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继妻-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润之二姐常沁之的夫婿李承学,也是老太太拍板定下的。
  李承学出自镇国公府,虽是庶子,但为人勤奋上进,只不过担了庶子的名头,出不了头。
  当时同求常沁之的还有另外几家高门,好几个还是嫡子。
  常沁之相貌昳丽,曾在宫中做过女官,才学出众还得过元武帝夸赞,这样的女子,谁不想娶回家?
  偏偏这么多人里面,常沁之自己看中了与她有过交集的李承学。
  安远侯不乐意女儿嫁个国公府庶子,老太太斥他同女人一样头发长见识短。安远侯被骂得狗血淋头,只能让老太太做主了二女儿的婚事。
  李承学有能力也有运气,成婚第二年,杭州同知突发旧疾去世,元武帝便点了李承学去补缺,夫妻俩临出行前,常沁之被诊出有孕,怕路上颠簸,便打算让两个丫鬟伺候李承学去杭州。
  哪知李承学当即发下誓言,声称绝不纳妾。
  最终李承学和常沁之一同前往杭州,常沁之后来产下一子,彻底坐稳了同知夫人的位置。
  京中人都说常家姐妹俩嫁得好,其实这其中少不了老太太的火眼金睛。
  只是轮到常润之说亲时,老太太身子骨不好,去了普寿庵静养,常润之的婚事交给了小韩氏办。
  安远侯觉得两个女儿的婚事他都没说得上话,卯足了劲儿要给常润之寻个好夫婿来。
  结果看上了方朔彰。
  安远侯觉得方朔彰有前途,又因为方朔彰出自寒门,料定他忌惮安远侯府势力,不敢对常润之不好,所以拍板定下了这么个女婿。
  小韩氏虽觉得这门亲事不是那么好,却也不好拂了他的意思,便将常润之嫁去了方家。
  老太太身子好后回来,见了方朔彰倒也觉得人不错。
  此后两年时间,常润之也没说过方家半句不好,只是眼瞧着回娘家的时候越来越少,每回来一次人就瘦一圈儿,老太太便有些嘀咕说她在夫家过得不如意。
  安远侯还不服气。
  结果事实证明,安远侯真的是眼光不好。
  常润之轻轻松松在娘家待了两天,第三天,老太太回府了。

第十章 婆媳

  韩氏回府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安远侯大骂了一顿。
  常景山面对着自己老娘,连个多余的字都不敢说,生怕惹得老太太骂性更大。
  骂完了儿子,韩氏又忍不住数落儿媳妇。
  “当初你定这门亲的时候,就没仔细打听方家?要是早知道方家老太太是这样的人,那会儿就不会把润之许给他们。”
  小韩氏只能唯诺应是,又讨好道:“儿媳错了,还是老太太您有眼光。润之如今已经和离了,今后再嫁,少不得要依赖老太太帮着挑人。”
  韩氏哼了一声:“还挑人,头回出嫁是她挑人,如今要二嫁,还能由着她挑?”
  小韩氏听了这话,心里自然更是怨恨方家。
  “行了。”
  韩氏觑了小韩氏一眼,便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严肃道:“既然已经与方家和离了,今后常、方两家就不再是亲家,往来也不会再走动。此番虽断了亲,可也不要结仇的好。谁知道那方家小子今后还会不会有大出息?”
  小韩氏心里虽然不以为然,想着她好歹还有个女婿是王爷呢,再有大出息还能大得过大女婿去?但面上却是恭敬应是。
  韩氏对自己这个儿媳还是了解两分的,也不点破她,顿了顿问小韩氏:“我听下人说,和离这事儿,是润之在你跟前提了,你才为她做主的。如今润之回来,她心情如何?”
