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就把这事儿定了,章氏想了想,问道:“要不要派人去那边说一声,说你同意了?”
李玉山摆了摆手,十分淡定的说道:“去什么,哪有上赶着收徒弟的?等着吧,过几天他们自然会带着礼上门来。”
章氏一听只好作罢,心中却吐槽这老爷子死要面子,到时候不来的话看他怎么下台。
26。上门
既然已经看准了弟子; 李老先生也不赶着出门了; 每日就捧着一壶茶悠哉悠哉的等待着,他一边琢磨着未来的弟子家境似乎不好; 也不知道上门礼会不会觉得为难。
第一日第二日; 李玉山都镇定如常,就是喝的茶水多了一些; 晚上总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连带着章氏也闹了个心烦意乱。
到了第三日,李玉山忍不住将管家叫了进来,开口问道:“这几日有没有生面孔来拜访?”
老管家琢磨了一下; 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疑惑的说道:“倒是有几个,都是些商户人家,上门来说要拜访老爷,我照旧收下了帖子,礼物没收就让人回去了。”
李玉山摸着自己的山羊须; 皱了皱眉头; 又问道:“都是商户; 会不会你看漏了?比如很远的姻亲人家; 或者街坊邻居,或者读书人家?”
管家不明白他什么意思; 但还是仔细想了想; 才说道:“说起姻亲人家; 倒是真有一户。”
李玉山眼睛一亮; 心中叹了一声,就说怎么等等还不来,果然是下面不长眼的下人给拦在外头了,他慢悠悠的喝了口茶,但淡定的问道:“说说看,那是谁家来着?”
老管家连忙恭敬的说道:“是少夫人娘家那边的亲戚,关系离得有些远,当时我也禀告了少夫人,她言下之意留下吃顿饭就打发走便是了,就没再禀告老爷。”
李玉山皱起了眉头,紧跟着问了一句:“是少夫人的亲戚,不该是你家夫人的吗?”
管家摇头说道:“老奴记得清楚,确实是少夫人的远房亲戚,要是夫人这边的亲戚的话,寻常都有走动的,自然不会随便就把人打发回去了。”
李家这位少夫人也算是青州县人,但只是祖籍在这块儿罢了,向来以京城人自居,对这边的亲戚十分看不上眼,来了这边之后向来也不往来。
因为她这般的态度,管家对着那边的客人也是应付了事,谁知道老爷子今日会问起呢!
李玉山自然不关心媳妇的家事儿,他撇开这户亲戚,又问道:“你仔细想想看,就没有别人家了吗,说不定有人来了,你看人家孤儿寡母的就狗仗人势给赶走了!”
一听这话,老管家就叫冤了:“老爷,别人不知道我李三您还不知道吗,我是有点儿势利眼,但这些年也是勤勤恳恳的,哪儿敢随便把家里头的亲戚往外头赶啊。”
这话倒是实在,这位老管家年轻时候就跟着李玉山了,是他身边的书童,熬了这么多年才算是有些体面,平时小毛病虽然多,但有一点好就是对李玉山忠心耿耿,有眼力见,不然的话李玉山也不能让他在管家的位子上一待就是好多年。
李玉山其实也知道这点,当下无奈说道:“那你说,我徒弟怎么还没上门?”
老管家一听,无奈问道:“老爷,您,您这不是还没收徒弟吗?”
一边问着,老管家心中觉得自家老爷可能是老糊涂了,是不是想徒弟想疯了,待会儿要不要去请回春堂的大夫过来扎几针。
李玉山没听见老管家的腹诽,不然的话非得让他从管家的位置上滚下去不可,他哎了一声,无奈的摆了摆手说道:“行了,出去好好守着门,有人上门的话就告诉我。”
老管家也没在意李玉山让他守门的事儿,麻溜儿的就跑出去了。
到了晚上,李玉山又忍不住问章氏了:“你说那孩子怎么还不上门,莫不是改了主意,不想要拜我为师了?不应该啊,不想拜师的话他们为什么去河边?”
