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4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政东道:

“说不上突然吧,应该讲是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考虑,本来在安新就想采用这样的模式,不过安新是发达城市,加上一直还在思考之中,觉得也不是很成熟,所以就没提出来,不过,对于省里像这两大块欠发达的地区还是很适合这种模式的,就说通常的常委班子构成吧,除了书记、副书记,就是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真正懂经济工作的只有一个市长、一个常务副市长,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其他常委也懂经济,但毕竟工作重心不在经济上,这怎么行啊?重大经济决策中出现分歧怎么办?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的意见就一定正确吗?我看不一定。”

于德江马上表示反对,当然,语气很缓和,脸上挂着笑容:“政东省长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常委班子的构成是有成规的,什么人进班子,什么人不能进班子,这都是由规定的,而且政东省长也讲,其他常委也有些事从事过经济工作的,虽然工作重心不在经济上,但对经济也还是很了解的嘛,何况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对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所有的领导干部想必都是对这方面非常关注,并且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陆政东笑道:

“德江书记说的有一定道理,只是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过去做过经济工作,未必就能主持领导今天的经济工作,就拿这两大板块来讲,这些年这些地方的主要领导,应该讲也是省里经过慎重考虑安排的精兵强将,可是这两大板块,这些年发展是发展了,但发展的速度依然还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少,一直没太大的起色。

出现这样的结果,不是这些同志不够优秀或者不够努力,这里面有一些我那么不能回避的客观因素存在,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在制度安排上能做得更好,穷则思变,改变其实也就是改革,变也就是打破一些条条框框,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一贯的宗旨,也是解决问题的最有力的武器”

陆政东这话有理有据,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于德江也没想到刚刚还一副万事不萦怀的陆政东会突然如此,让他一滞,面色难看起来。

金道申有些好笑的拿起茶杯饮茶,怎么也想不到陆政东来了这么一手,于德江想出头没出成,反而是丢了不小的面子

第16章宣示存在

金道申对于于德江内心深处也是有些许不满的,作为组织部长,和分管人事的党群副书记关系也是有些微妙。

于德江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以为陆政东初来乍到只能隐忍,可不想陆政东却根本就不吃他那一套,见到于德江被陆政东呛了回去,心里也不禁有些乐得看戏的感觉,同时金道申也在庆幸,幸好出言争论的那个人不是自己。

周书明看似有些责备的看了于德江一眼,随即笑着道:“政东同志的意见很好,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的书记碰头会再详细研究一下吧。”

周书明也还是要维护于德江的面子,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常委们都点头赞同,陆政东又说道:

“至于这几个地方常委班子的构成,我觉得还是要慎重,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嘛,不能着急匆忙将新班子组织起来,看似雷厉风行,实际上很难不走弯路,还是等要先摸摸底多筛选筛选,真正要把合适的人放到这些位置上,这样才会磨刀不误砍柴工。”

既然两位主要领导都同意,其他常委自然都无异议,贝壳山两大板块班子成员的调整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陆政东拿起茶杯喝了口水,很久没有和人唇枪舌剑的争论什么了,今天他不想和其他人期争论,但于德江既然要伸出头来,那他也不会一味的退让。

于德江所说的也是事实,这样基本固定的模式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已经沿用了几十年,而且目前从上到下仍然在这样做,而这样的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减少党委副职、减少领导职数、扩大交叉任职就是大势所趋。

在中央层面,总书记一职没有设副职,可在地方上,书记却是有数名副职,各分管一块,这样问题就来了,很多工作既有党委那边的副书记分管,也有政府这边的副书记或者是常委负责,容易形成磨擦。

两个人分管会让下面人很尴尬,这不是两人之间的矛盾,而是对工作理解的不同。

陆政东在绵西的时候就曾听下面的一个分管经济的副区长抱怨,一名副书记和常务副区长的分工与他有重叠。他在工作中有什么想法,都要先和分管的副书记沟通。在修建小工业园区时,小工业园区管委会把效果图分送副书记和常务副区长,两人在绿化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一个要求种植草坪,一个要求种植灌木。

副区长汇报数次,两人就是无法形成一致意见。最后,他只能从组织的角度出发,服从副书记的意见,但怎么跟常务副区长讲,这恐怕也是让他非常头痛的问题。

而这样的重叠分工使得副区长不能轻易做决定,甚至连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做决定,这倒不是说彼此有什么矛盾,而是一些具体原因造成的。就说开会为例,如果他想召集分管的部门开个会议,一般都要和分管副书记先通个气,得等几个人都有时间会议才能开得起来。成为常委后,就可以直接对一二把手负责了,对上沟通会更畅通,决策效率会提高不少。

减少领导职数就是减少副职书记,交叉任职就是增加政府领导兼任党委领导,一来是为了在决策层加强懂经济的人数,另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提高党的执行力。

