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后天见。
第113章 提亲
首都,沈家四合院。
一个头发花白; 精神头还不错的老人; 戴着老花镜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怀里还抱着一只胖乎乎的橘猫。
沈兴良从外头进来; 换鞋,看着这一人一宠相处和谐的场面; 他的嘴角不由得抽了抽。
老头儿真善变,是谁前几天说家里有猫就没他的?怎么今天就肯让雪花呆在他的坏里了?
他清咳几声; 露出声响来,把沙发上老头的思绪拽到他身上。
这老头一身白色太极服,兴许是从外头刚锻炼回来; 他庞眉皓发,河目海口,虽然年纪不轻,脊背却仍然挺得笔直,都说相由心生; 沈立轩就常说,他祖父一看就是一个倔老头。
沈国忠把头从报纸上抬起来,淡淡的瞥了儿子一眼,眼神中也多有不耐烦,“你小子就是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说,又有啥事了?”
沈立良也很无奈,他都一把年纪; 孙子都有了,他爸教训他的时候一口一个小子。
他顺手给老头子倒了杯水,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才在沙发上坐下来。
“爸,”沈兴良道,“立轩打来电话,让我们准备去李家提亲,我来告诉你一声。”
沈国忠冷哼一声:“不准!这门婚事我不同意……”
同意不同意的,您说了也不算呐!沈兴良摸了摸鼻子,没接他爸的话茬,继续道,“您这有上了年份的老酒,一会给我装两瓶,见亲家,得拿两瓶好酒……”
沈国忠头上的青筋直蹦,“就知道你来准没好事!”
他珍藏的好酒,喝一瓶少一瓶,现在所剩下的,为数不多,偏偏这个兔崽子一开口就是两瓶,这是啥,狮子大张口!
沈兴良继续嘿嘿笑,“我知道,姑妈不让您多喝酒,这要是让她知道您藏了酒,恐怕一瓶都保不住了。”
“臭小子!”沈国忠看看儿子,不怒反笑,“你姑妈要是不知道我藏了酒,我把脑袋拧下来给你当球踢!”
果然是土匪出身,说话一如既往的不讲究。不过这话,沈兴良也只敢在心里嘀咕一二,要是再拿这个嘲笑老头子,现在头被拧下来当球踢的人,可就是他了。
反将儿子一军,沈国忠乐得胡子一翘一翘,嘴角也忍不住向上翘,“在我书房第二个书架后面,你去拿,记住了,只能拿两瓶,一瓶也不准多拿!”
话音刚落,他又迅速的补充道,“这两瓶也不能白拿,回头让姓李的那个臭丫头补给我!”
也不知道那丫头拿啥酿的酒,酒味虽然不烈,但是喝到肚子里,浑身都舒坦的很,总觉得连身上的老枪伤都没有那么严重了。
沈兴良越过茶几,逗了逗猫,才含笑去书房,老头子这嘴,还和以前一样,嘴上说着不同意这门婚事,可是却愿意把命根子似的酒让出两瓶来,这可真是口是心非的厉害。
沈国忠土匪出身,早年大字不识一个,从军之后,悍匪习气不改,杀敌又凶又猛,人送外号“悍匪将军”。早些年部队打仗的时候,针对他这样文化程度不高,又极其能打仗的人开过学习班,不过他不乐意学那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在能看报纸,还得归功于他已经逝世的妻子,沈立轩的祖母。
他放下报纸,顺了一把怀里的猫毛,嘴上喃喃,“唉,咱们的小孙子都要成家了,一转眼你都走了十几年了,狠心的臭婆娘,活着的时候就喜欢压我一头,咋连去见阎王,你都抢在我前头……”
沈兴良从书房出来的时候,就看见他爸一脸怔怔的看向门外,心里头就明白了,这是想起他妈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少时的夫妻老来的伴儿,他妈走了后,好像把老头子的精气神一同抽走了。
以前的时候,老头子一把年纪还和胡同里的小年轻争辩哪家小姑娘好看,撸起袖子和欺负他孙儿的小孩打架,动不动就拍桌子收拾他们几个儿女。
自从他妈去了之后,这些就变了,少了个拧着老头子耳朵教训他的人,到底是不一样了。
这么想着,沈兴良突然觉得,老头子太可怜了,脱口道,“爸,我们兴许要在李家多呆几天,你要不要一起去?”