  说到这事儿,小韩氏不由笑了:“这孩子以往瞧着性子怯懦得很,没想到她把事儿想通了,倒也决绝。”
  “听你这意思,她是不留恋方家了?”老太太微皱眉:“我虽没见过那方家小子几回,但我这眼睛可是看得出来,她对那方家小子的心意,可是真真儿的。”
  “是真真儿的那又如何?谁让男人不珍惜,使得女人死了心。”小韩氏轻叹一声:“女人若是死了心,下了决定,可是拉不回来的。我看润之在这件事情,倒是硬气了一回。”
  老太太便笑了一声:“嗯,有常家姑娘的骨气。”
  小韩氏对庶出子女一向宽厚,听得老太太赞常润之,忙笑道:“能得老太太夸,是她的福气。”
  这话韩氏听着受用,又和小韩氏聊了一会儿便让她下去了,说明个儿再寻常润之来回话。
  老太太既回了府,作为待在府里的唯一一个姑娘,常润之少不得要跟着小韩氏去老太太跟前晨昏定省,以示孝道。
  所以第二日常润之便见到了这位眼光极佳的老太太。
  老太太如今耳顺之年,瞧着精神却是极好,因保养得宜,瞧着不过四十来岁的模样。
  但眼睛里的神采却是骗不过人的,精明睿智、洞察世事的眸光让常润之都不敢与她对视。
  小韩氏带着常润之给老太太请了安,老太太叫了起,母女俩侍奉了老太太用早膳。
  饭毕,老太太先问了小韩氏一会儿话,方才将注意力挪到常润之身上。
  原主毕竟缠绵病榻有一两年,身体很是清减,一望过去便是弱柳扶风的姿态。
  虽然显得几分娇弱和楚楚可怜,但在老太太眼中,却很不喜。
  “既回了娘家,就要调试好心情,记得每餐多吃点。瞧你这身条,一阵儿风都能把你吹跑了。”
  老太太手里揣着汤婆子,又仔细打量了常润之的神情,方才满意道:“气色倒还行。”
  常润之忙福身应是,腼腆道:“谢老太太关心。”
  韩氏嗯了一声,让常润之下去了,临了还又加了句:“记得多吃点儿。”
  目送常润之退出屋子,小韩氏半是撒娇半是玩笑道:“老太太何苦多说这一句,好像儿媳不给润之饭吃似的。”
  “你少哄我。”老太太嗔她一眼,在这个侄女加儿媳面前她也少两分架子:“相比起来,我就是更喜欢你这身条,圆圆胖胖的,看着喜庆。”
  小韩氏不依地拉了老太太的衣摆,婆媳俩说笑一会儿,老太太方才正色道:“开年后,鹏儿就要亲迎了。娶长媳总是要更慎重些。润之的事情你搁在一边别管了,这段日子就顾着鹏儿那边的事。至于润之……才和离,也不好说人家,我先帮忙相看着。”
  老太太口中的鹏儿是安远侯嫡长子常鹏,今年十九,十六岁那年由老太太做主,定了安国公府二房次女赵青瑶为妻。六礼只剩下亲迎一项,婚期就在当口了。
  对长子的婚事,小韩氏自然也是十分重视。
  安远侯府虽然已经要开始降等袭爵,但到底常景山还在世,依他的身体,只要安远侯府不作死,元武帝不发难,少说安远侯府还能长青个二十年。
  等嫡长子常鹏袭爵,虽是降等,到底还有爵位在身。到时候的当家夫人必须要撑得起整个常家。
  想到这儿,老太太不由叹了口气。
  “开国时的四公七侯,如今只剩下三公四侯了。如今我们常家从鹏儿那一代起又要降等袭爵,算起来,也只有三公三侯……要我看,这三公三侯,少不得也要降等袭爵了。”
  事关朝局,小韩氏不敢吭声,只在一边听着。
  “先帝已经给圣上铺了路,就看圣上,几时拿爵位开刀了。如今圣上协同着翰林院开始推恩科举,屡次开恩科……咱们这些老牌贵族的子孙若是不争气,怕是就要落魄了。”
  小韩氏听这话不由道:“鹏儿少时也读书,哪怕是去参加那科举,也能出头。如今鸿儿鹄儿不也开始准备着应考么?”
  常鸿常鹄是小韩氏另外两个儿子,一对双生,今年十六。
  “别说大话,就你儿子能耐。”
  老太太瞪了小韩氏一眼,眼中却含着笑意,显然是对孙子很满意:“居安思危,戒骄戒躁,方能有所寸进。你宠鸿儿鹄儿有些过了,以后要严加管束才行,眼瞧着就要说亲了。”
  小韩氏笑着应是。
  老太太闭目想了会儿,对小韩氏道:“让润之搬到我这边儿来。”
  小韩氏正思忖着两个小儿子的婚事,考虑哪家有适龄的姑娘,一听老太太的话顿时错愕道:“让润之搬来您院儿里?”