这种减少领导职数,适当增加交叉任职的制度虽然现在还没有推开,但趋势和呼声已经有了,作为分管人事的省委副书记,对于这一点不可能不清楚。

于德江之所以出言反对,恐怕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私心在作祟

陆政东到贝湖省里,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权威,于德江既然跳出来,他也就正好借此机会,宣示自己在贝湖的位置。

当然,陆政东也不至于在这样的场合谈减少副职书记,那不啻于把除周书明、于德江、以及他之外的所有副书记又给推到了对立面。

陆政东这么做也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让周书明放心,陆政东很清楚,即便是他现在在周书明面前显示出配合的姿态,周书明也不可能真正消除对他的很深的戒备心理。

而和于德江发生争论,这对周书明来讲,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几个副书记中,最有分量的党群副书记于德江,詹继东和他关系处得不怎么样,那他陆政东想在贝湖翻起浪来就很难了。

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陆政东心里淡淡一笑,有句话讲做时过境迁,既然他敢这么做,那么他也就有在不久的将来扭转乾坤的可能

常委会宣布散会后,周书明又留下了几名副书记,召开了一个临时碰头会,主要解决一下陆政东提出的关于贝湖两大板块后续问题。

还是在这个会议室,在周书明示意下,工作人员将会议室的窗户全部打开,室外地闷热仿佛一下涌了进来,不过也一下冲淡了会议室里弄浓浓的烟味。

虽然在公众场合以及上电视的镜头里,见到这样的级别吸烟的领导很少,可在实际上,还是有不少人抽烟,而且抽得还厉害,特别是讨论比较敏感的问题时就抽得更厉害。

涉及人事,金道申这个组织部长自然留了下来。

金道申翻开了笔记本,一丝不芶的介绍着这两个板块中拟定准备调整的人员,有两位年纪稍大的领导,估计下届换届肯定退居二线,工作安排都不那么敏感,都给安排的闲职,这是一个基本的安排,大家自然都没有异议。

周书明就微笑道:

“好吧,那现在讨论下这几个市的班子构成。”

说着看了眼陆政东,问道:

“政东同志,你觉得这样的方式能收到奇效?”

陆政东不是热血青年,他现在对于人事是没有多大的发言权的,即便是他提出这个构想,可真正什么人上去,决定权并不完全在他手中,而且就算周书明没别的意思,对这个问题也要审慎回答,不能讲得太满,于是笑道:“奇效不敢说,毕竟改革也好,脱困也好,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在一些地方有这样的尝试,有成功地,也有失败的,加强懂经济的政府领导进入常委只能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越是落后的地方也越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经济班子,不变,恐怕改变的可能性不高或者时间跨度会拖得太长,而求变,总归是希望更大,也更容易缩短时间。”

周书明并没有再多讲什么,略一沉吟就答应下来:“那就照政东同志的意见办,德江、道申,关于这几个市的调整,缓一缓,等听听其他同志的意见再定。”

于德江和金道申都已经回过味来:周书记之所以这么痛快的就点头,一来是陆政东所提议的确实是有道理,而另一方面,这只是事务性的东西,周书记的支持也是显示班子团结和对陆政东的支持,也对高层是一个交代

两人都揣摩出了周书记的意思,自不会和再提出反对意见

第17章考察调研

双湖市地处贝湖东部,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新石器时期即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自西周以来,一直为州、郡、县所在地。西距省城两百余公里,东距安新三百余公里,拥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是贝湖东部、夹西南部、以及明东北等地的驿道交汇之处,也是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通商口岸之一,早在一九一一年即被辟为对外开放商埠,一九一六年,设立贝湖海关,在贯通中部的第三条铁路大动脉未通以前,由贝湖下面溯流入贝湖,行销贝湖的货物,多由此转运;由施南等地陆路行入贝湖者,也必会于此,冠盖行旅,悉由此登陆,循梁栋、大云、顺隅等县入省城,也就是贝湖历史上所谓的小北路,另一边沿河谷走廊至安新。

贝湖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达三十八种,特别是天然气储量达两千亿立方米,岩盐储量达两千八百亿吨。森林资源丰富,珍稀动植物品种繁多。

在抗战时期,由于大量人口物资的涌入和汇聚,双湖一跃成为贝湖省第三大城市,和省城、安新一起,享有“省安双”之美誉。

而在解放后,由于几条铁路的建成通车,双湖的地理优势一下丧失殆尽,从省安双排名全省第三一下跌落到全省靠后,眼下的贝湖市九县中有六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贝湖省最主要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双湖市的湖光宾馆由市里的第二招待所,也就是政府演变而来,九层楼的建筑,造型极为雅致,这座三星级宾馆位于双湖最为繁华的、有“华尔街”之称的双湖八九十年代新建的湖光路,曾经一度是双湖的路标式建筑。

