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前巧脱身】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在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同年八月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临终叮嘱杨仪说:“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惊疑。吾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若司马懿来追,汝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懿见之必惊走矣。”杨仪一一领诺。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李福又至;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文伟之后无人矣,故而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
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摸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却说夏侯霸引军至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急回报司马懿曰:“蜀兵已退尽矣。”懿跌足曰:“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夏侯霸曰:“都督不可轻追。当令偏将先往。”懿曰:“此番须吾自行。”遂引兵同二子一齐杀奔五丈原来,呐喊摇旗,杀入蜀寨时,果无一人。懿顾二子曰:“汝急催兵赶来,吾先引军前进。”于是司马师、司马昭在后催军;懿自引军当先,追到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乃奋力追赶。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急勒回马便走。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马嚼环叫曰:“都督勿惊。”懿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二将曰:“都督休怕,蜀兵去远了。”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睁目视之,乃夏侯霸、夏侯惠也;乃徐徐按辔,与二将寻小路奔归本寨,使众将引兵四散哨探。
过了两日,乡民奔告曰:“蜀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维引一千人断后。前日车上之孔明,乃木人也。”懿叹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这是诸葛亮用的最后一计了,如果换了别人,这一计恐怕瞒不过司马懿了。只因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再加上这次出祁山,诸葛亮数次引司马懿出战而未得逞,所以这次撤兵,司马懿又以为是调虎离山之计,所以不敢轻动。没想到的是,孔明不是调虎离山,而是金蝉脱壳。
21…4巧用外相惑他人 金蝉脱壳巧脱身
案例一:
话说红军开始长征之后,蒋介石就派出大批人马对红军实施围追堵截。贺龙率领的这支红军也得到了蒋介石给予的同等“待遇”??蒋介石不仅派军队在后面追赶,而且还派出飞机从空中实施轰炸。
有一天,正是火热的天气,太阳一露头就晒得人如火烤一般。贺龙命令红军战士戴上草帽遮太阳,加速前进。不一会儿,敌机出现在红军头顶上,发现有红五星的草帽就轰炸。贺龙命令:“散开,进树林里隐蔽!”红军战士跑进树林中隐蔽起来,敌机没有了目标,在空中盘旋了几圈之后,很快就飞走了。贺龙集合部队继续前进。
通过这件事,贺龙就想:敌机在天上,我们在地面,他怎么知道我们是红军而不是国民党的军队呢?想来想去,他想到红军头上的那顶有“红五星”的草帽。草帽一戴,不仅目标大,而且那红五星是个明显的标记,这不明明告诉敌机:我们是红军,你快炸吧!想到这儿,一条利用草帽骗敌的妙计在贺龙的脑海里形成。
当队伍翻过大山,来到了一片平地。贺龙下令:“同志们,摘下草帽,放在路上,继续前进!”战士们不理解:太阳越升越高,天气越来越热,而且这个地区说下雨就下雨,为什么要我们把惟一能遮阳避雨的草帽扔掉?但是,不理解归不理解,命令是要执行的,战士们很不情愿地摘下头上的草帽,并按贺龙要求放在路上。
贺龙看看天,又看看这些草帽,笑了笑,领着队伍继续前进了。红军队伍走了没有多久,追赶贺龙的白军赶到了。白军军官催着士兵拼命赶路,士兵们一个个热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正在他们热得难受的时候,看见满地都是草帽,便争先恐后拾起来,开始用于扇风,继而往头上戴,由于草帽不够一人一顶,还发生了争抢。白军当官的以为这些草帽是贺龙率领的红军在狼狈逃窜中扔掉的,想不到是贺龙用的计,在制止其部下“别抢”的时候,自己也抢一顶戴在头上。