  “嗯。”
  老太太睁开眼,轻声道:“这孩子和离了,不知道外边会有什么说道,但她要二嫁是不争的事实。让她在我身边儿待着,我也教教她一些为妇之道。再者,今后她从我身边嫁出去,也给她长点儿脸面。”
  小韩氏忙起身给老太太行礼:“儿媳代润之,谢过老太太。”
  “谢什么。”
  老太太抬了抬手,半晌叹了口气:“景山下头就三个姑娘,没道理沐之沁之嫁得好,过得如意,到润之这儿就苦巴巴的。我们常家不亏待姑娘。”
  小韩氏点头,有些惆怅:“润之嫁了一回,再嫁……不知道能去哪家。”
  “先看着吧。”老太太有些乏了,挥了挥手,小韩氏便躬身告退。

第十一章 挪地

  常润之并不知道老太太对她的打算,回到自己闺房,她还在想老太太有没有对她不满。
  毕竟她和离是不争的事实,老太太若因为此事而怨怪她败坏常家名声,那她也没办法。
  所以等到小韩氏派人通知她去老太太院儿里,那一刻她真有点儿惊慌。
  玉琪笑着道:“太太要忙大少爷的婚事,三姑娘这边便抽不开身。老太太知道了,疼三姑娘呢,让三姑娘且收拾几件家常衣裳过去陪她老人家。太太说,能过去侍奉老太太可是三姑娘的福分呢。”
  前头的话常润之听得出来是借口。
  她又不需要太太整日盯着,太太要张罗大哥的亲事,和她也没什么冲突啊。
  侍奉老人她倒的确没什么意见,就是不知道老太太让她过去侍奉是什么意思。
  惩罚或是教导?
  不过不管怎么说,她若是能在老太太身边待上个一年半载的,对外也能有个好些的名声。
  常润之想到这儿,心里也通透些了,便笑问玉琪:“是立马就要过去吗?”
  “老太太没说,不过太太让三姑娘明个儿再过去。”玉琪笑道:“太太让三姑娘今个儿准备准备,与岳姨娘也好说说话。”
  小韩氏向来体贴周到,知道她若是搬去了老太太院儿里,怕是见不了岳氏几回了,所以留了一晚上时间给她和岳氏。
  常润之不由感叹。
  虽说不是亲娘,可这般对她,与亲娘也没什么两样了。
  送走了玉琪,常润之便让姚黄去收拾东西。
  魏紫有些紧张:“姑娘要带伺候的人过去吗?”
  姚黄闻言也立马看向常润之。
  虽说老太太是让她过去陪她,但追根究底,也是去伺候她老人家的。
  玉琪没有提这事,那应该是依照惯例。
  “你们俩都跟我一起去。”
  姚黄魏紫一向是她用惯了的人,她带着去也放心。
  魏紫顿时吐了口气:“老太太那边规矩大啊,我会不会闯祸?”
  姚黄无奈摇了摇头,继续收拾东西。
  常润之伸手捏了捏魏紫的脸:“没事儿,闯了祸我给你兜着。可你也不能闯我兜不住的祸啊。”
  魏紫忙摆手,说自己不会,主仆三人笑笑闹闹的,东西不多,一会儿也就收拾完了。
  下晌岳氏得了小韩氏那边的话,忙带了几件她自己做的贴身小衣过来。
  “这是姨娘做好了,洗干净晒好了的,你拿着。”
  岳氏爱怜地看着常润之,拉了她的手摩挲着:“跟在老太太身边,你多学点儿规矩,多听老太太的话。”
  “知道了姨娘。”
  常润之任由岳氏拉着手,又听岳氏道:“多讨老太太欢心,太太说了,老太太会帮你相看人。你的婚事还指着老太太做主呢。”
  常润之勉强应了一声。
  天知道,她真的想待在这么好的娘家混吃混喝啊。
  小韩氏发了话,让岳氏就在这边儿陪常润之一晚。岳氏却谨守本份,和常润之吃了两顿饭,等到了酉时末,还是坚持走了。
  用岳氏的话说,“太太仁慈,但我不能不守本分。”
  常润之送了她出院门,回来后不由叹气。
  岳氏是她的亲娘,她不埋怨她做妾,也欣慰她能看得清楚自己的位置,不妄想其他。但见到这样本份老实还不作妖拖她后腿的母亲,心里有个地方总觉得闷闷的。
  妾这样的人,甭管得宠不得宠吧,在自己儿女看来,总是可怜可悲的。
  这一想,常润之又不由想到方家那苏芫眉。
  眉姨娘向来是想压她一头的,如今好了,她不与眉姨娘争,把位置让了出来。
  可眉姨娘就能如愿了吗?
