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好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十年代好日子-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梅梅才借着挎包的掩护把书放到空间里,就听到了一道熟悉的的声音,原来是郑大婶,那人带着两个“红袖章”进来了。
  姓郑的大婶就是这废品收购站的工人之一,自从李梅梅和三妮来了这里,她渐渐地就不来上班了,工资照领,还从李梅梅这里拿了不少好处,一天到晚的就到处挖野菜。
  “同志,我可没有骗你们,这两个女娃娃前些天扫到我们这里说要体验工人生活,然后写什么文章发报纸上,我越想越不对劲儿,体验工人生活咋不去纺织厂农具厂,跑到我们这废品收购站来干什么?她们一定是来偷东西的,你们快把她们抓起来。”
  要不是郑大婶眼睛里时不时露出的市侩与精明,就她这副正义凛然,义愤填膺的样子,还真像个好人。
  李梅梅抓住三妮的手,她三姐有些慌乱了,可不能被这些人看出来破绽。
  “系统,你快看看,这废品收购站有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这种紧急情况,系统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拿乔,而是飞速的扫视了一下整个废品收购站。
  “在靠近东边墙根的地方,有两个花瓶不见了。”
  大意了,多么拙劣的陷害手段,偏偏她们就中招了,那两个花瓶是建国之后的仿品,根本不值钱,送来后就被搁在墙根下,没想到现在竟然不见了。
  郑大婶还在滔滔不绝的说着,那两个“红袖章”怪异的眼神又看的人很不舒服,李三妮害怕的缩了缩脖子,李梅梅连忙握近她的手,抢着打断郑大婶的话。
  “打倒一切牛鬼蛇神。两位同志好,欢迎来的废品收购站检查工作,我是工人儿女李梅梅,这位是工人儿女李娜。郑大婶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我们两个确实是来帮助工人的,革命工作不分贵贱嘛,收废品怎么了?不也是为祖国建设添砖添瓦嘛,难道就比农具厂,纺织厂的工人低贱了?果然这觉悟高低不分年龄大小!”
  两个“红袖章”对视一眼,他们也不信这老女人那一套说辞,这废品收购站能有什么好东西?打眼一看都是垃圾,又脏又乱的,这两个小姑娘漂漂亮亮的,跑到这地方来帮助工人阶级,是有点不可思议。
  不过雁过留毛也是他们的办事风格,这跑一趟怪不容易的,不搞点好处怎么能行?仔细看看这两女娃长的还可以,小的这个虽然有这么嫩,但是他们这小喽啰也不挑口不是?
  “这位女同志,请你出去一下,我们要在这里审问这两位女同志。”这话是对郑大婶说的。
  “等等!”


  第60章 计划

  出去?出去干啥!有啥事就在这儿说!
  李梅梅就搬出来赵建军吓他们; 这两人都是公社革委会的小喽啰; 两斤玉米面被郑大婶收买来撑场子的; 好不容易鼓起来了贼胆,却又因为李梅梅这话迟疑了; 她们真认识赵书记?
  那这可就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了。
  又听这小女娃一脸骄傲的道:“我爸是农具厂的李保国,我可以带你们去找他; 我可是根正苗红的工人子女; 你们自己瞅瞅,这废品收购站有啥好东西值得我们偷的,倒是这位郑大婶; 言之凿凿的说我们偷东西; 我看偷东西的是你吧!”
  两个“红袖章”都是小年轻,李保国又是公社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自从接过老耿的班,李保国这路就越走越顺,一步一步当上了农具厂的副厂长; 又和赵建军关系好; 这两人难免听过他的名字。
  差点踢到铁板了。
  郑大婶家距这里不远,系统真就在她家床底下发现了丢的花瓶。
  李梅梅顺势道:“正巧今儿早上我检查东西; 发现少了两个花瓶; 说不定就是你贼喊捉贼,两位同志; 敢不敢和我上这位郑大婶家里看看!”
  她又呼了口气,顺势抄起记录本给那两人看,“同志; 你们看,这里头有啥我们可都记着呢,就害怕缺一件少一件的,你们就去这位婶子家看看,要是没有我们就给她赔礼道歉,给她赔偿!”