话音刚落,他就后悔了,他爸这个人,脾气性格真的有些一言难尽,他们是去提亲的,可是带着他爸去,可能就会变成结仇的,不是他多思,实在是前车之鉴太多了。
他侄女谈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因为老头子挑三拣四,对人家家人评头论足,所以才黄了的。
虽然后来事情证明,那家人确实不怎么样,不过老头子当时的言行还历历在目,这么说,那时候老头子的战友中间都传遍了他的丰功伟绩,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要拿这件事打趣一二。
不过他后悔也来不急了,沈国忠心里得意,他就知道每次一露出这个表情,小辈们准能让他如愿,屡试不爽啊!
“老子勉为其难答应你一次,我可是丑话说在前头,要是那姓李家人不怎么样,我就……哼……”
这次换沈兴良额头青筋暴跳了,果然,又被这老头骗了!
三日后,沈家一行三人踏上了去李家的道路,沈立轩直接在大江县坐火车,而沈家的三个长辈则是自己开车去,一路上也都安排了接应的人。
火车的速度略快,沈立轩在长辈们之前抵达红旗村所在的县城,返城后还是第一次回到这个他插队的地方,心里头除了感慨还有些许怀念。
这地方比起首都来,自然算是穷乡僻壤,他身体不好,从小没吃过苦,刚来的时候也是深恶痛绝,后来渐渐的就习惯了,因为乡亲们对他们这些知青很友好迁就,安排的活也是轻省的,没有人刻意为难他们。
沈立轩在村口下车,他回城的时候,从县里到村里只能坐牛车驴车,现在也通了汽车了,果然农村和农村的发展也拉开了差距,大江县的很多村庄,可没这个条件。
李家的位置他依稀记得,时隔多年,红旗村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说别的。单是这些新起的瓦房,就能看出来。
沈立轩要来的事情,李梅梅是不清楚的,整个红旗村只有两部电话,都在村委会,接电话得绕一大圈,他自己也能找到地方,就没有打电话告诉李家人。
自从李保国辞职后,农具厂新分配来的厂长呆了不到一个星期,也辞职了,这厂子最后还是关门了。
他在家里长吁短叹好几天,李梅梅和赵卫红实在看不下去,给出了个主意,让他找人把厂房买下来,这样不就行了。
把厂房买下来?
乍一听天方夜谭,其实仔细想想,这事可行的很,国营工厂变卖的事情,之前还上过新闻哩,可见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
李保国心动了。
沈立轩来的这天,李保国就是去县里找赵建军谈这个事儿。
当他提着礼物进门的时候,李梅梅穿着宽松的粗布服,正站在院子里喂鸡喂兔子,头发未扎,就那么松松散散的披在肩头,活脱脱一个小仙女。
他就站在原地叫她,“梅梅!”
见到他,李梅梅笑的眉眼弯弯,鸡也不喂了,立马扑上去大大的拥抱了一下。
家里是没人的,李婆子和李老头下地去了,老两口虽然嘴上嚷嚷着享清福,但让他们不要种地了,他们又觉得浑身不舒坦。
赵卫红去赶集了,她新制的一批香肠腊肉差不多了,她就立马拎着篮子上街去了。
没人看着,沈立轩也放肆了一把,一进屋就把他朝思暮想的对象压在墙上,狠狠的攫住了那抹红唇,用自己的唇舌描绘了个够。
两个人亲香完,脸都是红扑扑的,李梅梅双手环了环他的腰,顿时心疼道:“怎么瘦成这个样子?”
