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梅投资了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这两部片子也不是瞎投的,毕竟是个穿越人士,有作弊的经验; 多少对这个年代大爆的片子有点了解。
果不其然,虽然这两部片子拍摄的周期长,电影从开拍到上映,足足用了三年,电视剧更是拍了六年之久,但是效果很好,电影和电视剧一经播出,日化厂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全国各地定货的单子络绎不绝。
美丽动人的女主角去见男主角之前,羞答答的拿着寒梅日化厂的产品捯饬自己,洗脸用的是寒梅牌的洁面皂,擦脸用的是寒梅牌的护肤品,十分简洁大气的包装往镜头前一闪,带来的广告效益好得惊人。
当然了,山寨的“寒梅”牌也层出不穷,时代弊病嘛。
开会的时候,副厂长一脸愁色,面前摆的是数十种手工皂,乳液面霜,要是不仔细看包装和商标,谁都要以为这是他们寒梅厂的东西。
朱灵作为市场部的经理,对这种现象也是深恶痛绝,拍着桌子,“告,一定要告,把这些仿品冒牌货全都一网打尽,让这些厂家赔个倾家荡产。”
这样的现象不可避免,告,当然是得告的,不过要是全告的话,太费功夫,找两家典型的,起诉到法院,不仅如此,还要联系报社,联系媒体,把这件事搞大,杀鸡给猴看嘛!
李梅梅就道:“告是一定要告的,华厂长,你把仿冒我们产品的这些厂家,能找出厂址的都统计出来,找两家典型的起诉到法院,联系律师的事情,四姐,你费点心。”
会开完,各种的事情安排下去,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她这次是特地开车来帝都开的会,孩子没带,留在家里。
沈立轩在开发区干了将近八年,这期间,开发区已经不叫开发区了,中央特批,成为江州市,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江州市的市委书记。
八年建设下来,江州市的电信企业足以让整个国家瞩目,因为先天不足,虽然仍然比不上梅国那边,但是已经走在亚洲其他国家的前头。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研究,已经初具成果,别看千禧年以后智能手机才慢慢走入人们的生活,但是实际上九十年代初,就有西方人发明了不带按键的触摸屏手机,而且已经具备了个人电脑的大多数功能,就是性能不稳定,没有推广开来而已。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胖胖今年也上五年级了,这孩子今年十一岁了,学习成绩相当不错,在班上数一数二,这孩子从小就好学,五岁起就在她爸妈的书房里拿大部头的书啃,大部分都是看不明白的,但是孩子乐意看,李梅梅和沈立轩也没拦着,只要她看不懂的,就会来问。
李梅梅和李四妮并排走出厂子大门,一起开车回了四合院那边。
李大妮两口子来首都探亲,章家地方小人多住不下,他们两口子就干脆带着孩子住这边来了,哦,还有李二妮也来了,她是一个人来的,孩子都扔给何晓刚带。
说是这么个说法,其实吧,李梅梅早都看出来了,她二姐是和二姐夫吵架了。
小的时候,家里几姐妹,只有二姐读书最用功,天分最好,也最让大人省心,十四五岁的时候,也不像别的孩子一样叛逆,谁也没想到,她哪是没有叛逆期,她这叛逆期是来的晚,去的也晚,三十多岁的人了,反倒越活越糊涂。
死心塌地的跟着二姐夫,他当兵的时候她就一个人在家里苦熬,他在外头照样不老实,离婚吧,又下不定决心离婚,捏着鼻子原谅了,又凑在一起过日子。
生了孩子以后,更是连工作都辞了,你说她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家务没少干,在家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在外人来看,可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人家都说,李二妮好福气,男人有本事,至于她干的家务,带的孩子,在别人的眼里,哪个女的不干这些事,谁好意思拿出来说嘴!
过日子和熬日子是两个概念,李梅梅和李四妮两个亲妹妹,哪怕被怨恨,也免不了劝上一句,实在过不下去,就离了吧!
