鲁桓公在齐国旅游时被齐襄公所杀,鲁庄公随后即位,却不敢替父报仇;他的母亲文姜和舅舅齐襄公通奸,国人皆知,视为笑柄,鲁庄公却不能怎么着;眼看着友好邻邦纪国被齐攻灭,鲁国却只能那么呆呆地傻看着,而自己还要陪着杀父*的大仇人一起打猎寻欢;好不容易盼到了齐国大乱,自己梦想着扶立之功,哪知却被小白抢先;其后和小白死去活来地打了几场仗,各有胜负,但最后还是要去会盟、歃血,抬头一看,齐桓公高高站着做了帮主,自己依旧只能在下面呆着当小弟。不过也正是庄公死扛下所有的奇耻大辱,最后让齐鲁关系达到历史上融洽和谐的顶峰。虽然有点傍大款的心态,但是齐鲁亲上加亲的那几年,谁还敢欺负鲁国呢?这也许就是鲁庄公的野心吧。
  其实这世间又有多少人背负着难言的耻辱苟活着。说白了,其实人活着也是一种野心。生命来之不易、脆弱无比、稍纵即逝,能活下去,就已然很不错了。可惜就是这样忍辱负重,鲁庄公也没迈过32岁这个坎。
  公元前670年(鲁庄公二十四年)的一个秋日,阳光灿烂,齐侯襄公的女儿、桓公的妹子哀姜就要出嫁了。
  新郎官是鲁庄公,是新娘子的姑表哥哥,现任鲁国国君。哀姜见过这位表兄。他长得阔面大耳,一脸福相,看起来还蛮有为人君者的气度。唯一让哀姜姑娘不太满意的是:他的年龄大了些。
  此时的鲁庄公享位已久,年近不惑。就当时人们的平均年龄来看,已经是个半大老头。与他相比,年方二十的哀姜姑娘确实可算是“少妻”了。
  不过哀姜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这桩婚事早在二十年前她出生的时候就被她的父王和姑母敲定了。她也明白,这是她作为王室之女必然的政治使命。
  不过,除了夫君的年龄,还有一个问题也在困扰着哀姜:据说,鲁国的规矩特别多。
  当初周王室击败商汤征服天下诸部,把自己的宗室、功臣统统分封为王,派到各地去管理当地的土著。为了稳定统治秩序,也为了把王室贵族与庶民、奴隶区分开来,在“圣人”周公的主持下,王室出台了“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对贵族们的坐卧立行、吃喝拉撒都进行了不厌其烦的规定。几百年来,这些规矩一直得到严格的执行。
  到了哀姜出嫁这一年,虽然离孔子痛呼“礼崩乐坏”还有一百来年,却也早已是“人心不古”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周王室分封的各个“国字号”诸侯早已失去了兄弟之间的情谊,开始互相攻伐。就在十几年前,哀姜的哥哥齐桓公小白“挟天子以令诸侯”,败卫、灭遂、降郑,登上了霸主的宝座;而各国国内争权夺利的丑事也不断上演,兄弟反目、父子成仇不再是新鲜事。

《中国历代党争》第三章(4)
在这种情势之下,作为公共准则的“周礼”也就形同虚设了。大家都忙着用武力在乱世中抢得一杯肉羹,只有傻瓜才会抓着那些虚头不放。而鲁国,就是这样一个“傻瓜”。
  当时的鲁国,是出了名的“礼仪君子之邦”。例如,在鲁国,一个人只有行了“冠礼”(也就是成年)之后,才能出去与人交际;跟人家见面的时候,必须有第三人的引荐;见面之时,大家不但要忍受没完没了的鞠躬作揖,还要互赠见面礼。更要命的是这个见面礼也不能随便乱送:根据周礼的规定,只有士大夫以上阶层的男人才有资格互赠珠宝玉器。至于女人,只能送点枣子栗子。否则,就要被指责“非礼”了。
  鲁国人对周礼的坚持如此之认真,以至于各诸侯国一有重大礼仪活动,都会邀请鲁国国君去当主持人。当年齐桓公和哀姜的老爹齐襄公娶王室之女为妻,就请了鲁庄公的老爹鲁桓公去证婚。
  看起来好像蛮风光的。然而,规则有时候是把双刃剑。当大家都遵守的时候,你跟着遵守那叫识时务;当大家都不拿规则当回事儿的时候,你还抱着它不放,那恐怕就要吃亏。
  这个道理,似乎连未出阁的哀姜姑娘都明白。当临行前小白哥哥叮嘱她到了鲁国要守礼,不能像在家里一样任性时,她“哼”了一声,心想:“既然号称君子之邦,那么威风,干嘛不去统领诸侯、平定天下?看来也不过如此吧。”想到这里,她对哥哥说:“放心吧,我会好自为之。”