沈立轩笑,用额头抵着她的额头,“吃不惯那里的饭,就瘦了。”
一个人住着,他可没心思做饭。
一路舟车劳顿,沈立轩也累了,李梅梅推他去炕上休息,自己转身进了厨房。
原本打算中午随便做点面条,现在却是不行了。
家里没有冰箱,夏天菜不耐放,自然是有什么吃什么,幸好昨天大柱叔送来一些鱼虾,都在桶里养着。
做饭这种事情,对于她来说,简直轻车熟路,系统能升级,靠的就是她坚持不懈的卖成品饭菜给它。
不大一会儿,她就敲定好了中午的菜单,白灼虾,茄汁虾,清蒸鱼,腊肉蒸土豆,干煸四季豆,煳辣大白菜,红油土豆丝,凉拌拍黄瓜,有海鲜有时蔬,清淡重口的都有。
沈立轩身体不好的时候,喜清淡,后来健康了,反倒爱上了重口味的辣菜。也是照顾他的口味。
饭店的时候,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把沈立轩从梦乡勾了出来,他缓缓睁开眼睛,渐渐醒转,闻着空气里熟悉的香味,嘴角不由得勾了起来。
李婆子回来的时候,他正在院子里洗脸,一个大男人出现在家里,她第一反应当然是惊讶了,还是李老头眼神好,试探着问,“这是小沈?”
作者有话要说: 一只橘猫为什么叫雪花呢,因为它是下雪天捡的啊。
么么哒,各位,继续后天见。提起祝大家平安夜圣诞节都快乐。
第114章 沈家来人
都说丈母娘看女婿; 越看越满意; 更别提赵卫红以前就对他印象不错,一口一个小沈叫的亲热。
她今天集上的生意不错,镇上有户人家嫁闺女; 一下子把她所有的腊肠都包圆了,所以在饭点前,就回家了。
没想到今儿小沈上门了。
只是他的父母怎么没来?
沈立轩解释道,“我从大江县出发; 坐火车要快一些,我爸妈开车从首都出发; 最快明天就能到。”
原来是这样,赵卫红心里那点子担心顿时少了,眉开眼笑的用公筷夹了只虾放到沈立轩面前的酱油碟里; 上次四妮回来,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通; 说什么城里人瞎讲究; 都用公筷夹菜,不用吃别人的口水,四妮本来就是随便说一嘴; 她却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大张旗鼓的的在家里也推行了有客人的时候,用公筷吃饭的习惯。
好在这些年都是她当家做主,公婆在这些习惯上也愿意随着他们走。
不管是城里人的生活习惯还是乡里人的生活习惯,只要是好的; 那就改呗,多大点事儿!
翌日的时候,沈立轩一早就去了村委会打电话,他爸和他爷爷都不是普通人,出门就算想要低调也低调不到哪儿去,一定会有接应的人,他打电话主要是问问他们到哪儿了。
他前脚去了村委会,后脚两辆黑色的轿车就在李家门口停下来了。
后头轿车上,一个穿中山装的老头并两个中年男女下了车,后边陪着的不是赵建军是谁。
这就是沈家的三个长辈了,他们一边笑着向赵建军道谢,一边不紧不忙的从后备箱里一件一件的往外拿着见亲家用的礼品。前头轿车上的两个年轻男子,也从后备箱里往出拿东西,一件又一件,每个人手上都拎着大包小包的。
沈兴良原本准备的礼品可没这么多,还是吴桂英细心,写了清单,按着过去人家提亲的标准,添置了不少。李家人他们没见过,不过梅梅这个姑娘他们是真的满意。
李婆子穿着半袖褂子,盘腿坐在屋里搓麻绳,就听到外面很热闹的样子,喊了一句,“外头咋了?小妮儿,你出去看看谁来了?”
话音刚落,她一拍大腿,小沈的父母不是要来吗?该不会是到了?她连忙把一堆乱麻收到炕柜里,伸腿下炕,汲拉着一双木拖鞋,三步并做两步,匆匆掀开门帘子。
马二媳妇好热闹,爬在自家墙头冲着李家喊:“快出来人啊!你家有客人到了!”
