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偏偏没有……皱着眉头,寿喜一次次地抬头看天,就盼着天上能落下雨来。
而在他又一次抬头之时,除了阳光依旧刺眼以外,竟是有一滴水滴落在了他的脸上。
“下雨了!下雨了!”寿喜又惊又喜,忍不住喊了起来,但不过喊了两声,他便按捺住了自己的激动,转而去找秦昱汇报去了。
酒楼里,一群学子正相互告辞,不曾想刚走到门口,便有雨滴噼里啪啦地落下,砸在他们头上。
这……真的下雨了?这些学子不敢置信地看向天空。
太阳虽然已经西落,但确实还挂在空中,照耀着大地,然而在阳光的照耀之下,竟然还下雨了!
这雨并不大,下的稀稀落落的,但确实是雨。
这些学子愣愣地淋了一会儿雨,突然有人道:“我们,要不要去红桥那边看看?”
与此同时,守卫着红桥,不许百姓从红桥上过的士兵们,也愣了。
雨水砸在他们被阳光映照出来的影子里,他们……竟然真遇上了晴雨天!
大晴天都下雨了,那红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那桥上,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赶来了红桥。
永成帝在那雨点落下之后,心里便是“咯噔”一下,他思索片刻,最终找来了禁卫军,让他们去红桥那边看着,若是有什么动静,便第一时间回报给他。
“是,陛下!”禁卫军副统领领命去了。
京中的大路是不允许普通百姓去走的,老百姓只能走在路边的小道上,但禁卫军,却能骑马在大道上奔驰。
禁卫军副统领带着手下,骑着骏马朝着红桥飞奔而去,而此时,红桥旁边已经聚拢了很多人,河岸两边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
“这桥完好无损,陛下还不许有人上桥,怎么着都不会突然断了吧?”有人道。
“这可说不准……之前我觉得今天不可能会下雨,可这不是下雨了吗?”又有人道。
众人目不转睛地看着那红桥,看了一会儿,突然有人喊道:“禁卫军来了!”
远处传来马蹄声,穿着铠甲的禁卫军骑着骏马,飞快地朝着这边跑来,便是大地都震荡了起来。
人们下意识地看向禁卫军,就在这时,木头断裂的声音突然响起。
“红桥断了!”有人惊呼起来。
众人看过去,就发现那木质的精美的巨大拱桥,竟然真的就那么断了,坍塌了,木块还都落在了水里。
红桥……断了!
禁卫军副统领拉住了自己马,震惊地看着不远处的断桥,随即对身边的人吼道:“快!快去给陛下回话,就说红桥断了!”
立刻有人调转马头回话去了,而此时,之前查看过红桥的几个匠人还傻着:“这不可能,这桥明明还能再用很久……”
这些匠人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而周围却已经有不少人被吓到了。
那诗的前面两句已经被应验,那后面的那些,会不会也都是真的?有没有可能中原真的会大旱?
中原那么大,又到底是哪些地方会发生旱情?
很多人都默念起了那首诗,而秦昱这个时候,刚刚收到红桥断了的消息。
他之前其实有些担心,担心红桥会因为被保护了起来而没在今天断裂,好在他没写时间,因而便是红桥晚几天断,也是没问题的。
不过显然,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这红桥断的正是时候。
“王爷,那红桥竟然真的断了,王爷!”寿喜看着秦昱的目光,就像是在看着一个神,他现在对他家王爷已经崇拜到了极点——他家王爷竟是连未来的事情也能预知,真的太了不起了!
“嗯。”秦昱淡淡地应了一声,红桥自然会断,毕竟它已经被蛀空了……至于为什么没人看得出来……却是因为建造这桥之时,表面是抹了让白蚁不喜的东西的。
那些白蚁把木头都给蛀空了,却因为不喜木头外边的涂料,硬是让木料看着还完好无损。
而时至今日,这些中空的木头终于撑不住了。
立夏晴雨天,城西红桥断。这两件事竟然都发生了!
永成帝将当初被自己随手扔在一边的诗又拿了出来,反复读了好几遍,而等他再去看青云道长的时候,眼里已经有了怀疑。
这青云道长,真的像他说的那么厉害?
在这一刻,青云道长无比庆幸自己没有把话说死,也不曾去说那太平道人的坏话。
他猛地跪在永成帝面前,惊喜地看着永成帝:“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这是遇到了高人了!这太平道人所写的诗若都是真的,他的本事怕是在家师之上!”
第47章 长大了(一)
这太平道人也许真的是个高人; 但这反而让永成帝的心情变差了。
这高人不仅不像青云道长一样效忠于他; 反而藏在一边做出这样一首可能会扰乱民心的诗来,实在可恶。
就算将来真的会有旱灾; 这太平道人就不能偷偷找到他; 偷偷将此事告知他吗?为何非要把事情闹得那么大?
想也不想,永成帝便下令让人去寻找那位太平道人; 一定要将他找出来。
一夕之间在京城散发出去那么多的纸张,他就不信他找不到那太平道人的踪迹!