  上家里看看!那可不成!
  郑大婶就连连摆手,“不行不行,你这小娘皮胡说啥,就是你俩偷的,竟然赖给我,两位同志,你们可不能信啊!”
  信不信的,这两人都烦的很,跑这一趟才得了两斤包谷面的好处不说,还险些得罪了人。
  那就去看看呗,真有花瓶就收走,还能顺便敲这女人一笔,没有的话,回头上农具厂找李厂长混两顿饭吃,这老女人批评教育一顿,双方都给个面子。
  姓郑的大婶吓得腿都软了,连声道:“不能去,不能去……”
  她这心里有鬼的样子,更加坚定了那两人的猜测,要是花瓶不在她家,她心虚什么?
  这两个红袖章就去了,不顾郑大婶的阻挠,在她家里一通乱找,终于在床底下发现了那两个花瓶。
  这下人赃俱获,没啥可以抵赖的了。
  李梅梅就看着那郑大婶面如死灰的样子,声声叫着,“我错了,我错了,我不是故意的啊,是有人指使我这么干的,你们不能把我抓走……”
  有人指使的?
  这就叫人摸不着头脑了,李梅梅自认没和谁结过仇,指使这么一个人陷害她偷东西干什么?
  “是老严家的孙女让我这么干的,我也是受了她的指使,你们不能只抓我一个人。”郑大婶嚷嚷着。
  那边一个“红袖章”不耐烦了,“抓你干啥?就这种破花瓶哪个废品收购站一天不收好几个,这破烂玩意儿你还当个宝收拾到家里,行了,我们跑这一趟不容易,你自己看着办吧!”
  李梅梅这就明白了,这两人是要好处来了。
  好在她也不指望这两人能还她清白,倒是李三妮有些忿忿,李梅梅就用眼神示意她,别着急,慢慢看戏就行了。
  “妹儿啊,快去娘屋子里开柜子把白面拿出来。”郑大婶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李梅梅和李三妮就冷眼瞧这那两个“红袖章”拎着半袋子白面,提着两个花瓶走了,临走的时候还帮着她们训了郑大婶一顿,说让她老老实实的说出来,到底是谁指使的,还说改天要去找李厂长喝酒。
  以前农具厂是个小单位,里头只有七八个工人,这年月生产用的农具都是生产队统一管理,坏了也有专门的人去修,一般不轻易购置新农具,所以他们这七八个人,做全县的订单都绰绰有余,可今年不是不一样了吗,农具厂有个工人改良了几种农具,改良后的工具用起来更省力,效率更高,省城的报纸都刊登了这件事,名声一打出去,外县的订单都来了,这几个人就有些不够用了,光今年一年就新招了十个工人。
  所以,李保国这个副厂长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等他们走后,李梅梅立马就拉下了一张脸,似笑非笑的盯着郑大婶看了半天,“郑大婶,你说你这人咋这样,我这里的好处没少拿,活儿我们也没帮你少干,你咋就能干出这么不要脸的事情呢,还找革委会的人陷害我们?你这么有本事,咋不上天呢?”
  李三妮忙义愤填膺的附和,“就是,太不要脸了!你这种行为及其不利于工农团结,是社会主义的罪人,应该拉去游街!”
  郑大婶不怕她俩,但是怕刚才的“红袖章”,被骂了也不还嘴,只快速的交代,“冤有头债有主,是西街上老严家的孙女严翠翠说你们两个没啥好心思,就是上门抢我工作的,我才着了急,听了她的馊主意,你们要找麻烦去找她的麻烦,不管我的事儿,我说也说了,你们赶快走……”
  李梅梅不明所以,还没问清楚就被郑大婶推出了门外,严翠翠?这人谁?
