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比自己占有优势的强大对手,或者自己需要付出昂贵代价才能战胜对手的时候,你强攻不下,便可考虑以退为进的策略,与敌人携手,化风险为平地,化干戈为玉帛。共同获取利益。里甘在白宫时与斯托克曼的风波便最终淹没在“化敌为友”的气氛中,致使里根总统不无骄傲地称他们为白宫事务中的 “左膀右臂”。对一个企业家来说,爱人敌友可以出忠告,能够使人走出烦恼的经营世界,步入和煦风光的企业春天;爱人敌友可以出智慧,能够使人摆脱焦思苦虑的决策世界,步入逻辑的思考境地;爱人敌友可以出谋略,能够使人跳离深锁狭窄的市场世界,步入广阔的销售覆盖面的世界。
第二章大卫—大通银行的掌门人
大卫·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的孙子,华尔街大通银行的掌门人。他师承祖训,勤奋、勇敢,工于算计,富有商人的冒险精神。41岁即任大通银行董事会的副董事长。在他的努力下,大通银行和曼哈顿银行合并,构建了全美最大的银行。老洛克菲勒及其家庭背景对于大卫来说只不过是发给他的一手好牌而已,为了打好这副牌,大卫付出了很大代价。个人档案大卫·洛克菲勒,1915年生,老洛克菲勒的小孙儿,193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以后的时间里,他读完了经济学博士课程。他参加过二次大战,担任过战地情报官。由政府小公务员到银行小职员,由部门业务主管到全美最大银行的首脑,大卫在华尔街创造了并不亚于老洛克菲勒的商业奇迹。通过控制自己的时间和思想,你将懂得如何控制生活,控制世界。
——大卫·洛克菲勒
1。从家族里成长起来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恐怕没有不晓得洛克菲勒的。洛克菲勒是财富的代名词,洛克菲勒家族是财富的储藏库,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运用它的金钱为它赚回更多的金钱。上帝若把谁投生到洛克菲勒家族,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也就同时注定了—守一辈子财,赚一辈子钱。对于这个家族的人来说,金钱就和空气、水和食物一样,不可或缺但又极其平常。用中国的古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却将财富和赚钱的技巧传了一又一代。全美国及至全世界的人都渴望了解这个家族,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个家族的明星。大卫·洛克菲勒就是这个家族的一颗耀眼巨星。大卫生于1915年,在兄弟中排行最小,他的父亲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是家族财富的第二代传人,他生于1874年,卒于1960年。大卫的祖父 ——洛克菲勒家族事业的第一代创始人,名叫约翰·D ·洛克菲勒。他完全属于上个世纪的人,比大卫早76年来到人世,他生于1839年,卒于1937年。洛克菲勒的神话最早起源于他。约翰·D ·洛克菲勒从石油上发家,最后成为世界商业巨子。1870年,在三十而立之年,创办了“标准石油公司”。小约翰,即大卫的父亲,承接老约翰的衣钵,青出于蓝胜于蓝,27岁时已成为美国17家最大的金融和工业企业的董事。洛克菲勒家族有着优秀的家规和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从这个家族中出来的人都彬彬有礼,成府在胸。更重要的是,都具有作商人的良好教养。从下面的故事可看出洛克菲勒家族的人是如何教化的。大卫兄弟中除约翰三世外,都曾在林肯学校就读。然而,当大家说起“令人讨厌的洛克菲勒“时,一般指的都是大卫·洛克菲勒。在年少时,小约翰要求孩子们要谦虚谨慎的戒条显然没有在小儿子大卫身上起充分的作用。他以自己的姓氏为荣,“我们洛克菲勒家。。”已成了他的口头禅。大卫注定要为此吃点儿苦头。在林肯学校的一次晚会上,当大卫又向一个女生夸耀,说“我们洛克菲勒家。。”时,那女生非常不耐烦地对他说:
“你只不过碰巧生在这个家里罢了,除了你爷爷赚来的钱,你还有什么?”大卫无言以对,讪讪作罢。小大卫虽然在为人上有点不太招人喜欢,但是对于他的聪明和用功大家都是一致肯定的。他有较高的分析能力,思考问题有条有理。性格也很好:
沉着稳重,果断干脆。他的昆虫学老师对他的评价尤其好:“大卫很聪明,
而且难得的是他能够静下心来做事。他为了一个小昆虫标本可以花上一下午
的时间,对他那个年纪的人来说,这实在不容易。“
大卫还有一种韧劲,他希望自己成为最坚强的人,能承受旁人无法承受
的考验,做别人做不好的事。在潜意识里,他仍同几个哥哥没什么区别。所
有的洛氏兄弟者试图证明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能力。他们想让世人知道,
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依靠的是他们的才能和勤奋,而非洛氏的财
富和权势。
选择哈佛大学可能就是这种追求“最优”的结果。林肯学校中种种不愉
快的经历促使他反思自己的毛病。他开始弄明白,向不如自己的人吹嘘自己