老辈人的行事方法,都是劝和不劝离的,有一句俗话怎么说的,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
但是还有一句话,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李梅梅是怕她二姐一辈子就这么耽误了,工作辞了,孩子养不成器,她家的大熊三天两头和同学打架,家长们看在何晓刚的面子上,轻轻拿起放下,小的那个有样学样,才七岁就学着他哥拉山头,纠结了一批同样调皮的孩子在小区里称王称霸。
李二妮要管,何晓刚一准得拦,他就这么个人,恨不得把小时候自己没享受上的那点子父爱十倍的补偿给两个儿子。
两口子就这么别别扭扭的处着,矛盾越积累越多。
李梅梅开车经过农贸市场的时候,下去买了一些的吃食,开会开了半天,早就饿得不行了,也不知道家里给她们留饭没,还是自己买些吃食祭祭五脏庙。
车慢慢地开着,李四妮拿了个婴儿拳头大小的红糖馒头吃的起劲,含含糊糊的道:“你说咱爸咱妈都奔六十的人了,咋就这么有干劲,这次我回老家去看他们,咱爸那小家具厂已经是市里的明星企业了,咱妈和豆腐西施合伙弄的熟食厂子又扩大规模了,咱妈可逗了,踩着高跟鞋,风风火火的,人家呀,要二次创业了!”
几天前,李四妮坐飞机回了趟老家,这才回首都没两天。
李梅梅两手把着方向盘,感兴趣的挑了挑眉,“怎么说?”
四妮就道。“咱妈说,不能躺在钱上睡大觉,我好几年前不是从你这里拿了几个零食方子吗,这次回去也一并让她要去了,我是没干出来什么名堂,以后孩子们能不能吃上免费的零食,就指望咱妈了!”
到家的时候,家里人果然已经吃过饭了,不过锅里还有饭菜温着,姐妹俩又就着买的卤菜吃了点,肚子里才不那么空。
这才吃完收拾好,赵卫红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打到了李梅梅的手机。
电话一接通,她先亲亲热热的喊了声妈,母女两个着实有好长时间没见,李梅梅一连串问了七八个问题,“最近怎么样?我爷我奶身体好不好?我爸干嘛呢?……”
赵卫红一一答了,她和李保国同志身体好的很,吃嘛嘛香,老两口年纪大了,偶尔也有个小病小灾,大病是没有的,腿脚也还利落。
“我给你们买了营养品,等我大姐回去的时候,让她给你们捎回去……,胖胖参加的了英语演讲比赛,决赛在老家省城举办,到时候,也托爸妈看顾她,没离过家,我和立轩不放心。”
赵卫红干脆应了,能看到外孙女她高兴着哩!
“你把电话给你二姐,我和她说说话……”
李二妮接过手机,到外头说话去了,进屋就是半个小时后的事了。
她把手机还给李梅梅,皱着眉头道:“老何也真是的,两个孩子他一天没带过,让他带一带怎么了,还专门打电话给咱妈让过去帮忙带娃,我家那两个娃,又调皮又捣蛋,万一把咱妈气病了我不成了咱家的罪人了?”
说着,就要收拾东西回家,竟是一刻也待不下去的样子。
三个姐妹面面相觑,就连章问书这个当姐夫的,也赶忙劝到:“我们知道你放心不下家里,匆忙赶路一来票可能不趁手,二来恐落下什么东西,还是再留一留。”
李梅梅使劲拽了拽她,“行了,走什么走,好几十岁的人了,怎么还和小孩一样,你要想回家,我这就打电话让助理给你买明天的机票,半个月都过去了,怎么就急在这一时了。”
她也看出来了,二姐这是想回家了,偏偏她过来首都这么些天,二姐夫一个电话都没打过来,这不,妈一个电话,让她找到了台阶,立马就不待了。
“我这两天事多,没顾上问你,你家两个孩子,我两个外甥,你打算怎么办?”