白军戴着草帽去追赶红军队伍。敌人的飞机又出现在天上。贺龙率领红军大摇大摆地走着,并没散开,也没有隐蔽。敌机在低空盘旋了几圈,大概发现了贺龙这支队伍,但是没有轰炸,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支队伍头上没有戴草帽,不是红军,不能随便轰炸。敌机继续搜索,终于发现了一支戴着红五星草帽的队伍,降低高度一看,不错,正是“红军”,可这支队伍大不以为然。他们知道天上的飞机是自己的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因此非常高兴,有的甚至还摘下头上的草帽挥舞,以示向飞机致敬,仍然大摇大摆地走着。 可是,就在他们高兴的时候,几架敌机飞快地俯冲下来,炸弹一个接着一个地往下扔。随后炸弹在白军中开花,白军被炸得死的死,伤的伤。
案例二:
改换商品名牌或商标。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在1985年春节晚会上表演的相声“宇宙牌香烟”,就是讽刺这种生产劣质产品,又不提高质量,以经常改换产品名牌或商标,来坑骗消费者的恶劣行为。
对付金蝉脱壳,对消费者来说一定不要被商品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去伪存真,了解实质;对生产经营者来说则应更好地运用名牌、商标及包装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在经营活动中运用此计策,给对方造成错觉,伪装自己的真正意图,则往往会取得成功。在商业经营中,有一种称为物价或赠送的推销策略,在美国一些商店几乎每天都有一种物价商品出售,在我国这一策略也很常见。如1992年“六一”前夕,东北××保健品制造公司在长春国贸中心举办??为少年儿童赠送100营养液和视力健营养液活动,在赠送之外产品价格下浮5%。生产厂家与经销商店为此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媒介上,大做广告,进行宣传,这似乎是在吸引顾客前来领取赠送商品,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顾客都能免费得到这种商品,但顾客们看到广告后,纷纷争相前来,有得到的,有没得到的或得到的不足,就以下浮价格购买了该产品。这就是生产厂家与经销企业的声东击西之计,赠送商品不是其真实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吸引顾客,提高知名度,扩大销售。 声东击西之策在商务谈判中也常被采用。有些商务谈判的目的,并非是要成交,他们往往把谈判作为声东的表面现象,而真正的目的是在谈判之外,如稳定对手之后,再到别处活动;暂时拖延,等待时机;保留产品或存货等等。
22…1遇敌困之捉贼计 关门以待瓮中鳖
【原文】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出处】
关门捉贼使流传已久的民间俗语,其义不言自明。它与另一民间俗语“关门打狗”的意思相近。后来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小智谋移用于战争,便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在军事实践中,它与军事家和军事指挥员们常讲惑常用的围歼战、口袋阵等大体相当。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使用此计的比比皆是。就我国古代战争史来说,使用此计的著名战例,较早的友战国 时代孙膑 庞涓马陵道之战(公元前342年)、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汉初的楚汉垓下之战(公元前203年)等,此后运用此计消灭对手的就更多了。
【按语】
古人按语说: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者,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矿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关门捉贼,不仅仅是恐怕敌人逃走,而且怕它逃走之后被他人所利用。如果门关不紧,让敌人脱逃,千万不可轻易追赶,防止中了敌人的诱兵之计。这个贼,指的是那些出没无常、偷袭的游击队伍。他们的企图,是使对方疲劳,以便实现他们的目的。
兵书《吴子》中特别强调不可轻易追逐逃敌。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亡命之徒隐藏在旷野里,你派一千个人去捉他,也会十分困难,这是为什么呢7主要是怕对方突然袭击而损害自己。所以说,一个人只要是玩命不怕死,就会让一千个人害怕。根据这个道理推测,敌军如能脱逃,势必拼命战斗,如果截断他的去路,敌军就易于歼灭了。所以,对弱敌必须围而歼之,如果不能围歼,暂时放它逃走也未尝不可,千万不可轻易追击。
【释义】
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