禁卫军并京城衙门里的捕快,都在京城找起了那位太平道人; 然而他们什么线索都不曾找到。
没人知道那些诗词是在哪里印刷的,至于分发……他们倒是找到了一些当初到处分发这诗词的人; 但那些人都不过是收了钱办事或者被抓到了把柄不得不去办事的,更让人无语的时候; 他们竟是连给他们钱的人是谁,或是抓了他们的把柄的人是谁都不知道。
外面的动静,负责去做这件事的寿喜当然是知道的,知道之后却只是嘻嘻一笑,端王手下有自己的情报系统; 他通过那情报系统找些京城的泼皮混混帮着自己办事,实在再简单不过。
外面闹得挺厉害的,很多人都对那太平道人好奇不已,而此时,秦昱却在和端王府的刻字匠人说话。
他之前找这些刻字匠人要了一些刻好的单独的字,找出自己需要的字眼并将它们粘合在一起用来印刷了那诗; 但因为用来粘合的东西没选好,粘合之后便没法再将那一个个的字分开了,强硬分开不仅会损坏那一个个的刻字,还非常费功夫。
若是改良的印刷术只是这般,即便能稍稍降低一些成本,也低不到哪里去,这自然是不符合秦昱的预期的,他便打算和那些刻字匠人好好聊聊。
张老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刻字匠人,从没想过自己竟还能拜见一位王爷。
他跪在秦昱面前,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一双被刻刀划出了很多痕迹,甚至掉了一截手指头的手拽着自己的衣服轻颤着。
“你叫张大民?”秦昱问道。
“是是。”张老立刻应道,连连点头。
“这印刷术如果能够改进,便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大事,到时候本王定会记你一功。”秦昱道:“今后你有什么需要,也尽管和管家说。”
“谢王爷。”张大民带着儿子徒弟连连磕头,磕的头上都青了。
秦昱也没有和他多说什么,见过他,又吩咐了管家以后给这些人每天吃一道荤菜,再给他们做几身新衣之后,便离开了。
现在改进印刷术的事情刚开了个头,给赏赐没必要,但这这些人过得舒服些,却能让他们尽心尽力。
秦昱离开的时候,又带走了一些已经刻好的字。
他最近正在教陆怡宁读书认字,这时候弄些刻好字给陆怡宁玩印章一样玩儿,能让陆怡宁学的更快。
秦昱到书房里的时候,陆怡宁正在临摹最简单的一二三四。
她刚学写字,写的并不好看,但也算是有模有样……秦昱并不指望她成为一个书法大家,只想让她认字,倒是已经非常满意。
“秦昱秦昱,你看我写的怎么样?”陆怡宁睁大了眼睛,满眼期待地看着秦昱,希望能得到秦昱的夸奖。
“不错。”秦昱笑着摸了摸陆怡宁的脑袋,他的王妃一点都不傻,相反非常聪明,在她愿意学之后,便不管学什么都学的飞快,让秦昱这个负责教导她的极有成就感。
当然,不管是说话还是写字,陆怡宁从来都只在是他面前表现出来,到了外头,她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戒备,并且不愿意和别人说话。
这样对陆怡宁来说其实是不太好的,她只有融入到这个世界中去,才能过得更好,可是看到陆怡宁对自己那么依赖,秦昱的心里竟是有了私心,并不想引导陆怡宁对别人敞开心扉。
这孩子现在还太单纯,即便要让她多认识一些人,还是等以后再说为好。
这般想着,秦昱很快便将这事放下了,继续开始教陆怡宁认识那些简单的字。
秦昱念一句,陆怡宁便跟着念一句,两人很快便念了百来个字,念完之后,秦昱又将这百来个字仔仔仔仔细细地解释了一遍,然后又带着陆怡宁读了好几遍。
让人一个教一个学,没一会儿便过去了半个时辰,秦昱正想结束今天的学习,不想陆怡宁突然道:“秦昱……怎么写?”
“你想学我的名字?”秦昱笑问,然后便拿出一张纸来:“我写给你看。”
秦昱这些日子已经教陆怡宁认了一些字,但写却只限于一二三四这么几个字,打算等陆怡宁学会了用笔,再往后教她一些难写的字。
不过现在陆怡宁想要知道他的名字怎么写,他却也是愿意教的。
拿了笔沾取少许墨汁,秦昱直接就在自己面前的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右手的字比左手好许多,只是不像左手写的那般带着一股桀骜之气,倒是看着颇为圆滑。
陆怡宁目不转睛地看着秦昱,在秦昱写完一遍之后,又道:“你再写一遍。”
秦昱轻笑了一声,又写了一遍。
陆怡宁这回抓住了秦昱的手,又道:“再写一遍。”
秦昱果真又写了一遍,在陆怡宁不停的要求之下,他足足把自己的名字写了十几遍。
“好了!我来写!”陆怡宁突然道,兴冲冲地看着秦昱面前的纸笔。
秦昱点了点头,便将自己手上的毛笔给了陆怡宁。
陆怡宁学写字就是在这一两天,秦昱并不指望她看了几遍就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却不想等陆怡宁拿起笔,竟是坐在椅子上,摆出了一个端端正正的架势。
这看着倒像是个常写字的……秦昱的心里刚升起这么一个念头,便突然发现,陆怡宁如今的动作,竟是跟他写字之时的动作一般无二。
他的王妃这是照搬了他的动作。秦昱下意识地又笑了笑,然后便看到陆怡宁拿着笔,一气呵成地在白纸上写了“秦昱”两字。
这两个字,还和秦昱之前写的字一模一样!