章氏被他烦的不行,只好说道:“你让我回去一趟问问不就得了。”
李玉山却又道:“不好,不好,你回去的话倒显得我上赶着要收徒弟。”
章氏听了十分无奈,问道:“你这两天茶不思饭不想的,难道不是在想徒弟了,既然是好苗子,你主动点也不算什么,再说了,章家那边说不定摸不准你的意思不敢上门呢。”
李老先生一听,果然问道:“你说的这话倒是不无可能,你说,章家是不是没得到我的话,所以拿不准我会不会收下这孩子,这时候贸贸然上门的话似乎确实不好,万一我不收,那不是面子里子都丢的干净。”
章氏也说道:“可不就是这样,你想啊,你也没说喜欢不喜欢,听了人家小孩儿的诗就走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不喜欢呢,既然知道你不喜欢,哪里还会上门来自找没趣,所以啊,你早该让我回去透透口风,这样章家就知道如何做了。”
李玉山在屋子里头转来转去,好不容易才打定了主意,对自家夫人说道:“也有道理,不如这样,你回去一趟漏个口风,但也不要说的太多,既然是拜师,太主动总是不好。”
章氏翻了个白眼,直截了当的说道:“就是你们读书人事情多,怪不得都说酸书生,这想的也忒多了,都是瞎讲究。”
当年还在京城的时候,普通人家出生的章氏没少被那些书香门第的太太小姐们讽刺,对书香门第的那套作风十分不喜欢,这会儿连带着老爷子也受了抨击。
李玉山也不跟她计较,似乎看到了乖徒弟上门的场景,乐呵呵的去书房练字去了。
章氏也不耽误,第二天就回了一趟本家,她父母都已经过世,下头倒是有两个弟弟,不过相互间的关系不算太好,不过是维持着表面的关系罢了,相比起来,章氏更乐意来族长家,至少族长看得透侧,族长夫人也是个聪明人,知道利害关系。
出去了一趟回来,还没等章氏坐下来喝口水歇一歇,李玉山就忙不迭的过来问道:“怎么样,他们怎么说,是不是明天就来?”
章氏故意卖关子,喝了口水才说道:“得了你,就那么喜欢那孩子?”
李玉山摸了摸胡子,笑着说道:“良才美玉,吾见之心喜。”
章氏呸了一声,说道:“酸不可耐,成了,族长夫人一听我话里头的意思就明白过来了,今日必定回去三嫂子面前说,到时候你的乖徒弟可不就得来了。”
李玉山听了果然很高兴,当天美美的吃了一顿,晚上连完字破天荒的没熬夜看出,上赶着催章氏早些休息,就为了给未来的徒弟一个好印象。
就像章氏猜测的那样,她前脚刚走,后脚族长夫人就把话跟族长原原本本的重复了一遍。
章氏族长一听,拍着桌说道:“不错不错,以前就觉得平安那孩子是个机灵的,果然如此,咱们青州县有多少人想要拜师,但李老先生一个都看不上,偏偏瞧上了这小子。”
族长夫人却有些酸溜溜的,闷闷说道:“哎,咱家孙子也不差啊,还特意带过去让李老看过呢,偏偏他就是看不上,哎”
族长瞪了她一眼,低声说道:“你知道什么,李老那可是进过翰林院的,只要咱们族里头有孩子能拜他为师,不想状元榜眼探花,进士总能熬出来一个吧,到时候,章家在青州县可就是第二个李家,不管是谁,姓章的那就是我章家人。”
这年头宗族的意识浓厚,更别说章元敬一家子还是直系,论关系真不能算远,他要是出息了,就算最坏的情况不乐意提拔家里人,靠着这颗大树,他们章家在青州县的地位也有了。
族长把眼光放到下一代身上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族里头那位举人已经五十有二,虽然还在坚持科举,但能考中进士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说真的,族长其实宁愿这位老举人不继续苦读,能分出心思来教一教组内的孩子们,这样说不定还能教出几个好苗子来。
但问题是人家愿意读书,家里头也乐意供着,这些话他就不好说,说了平白惹人厌。
想到这些,族长又看了眼夫人,说道:“你注意这点,以后跟那边多走动走动,不图多要好,一定要让小平安知道,咱们族里头对他也是花了力气的。”
族长夫人心里头还是有些不乐意,但却说道:“成了,我还能不知道这个利害关系吗!”
