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六零来种地[穿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到六零来种地[穿书]-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这个贱女人。”汤玲手抬高,想伸手教训一下她。
  王思婉轻轻松松的按住了她,眉眼中带着讥诮,“还真比不过你。”她暗暗讽刺。
  随后她把汤玲的手甩开,掏出手帕来擦了擦手,像是抓这么一下就被弄脏了一般,她垂着眼眸,细致的擦着自己细白如玉的手指,姿态高雅,嘴里轻松的说道:“我劝你就守着这个房子,不要再妄想其他了,不然,蔡兴就算在狱中,我也能让他跟你离婚。到时候,你可就没地方去了。只能回娘家,像你这么大年纪的人,回到你那个娘家,等待你的,会是什么?应该不用我多说吧?”
  要么就是被赶出家门,要么就是被逼着再嫁。汤玲听着她平淡的语气,突然打了个寒颤,心里升起了深深的恐惧。
  她现在很怀疑,或许蔡兴会被抓到监狱里,也没有那么简单。
  看到汤玲眼中的恐惧,王思婉将手帕叠好,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走回了自己家里。
  对付汤玲这种人,就得让她害怕,她不怕你的话,那就一直都是记吃不记打的。所以,不如给她一些暗示,让她知道她对付不了你,而你还能轻轻松松的毁了她,这样,她才不敢招惹你。
  房子顺利的拿到了手,但暂时许安和王思婉是没有时间把房子重新修缮过来的,只能放着,等以后他们回来再把房子弄好,或者到时候安排人回来弄房子。
  拿回产权的当晚,许安就带着王思婉,悄悄在王思婉以前住过的房间里,用锄头挖开左边床底下挨着墙角的地方,露出一个地窖的入口来。
  “我爷爷当初觉得风向不对,所以及时把家里大部分的收藏还有财产都转移了,后面的上交,其实就是交了房子还有一些不算太贵重的东西。”许安让王思婉跟在他后面下去,一边往前走,一边说道。
  王思婉手里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的踩在松软的泥土上。这地方实在是太隐蔽了,上面又是知青点,任谁也发现不了,挨着墙角的地方,居然还有一个这样的地下通道。
  “怎么以前你都没告诉过我,还有这个地方?”王思婉小声说道。
  “是准备到时候带你来看的。”许安淡淡的解释。
  他们穿过通道,走到一个木门前面,许安把锁弄开,然后推开门,扶着王思婉钻进小门。
  映入眼帘的,是足足三米高的窖洞,空间不小,里面堆满了箱子。
  王思婉打开一个,里面是一箱子的小黄鱼。
  “你也知道的,我爷爷当初是大地主,所以,这些,是他留给我的。”许安指着其中一半说道。然后又指向另一半,“那里,我爷爷告诉我,如果能找到韩爷爷,也就是他的弟弟,这些,是给他的。”
  老人家耗费了半生,没找到人,于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许安。那时候许安还很小,但因为他本来的记忆就不同,所以把这些牢牢的记在了脑子里。
  王思婉点点头,“好,那到时候我们把这些给韩爷爷送过去。”王思婉并不在意那是其中一半,这是许安爷爷的赚来的财产,他想给谁就给谁。
  王思婉把这些收进空间,然后俩人才走出地窖离开。
  随后他们又去看了徐月娥他们,大家聚在一起吃了顿饭,得知,许国平得到调令,要调回S城的时候,王思婉开心的抱住了徐月娥。
  以后大家就都在S城了,想见面可比现在方便多了。
  因为假期有限,他们当晚就坐上火车回了S城。
