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太平安宁,指日可待。
九宁心中一动,双眸凝望庭院阶前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花树,出了一会儿神。
是啊,棋局已经盘活,新朝进入正轨……所有事情都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可她却觉得不安。
早在数月之前,大婚的时候,她就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那时周嘉行急着出征,她不想让他多想,没有表现出来。
李昭起身告退出去。
身后传来九宁的声音:“兴庆宫的那些郡王,是什么时候接回来的?”
李昭愣了一下,转身。
九宁斜倚凭几,坐在黑漆长案旁,深秋淡金色光线自窗扉漫进内室,笼在她身上,她穿着家常服饰,戴小冠,周身隐隐有光泽环绕。
她推开奏折,问:“他走之前,是不是和你说过什么?”
李昭望着她,半晌,点点头。
“周将军找到那些郡王,养在兴庆宫中,他们都是宗室远支子弟。”
他顿了一下。
“周将军说,如果出了什么变故,从中挑选一个认到你名下……”
接下来的话,他不说,九宁也能猜到。
如果周嘉行出什么意外,那么她可以从远支中挑选一个郡王册为太子,继承人确立了,就不会出太大的乱子。她并不是贪权之人,只要保持基本的理智,进可把持朝政,退可禅让帝位,当一个逍遥自在的太上皇。
“我以前怀疑过他的用心……他待你,倒是真心实意的。”
李昭笑了笑,掩唇咳嗽,缓步走出去。
九宁独自一人坐在屋中,千头万绪,心乱如麻。
数月来缠绕在她心中的不安再次涌现。
她坐着发怔,突然站起身,翻出周嘉行的上一封信。
信中他寥寥几句说他连续攻克几座重镇,不日就能进围太原。然后就三衙主帅人选之事洋洋洒洒写了两页纸,提醒她需要提防的事。
他每天都在忙,忙得吃顿饭的时候都在看战报,尤其是出征之前,他常常一整天不见踪影……
原来除了调兵之事,他还忙着未雨绸缪,忙着巩固她的地位,他心细如发,什么都考虑到了,事事安排得周到。
他走后,一切有条不紊。
临走的前一夜,他有力的胳膊抱起她,把她抵在内室墙上,和她交颈缠绵。烛火烧了一夜,她很丢脸地哭了,咬他的胳膊,他在床上很强势,一言不发地索求,让她不由得想起他当初逼她留在他身边时的强横。
那时他满身的戾气仿佛是她的错觉,后来他一再让步,只要她许诺嫁他,他就收敛起掌控欲,不会和那时候一样二话不说就扛起她,禁锢她的自由。
她说她害怕,她想要以前的二哥。
他就真的变成以前的二哥了。
她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他没有笑话她,一点一点教她怎么防备大臣。
那晚他抱她抱得很用力,像是要把她揉进自己的肉里,吻游走过她全身,积蓄在那具年轻健壮的身体内的激烈渴求蓬勃旺盛。
似燎原的熊熊烈火,让她几乎要化成一汪春水,什么都想不起来,什么都顾不上,只能感受到他被汗水打湿的卷发贴在自己脸上,他的肩膀硬实,怎么拧都拧不动。
事毕,他揽着她,嘱咐她很多事情。
就像……就像……
九宁脸色苍白。
就像在交代后事一样。
她觉得心口很闷,针扎似的,密密麻麻又喘不过气来的酸疼。
金乌西坠,光线渐渐变得幽暗,凉风吹拂,廊前落花满阶,枯黄叶片也随风飘洒。
侍女请九宁用膳,她没有胃口,只用了一碗葵汤。
睡前她让侍女送来菊花酒,喝了几盅,仍然觉得闷闷不舒,找了本志怪靠坐在床沿边看。
床前一架鎏金莲花小银灯树,蜡烛静静燃烧。
她看了几页,神思不属。
一阵风从罅隙里吹进内殿,幔帐轻轻晃动,满室幽寂。
屏风后面传来脚步声,淡淡银光闪烁。
身姿挺拔的男人拂开低垂的锦帐,走进昏黄的烛光里,浅色的双眸,目光温和沉静,“又在夜里看书?”
九宁呆了一呆,放下书,“二哥。”
周嘉行走到床榻边,身上还穿着甲胄,胡子拉碴,满面风霜。
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凝望着她,眸光很平静,又仿佛涌动着说不出口的千言万语。
九宁抬手摸他的脸,摸到一手胡茬,“你瘦了。”
周嘉行看着她,俯身紧紧搂住她,温柔地吻她的眼睛。
“你疼不疼?”
他放开她,揉揉她的头发。
九宁莫名觉得心酸,抓着他的胳膊,“什么?二哥,你问什么?”
他垂眸看她,眼神又清又亮,闪动着盈盈波光。
“疼不疼?”