交代完自家夫人,族长也坐不住了,收拾了一下就往章家去,一进门就道了恭喜,倒是让姜氏吓了一跳,忙问道:“什么风把你给出来了,这恭喜,喜从何来?”
族长笑了笑,摇头说道:“我说嫂子,您这还瞒着我呢?这可是咱们全族的大事儿,您也不跟我透个风声,哎,是我的不是,那时候也没答应,不然倒是不用费这番功夫了。”
姜氏听的云里雾里,等族长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她才总算是明白过来了,当下大笑道:“我就说,那李老先生一看就是有眼光的,怎么可能看不上咱们平安,原来都等在这儿呢。”
族长也笑着说道:“哎,早知道李老不在意孩子年纪大小,那时候就该带着平安一道去。”
姜氏也跟着笑,心中却暗骂这老狐狸,靠着章氏那边的关系,章家那时候可是带着好些孩子上门让李老看,那时候她也上门去问过,结果一句年纪太小就给打发回来了,哼,最后带过去的人还不都是族长这一脉的人?
不过姜氏也是个聪明人,放下这话不再提起,毕竟他们关起门来都是章家人,闹掰了对他们也没啥好处。她只是乐呵呵的说道:“李老答应了,也不枉费平安这孩子会说话就开始背书,哎,这些年我盯着让他背,可不就有效果了。”
族长也是跟着笑,又问道:“可不是,平安那孩子呢,怎么没看到,莫不是还在背书?”
姜氏一听倒是笑道:“哎,小孩子,再聪明的也坐不住,这不去隔壁找元冲那几个耍去了,要不我去让人喊回来?”
族长倒是拦住她,笑道:“算啦,以后读书可就没工夫玩耍了,现在也别去喊他了,嫂子放心,这拜师礼族里头会准备,你啊,就安安心心的等着平安出息吧。”
姜氏笑了笑,倒是也没有拒绝族里头送上门来的帮助。
27。一日为师
章元敬第一次到李家是跟着族长一块儿去的; 姜氏和孙氏两个都是寡妇; 又是妇道人家,显然不适合拜师这种事情; 出门之前; 姜氏还是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若是明亭还在就好了; 能送儿子去拜李老为师,不知道那孩子会多高兴。
只可惜逝者已逝,活着的人最多也就只能感慨一声罢了,看着族长抱着章元敬上了马车; 孙氏扶着姜氏; 背着人偷偷拭去眼泪,笑着说道:“娘,今天可是好日子,平安出息了,不用我们操心就能找到好老师; 说不定将来还能给娘挣来一个诰命呢。”
姜氏一听; 果然也喜笑开颜; 难得温情的拍了拍孙氏的手; 笑着说道:“等平安长大了,出息了; 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年轻时候的苦不是苦; 你且看着吧。”
孙氏笑了笑; 又看了眼依依不舍看着弟弟的女儿,心中也是暖洋洋的,是啊,熬吧,等熬到儿子长大了,她的日子就舒心了,这辈子也就值得了。
相比起祖母母亲的忆苦思甜,在马车里头的章元敬倒是新鲜的很,他们青州属于南方,马本来就少,章家自然是养不起的,普通人家出门最多也就是牛车,这还是他第一次坐马车呢,自然带着几分新鲜和好奇。
族长看着笑了笑,原想着这孩子自幼早慧,如今看来还是有小孩子的样子,再看章元敬两只眼睛乌溜溜的盯着外头的街道看,倒是笑着说道:“平安,是不是还没好好逛过青州?”