  说罢,钻进鲁庄公那华丽的迎亲马车,绝尘而去。鲁庄公鲁庄公骑马走在迎亲队伍的前面,不时回头看看载着自己新媳妇儿的马车,心里美滋滋的。他的好心情不是来自自己中年得少妻——作为一国之君,他从来不缺女人,而是因为,这个媳妇儿,可以让自己吃个定心丸。长期以来,鲁国和齐国这两个邻居一直都不怎么待见对方。鲁庄公自己主政以来,就已经和齐国干了好几仗。虽然有输有赢,但鲁庄公心里明白,在表兄小白的治理下,齐国兵强马壮,自己远非他的对手。如今娶了表妹,亲上加亲,以后可以不用再担心强齐压境啦!为了让表明自己的诚心,鲁庄公不顾一国之君的体面,亲自跑到齐国迎亲(一般都是派一个大夫级别的人代表的)。
  鲁国那些以维护“周礼”为天职的宗室朝臣们不了解庄公的苦心,对这种违规的做法本来就已经议论纷纷;而新夫人哀姜姑娘到了鲁国后,偏偏又加了一把火。
  婚礼过后,庄公为自己的新夫人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迎宴会,邀请宗室重臣都要携家眷参加。哀姜似乎故意要挑战鲁国“礼仪之邦”的名头,面对宗室各族的夫人们,她新手赐赠的礼品全是些金银珠宝之类。
  前面我们说过,当时女人之间只能送些不值钱的玩意儿。这下那些贵族们可坐不住了。大夫夏父展偷偷地蹭到庄公身边:“大王,夫人拿金银珠宝来赠人,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儿啊!”庄公兴头正浓,斜了他一眼,道:“这还不简单,现在国君家的人做了,就算开了个先例呗!”夏父展开始讲大道理:“君王要是做了合礼的事,可以流传后世;要是做了非礼的事,史书也会记上耻辱的一笔。史官们笔下可不留情,大王您还是好好想想吧!”
  庄公的好心情被夏父展三句话气跑了一半。他郁闷地站起身来,对着夏父展一拂袖,找哀姜一起送礼物去了。且说哀姜正在与夫人们寒暄,忽见一伟岸男子上前叩见。这人年纪不大,身重脚健,肩阔臂粗,英气勃勃,这个人便是公子庆父。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历代党争》第三章(5)
庆父,排行第二,是庄公的异母弟弟。鲁桓公共有四个儿子:老大鲁庄公和老四季友都是哀姜和齐桓公的姑母——夫人文姜所生;老二庆父与老三叔齐则是一个小妾所生。
  见夫人正与二弟相对,庄公赶紧过来引见。庆父躬身行礼:“臣弟庆父叩见夫人。”哀姜樱唇开启,微笑道:“庆将军英武之名,我早有耳闻。”言罢,二人四目相对,一个心道:“都说齐女秀美,果然名不虚传!”一个心想:“此人身形更伟,年纪又轻,比我那夫君,怕是要强得多吧!”二人竟然心意相合,情愫暗生。鲁国接下来这若干年的悲剧,自此也便开始了。
  庆父本不想来参加这个宴会。他与自己的王兄鲁庄公是面和而心不和。甚至可以说,庆父打心眼儿里厌恶他这个王兄。这种厌恶,从他十几岁就开始积累了。
  鲁庄公十二岁那年,他们的父王鲁桓公应齐襄公之约前往齐国主持婚礼。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襄公的妹子,此次也随同回国探亲。不想,文姜与哥哥襄公早就心怀鬼胎:两人从小耳鬓厮磨,早已暗生男女之情;此次文姜回国探亲是假,要与哥哥宫闱相会以解相思之苦是真。兄妹二人把鲁桓公灌了个酩酊大醉,便做下了苟且之事,成就一桩千古丑闻。
  此事最终还是被鲁桓公发觉。齐襄公和文姜一不做二不休,选择了杀人灭口。可怜的鲁桓公好心好意来做证婚人,落了个惨死他乡不说,临死还被扣了顶大大的绿帽子。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绝对都算得上奇耻大辱,何况受辱的是堂堂“礼仪之邦”的鲁国。可鲁国的宗室大夫们得知自己的国君横死他乡,却屁也没敢放一个,就默默地开始准备让新君公子同继位了。
  这可气坏了年方十岁的二公子庆父。在朝堂上,他挥舞着两条小胳膊嚷嚷着:“给我兵车三百乘,我要去找齐候报仇!”虽说小孩子的话不必当真,但一个小孩子都懂得去报仇雪恨,鲁国那帮宗室大臣们脸上多少有点挂不住了。主政大夫申糯偷偷问自己的谋士施伯:“你说咱们是不是应该去打齐国啊?”