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外名日“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意为:剥卦说,有所往则不利。
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计名探源】
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矿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案例典故】
公元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成都,纠集残部,并请沙陀李克用出兵攻打黄巢的起义军。第二年,唐军部署已完成,出兵企图收复长安。凤翔一战,义军将领尚让中敌埋伏之计,被唐军击败。这时,唐军声势浩大,乘胜进兵,直逼长安。
黄巢见形势危急,召众将商议对策。众将分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认为不宜硬拼。黄巢当即决定:部队全部退出长安,往东开拔。
唐朝大军抵达长安,不见黄巢迎战,好生奇怪。先锋程宗楚下令攻城,气势汹汹杀进长安城内,才发现黄巢的部队已全部撤走。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众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财物。士兵们见起义军败退,纪律松驰,成天三五成群骚扰百姓。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将领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成天饮酒作乐,欢庆胜利。
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高兴地说:敌人已入瓮中。当天半夜时分,急令部队迅速回师长安。唐军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呼呼大睡。突然,神兵天降,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长安城内,只杀得毫无戒备的唐军尸横遍地。程宗楚从梦中醒来,只见起义军已冲杀进城,唐军大乱,无法指挥,最后他在乱军中被杀。黄巢用“关门捉贼”之计,重新占据长安。
【赏析】
关门捉贼,不仅仅是恐怕敌人逃走,而且怕它逃走之后被他人所利用。如果门关不紧,让敌人脱逃,千万不可轻易追赶,防止中了敌人的诱兵之计。这个贼,指的是那些出没无常、偷袭我军的游击队伍。他们的企图,是使我军疲劳,以便实现他们的目的。兵书《吴子》中特别强调不可轻易追逐逃敌。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亡命之徒隐藏在旷野里,你派一千个人去捉他,也会十分困难,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怕对方突然袭击而损害自己。所以说,一个人只要是玩命不怕死,就会让一千个人害怕。根据这个道理推测,敌军如能脱逃,势必拼命战斗,如果截断他的去路,敌军就易于歼灭了。所以,对弱敌必须围而歼之,如果不能围歼,暂时放它逃走也未尝不可,千万不可轻易追击。
如果指挥员能统观全局,因势用计,因情变通,捉到的也可能不是小贼,而是敌军的主力部队。所谓“关门打狗”,就是这种情况。
22…2张隽义木道身亡 程昱出招捉猛将
【张隽义中计身亡】
蜀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在诸葛亮五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用装神弄鬼之计割取了陇上的麦子,以充军粮,又在卤城(今甘肃天水西南)伏击了司马懿,并大败魏的西凉援兵。但是驻守永安(今四川奉节)、负责供应大军粮草的李严,却因军粮筹措不好,害怕诸葛亮怪罪,就假造了东吴要进攻蜀国的消息,派人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得到报告后,很是吃惊,为避免被东吴抄了大本营,他下令马上撤军回国。他先命驻守祁山大寨的兵马退回西川,然后又令杨仪、马忠领兵在剑阁(今四川剑阁北)和木门道(今甘肃天水西南)两处埋伏,约定炮声为号,塞断道路,两下夹击追兵,又令魏延、关兴引兵断后,又在卤城虚设旗号,然后大军向木门道撤退。
当巡哨兵把蜀军撤退的情况报告给司马懿时,司马懿高兴地说:“现在诸葛亮已经撤退,谁敢去追?”司马懿手下大将张?要求领兵追击,但司马懿却说:“你性子太急躁,不能让你去。”张?不服地说:“都督出兵之时,已命我为先锋。现在正是杀敌立功之时,你却又不用我了,我不知这是什么原因?”司马懿说:“蜀军现在撤退,一定会在险阻之处设下埋伏,只有十分仔细的人,才可以去追击他们。”张?又说:“这点我也晓得,请都督不必挂虑。”司马懿只得说:“这是你自己要去的,到时可不要追悔。”张?奋然说:“大丈夫理当舍身报国,我虽万死也不会悔恨。”司马懿无法,只好说:“你既然坚持要去,那就带领五千兵马先行,再让魏平率二万部队押后,以防埋伏,我再率三千人在后面接应。”
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