  方朔彰可会看在她怀有身孕的份儿上,扶她作正妻?
  若是扶她作正妻了,倒也罢了。若是不扶,今后方朔彰再娶旁的女人……就不知道会不会同原主那般能忍耐又好说话了。
  是祸是福,还未可知。
  想了想常润之失笑地摇了摇头。
  总归是旁人的事,她也不瞅着苏芫眉的下场过活,想这些做什么呢。
  于是常润之舒舒服服地睡了一晚,第二日收拾打扮好,精神抖擞地去老太太院儿里报道了。
  今日安远侯带着四个儿子也来了。
  常鹏、常鸿、常鹄都是嫡子,也都长成了,此时挺拔地排开站成一列。常鸥是庶子,又最小,站在安远侯身边,微微低着头,眼睛里的调皮却是掩不住,往常润之看去,对她眨了眨眼,撅了撅嘴。
  常润之就不由一笑。
  回娘家之后,她接触最多的便是这个四弟。
  他年纪尚小,正是顽皮捣蛋的年纪,钱氏宠着他,小韩氏也喜欢他机灵,不忍拘束了他的天性,这孩子现在还很是天真无邪,除了读书,每天闲也闲不住,自从常润之回来,每日都要来她院儿里玩上一会儿。
  韩氏和儿子寒暄了会儿,四个孙孙也一一上前给他请了安,韩氏方才对常景山道:“我身边也没人陪着,平日里也没什么人说话。如今润之回来正好,今后她就住在我这儿。”
  常景山自然是从小韩氏处知道了母亲的打算,当即点头,又严肃嘱咐常润之好好照顾老太太。
  常润之恭敬应是。
  屋里的人面色都很不错,唯独常鸥听了这个消息,顿时哭丧了脸。
  常润之便忍不住掩唇而笑。
  等人走了,常润之借口替老太太送人,揽住了垂头丧气落在末尾的常鸥。
  “三姐……”
  常鸥可怜巴巴地望着常润之:“你来伺候祖母了,我就不能去你院儿里了。”
  常润之笑着说是。
  常鸥每日都要去她院儿里玩,其实是冲着她院子里那一架秋千去的,每日都要荡上那么一会儿他才开心。
  又因为有常润之给他打掩护,常鸥对常润之自然十分亲近。
  “那可怎么办……”常鸥可怜兮兮地看着常润之。
  常润之点点他的额:“又不是姑娘家,怎么那么喜欢荡秋千呢?大冷天儿的,找点别的玩多好。”
  “姨娘怕我冷,哪儿也不让我去。”常鸥不满地晃晃头:“只有在三姐那才能痛快玩会儿。”
  真可怜。
  常润之笑着摸摸他的头。
  常鸥生母钱姨娘出身官宦人家,教育起常鸥来也颇有心得。但大概是爱子心切,生怕常鸥有闪失,但凡有一点危险的事情也不允许他做。
  小韩氏本就有三个儿子,也不把常鸥看做威胁。钱姨娘愿意管教常鸥,小韩氏也不阻止,只每隔两三日问一问常鸥读书的进度,以表关切。
  如此一来,等同于钱姨娘自己养儿子。
  常润之想了想,觉得常鸥也不是贪玩不知事,只不过性子活泛些,还是不要把他管得太规矩了才好。
  人太规矩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