  “这个严翠翠听起来好像有些熟悉。”
  李三妮眉毛皱成一条毛毛虫,“你还小忘了,那年纠缠咱三叔的那个陈寡妇,她闺女不就叫这个名儿吗,这人咋这么阴魂不散。”
  “还有那个郑大婶,这么陷害我们,啥事业没有,就损失了几斤面,真是便宜死她了。”
  李梅梅失笑,“好三姐,你可真是富人家的女儿,还几斤面,那几斤白面可是稀罕东西,花钱都买不着的玩意儿,郑大婶这次得肉疼好久喽!”何况她刚刚还做了个小手脚,从系统商城购买了一张玄学位面的噩梦符贴到郑大婶身上了。
  那符纸即贴即隐,包你连做七天噩梦,童叟无欺。正好用来对付这种小人,出出气!
  废品收购站现在还没人呢,她们现在还得回去,一路走着的时候李三妮就说,“闹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咱还在这干吗?”
  郑大婶今儿带人来,要不是因为建军叔和大伯的面子,她们两个今天可就……,为了小妮儿口中那些宝贝,真的值得吗?
  李三妮自己也在想,李梅梅也在想,这年头就是法律不管用,世道乱的很,叫她三姐卷进来确实不妥,她是仗着有金手指才这么大胆,心里知道那些人没法拿她怎么样,少了几分顾虑,但是她三姐不一样啊,土生土长的六十年代人,之前能有勇气跟着她去黑市交易就已经很让人刮目相看了。
  实在是不能让她掺和进来了。
  今天这事就是个引子。
  “三姐,”李梅梅想了想,还是直说了,她不是那种喜欢拐弯抹角的人,“今天这情况我没考虑到,为了安全起见,三姐明天你就别来了,我自己来,或者找四姐陪我来就行了。”
  三妮也没同意,也没拒绝,纠结着呢。
  ……
  而这边呢,章问书带着沈立轩去队部拜访了倪大成。
  沈立轩心里有成算,带着算盘去的,大队缺会计,想补上这个缺的人不少,但是这些人中会算盘的可不多。
  一进门,沈立轩也很能拉的下脸,叔叔伯伯的叫的亲热,伸手不打笑脸人嘛,连有几分迂腐的治保主任也缓和了神色。
  “立轩娃呀,问书娃,上门这是弄啥呢?”
  你看,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称呼也能体现出东西来,这就是和当地人结亲的好处。
  “队长,主任,咱们大队不是缺会计吗,立轩算盘打的好,我带他来试试。”章问书就笑着挠脑袋,很是憨厚的样子。
  倪大成和治保主任王红兵对视一眼,都看出来了彼此的意思,倪大成觉得可以让这娃试试,有本事就当,王红兵眼神里头就满是不赞成了。
  这些人不说成分有问题吧,终究都是外地人,咋能当他们红旗生产队的会计?
  沈立轩很是情真意切的样子,“倪叔,王叔,老会计走了,咱们大队这些天的工分还没人整理吧,不管我能不能做这个会计,这些账目我都愿意帮着社员们理一理,来了红旗生产队,受了大家这么多的恩惠,就想帮大家做些什么。”
  队里确实缺会计,这么多人的工分都要算呢,耽误的时间越长越麻烦。
  倪大成想了想,拿出一本帐,“你把这个核算一下。”
  “算账行,但是你娃毕竟不是我们生产队的人,会计这事就算了。”王振连忙补充道。
  沈立轩接过,拿出算盘,低头噼里啪啦算了起来,他眉眼认真,眼睑低垂,遮住眼睛里似有若无的精光,王振?他会让他同意的。
  章问书就陪着,又发烟又倒水,他和沈立轩的大哥关系好,这小子跟着他来插队的时候,立任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这小子照顾好喽,他得记住。
  作者有话要说:  华丽丽的卡文了~
  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


  第61章 宣言

  沈立轩账是算清楚了; 但到底留不留他当会计,倪大成也没给个准话。
  只说让他们好好开荒; 后山那块坡地拾掇的差不多了; 不用他们两个了; 就跟着其他的知青去地里干吧!