章元敬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是啊,奶奶不放心我出门。”
族长向来知道姜氏多疼爱这个孙子,这年头小孩夭折的多,她们家不敢随意让孩子出门也是正常的,便说道:“以后你每日要去李府读书,有的是时间逛,不过读书最重要,可不能因为贪玩误事,不然别说你奶奶,就是我可也要教训你的。”
章元敬自然是答应了,心中十分无奈,他要是那种自制能力很低的人,能顶着一个小孩儿的身体勤学苦读吗,要抓住任何读书的机会,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明白。
族长却很满意他的懂事听话,笑着说了一些李老的忌讳和喜好,见他听得认真更满意了。
古代做客得赶早,拜师自然也是,他们从家里头出发的时候天都没亮,为了表示诚意早早地就往李府赶,到地方的时候人家才将将打开大门。
因为李老早有嘱咐,门房不但不为难反倒是十分热情,连忙把人迎了进去。
到了二门,却是李老先生的独子李承业带着孙子李子俊在那儿等着,从这俩位的名字不难看出当年李老爷子从满怀希望到绝望的心情。
李承业虽然读书不行,为人倒是十分实诚,看见他们就露出一个笑容来,“舅公,这位就是以后我的小师弟吧,看着果然机敏过人。”
“见过师兄。”章元敬也是个打蛇上棍的,见李承业如此和善便笑着说道。
话音未落,站在他身边的李子俊就发出一声嗤笑,李承业脸色一黑,回头瞪了儿子一眼,这才客客气气的说道:“这位是犬子子俊,不懂事儿,惯会调皮捣蛋,以后一块儿读书,他若是欺负你的话尽管跟我说,看我不打他个屁股开花。”
话音落下,李子俊的脸色都黑了,狠狠的瞪了一眼章元敬,似乎已经把他恨上了。
刚入门就得罪了未来老师的孙子,章元敬的内心也是崩溃的,忍不住琢磨这位师兄是真的憨厚还是假的腹黑,要不然怎么这么像是挑拨离间呢。
族长一见这是要结仇,连忙岔开李承业的话:“瞧你说的,子俊聪明过人,乖巧懂事儿,没见过你这么诋毁自家儿子的,走吧走吧,咱进去吧,别让老爷子久等了。”
李承业这才说道:“也对,老爷子可是盼了好多天了。”
得,在黑了儿子一把之后,这位又黑了自家老爹一把,还乐呵呵的把人往里头带,一边走一边还特别热情的介绍李家,似乎对这位师弟十分欢迎。
章元敬自然不知,李承业是真心欢迎啊,实在是这位被老爹逼着读书读伤了,巴不得老爹多收下几个徒弟分散分散注意力,这样就没工夫揪着他耳朵骂人了。
章元敬跟着他们的脚步走,一边是李承业的热情非凡,一边是李子俊冰冷的目光,完全就是冰火两重天,他抬头看了看咧着嘴笑容满面的李承业,又去看走在他左边的李子俊,正巧看见李子俊猛地转过头去,用行动表示了对他的不喜。
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幸好李家并不很大,很快就到了李老住的地方,章元敬看了看栽种在院子里头的青竹,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
坐在厅中的李玉山一双眼睛朝着章元敬看去,带着浓浓的审视。
章元敬知道最后一关到了,他挺直脊背,拱手行礼:“小子拜见李老先生。”
李玉山见他虽然年岁还小,但口齿清晰目光清正,更难得的是带着一份灵性,心中更多了几分喜欢,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笑道:“不错不错,起来吧。”
旁边的章氏更是伸手招他到身边,细细的看了一遍,笑着说道:“长得像你爹小时候,果然是玉雪聪明,可惜如今我才第一次见着你,不过以后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