  学习的时间过得很快,小青年们开始穿着喇叭裤,花衬衫走上了街头。年长的人接受不了这种风格,觉得他们是二流子。但年轻人喜欢,在他们最青春的时候,他们的视线是被灰色蓝色绿色淹没的。
  现在这种颜色鲜艳的衣服,成为了他们的追求。
  就连S大,也有不少人穿着这样的衣服,在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里穿行而过。
  女孩们开始敢在男孩们的自行车后座上坐着了,未婚的男女青年,也敢稍微大方的一点的走在街上手拉着手了。
  至于联防队,虽然还抓这些,但他们也压不下男女青年们那颗朦胧躁动的心,他们想尽了办法,聚会,弹吉他,唱歌,用着各种手段,来讨喜欢人的欢心。
  久而久之,联防队的人也不太抓了,走在路上也当没看到似的扭头走开。
  大批的知青开始回城,但他们在乡下呆了那么多年,已经没法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
  城市里的工作有限,不是你回来就能好好的待下去的。
  所以有些知青留下了,有些知青则回到了农村,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下乡的地方,仿佛成了他们真正的家一般。
  他们都很迷茫,但无计可施,工作,成了当代青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我来啦,下午六点,接着见啦


第173章 
  时代在进步着; 王思婉他们读到大三的时候; 许安和王思婉来回在深市跑了许多趟,他们都很清楚; 这是一个黄金的年代,机会不容错过。
  这时候的王思婉,头发烫成了新奇的卷发的,穿着时髦的衣服; 在校园里赶着课程。
  他们经济学院,对国家在经济动向上是很敏感的。
  大家都在躁动着,迫切的,想奔往被那位老人画下一个圈的地方地方去看看。
  刘珍就是在这个时候; 给王思婉写了一封信。
  她在信里说,冯光荣虽然从乡下回来了,可在城里并没有合适的工作,每天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她很忧心他的状态; 俩人甚至还为此吵了一架。
  没错,冯光荣虽然没有放弃的参加了好几次高考,但依然没有考上大学,当知青都在返程的时候,他也跟着回来了,可回来之后,他就面临着没有工作的问题。
  眼看着孩子都要上小学了; 刘珍这边又还在读书,他作为一家之主,总不能一直呆在家里不出去吧?
  但是回乡下?刘珍以后工作安排肯定是在她家那边的,城市的教学资源也比乡下好些,他们也不想孩子还要回乡下读书。
  所以,冯光荣如何在他从小生活到大的城市立足,就成了刘珍一家生活的难点。
  王思婉在回信中出了个主意,没有工作,那就自己创造工作,做生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S大门口,上学放学的时候,都有一些人推着小车,过来卖一些吃的,早上的有卖包子馒头的,中午和晚上都有卖粉面的。
  你别说,生意还挺好的,他们学校经过几次高考之后,学生也越来越多了。有些手里闲钱的,又厌倦了食堂里的吃食,并不吝啬花点钱去给自己买点新鲜的吃食。
  尤其是那种正在谈对象的,你对象想吃个包子,你难道还要拒绝?那是不可能的好吗。
  所以学校门口做生意的,也越来越红火了。
  虽然有人来抓,但跑就是了,所以学校门口还经常上演一波你追我赶。
  但人家等你来抓的人走了,立马就出来了,继续这位同志要不要来个包子,要不就是那位姑娘,我们这的粉可好吃了。笑脸盈盈的招待着人,半点不受影响。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赚到钱了啊。不然为什么要冒着被抓的风险,也还要做生意啊?