作者有话要说: 啥也不说了,继续跪地道歉,因为学业原因,这本书很多人的感情线和事业线都砍了,真的很对不起读者,写了大半年,终于快要完结了,估计还有个几章,大家有意见尽管提,我虚心接受,么么哒,不求大家原谅我这个拖稿晚期的小扑街,只求明天有灵感,后天有灵感,天天都有灵感。
第137章 农家乐
四妮听李梅梅这么问; 连忙插了一句嘴; “两个都给我送来,放一只羊是放; 三只羊也是放; 送我家来让老周好好操练操练; 你放心; 我不惯孩子,到时候小周怎么着训练,他们就怎么着训练; 绝对不偏心我自己的孩子。吃喝穿你更不用担心,两个亲姨妈,还有一个亲叔爷都在首都; 饿不着他们也冷不着他们……”
李二妮不说话了; 大妮两口子是和善人,因着家就安在省城,离二妮近,平日里听她抱怨的话也积攒了几箩筐。
大妮生养三个孩子,大的争气小的听话; 丈夫对她更是尊重爱护,日子过得自然顺心,一家子姐妹; 除了老二,其他姐妹的日子过得也顺心,她这大半年的操心; 都放在老二一家子身上了。
离了吧,你说两个孩子也大了,又不懂事,怨恨母亲怎么办,不离了,日子过得也确实难受。
她沉着脸拍了拍桌子,作为长姐,厉声道,“不管怎么说,孩子的事情重要,既然四妹开了这个口,你也不要心疼孩子,眼下离暑假还有一个半月,等到一放假,你就赶紧把他们送过来,部队就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四妹夫军官出身,教养男孩子肯定有好方法,男娃不比女娃,你不让他摸爬滚打,不让他吃苦,这啥时候能成长!听我的,就这么办!”
说起来二妹夫也当过兵,但他太溺爱孩子,舍不得打舍不得骂,比不上四妹夫分得清轻重。
这事也就这么定了,李梅梅空叹一口气,拉着二姐的手陪她回了客房。
“二姐,我以前劝过你离婚,你不愿意,我知道你的想法,是担心孩子被人瞧不起,担心自己以后老了孤单,现在呢,我也不劝你了,日子是你自己的,谁也替不了你,不离婚有不离婚的过法,你整天围着男人围着孩子转,琐事干了不少,谁感激你了?我结婚时间没你长,两口子怎么过日子,我自己还是个学生,指导不了你多少。”
“但是我觉得,咱们也不说端上个铁饭碗,就在你家小区附近开个小店,不论卖什么,总得有个营生,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还有,你这脾气也得改一改,又倔又臭,遇事还不好意思直说,你这次赌气来首都,到底是和我姐夫赌气还是和两个孩子赌气了?”
二妮眼泪一下就下来了,她也不年轻了,这一辈子都过去一半了,好像自从年轻的时候做错了那么一件事,这一辈子都朝错误的道路上走着。
何晓刚她早就不指望了,三天两头吵的,再怎么吵,他的工资还是紧紧捏在她手上,因为娘家本事人多,他也不敢有外心,最让她寒心的还是两个孩子。
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直扎在她这个当娘的心里头。
骂她贱,骂她不要脸,骂她像猪一样只会花钱。
孩子会学话,她和何晓刚吵架的时候,对方老是抓着她当年未婚就和他发生关系的事情念叨,念叨她轻贱,倒贴。
“小妮儿,二姐心里苦……”
李梅梅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二姐,时代不一样,做个体户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你也该把自己的观念变一变了,听我的,给自己找份营生干,至于我二姐夫,以前是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咱家这么多人,就不能这么轻轻放过他,当年你俩的事情,你有错,他就没错了?说的什么混账话,瞧把孩子都带坏了,我四姐说的没错,你还得把两个孩子送过来,让我四姐夫好好帮你管一管。”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胖胖结束了她的英语演讲比赛,没过几个星期,她的五年级生涯也步入尾声,最后一科考完,她迅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像一颗小炮弹似的冲出了校园。
今天李梅梅和沈立轩两口子都来接孩子了,车停在另外一条街,他们则是低调的站在校门口等,来接孩子的家长不少。
远远的,一个穿着蓝色校服黑色校裤的小姑娘跑了过来,黑色的头发,白皙的脸蛋,一双有神的眼睛炯炯发亮。
“爸,妈,我考完了!”