  关于那块坡地; 倪大成也有些想法; 县里十四个公社; 数长原公社知青最多; 长原公社又数他们红旗生产队知青最多;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口粮,你不能把这些人饿死不是。
  要不干脆就把那块坡地划给知青,派个人监督他们种点猪草,一来可以喂队里的猪和牛,二来那不还有个畜牧站嘛,那些鸡呀猪呀现在吃的都是别的地方拉来的秸秆; 玉米杆; 粉碎了打成料; 猪吃了也不长膘,倒不如把后山那块瘦地划给知青,让他们种点猪草; 比他们去地里劳动强。
  实在是这些知青,年纪小的太多,像那个沈立轩才十六岁。他们又是城里的,适应的慢; 干活上手的慢,靠他们自己的劳动分的那点口粮,只能保证饿不死,填饱肚子那就别想了。
  这么多年了,都喊着回城回城,年年都有回城的消息传来,但是有哪一个人是真的回去了,还不都是瞎折腾。
  人倒是一拨一拨的从城里送来,要他看,这些娃娃想回城就是做梦,踏踏实实在农村过日子吧,少不了他们一口吃的。
  天快黑的时候,李保国从农具厂下班,顺路去废品收购站接了李梅梅和李三妮一起回家。
  李三妮就提起了今天这事,重点是说了说严翠翠,那个陈寡妇的女儿,今儿送破烂的人来了,她们就顺便打听了几句,这一打听就清楚了,陈寡妇的两个儿女在严家过的并不好,严翠翠这都快二十了,她爷爷奶奶也没打算给她找人家,就留在家里没黑没白的干活。
  十**岁的大姑娘看着就像三十岁的人似的,过的可惨。归根结底,她过的不好,还是因为她娘当年遭的孽,但是她是不是这想法就不知道了。
  李保国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看着还很精神,这也是李梅梅这么些年坚持不懈的往水里掺灵泉水的功效,又理着一头精干的板寸,和十年前那个沉默寡言的农民确实不太一样了。
  他听了这些,拉下了脸,“小妮儿,这破烂有啥好收的,你还有你三姐明天就别去了,爹知道你心里啥想法,咱们回家再说!”
  回家咋说?赵卫红一听也撂了筷子,一双眼睛本来就大,现在瞪的铜铃似的,说啥也不让两个娃再去了。
  还是和李保国一样的话,“破烂有啥好收的,想体验工人的生活跟你爸上农具厂呆两天。”
  话不是这么说的,那农具厂干的都是手艺活儿,翻土开地的旱地犁、粉碎土块的耙、松土保墒的耱、压土平地的碌碡、播种的耧车、杠杆提水的桔槔、滑轮提水的辘轳、自动提水的筒车,这都是老手艺人才能弄出来的精细活儿,她们去了只能给人家添乱。
  再说了,她也不是真为了体验生活才跑到废品收购站去的,她是为了去捡漏啊。
  叫李四妮说她们两个就是,“吃饱了没事干闲的,在家里给包子教一教功课不比这个强。”
  李梅梅无奈,得,众叛亲离了!
  “爸,妈,我错了,我们不去了,”反正这段时间也弄了几件好东西,“明天我去和那里的大爷说一声,把东西都交接清楚,不能给人家添麻烦不是。”
  这一晚上,又陪笑脸又给捏肩,终于把她娘给哄好了。
  翌日一早,又早早起来做饭,红薯糊糊,杂粮煎饼,切一盘子咸菜疙瘩,一盘子腌小黄瓜,这就是一顿饭了。
  看着简陋,但是他们家已经是这队里少有的人顿顿都能填饱肚子的人家了。
  李梅梅有空间,有系统,有粮食,有肉,但是这些东西除了偶尔借着“曾奶奶”的名号往那口缸里传送一些,隔三差五的给大家补补营养,她也想不到别的能光明正大拿出来的法子。
  她自己时不时的还能在空间做个菜,除了卖给系统的,剩下来的还可以打个牙祭,养的白白嫩嫩的,她家里人却不行啊,还是盼着这运动赶快过去,到那时候,想过什么好日子过不上,好东西也不用偷偷摸摸的用。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没啥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李保国用煎饼卷了点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