的长处并不是什么明智的举动。他的三个哥哥—纳尔逊、劳伦斯和温斯普之所以很得人缘,就在于他们不把自己打入洛氏家庭这个名人册。“我该向他们学学呢,“大卫这样想。他的这种检讨真的起了作用。不管心里怎么想,他不再在嘴边挂着“我们洛克菲勒家。。“。在林肯学校,他的成绩也不错,但是,拿“全优”的只有昆虫学这一门,其余的课程则大都是“良”。 1936年毕业时,大卫已经成了一个成熟英俊的小伙子。棕色的眼睛,沉着、镇定,又不失风趣。从他的身上,人们可以感到一种不可动摇的自信,这不能不说是他改造“洛克菲勒式的优越感”的产物。小约翰·D ·洛克菲勒为这个小儿子做的安排是让他到麦肯齐·金那里学习取经。就是那位曾帮助他渡过了一场大危机的能干律师,现在已经成为加拿大的总理了。他为儿子安排了行程,并叮嘱他说:“麦肯齐·金先生是位能干的人,而且,作为长辈也有丰富的经验,你去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少说多听,孩子,这对你会有好处的。“ “噢,是的,爸爸,”大卫一副心领神会的样子,他说,“我会像树上的老猫头鹰一样,听得多,说得少;说得少,干得多。“他又追问:“可是,我该跟麦肯齐·金这位先生学什么呢?学习如何治家理国吗?“ “不,”做父亲的断然说道““你要学的是如何做事,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大卫带着父亲的“指示”飞赴加拿大。麦肯齐·金如期约见了这个年青人。他的棕色眼睛与他父一模一样,在第一次见面时麦肯齐·金这样想。在他眼中,大卫不失为一个举止稳重而又得体的成熟青年。但是,他又觉得大卫有那么些过于自信,认为他能够做好一切。
“年轻人,路才刚开始呢。你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而且你也很难确定
你将面对什么—并为此做什么。你的家庭、才干使你会有很大发展,这一
点是确定无疑的,但在做出决定之前,为什么不再等等、看看呢?“
麦肯齐·金的一番话对大卫起了作用。回到美国之后,他下定决心再继
续学习。他先去了英国伦敦,在伦敦经济学院就读,后来又回到美国,在芝
加哥大学读完了经济学博士课程。
对于大卫来说,在伦敦的一段日子是美好的,也是重要的,在那儿,他
接触到了许多上层人物,美国政府在英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经常举行鸡尾酒
会,他们总不会忘记邀请在伦敦读书的大卫·洛克菲勒。大卫与他们的关系
很融洽。这些外交官往往会乘着酒兴,大发评论,有的时候几乎是在唠叨,
而大卫总能耐心地把他们的话听完,这大得他们的欢心。“大卫是个好小伙
子,聪明又有耐心,他以后的前途无量。“许多人这么说。其实,大卫对他们的那些话并不总是感兴趣,但他能够做到的是神情专注地一听到底,而且绝无遗漏。大卫这种习惯日后帮了他的大忙。他自己曾解释说:“难得有人不说废话,但是,一堆废话之中不见得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有。没准也会说出什么让他感兴趣的事实来,粗心漏掉就太可惜了。“ 1938年,大卫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未用资源和经济浪费》。这个课题的选择比较符合洛克菲勒家的清教徒传统—俭朴节约的治家理念。他父亲和母亲对此大加赞赏。为了这篇论文,大卫呕心沥血,写了260 多页。内容涉及商业、工业、银行业、垄断事业、政治机构和自然资源等各
方面。论文答辩的时候,父母申请旁听,他们要亲眼看到儿子的出色表现。
论文答辩那天,大卫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带着一叠叠的资料,所有的资料
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他的棕色眼睛反射着内心坚定的自信。他的导师看他这
副样子,也不由得暗暗钦佩。正式答辩时,他口若悬河,言辞条理清楚,论
辩充分。老师问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大卫·洛克菲勒,能为我们谈谈你
现在站在这里的心情吗?“
“这个。。”他回身望了望父母—他们有几丝得意地看着他,显然,
他们为儿子的成就感到骄傲。
他又回过身来,接下去说:“我想,我终于证明了,除了这个姓氏之外,
我身上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我的价值不在于洛克菲勒,在于我自己。“
2。初出茅庐
1940年,大卫回到纽约,并结了婚。
这时候,大卫开始他今后何去何从的问题。大卫的父亲希望他能够从事银行方面的工作。还在伦敦念书的时候,他就常在周末去大通银行的分行工作,以便熟悉银行业务。这些工作他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他只是肤浅地看了看银行业务的操作过程,却没有深入。但是,别人都认为他很有政治前途。在伦敦大使馆中,他与外交名流和官场显贵相处愉快,他在其中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后来,他决定去纽约市拉瓜加市长那里,在他手底下做个帮手,以便积攒点从政经验。他已见过银行是如何被操纵的了,但却从未见过政府是怎样运行的。头几个月中,他就可以非常轻松地处理好手边的事务。同事们很钦佩他,纷纷向他讨教:“大卫,你怎么能做得又快又好?