  像公园里,也有一些老太太在卖吃食,老头卖着棉花糖,这也让公园变得更加的热闹了起来。
  而且,看过书的王思婉知道,过不了多久,大家做生意就会变成明面上的事了,国家开始鼓励个体经济和创办私营企业了。
  所以,冯光荣完全可以做生意啊。
  王思婉不仅建议冯光荣做生意,还让冯光荣卖女装。可以到广省那边拿货回来,那边的货又便宜,款式又新颖,在他们家那个相对片内陆的城市,绝对是好卖的。
  没过多久,刘珍就回了信,说她劝说了冯光荣很久,还陪着一起去了趟广省,把家里的存款都拿了出来,打回来了一批货,就在他们那边最热闹的地段摆了摊,结果一下子就卖爆了。
  刘珍在信里激动的说,原本冯光荣还比较抗拒卖女装的,但因为赚到了他们都不敢想的钱,冯光荣整个人都自信了起来,已经来回广省好几次,打回了不少衣服。是不是卖女装都无所谓了,只要能赚到钱,一切都好商量。
  刘珍一家能把日子过好,王思婉自然是开心的。
  这天她和许安照常去上课,他们现在大三,课程也多得厉害,许安没办法在深市待着,就让他的得力助手祥子,在那边为他看着。
  进了教室之后,她准备找马玉兰的时候,却没有看到人。
  这可就稀奇了,马玉兰那是出了名的认真刻苦,每次上课几乎都是最早到的。这还是第一次都快上课,还没看到她呢。
  “瑶瑶,玉兰姐去哪了?”王思婉坐在韩瑶身边问道。
  韩瑶摇了摇头,“不知道诶,昨天晚上急冲冲的去跟指导员请了假,然后就走了。”
  “这样啊。”王思婉疑惑,可能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吧。
  一个礼拜后,马玉兰回来了,是等在王思婉他们家门口的。整个人失魂落魄,像失去了主心骨一般。以前马玉兰都是沉稳踏实的,但是这次,王思婉拉着她的手时,居然感发现她的手是颤抖的。
  马玉兰舔了舔自己干涩起皮的嘴唇,眼神仓皇,她恳求的对王思婉说道,“思婉,你,你有钱?能不能借我,五百块钱?”
  王思婉没有问为什么,直接让许安去拿一千块钱给马玉兰。
  “谢谢,谢谢你,思婉。”马玉兰坚持了很多天,终于在这个时候忍不住哭了出来。
  王思婉抱着她,无声的拍着她的后背,“没事,没事的,玉兰姐,我们都在呢,有什么麻烦就跟我说,别一个人扛着。”
  马玉兰哭够了,王思婉就扶着她进屋休息一下,马玉兰虽然没有多少衣服,但平时一定会让自己穿着整整齐齐的,衣服也会干干净净的。
  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头发是胡乱扎着的,浅色的衣服上黑一块黄一块的,像是刚逃难回来一般。
  王思婉给她倒了杯热水,等她情绪平复下来,才轻声问道:“玉兰姐,是碰到什么事了吗?”
  马玉兰我这暖暖的水杯,颤抖的手终于平静了下来,她喝了一口水,看着王思婉,开口说起这次为什么会请假回去。
  马玉兰的男人叫朱建设,对马玉兰非常好,俩人在他们那可以说是模范夫妻了。
  朱建设对马玉兰和他们的孩子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自己每天饿着肚子,在地里拼命的干活,只为给家里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和过于艰苦,朱建设一个星期前,晕倒在了地里,被人发现后赶紧送到医院,才发现是长期劳作造成的劳损,半边身体都没法动弹了。
  他才多大啊,不过才四十岁而已,正值年轻力壮的时候,结果居然碰到了这样的事。
  马玉兰在这边省吃俭用,把从学校领到的粮票还有钱存下来寄回家。就是想让家里人日子好过一点,她也和朱建设说过,让他不要那么拼命,他们现在日子还过得下去。
  但朱建设没听,瞒着马玉兰,偷偷的干活。
  马玉兰因为在学校读书,一直也没发现。
  结果这下,朱建设就出事了。
  他们县里的医院说,这病没法治,只能送到大医院去看看,没准还有救。
  朱建设说不治了,甚至这一个星期里还跟马玉兰提了离婚的事,马玉兰知道他是不想拖累自己,其实从自己考上大学后,朱建设那么努力干活就可以看得出来,他觉得他配不上自己了。
  现在他又半边偏瘫,就更不想拖累前途一片光明的马玉兰了。
