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多么伟大,但他确实解释不了分子层次的生物现象,按照达尔文的解释,任何生物的出现都是小部件叠加的结果,而生物分子科学的研究却彻底毁灭了达尔文的幻想。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69
第三节 现在的猿猴可以变成人吗?
不但在微观领域如此,在宏观领域中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的理论,我们今天的模样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但我们又确实找不到这些“必然性”究竟在哪里。
达尔文创建的整个人类进化学说,其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当气候的巨大变迁使森林大片消失,类人猿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就从此开始了。如果这个条件不存在,那么整个人类进化体系就不能成立。
起源于东非大裂谷的南方古猿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露露”的化石就在此处发现。因此,东非大裂谷自然环境变迁,成了支撑人类进化学说的关键。科学家称,500万--12万年之前,由于东非气候突然变冷,大片的热带雨林消失了,这就迫使人类的远祖--南方古猿从树上下到开阔的大草原,从四肢攀援到练习用二足行走,于是乎,古猿拔掉身上的兽毛,最后变成了人。
进化论的这个前提只是一个假设,当然许多人都希望这个假设可以成立,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起源问题。但是,最近一些科学家在东非地区的考察,却使达尔文的人类进化学说中环境变迁这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一下子变得不存在起来。
美国耶鲁大学金斯顿考古队对东非的地理、气候做了十分细致的考察研究。他们对肯尼亚大裂谷南端的图根山丘的碳化土壤进行了同位素检测,结果发现,自从1550万年以来,大裂谷地区的雨林和草原的混合就跟今天完全相同,根本不存在上述传统所说的气候大变化。要知道,东非古人类的考古化石最上限也不过400万年,也就是说,非洲的古猿竟然可以在虚拟的自然条件之下完成从兽类向人的进化,这是不是太荒唐了?这支考古队在最后的报告中写道:“人类的进化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这(指东非大裂谷地区气候的考察结果)可能迫使我们要寻找其他的因素来解释人类下地行走的原因:为了食物和为了占领更加优越的生态环境;受到其他物种的竞争,等等。”如此说来,人们要想使自已的学说成立,非要迫使东非古猿下地行走不可,不论这些古猿是否愿意,非下来不行,即使不是真的自然环境变迁,我们也要虚拟出一个自然环境变迁的事实出来。看来,我们这套进化理论过分脆弱了,也过分霸道了。
现代科学的脆弱还不仅如此。考古学所发现的古化石,是支撑人猿同祖进化理论的主要证据,但正是在这方面,更显示出其脆弱的本性。
首先,现在我们考古中发现的人类化石量极少,越是往前,化石量就越少,考古学家往往根据几颗牙齿或一个、半个头盖骨化石为依据,进行洋洋洒洒地推论,明显地证据不足。
1995年初,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介绍中国古人类考古50年来的主要成绩。读着这篇文章,明显感觉证据不足,比如,著名的元谋猿人,也就发现了两颗内侧门牙,一左一右;蓝田猿人只有一个下颔骨;丁村人,只有三颗牙齿,一小块头盖骨;马坝人,只有一个不完整的头盖骨;柳江人,只有一个完整头盖骨,四个完整胸椎及五段肋骨;资阳人,只有一块头盖骨,一块完整的硬腭;山顶洞人略多一些,有三个完整的头盖骨,几十颗牙齿和一些脊椎骨。要知道,从元谋猿人到山顶洞人中间有150万年的时间,我们仅凭一点点资料竟然能勾画出人类150万年的发展史,真有些不可思议。你怎么能用一小块头骨就确定它是人还是猿,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无论如何,读着古人类学家给我们的结论,总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
外国的古人类研究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化石》杂志1995年第一期曾报道,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会上,科学家展示了大约450万年前人类始祖的化石,命名为南方古猿,其证据:头骨后部一小块,耳骨和牙齿的一些碎片。1856年,在德国迪赛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山洞里,人们发现了一块不完整的头骨和几根腿骨化石,从此,尼安德特人竟然成了早期智人的代名词,虽然后来又有少量发现,但证据乃不充分。
事实上,关于人类进化体系中的化石不完整性,早在19世纪英国的郝胥黎就曾指出过,人类不能直接从猿进化而来,中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化石空白区。至今的考古学也同样证实,所谓的新人之后有4万年的化石空白,这4万多年里,正在进化中的猿类跑到哪里去了呢?难道是跑到另外一颗星球去完成进化了吗?实际上,不但是人类,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没有进化中期的化石,为解决这种尴尬,科学家只有提出“突变学说”,即生物的进化不是逐渐完成的,而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突然发生的。但这也是假设,而且更加没有证据。
其次,在考古测定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目前我们考古测定通常使用碳-14测定法,但碳-14很不稳定,年代越远,差距也就越大,在人类化石的测定方面,有的误差几万年或几十万年,比如,元谋猿人170--100万年,相差了70万年,蓝田猿人115--75万年,相差了40万年。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70
还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研究时间并不算长,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大约出现于4000多年以前,后来经过考古发现,把这个年代逐步高移1万年、2。5万年、4万年……再往后,美国科学家提出了10万年说,现在又提出了450万年说,这种大动荡的本身也说明了一些问题。而且在这其中也伴随着相当大的学术争论。
因此,有不少人对这套进化模式持怀疑态度。尽管从猿到人的进化中有许多诸如考古等方面的证据,但仔细分析起来,其中仍不难发现许多问题,如猿人和古人之间的过渡类型是什么?古人是如何向新人飞跃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变化的?为什么缺少中间类型的化石?
