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河有水鬼。
钱芳听了先是惊讶然后发笑,“婶儿,您这是哪儿听来的,这青天白日的。”
“真的,狗蛋儿都看到了。”李大婶神神秘秘的小声的说,“小芳,你以后少去河那边了,跟欣兰良生两人也说说,我们还是多注意点。”
“不去河那,田地种的喝啥啊岂不都干瘪了。”钱芳说什么都不相信这话,狗蛋儿一个小孩子的,怎么就确定看的是水鬼?他哪里懂得水鬼是何物?
“小芳,听婶儿的话,如果遇到水鬼让它一抓去,那就没命了。”
“婶儿,不要吓唬我啊。”
“我没有吓唬你,以前就出现过,现在狗蛋儿也这样。”
“狗蛋儿是怎么说的啊?”
“那天他清醒过来后,就直抓着我的手,说奶奶他好怕,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缠着他。”李大婶绘声绘色的说,“河里黑乎乎的东西就是水鬼了,要不然狗蛋儿怎么就落水了呢?”
“大白天的水鬼不出来的。”钱芳提醒。
“这,这,听你一说也对哦,但拉狗蛋儿下水的是什么啊?狗蛋儿他说那天一直在岸边跟其他崽儿玩,都没有去河里。”李大婶很认真的说。
钱芳也是觉得奇怪,那天她在岸这边的确是看到狗蛋儿在岸边玩,没去玩水的,就那么一瞬间就听到有人喊有人落水了,狗蛋儿的小身影也没看到了,就这样掉进河里了。
“要不就是河边滑不小心溜下水。”钱芳解释着。
“老婆子,你就不要再胡说了,如果大伙们听了岂不都慌了?”李大叔走过来说了李大婶,“护村河可是我们花溪村最重要的河水,你来这一说法,谁敢再去,那我们喝什么去?”
“老头子,你就不相信我说的吗?还好小芳救得及时,要不然现在就看不到这孙子了。”李大婶想起那会儿发生的事她就心惊胆颤。
“事儿都过去了,就不再说了。狗蛋儿这不好好的。”李大叔拍了拍李大婶的肩膀,“水鬼的事儿就不要传。”
狗蛋儿就在院子外玩跳格子,欣兰陪着他。
水鬼这一说钱芳觉得是没有根据的,水鬼只是老一辈得来的一种传说,徘徊在河边处寻找下一个替身,钱芳在现代的时候也有听过,她读初中就学游泳,她奶奶就跟她说要注意,晚上不要去河里游水,可是她游泳一直是在游泳池的,从来没有去小溪河流下水。
世上没有鬼,有的是心鬼。
就是不明白狗蛋儿怎么就会下水,这问题一直绕着钱芳脑筋转来转去。
而六岁的孩子也是说不出个所谓然来的,钱芳觉得就两个答案:一个滑不小心;一个就是有人拉着下。
不想了,他现在平平安安就好了。
乡试就在八月举行,良生有参加,十五岁在这里是小大人了,按钱良生的学习能力完全是可以早早参加乡试的,却因为几年前爹娘的去世,丧事未满三年的,均不准应试。
钱芳原先还以为他是去考秀才的,但按级别一对比就是现代的初中毕业考,但钱良生不止这程度啊,后来才搞清楚,乡试是相当于高考了,钱良生是去参加高考,这是多么重要的人生抉择啊。
钱芳参加过高考,很清楚那心态那思想,又惊又喜,做题做对了就激动跳起来,题做错了一步就“伤心欲绝”。
而在这里的乡试,弟弟良生有参加,那简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像在现代已经有好多大学可以选择,好多专业可以选择。
钱芳相信自己的弟弟一定能脱颖而出。