秦昱惊讶地看着陆怡宁写的自己的名字,他实在没想到陆怡宁竟能一下子写出自己的名字,还写的和他一模一样。
便是他自己,也看不出陆怡宁写的这名字和他自己写的有何不同。
“我写的好看!”陆怡宁有些得意地看着秦昱,刚才秦昱写的时候,她把秦昱怎么用力怎么运笔看的一清二楚,然后就照搬秦昱的动作,写下了秦昱的名字。
“是很好看,怡宁真聪明。”秦昱夸奖道,他之前还想着陆怡宁恐怕要练出一手好字很难,没想到一转眼,陆怡宁就给了他这么一个惊喜。
陆怡宁是照搬了他的动作的,但秦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每个人练字之初,都是照着别人的字临摹的,陆怡宁能临摹他的字,那是好事。
来了兴致,秦昱干脆又教陆怡宁练了半个时辰的字。
转眼,立夏便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天气也愈发地热起来。
陆怡宁已经会写很多字了,但永成帝想找太平道人这事,却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倒是京中知道太平道人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有说书先生专门去说这太平道人。
而就在这日,突然有人骑着马朝着京城飞奔而来。
这些人一人双骑,看着都风尘仆仆的,却又两眼放光,看着精神极好。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为首的那人用沙哑的嗓子喊着,一路冲进了京城。
出现八百里加急,永成帝是需要亲自接见的,不多时,那几个灰头土脸的士兵便出现在了永成帝面前。
这几个士兵都被晒的很黑,估计已经疲惫至极,但一双眼睛却还格外的亮,他们见到永成帝之后,便跪了下来:“陛下!西宁大捷!李将军俘获了数千戎人!”
戎人一直都是大秦的心腹之患,听说西宁大捷,永成帝兴奋地站起身来,连连道好,然而很快,他便想起了那首诗的第二句“西宁传喜讯,太湖祥瑞来”。
西宁,果真传来喜讯了。
这还不是这太平道人提前知道这事的,因为那一仗打的非常突然,并且还是在立夏之后才开战,一赢就马上八百里加急报上来的。
那太平道人,当真神奇!
永成帝就像当初秦昱所知道的那样,封赏了李崇安,只是京城却不像那时候一般,陷入到狂喜中去,人们甚至不可避免地担心起了中原。
对此秦昱很满意,他也觉得现在没什么好庆贺的,有空庆贺,还不如多想想未来。
“那太平道人当真厉害!”
“听说宫里有个青云道长,不知道青云道长和太平道人到底谁更厉害。”
“当然是太平道人了,青云道长可不知晓未来之事。”
“太平道人说中原会发生旱灾,你们说到底是不是真的?”
……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着,然而京城的人都在谈论中原旱灾之时,中原那边却还一无所知。
当然,便是知道了,不过是旱灾而已,中原那边活的久的老百姓哪个没见过旱灾?他们即便知道了,肯定也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倒是会多做一些准备。
第48章 长大了(二)
大秦的中原地区一直缺水; 常常隔上几年; 便要旱上一次,因而中原的百姓对旱灾并不陌生。
又因为那边的百姓种植的都是抗旱的作物; 所以就算发生旱灾; 他们也不至于活不下去。更何况,中原也不是所有地方都缺水的。
就是因为这样; 旱灾的第一年,中原百姓日子照过。旱灾的第二年,他们虽然生活艰辛; 却也挣扎求生,不想; 第三年还是干旱。
城里再买不到一粒粮食,土匪在乡间纵横; 抢夺乡民最后的口粮,就连官兵,都会在饥饿之下去抢乡间大户。
等之后蝗灾来临,百姓连可以果腹的树皮草根都找不到,一时间; 也就饿殍遍地。
无数灾民涌到京城附近,还给大秦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想到那时的事情,秦昱不免叹了口气。
他行动不便,现在便是想去中原看看,早做些安排也是不成的,最终只能安排了一些人前去中原; 并从江南买了粮食送去。
在西宁传来捷报又过了十日,江南来了人,说是太湖出现了祥瑞。
这些人并不是八百里加急赶来的,里头还有好些家室不凡耳目灵通之人,因而来京城之前,便已经知道了“太湖祥瑞来”这事。
突然得知此事,他们被吓了一跳,甚至都有些犹豫要不要把祥瑞送上去了。
但自从这祥瑞在太湖被发现,便已经嚷嚷开了,为了要个政绩,他们的上官更是当众说了这是祥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