有人从进化的角度提出疑问:脊椎动物的四肢都着地,这样分散了脊椎骨的压力,这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是合理的。而人却是直立行走的,直立人的脊椎所承受的压力过分集中,反而不如四肢行走的脊椎动物合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进化呢?它是进化还是退化?
现在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由于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外形上)就是人能直立行走,而动物则是爬行,因此我们总是想尽办法去解释这种区别,由于人比动物要先进得多,因此在解释时,我们总是首先确定这种区别的合理性,总是将这种区别看成是首尾相接的进化证据,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误区呢?大家都在讨论直立行走的好处,那是因为我们人就是直立行走的,为什么不去分析一下四肢行走的好处呢?
按照一般观念认为,人类手脚的分工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当自然环境变化将古猿赶出丛林,从而使前肢进化为手臂。而东非大裂谷地区的考察已经证实,这个前提条件至少在东非是不存在的,那么促使猿人手脚分工的环境又在哪里呢?同时,我们发现,蓝田猿人和山顶洞人,他们生活的地区并不是大平原或草原,而是植物比较茂密的山区,世界其他地区的猿人生活环境也基本与此相类似。而在这种自然条件之下,用四肢行动难道不比只用后肢行动更为有利一些吗?怎么会发生手脚分化的进化呢?
再者,用血浆蛋白分子差异程度的定量测定发现,人与现在的大猿、黑猿最为接近,大约在4000万年以前,人与大猿、黑猿分手。可奇怪的是,经过4000万年漫长的岁月,大猿和黑猿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它们永远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照目前的进化程度看,它们再经过4000万年也不会进化成智人和现代人。如果进化论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那么这个规律应该适合所有生物的进化,既然已经有一支猿类进化为人,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正在进化的其他猿类呢?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其他猿类进化成人的趋势?为什么地球上只有人类的进化获得了如此速度?
如果从整个地球生物界来考虑,动物的进化虽然在体形上会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功能和特点上却是应该有同步进化的特点,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动物吧!哺乳类和爬行动物中有许多特点和功能是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它们是沿着一条本质相同的轨迹在进化。而我们人类却是整个动物界的奇迹,我们进化的轨迹与他们根本不同,简直就是两回事,除了人以外,我们再也找不着直立行走的动物。如果说直立行走标志着动物的进化,那么这种进化就不应该单单反映在人类身上,而在其他物种之间也应该有类似的进化发生,这才符合整个地球动物进化的规律。然而在其他动物中,我们看不到一点点直立行走的趋向,这是为什么呢?如此追问下去,我们人类的进化谱系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生活在地球,对地球自然界生物的进化有相当直观的认识,进化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自然界里更好生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跑得快,使你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捕捉到食物和逃避攻击;身子灵巧,可以使你巧妙地逃避天敌的进攻;目光敏锐,可以更早地发现食物或前来进攻的对手;力气大,可以轻易地打败对手,保护自己;爪牙锋利,可以具备极其有效的进攻武器。可我们人类是向这些条件进化吗?不,不是。进化没有给我们飞快的速度、灵巧的身躯、鹰一般的目光、牛一般的力气、猛虎一样的利爪。我们什么都没有。那么,自然界为什么要如此进化人类呢?这种进化有什么合理性呢?一点都看不出来,可以说,我们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与这个自然社会格格不入,要么我们是错误的,要么自然界是错误的。
时至今日,许多人依然认为,人类的进化是源于自然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洋流、冰川、地轴倾角、气候、生物变化等等。但是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生活在地球上,与地球上许许多多动物同样经历着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压力,由于这种压力是共同的,因此由压力引起的变异也应该具有趋同性。可人类的进化道路恰恰与其他动物没有丝毫的相同之处,这又是为什么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71
如果谈到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智力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更是左右碰壁,而智力问题又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所在,没有人能够回避得了。