她跟欣兰没有去打扰,只是做好吃好喝的送到书院给他,有什么烦心事也不会告知他,得让他放宽心不紧张,张塾师很是照顾,钱良生背四书五经,钱芳对这知识一点都不懂,也不感兴趣,他们就像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样,摇着头晃着身子背书做题。
八月初八开场,三天的吃喝拉撒都在考棚,很是严格。
八月初一,钱芳和欣兰一起去送良生去考试,在村口道别。
考生得去省里的贡院考场,花溪村离省远,要三四天的路程,良生他们提前去,钱芳给他备好了银两和衣物,他自己也带了些书籍,雇了一辆马车,张塾师带队,这次有五个学生参加,花溪村就出了钱良生这一位学生,好多村民都一起来相送鼓励,如果能高中了也是为花溪村争光。
“良生,咱们不紧张,好好做题,身体也要注意。”钱芳握着良生的手说,欣兰就站在旁边。
“我会的,两位姐姐,你们都放心。好好在家等我好消息。”想不到一个满是书生气的钱良生信心十足,轻松自在,一点都不像要去大考的样子,想当年,钱芳可是紧张得很,考试的前晚都睡不着觉,上床下床,就怕漏了什么文具没带,检查很多遍,说到底就是紧张。
还好,最后考了个二本,读了农业专业,来到这里也大有用处了。
钱芳也终于见识到了古代高考的模样,虽然没能进去参观,但也能想象出那些考官考生严肃不语的神情就该是怎么个气氛了。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考试就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愿意的事儿,成功了就光宗耀祖,失败了就痛不欲生,而所有的目标利益都从考试的成功里得到满足。
竟如此,就如此吧。
钱芳和欣兰去爹娘的坟前上香拜一拜,希望爹娘在天有灵保佑良生这次能顺利高中,为钱家争光。
☆、第14章 第十四章
八月十五,中秋,月亮变圆了。
钱良生没能回来过中秋节,就只有钱芳和钱欣兰俩姐妹过,但她们不会感到寂静,花溪村对中秋这节日很是看重,村里请了唱戏的来搞气氛。
钱芳在这里过了五个中秋节了。
不想那里的家是假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钱芳面上还是笑嘻嘻的准备着活儿,但心底处还是很伤感,思念着可能以后就是没再能见面的亲人。
这一天,钱芳就大打出手,自己做了月饼。
虽然没有现代那么多的花样,也没有烤箱烘烤,做出来的月饼完全不像现代那样金黄精致,但钱芳还是让大家眼前一亮,真的太美味了,太应景了。
圆圆的饼,中间夹了红豆沙,也有花生仁的,钱芳花了点心思做几样味道,还多做一些分了周围的邻居,狗蛋儿一口就吃了三个,肚子都撑得圆圆了。
钱芳还留了几个等弟弟良生回来给他尝一尝。
十五的晚上,要赏月,要拜月娘娘。
天还没黑,欣兰早早把小桌子搬到院子的树下,把准备的供品摆上去,三生五果,量少但已经是够尽心了。
“姐,我都摆好东西。”欣兰往屋里喊着说,“姐,要不我泡杯花茶让你试试怎么样?”
欣兰原先跟桂梅去山上摘了些花心或者果实,风干日晒一些日子,然后用布包包好,这是她们这生活水平最好的享受之物。泡上一壶,浓醇爽口,清新明净。