宾馆顶楼的豪华套房自然是用来接待重要的贵宾,宾馆应该曾经在不久前翻新过,不过不管从内部设施还是外观,和安新省城的宾馆相比,都显得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不过陆政东却是饶有兴致的看着走廊两边挂着的照片,黑白和彩色的照片对比非常强烈。

黑白的照片是一位外国地质学家旅行途中在双湖留下的,而彩色照片则是最近几年拍摄的,相隔一百年,镜头对准的方向差不多,而镜头里的人物也差不多,都是在湖边的洗衣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洗衣女。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百年沧桑,镜头中的人物已然变化,只有城市背景深处的那个山头,仿佛没有任何变化,它静静的看着这个城市走过一百年。

这样的对比放眼望去,变化令人震撼,不变的还是镜头深处的那座山,江面还是熟悉的那条江,尽管江水上涨,江面变宽,还是很容易看出母亲河流过的样子。

这样的对比,本意是反映新旧之间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事实上,双湖的今天依然需要努力

一边陪同的双湖市委书记李景福看着凝望着照片出神的年轻得让他有些唏嘘的省委副书记、未来的省长。

李景福也曾在省委的会议上见过陆政东,但是也就是远远的见过,并没有交流过,看到陆政东停下脚步凝望着照片,心里不免有些忐忑的跟着走进了他的房间。

“刚刚看到外面的照片,我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双湖是个好地方啊,景福书记这几年在双湖市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的,为双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然,如何进行下一步发展,这是新班子考虑的问题了,不过景福书记,你这最后一班岗也要站好啊!”

陆政东挥动着手势,话语铿锵有力,白天的时候,他考察调研了不少地方,加上之前的了解,李景福这几年在双湖虽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扭转双湖落后的局面,工作确实还是很尽心。

陆政东看了一眼李景福,随即笑道:

“景福书记,省委省政府是下了决心要在几年内能够让双湖的面貌上一个台阶,所以对于双湖的领导班子会有大的调整,你不要有情绪,要为大局考虑。”

李景福点点头:

“我明白,省长放心吧,我们这些常委开会讨论了,坚决拥护省委省政府的决定。”

看着李景福两鬓的白发,陆政东道:

“景福书记在双湖的工作,省委的领导都是了然于胸的,要继续发光发热。”

李景福心里一动,李景福也很清楚他即将退居二线,去处不外是人大政协,就双湖在省里的地位而言,退二线是没有希望提半级的,难道陆政东的意思是另外的部门?

可陆政东气度越沉稳。每句话好像都很随意,又好像意有所指。他的想法不是他可以轻易揣度地。是以毛李景福只能默默点头,免得会错意,说错话。

陆政东拿起茶杯抿了口茶。又兴致勃勃地问道:“听说。你们梁栋县有个姓邱的县长?”

李景福微微一怔,随即点头道:

“省长说的是邱承云吧?恩。还不满四十地年轻干部。有干劲,有魄力,经济上还是有些办法的。”

陆政东显然是不可能认识邱承云的,可是能够从陆政东嘴里说出来,想来是有人在他面前推荐过了。

邱承云是个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干部,有冲劲有想法,可是就是有点桀骜不驯,有点喜欢犯上,不过邱承云在他面前根本就不敢,何况这种情况下,除非是有解不开的疙瘩,不然也不会挡人家的前途。

陆政东此次前往贝壳山两大板块主要城市考察的目的,早已经传出风声,下面人都在议论陆省长下来,一是要了解这些地方的发展情况,二来也是考察这些地方负责经济工作的干部,而他作为省委委员,更清楚这里面的内情。

李景福犹豫了一下,又说道:

“能抓经济的,市里的杨东副市长也算一个。”

既然有这样的机会,既然陆省长是求才若渴,李景福也不忘在这个时候推荐一下自己欣赏的人,想来陆政东也不会介意。

陆政东笑着点点头,说:“这样,明天看看能不能安排我和邱承云同志见个面。至于杨东同志,我早知道他,他很熟悉双湖的情况,也是这次新班子常务副市长的考察人选,当然,只是省里有这样一个想法,没落实都不作数的,这事你清楚心里有个谱就好。”

李景福一听点点头,陆政东的意思也是让杨东不要瞎折腾,所讲到他这里就为止了,若是杨东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反而弄巧成拙。

来双湖前,周若山副省长就极力向他推荐邱承云,显得对他极为看重。

而陆政东亲身经历的却是有两个版本,陆政东到双湖市轻车从简,实际上在路过梁栋的时候,陆政东曾经随机到路边一家农户去看看,询问起农村开始实施的农业税减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