人类的智力来得莫明其妙。智力的发展应该有两个条件:第一是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为了生存就需要更多的智力去获取食物;第二是动物的群居性,群居的动物可以形成一定的社会模式,要求以更高的智力来处理。这两个条件都符合我们人类,我们曾经有过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们也是群居动物。但问题在于,这个理论根本没有普遍性,对许多动物而言,目前的生活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苦,人类的捕杀与环境污染就使许多动物快要绝种了;地球上群居动物绝不仅仅是人类,连蚂蚁都是群居动物。在这两个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其他动物的智力发展水平如何?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人种问题也是进化论不好解释的谜案。现在世界上基本有黄、白、黑、棕色四大人种,这四种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就其土著地区来说,黄种人基本在亚洲,白种人基本在欧洲,黑种人基本在非洲,而棕色人种则在澳洲,美洲的印第安人大至属于黄种人系,即蒙古人种。这四色人种的区别不仅仅在肤色上,而且在生理结构方面也有细微的差别,比如说,黑种人血液当中所含红血球就与黄种人不同,它能输送更多的氧气,因而黑种人在运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黄种人的味觉系统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因此中国菜也是五味俱全,花样繁多,而白种人的味觉系统则十分迟钝,只好在吃的方面简单一些了,等等。
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那么这四个人种应该是由四种猿演变而来。然而,进化论又断言,从猿进化到人是自然界中的偶然现象,地球上只有一支猿类进化成了人,所以它不可能普遍适应灵长类的进化模式。这本身不是很矛盾吗?既然已经有一支猿类进化成了人,那么其他猿类为什么不可以进化成人呢?既然只有一支猿类可以进化为人,那么四色人种又是怎么来的呢?如果说有四支不同颜色的猿遗传进化成了四色人种,这本身是违背进化论的,而且我们也找不到地球上曾经存在过黄猿、白猿、黑猿、棕色猿的证据。
如果说四色人种的确是由一支猿进化、变异而来,那么这种变异与自然生存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知道,依据进化论的观点,生物的变异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而且唯有适于生存的变异才可以保留下来。那么这支进化中的猿为什么要发生如此变异呢?非洲基本在赤道两侧,乃属于热带地区,如果非洲黑猿要发生变异的话,也应该变异成白人,这样可以反射一些太阳的光线,在物理学上也说得过去,可是非洲人种恰恰是黑色的,这如何解释呢?问题还有,如果说非洲人是黑色的就是符合自然规律,那么美洲印第安人呢?他们一样生活在赤道附近,所接受的紫外线与非洲人一样多,为什么他们不是黑色的呢?再说白种人,现在白种人的老家欧洲,基本在北纬30度以北,已经过了北回归线,像欧洲北部的一些国家,生活的纬度都很高,黑色皮肤不是更可以吸热保温吗?可他们恰恰都是白色的,像冰雪般的颜色,这又是为什么呢?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人类的起源问题,历来都是一个古老的新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关于人类起源的假设,并不能最终解决这个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至今,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依然原封未动摆在那里,它与人类初期提出这个问题时还是一样的新鲜。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72
第四节 人可以被制造吗?
几乎世界所有民族的史前“创世纪”神话篇章中,在解释人类起源时,都说是神创造了人,基督教说是上帝创造了人类,中国神话说是女娲或黄帝创造了人类……那么,就有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人是可以被制造的吗?
创造与发明是现代人的拿手好戏,从60万年以前,人类发明第一块石器开始,人类就走上了制造业的道路,我们的文明就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制造的本领越来越高,我们不但可以制造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像一张床,一部电话,一台机器,一辆汽车等,我们还可以在生命的基础上再造新的生命。
植物的杂交在生物学上有特殊的优势,它可以综合双亲植物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明显高产。在千百年的农业生产当中,人们早已对杂交有了深刻的认识,比如说,现代农业中,为了解决沉重的吃饭压力,农业科学家在育种上首先考虑的是高产问题,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培育,将农作物中的高产基因稳定加强,其次才去考虑有关品质的问题,搞得现在许多菜吃起来没有味道。
苹果有苹果的滋味,梨有梨的味道,千百年来,它们就是以各自的特点生存于地球上。然而,自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