钱家姐妹心灵手巧,吃用的花样很多,周围的村民都很羡慕,时不时也能等到她们送的美味。
“好啊,把那个小火炉拿出来,去打点水,要用我们自家的井水哦。”钱芳在灶台那儿用一个大锅煮着番薯,准备等一下给养的猪吃。
把养猪这活做好了,就可以收拾收拾过中秋节,拜月娘娘,上了几炷香,烧了些纸钱,整个过程钱芳现在也是得心应手。
还要跟欣兰一起去看戏,放孔明灯许个愿望。
每逢过大节拜大神的时候,花溪村还是会开几场戏的表演,在临祠堂面前的广阔的空地上搭了一个大戏台,场下就坐了好多男女老少,个个都要先早早去占位置,占一个有利的位置,看得就清晰些。听说每次这样的活动,夏府都出了银子,可以说都是他包场了。
如此也好,整个花溪村就热闹有人气。
钱芳和欣兰好好打扮了一番,跟桂梅凤儿都约好,一起去看戏。
虽然穿着是粗布料的衣服,但干干净净的看着很是俊俏,髻上簪着一支用木雕刻的簪子,简单而又文雅,钱芳本来很少这样用心,平常要下地干活,方便才是最重要,现在这么一打扮,看着比往常清丽秀雅。
“姐,你好好看哦。”欣兰和桂梅凤儿三人不约而同的说。
“还不是粗人一个。”钱芳付之一笑。
“反正就是觉得我姐今晚真的不一样。”欣兰挽着钱芳的胳膊轻柔的说。
借着月光,四个女子有说有笑的往戏台的方向走过去。
十五的月亮,圆满明亮,撩人心弦。
白天还是有些热,到了晚上,凉风习习,秋的天。
钱芳抬头看了看月亮,心里默道:爸爸,妈妈,您们过得好吧,不孝女就这样离开了,您们应该是很痛心吧。
十二岁到十七岁,说放宽心的接受这事实,但在某些节日里还是会想起念起在现代的种种快乐和悲伤。
“姐,怎么了?”欣兰瞧着姐姐有点不愉快就问了一句。
“没什么啊。”钱芳回道。
“你们快点啊,戏要开演了。”桂梅在前面转身叫着她们姐妹俩。
“位置有吗?”钱芳问了欣兰,慢点去看戏的位置就偏了。
“你放心,桂清哥哥早就帮我们占了位置。”欣兰笑了笑说。
“姐姐,姐姐。”后面有一道稚嫩的声音传来。
钱芳回头一看,原来是狗蛋儿气喘喘的跑过来找她们。
“狗蛋儿,你怎么一个人来了?你奶奶呢?”钱芳直视一番说。
奶奶不来看戏,我就自己一个人跑出来,去姐姐家找没看到,我就。。。。”狗蛋儿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傻愣愣的说。
“好了,跟着姐姐一起去吧。”钱芳拉了他的手,“可要乖乖的哦。”
“听你的,姐姐。”狗蛋儿讨好的样子可爱极了。
“狗蛋儿,也要听二姐姐的哦。”欣兰乐笑道。
“是。”狗蛋儿板儿正经的说。
“你们倒是快点啊。”桂梅和凤儿又在催促着。
“来了,来了。”钱芳和欣兰牵着狗蛋儿的手几步往前跟去。
来到戏台这边,想不到还挺多人的,不止是花溪村的人,还有隔壁村的人也来了,有一些孩童提着灯笼,满脸笑容,叽叽喳喳的。台上还没开始,大台布还没拉起来,但敲着的鼓乐隐隐约约传来。
钱芳看到了钱明辉和他的内人蒙氏。
走过去跟他们打了招呼,聊了几句话。
“小芳,良生没来信吧?”钱明辉问。
“
没呢?才十几天,现在应该是在回来的路上了。”
“真的希望他能高中,给钱家争光啊。”钱明辉面露喜色。
“是啊,良生是好苗子,定不负期望。”蒙氏是读过点书的女人,说话都不一样,她娘家是镇上也算不错的家世,所以钱芳有点不明白她怎么会选择嫁给了在花溪村里做庄稼汉的钱明辉呢?