  施伯捏了捏颌下的胡须,回答道:“不行。原因有二:第一,这事儿太丢人了,要是让诸侯列国都知道了,咱鲁国的脸往哪儿放?第二,从实力上讲,鲁国明显打不过齐国,去打人家只会让丑闻传得更快。”
  申糯一听有理,于是彻底取消了找齐国算账的念头,由着齐襄公自己找了个替死鬼敷衍了事。庄公鲁庄公继位后,这事儿更没戏了。鲁庄公从小性格懦弱,胸无大志;况且此事乃因他的亲生母亲而起,他又能怎样?
  可庆父那小小的胸腔里,自此却憋了一口恶气。庄公八年,齐国和鲁国作为盟国一起攻伐小国郕。战争打胜后,郕却背着鲁国单独向齐国投了降。齐侯也喜滋滋地接受了投降,而没有通知鲁国,鲁国又一次受到了严重的侮辱。
  庆父立即向王兄进言,认为应对齐国实施报复。可庄公怎么讲呢?他半躺在王座上,眯着眼睛对庆父说:“不行。这次的事都怪寡人我德行不够,齐国人没有什么不对的。我们还是修身修德,等待时机吧!”庆父心中怨恨,只好拂袖而去。
  从此,在庆父的眼里,他这位王兄与废物无异。他看透了鲁国宫廷上下这班人的嘴脸:他们只会在虚文褥节上做文章,是一帮胆小懦弱、明哲保身的伪君子。

《中国历代党争》第三章(6)
庆父最初起夺权的念头,是因为看到国内一班人的无能,希望自己能振作国威,报仇雪恨。如果说这个动机还算是“高尚”的话,那他为此所采取的用“下半身”夺权的手段,就只能用“不堪”来形容了。而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更是离那个“高尚”的动机相差十万八千里。
  夏、商以来,我国的王位继承制度一直有两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但自西周以降,“嫡长子继承制”逐步确立,“父死子继”变成主流。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国君如果有嫡子,那是一定要传给嫡子的,而且要传给贤能的嫡子;如果没有嫡子,则要传给年长的庶子。
  在号称“礼仪之邦”的鲁国,祖宗周公之后到庄公之前的14任国君中,有6任是弟弟即位。但在这6任中,只有一任(武公)是正常即位,其余的不是篡位就是因为储君年幼而代行其位。这说明“兄终弟及”的合法性已经受到质疑。
  庄公鲁庄公一直没有娶正室夫人。他早年纳了一房侧室,此时膝下只有一庶子斑。这对于有夺权之念的庆父来说是件好事。只有一个潜在对手,总比要面对“七狼八虎”强多了。更何况,斑和自己一样,只不过是个庶子。
  可是,如果庄公娶了夫人生一大堆嫡子出来呢?所以,当庄公宣布要娶夫人的时候,庆父心中充满的忧心,但是,当他在欢迎宴会上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如花似玉的“嫂夫人”时,他心念一动,计上心来。
  娶了青春貌美的小表妹之后,中年人鲁庄公便“从此君王不早朝”了。而且被鲁庄公用马车载到鲁国来的,可不止哀姜这一个表妹。
  春秋时代贵族嫁女有个风俗:除了送嫁妆之外,还送人。新娘的丫头婢女,甚至亲妹子,都可能被一股脑儿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