李梅梅把还冒着凉气的冰可乐递到胖胖手上,一旁有经过的同学和她告别。
“沈牧再见!”
一瓶可乐见了底,沈立轩一边拎着闺女的书包,一边笑眯眯的同几个认识的家长寒暄。
一来二去的,李梅梅就发现了问题,和胖胖打招呼的同学,小小子居多,女同学少的可怜。
寒暄的差不多了,两口子预备着带闺女去餐厅吃饭,一路上,沈立轩开车,娘儿俩坐在后面,她就旁敲侧击的问:“胖儿,你们班上是女生多还是男生多啊?”
沈牧长的有五分像母亲,虽然年龄尚小,但五官精致大气,还带着些男孩儿的英气,别说在同龄人当中,就算在一众大人之中,这样的样貌也能引起关注。
“男生二十个,女生二十五个,妈你问这个干啥?”
李梅梅笑了两声,又问:“妈这一年忙着工作,也没关心你的交友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交到新朋友?”
沈牧所在的实验小学,是这一个片区最好的小学,一个年级有十好几个班,每升一级便重新排班,也不按成绩,就是随机分班,所以说每升一级都能认识不少陌生的同学。
一般这个年纪,不上不下的,都有了懵懵懂懂的性别意识,男生喜欢和男生扎堆,女生喜欢和女生结伴,看来她得打听打听这丫头在学校里是个什么情况了。
沈立轩开着车,同样也竖起耳朵听娘儿两个的对话,突然插了句嘴:“杨芳是你的同学吗?”
沈牧趴在车窗上吹凉风,头发飞舞,“是啊,她学习成绩好,我们宋老师可喜欢她了。”
说完,她又臭屁的补了一句,“不过没有我好,我才是我们班永远的第一名!”
李梅梅好笑的谈了她一个脑崩,“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女儿上三年级的时候,就有老师找她谈过跳级的问题,她征询了女儿的意见,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胖儿觉得她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游刃有余,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课外知识,这样的状态很好,用不着给自己加压。
按孩子的说法,跳级等于加压,行吧,做父母的,尊重她的选择,何况这孩子从小就很有想法,不是父母让她怎么做她就怎么做的。
黑色的小轿车缓缓停在一处农家院门前,这几年人们愈发的富了,吃喝上更是讲究,流行起了农家乐,什么土鸡蛋走地鸡都开始走俏,沈立轩也不免俗,这不,今儿个就开车带着老婆孩子来吃农家饭。
沈牧还是第一次来这样的地方,一下车就好奇的转了转,绿色的山,悠闲的鸡鸭,空气也没城市里那么燥热,再看这家农家乐,篱笆扎成的院墙,青砖砌成的房子,不远处还有几畦菜地,红的绿的交相辉映,让人不由得想起了靖节先生笔下的田园生活。
这个地方偏远僻静,因为开张时间不久的缘故,来吃饭的人并不怎么多,就连沈立轩也是为了给熟人捧场,才应邀前来。停好车,一手搂着妻子,一手牵着闺女进了院子。
“这位不是高老板吗?”
李梅梅一惊,迅速扭头看沈立轩,她进来一看到这人,就觉得面熟,这张如今已经蓄上了胡子的脸和她上大学时常去的那家私房菜馆的老板对上了号。
高新比起多年前老了不少,张家倒台后,他的靠山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