看来钱明辉还是相当有魅力和魄力吧。
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在钱明辉和蒙氏两人之间不成阻碍,在这里可是少有的。
两人很是恩爱,十指相扣,在大庭广众下,不怕周围的人指指点点,瞧着他们的思想比钱芳这现代人来的还前卫了。
在钱芳面前都撒了些狗粮,所以钱芳跟他们说一下就去找欣兰狗蛋儿她们了。
☆、第15章 第十五章(捉虫)
“咚咚锵锵”,鼓乐响起,大台布拉开,戏开演了,粉墨登场,台下的村民们一瞬间鸦雀无声,津津有味的看着台上的表演;钱芳听着声调觉得应该是黄梅戏,在现代的时候有在电视里看过,她虽然不懂,但那调儿听着很是喜欢,淳朴流畅,生动丰富。
欣兰拉着她往人群里去,“姐,来这儿,看得清楚。”
桂梅,桂清和凤儿狗蛋儿都已经在座位上,竟然带了几张小板凳来。
钱芳入神的陶醉在戏曲里,好像演着是叫《天仙配》,韵味丰富,如行云流水。
有些人看得激动不由的鼓起了掌。
“姐姐,戏儿真好看。”狗蛋儿拉了拉她的衣袖说。
虽然台上的角儿化妆不够细致,反而是涂抹的粉有点厚,但唱腔很是在位。
钱芳都想不到自己还会做个总结,在现代的时候,看戏的人少得很,年轻人追的都是那些什么韩剧港剧偶像剧,老祖宗的优秀民间艺术他们没怎么去喜爱。那时,她也一样,有时间就是追都市剧场,这戏曲啊家里只有奶奶在看而已。
来到了这里,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如今因过中秋节,夏府赞助了这么一个节目,的确给村民们带来了愉悦,也是美事一桩。
灯笼高照,夜空变得光彩明亮,月色如银撒满了整个地面,灯光和月光相互衬托出亮如白昼。
“姐,等一下还要放烟花呢?”欣兰激动的说,李桂清刚刚跟她说的,戏演完了就放烟花,很美很美的。
“这么好啊,那我们要看完才回去。”钱芳难得放肆一回,过节就要玩得开心。
“姐姐,姐姐,我就跟着您了。”狗蛋儿怕几个姐姐不让他一起似得急忙拉住钱芳的衣袖子不放。
“是,姐姐带你一起去看烟花。”钱芳笑了笑说。
狗蛋儿虎头虎脑的,真是可爱极了。
台上的戏差不多一个时辰就结束,看戏的村民各自拿了板凳离开,老人家的就先回家,年纪轻的就留下来准备看看烟花。
热闹的气氛就像是赶集市,三三两两一群,喧闹的笑声,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花溪村难得有这么一回啊。
钱芳还真的感谢老天让她穿越到的地方是安定没有战争的地方,如果让她遇到哪些凄凉不堪的年代那她就苦逼了。
花溪村里的村民大都是容易接触的,虽有些小人家的心思,但这是正常之举。
朝廷上有什么跟相隔遥远的花溪村没有关系,官府的官差都没怎么来,虽然前段时间有点小案件发生,但还没惊动到镇上的官府来,大家都是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后来,钱芳听村里人说,花溪村能这么安宁是多亏了夏侯淳。
今晚天公很作美,月明星稀,可谓花好月圆。
“姐姐,你看,烟花好美啊。”狗蛋儿拉着钱芳很是兴奋的说。
钱芳抬头,夜空中五颜六色的烟花绽放,白如昼,精彩夺目。
噼里啪啦的,此起披伏。
周围响彻了人们的欢呼声,夹杂着鞭炮声。
一霎时的美丽,一霎时的繁荣,在演绎着一道和谐的风景。
钱芳真的想不到,在这里能享受如此心怡的快乐,是千载难逢的好时光,也许是多年才有的一次,但毕竟给自己留下了回忆。
过中秋节原先那失落的心情在烟花绽放驱逐下,变得暗淡无色了。
钱芳偷偷的许下心愿:在那里的亲人安康;在这里的我们如意。
听完黄梅戏,看完烟花,钱芳她们几个人还买了冰糖葫芦吃,本想要放孔明灯的,但已经很晚了,大家都陆陆续续的回家。
狗蛋儿都累趴了,是李桂清背着他,口水都流出来。
“这家伙,睡着了还做梦吃着东西呢。”欣兰走在桂清的后面,都听到狗蛋儿睡着发出的磨牙声音。
大家一听,都笑开了。
☆、第16章 第十六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钱芳走着走着竟不由的哼出这歌曲来,欣兰她们一听,都惊讶了,她姐姐唱的好听啊,但这曲调她们很是不懂。
钱芳见路上没什么人,只有她们几个,就开嗓子唱了一首她在现代时很喜欢的歌曲《但愿人长久》,以前跟朋友一起去唱K她就以这首歌取得大家的热烈鼓掌呢。
“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