是不是一念口诀就会有神仙来帮你的忙?“ “哪里,”大卫说,“只要不让老巫婆把你的时间偷走就可以了,这个老巫婆的名字就叫做‘懒惰’。“在那篇令父母得意的博士论文中,大卫明确指出,懒惰才是“最最严重的浪费“,他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对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划,在某一时间段应该做的某事,会被清楚地标示在他的记事簿上。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大卫是规规矩矩地按照这张时间表做事的。“有时候我真怀疑这小子是不是有分身术,“他的一位同事说,“一个人怎么可能这么轻松地做这么多事?简直不可思议,也许我也该试试他的法子。“他的工作成绩很令上司满意,但是,他的“洛克菲勒自我中心主义”时不时地表现出来,又让人不得不提醒他注意。例如,他一接电话总是回答说:
“市政厅,洛克菲勒在说话。”市长很委婉地向他暗示过:“大卫,在接电话时可不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说——,呃—市政厅,我能帮您做什么?——我的意思不是说你的说法有什么错误,而是说。。呃。。,如果考虑到大家的感受的话,是不是后者更好些?“人们都预料实习期过后,大卫在政治上将大有作为。这一行看起来与他的脾气比较相投。然而,出人意外的是,实习期结束,他的从政生涯也跟着结束了。这是什么原因?他后来说:“这一领域(政治)的危险在于它会把你的全部时间都消耗在竞选上面。“也许说得准一点,他并不是对政治不感兴趣,而是对竞选政治不感兴趣。不停地讨好选民,由他们来决定他的政治生命,这不太对他的胃口。他不是不喜欢在政治游戏中参与者所能得到的权力和随之而来的种种乐趣,但是,他更欣赏一种能够稳定、持久地发生效力的权力。 1942年5月,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的五个月,大卫也抱着为国效力的想法应征入伍了。洛克菲勒这一姓氏并没有给他带来特别的优待,他进入部队之后,首先接受的是严格的基本训练,这对他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在军队调来调去,后来在一次很偶然的情况下,上司发现他居然会养马,还会说法语,就把他选拔为少尉情报官,派往北非,作拉尔夫·S ·史密斯少将的助理武官。
洛克菲勒这一姓氏使他在与人交往之中获得了很大优势,不少自由法国运动的高层人物都与他打过交道。当他们听到他的姓名后,常会这样问:“洛克菲勒?创建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约翰·D ·洛克菲勒是你的什么人?“ “是我的祖父,先生。如果他在世的话,他最关心的一定是什么时候战争才能在欧洲结束,什么时候法国才能重新自由。“大卫的这种回答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个好的开头,预示着一个良好的过程。他在与法国未来的领导人和欧洲各国的上层人物交往时,轻松而又愉快。他的许多情报就是这样在早餐会、午餐会和晚宴上得来的。史密司将军很欣赏他的才能。一次出游的时候,史密司将军与大卫坐在同一辆车中,车行到半路,他转过身来对大卫说:“你干得真不赖呀,小伙子.不过,我要是跟你干同样的活的话,我会嫉妒你的姓氏的。“ “ 噢,先生,”大卫笑着说,“姓氏是天生的,但也需要人恰如其份地使用它才行。“在史密司手下工作的这段时间,大卫对外事工作有了莫大的兴趣,周旋于各国显要之中,与他们闲聊,再从看似琐碎的、不着边际的言语中提炼出他需要的内容,这使他感到很有意思。的确,这是一项高级智力游戏。
3。小虾吞大鱼战争结束后,大卫和兄弟们一起回到了熟悉的纽约和熟悉的洛克菲勒中心。小洛克菲勒—小约翰·D ·洛克菲勒问他,战后想干什么?他回答说:
“我还是干点儿最简单的吧。”他到大通银行的海外部,任该部助理,这是最低一级的经理职位。两年后,他被调到海外部的拉丁美洲处。这一调动与其哥哥纳尔逊在拉美的频繁活动不无关系。不过,对大卫来说,因为谁的缘故调动都无所谓,关键是工作。在任职期间,他在古巴、波多黎各和巴拿马开设分行,还创办了一份很有影响的金融季刊《拉美要闻》。大卫的提升速度是很快的,1956年,他就当上了大通银行董事会的副董事长,这一年他才41岁。大卫知道很多人把他的提升与他的背景联系在一起。他的态度是“这无所谓”。是非自有公论,凡是与他接触得多的人,都知道洛氏的背景只不过是发给他的一手好牌而已,为了打好这副牌,大卫付出了很大代价。在最初的六个星期中,他巡视了国外部的每一个组,记下了每组的工作任务及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之上,他草拟了一份改造现有结构的组织系统表,并上报给他的上司谢丽尔·史密斯。他盛赞大卫的努力,但是关于该表的下文,却始终不曾出现。这没有关系,大卫接着去做他应该做的事,他并不追问,机会在以后会随时出现的。一位同事评论大卫说:“他对一切新颖的东西都有一种包容一切的好奇心和兴趣。我猜想你可能说他是永恒的乐观者。“他就是以这样一种劲头投入工作。布雷顿森体系建立以后,美元成了主要的国际货币。各国银行争取美元存款的竞争日益激烈,大通银行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