大屋里一阵扑腾,赵卫红那屋的帘子呼拉下就被撩开了,风风火火的就跑出去接人了。
村人爱看热闹,小轿车带来的轰动不小,一堆孩子追着看,有些还大着胆子伸手摸车,沈国忠喜欢逗孩子玩,故意做出一副吹胡子瞪眼的样子来吓小孩,胆小的躲到了大人身后不露面,胆大的还冲着他做鬼脸。
再说沈兴良两口子,一路的颠簸早使他们疲惫不堪了,老头子还有心思逗孩子玩,真是……,他们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无奈苦笑。
李梅梅先迎出来,笑眯眯的问好,“沈爷爷,阿姨,叔叔,一路辛苦了,快进门,立轩去村委打电话了,赵叔,好长时间没见你了,身体还是一样硬朗。对了,我爸今儿没去找你?”
赵建军就笑,“你爸去工商跑手续了,几年不见,梅梅就长成大姑娘了!”
今儿这一趟就该他跑,沈家那孩子以前在这里插队的时候,他就隐隐知道家世不错,但是没想到竟然是沈部长的儿子,沈将军的孙子,这身世,顶了天了。
保国家的闺女,也是个顶个儿的好命,嫁的男人,都是有出息的。赵建军心里感叹,这闺女多也有闺女多的好处。
赵卫红是个知事的人,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沈家人今儿是正式登门提亲了,忙把看热闹的人都劝走,热热乎乎的把沈家人都迎到了屋里。
沈国忠逗完了小孩,心里头舒坦了不少,哈哈笑了几声,才一马当先的走在最前头。
沈兴良和两个警卫拎着一堆礼品紧随其后,李梅梅领着他们进屋,赵卫红则落在后头,和吴桂英说话。
沈国忠一边打量着李家的院子,一边往屋里走,李家的房子还是土坯建筑,看起来年份也不短了,不过院子收拾的倒齐整,菜地都用篱笆围起来,鸡鸭也圈养在篱笆圈里,没啥异味。
他赞许的点了点下巴。
两家人进屋先认识了一下,沈国忠被让到了主位,毕竟辈分放在那里,李老头不在家,李婆子作为李梅梅的奶奶,陪着坐了,剩下的人就随便坐了,吴桂英拉着李梅梅坐到她旁边,亲亲热热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们才是母女哩。
虽然两家背景比较悬殊,但也不是说不到一起去,一时间屋里的气氛正好。
聊天说起这提亲得八样礼,吴桂英就笑道,“两个孩子两情相悦,我也十分喜欢梅梅这孩子,老姐姐虽然不要求,但是我们家可不能坏了规矩,烟酒糖茶好说,我们从首都带的有,但是粮油米面不好带,就只带了小份,算是走个过场,亲家千万不要怪罪。”
赵卫红连连摆手,“大妹子千万别客套,你们去首都一路过来,路上就够幸苦了,只要两个孩子好,这些虚礼咱们不讲究。”
这边沈国忠也和李婆子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你这孙女,别的也还凑合,就有一点,长的太瘦,压不住福气,回头可得多吃点肉补一补……”
沈兴良眼看着他爸越说越兴奋,连忙止住了话头,“婶子,我爸的意思是,梅梅嫁到我们沈家来,绝对不会受委屈。”
话头被打断,沈国忠立马瞪眼,咋了,还不让人说实话了,娶媳妇就得娶胖乎的,瘦成一把竹竿一看就是没福气的!
李婆子听了沈兴良解释的话,心里不满才压下,这老头子长的倒是挺体面的,说话怎么这么不讲究,说谁长的没有福气呢!
过了一会儿,李老头从村人嘴里听说家里来人了,也赶紧从外头赶回家去。
家里来了贵客,主人自然是要使出浑身解数招待的,赵卫红忙把几间屋子收拾出来,换上崭新的床单被罩,安排来的几人休息,沈国忠毕竟年纪不轻了,虽然逞强,但是脑袋一沾上枕头就呼呼入睡了。
沈兴良夫妻两个也是一样,开车辗转多天,真真是有些累了。
赵建军一家虽然都搬去了县里,但是村里的房子还在,他想去转转,赵卫红就吩咐他饭点来吃饭。
中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