  马玉兰怎么可能愿意呢?她最艰难的时候,是朱建设的护着他,这么多年的相互扶持,这份感情是不能轻松被抹去的,所以她骂了朱建设一顿,然后把家里孩子都安顿好,带着他来到了S城,想到这边出名的医院来看看,不管怎么说,总要试一试,能治好就治,治不好,她也要养着他一辈子。
  至于离婚,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他们家条件一般,在医院每天都要花钱,很快就把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干净了。
  医院那边说可以做手术,成功率不是很高,马玉兰坚持要治,只要有一丝希望,都要试试。
  做手术需要花钱,她没钱,就来找王思婉借。
  原本她很忐忑,但王思婉二话没说,就让许安拿了一千块给她,要说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的。
  她现在无比庆幸,她考上了大学,认识到了王思婉和许安这么好的朋友。
  送走了马玉兰,王思婉心里也很难受,她和马玉兰的际遇差不多,如果她没有空间,没有原身的母亲留下来给她的那些钱财,而许安也同朱建设是一样的话。
  他们的日子是不是就和马玉兰他们一样?她相信,就凭许安对她的用心程度,肯定也会和朱建设一样,闷不吭声的自己干活,拼死拼活也想让她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她心里又有些庆幸,他们不是马玉兰和朱建设。
  因为这件事,当天晚上,王思婉很主动的腻腻乎乎的黏着许安,被他欺负得再狠,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哭着叫疼,而是手脚并用的攀着他,抱得紧紧的。
  她突然这么热情,许安自然是喜欢的,于是就毫不留情的又来了两次。
  等结束后,王思婉有气无力的躺在床上,感觉自己腿根子都快被掰折了,一边颤抖着,一边努力把腿合上,结果还合不上。
  这一刻,她决定再也不随便带入情绪了,许安太是人了,就会乘人之危。
  哼。
  第二天,王思婉想着马玉兰一家的事,突然有了个主意,拉着韩瑶还有班里其他人都商量了一下。
  马玉兰家里的事比较特殊,家庭条件确实一般,这次治病,已经花去了他们家的所有积蓄,后面只能来找王思婉借钱。不管这个病有没有治好,后面的日子也都是不好过的。
  他们还有三个孩子,马玉兰除非不读了,不然这一家的生活都会很成问题。
  所以他们决定,在学校里组织一次募捐。
  作者有话要说:  我来啦啦啦啦啦,晚上九点,接着见啦啦啦


第174章 
  他们这个班的感情很好; 男生们都是称兄道弟的; 女生们也是姐妹相称。一听说马玉兰家的里事情之后,纷纷提出要捐钱给马玉兰。
  于是; 他们才会想做一次募捐的,先从他们自己班里做起。
  家里条件好的,比如胡明韩瑶,直接就是三百块; 家里条件一般的,也拿出五块十块的。更不好的,就从自己平时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里,拿出三四块钱。
  不论多少; 都是心意。
  王思婉和许安商量之后又额外拿出了五百块,和之前借出去的一千块一起,都算捐的。
  随后他们班在下课后,利用晚边和中午吃饭的时间,在学校食堂,进行了募捐行动; 班里的同学全部出动了,五个人一个小组,一部分负责解释马玉兰家里的情况,一部分登记捐钱同学的人名,一部分则负责统计钱数。
  只进行了三天,全部人一起努力,最后足足募捐到了三千块钱以及一本记录了许多人名的小册子。这里面有师兄师姐们捐的; 也有师弟师妹捐的,还有学校的教职工。
  最后,大家挑了一个周末的时间,全班人都去了她丈夫治疗的医院,把这本小册子和三千块钱交到了他们手里。
  朱建设当时听说进来的人都是马玉兰的同学时,其实还是比较羞窘的,他现在这个样子,是给玉兰丢人了。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些人都亲亲热热的喊他姐夫,还告诉他好好治病,其他的都不用担心和着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