九宁摇摇头,“不疼……”
周嘉行神色缓和了点,“用兵的事问都督和皇甫超,朝政让李昭去操心,嫌累的话,什么都不要管,怀朗会安排好。”
九宁愈加糊涂,好像听懂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听懂,喉头哽住,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伸手抱他。
周嘉行对她笑了笑,拍拍她,拂去她眼角泪珠,低头,吻落在她眉心。
“别怕。”
唰啦一声,蓦地刮过一阵风,幔帐被高高扬起,烛火熄灭,冒出一缕缕青烟。
“陛下……陛下……”
多弟捡起掉在地上的书册,摇醒和衣而睡的九宁。
九宁猛地睁开湿漉漉的双眼,看着眼前多弟写满担忧的脸,神情木然,眸光流转,扫一眼幽暗的寝殿,视线落到那座镶嵌美人图的落地屏风上。
空荡荡的。
二哥呢?
她嘴巴张了张,泪如雨下。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政事堂和枢密使的叙述部分引用史书原文。
第148章
香堂内; 鎏金镂空香炉里喷吐出袅袅青烟,清冷香气氤氲缭绕。
时值深夜; 殿中数百支蜡烛烧得滋滋作响; 烛火辉煌。
宝幡轻轻摇动,暗影如水波; 静静流淌。
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惊醒灯前静坐翻译佛经的青年僧人; 风骤入; 满室烛火晃动。
雪庭放下手里的书卷和紫毫笔,清澈眸子倒映着闪烁的烛火; 面容平静。
他站起身; 僧袍下摆拂过面前摆了一叠厚厚纸稿的横几。
卷帘高高扬起,一道窈窕身影快步走入殿中; 走动间,海棠红斗篷底下隐约闪过缕金花笼裙的裙遥В弧〗派先词且凰谄ぱァ�
她没来得及换衣就过来了。
雪庭迎上前,眉头轻蹙,“怎么这时候来?”
九宁似乎站都站不稳,抬起脸; 脸色苍白; 鼻尖微红。
雪庭怔了怔,扶住她的手臂,皱眉:“你哭了?”
九宁微微轻颤; “叔叔,长安城中; 我最相信的人是你。”
手中的胳膊在轻轻发抖,雪庭眉皱得愈紧,扶她走到横几前,让她坐下,端起红泥小火炉上的鍑里泡着温茶的贴金双鸟瓷壶,斟了一盏热白水送到她手里,让她握着茶盏。
“出了什么事?”
茶水的热度一点一点传递到手心里,九宁一身冷汗,喃喃道:“安排好朝政以后,我要离开长安一段时间。”
雪庭不语,矮身在她身旁坐定,取出一张锦帕垫在她手腕底下,拉开宽大的袖子,手指搭在她皓腕上。
“我没有不舒服……”九宁摇摇头,道,“我梦见二哥了。”
雪庭收回手,帮她掩好袖子,眉眼低垂,神情不变,温和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出征在外,你担心他的安危,想得多了,自会梦里相见。”
九宁闭一闭眼睛,“叔叔,二哥不只是摄政的大将军,他还是要和我执手一生的人……我……我……”
她嘴唇颤抖着。
起初她也分不清自己对他的感情到底是什么,她当然是喜欢他的,但是她的喜欢和他的并不对等,她几乎崩溃,不想去面对他,如果他一直是以前的二哥,那该多好呀!
没有纠葛,没有痛苦,没有心烦意乱,就这样和和美美的,一辈子当他的妹妹。
那她就不用愧疚,不用觉得欠他良多,不用害怕一旦打破界限,以后可能无法收场。
与其说她在怕周嘉行,不如说她害怕的是感情本身。
她害怕混乱状态下不受控制的感情。
后来她放下了,看开了,想认真对他。
她不怕十一郎对她的喜欢,不怕阿山他们的爱慕,不怕其他人的仰慕,一律笑哈哈面对。
唯独怕他的深情。
如果十一郎也和周嘉行一样非她不可,逼着她去正视他的感情,她绝对不会犹豫,撸起袖子把十一郎堵到墙角一顿胖揍,揍到十一郎肯放弃为止。
可当周嘉行表露出强势时,她第一个想到的是逃避。
为什么要逃呢?
因为他在她心里是不一样的。
还因为,她觉得自己无法回报同样的感情。
她曾抱着他的腿大哭。
那是真的哭。
哭她几辈子莫名其妙的任务,哭每一世没完没了的噩运。
周嘉行俯身,单膝跪下,帮她擦去眼泪和污迹。
她当时吓了一跳。
他怎么会这么好?他是不是在谋算什么?
知道他在想什么后,她还腹诽过:他果然深藏不露,那时候他就想要一个听话乖巧、整天围着他打转的妹妹,所以才会对她那么好!
她回想往事,一面为他的冷静而感到心惊肉跳,一面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一种可以随心所欲的轻松自在。
在感情面前,她迟钝,天真,想当然,她天生如此,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摸索,去尝试。
他一直在等她,等了不止一世……嘴里说着只是想要她这个人,不需要她真心对他,只要她老实待在他身边就行。
结果却一再让步。
他真傻啊。
傻到她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才好。
只有这辈子了……她心里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从任务消失、从她屡屡头疼的时候,她就隐约感觉到了。
不会再有下一次了。
她忘掉忧虑,高高兴兴地接受他,高高兴兴地拉着他的手,高高兴兴地一起往前走,走到哪儿是哪儿。
他们才刚刚开始走呢……
九宁紧紧握着茶盏,“叔叔,我要去找他,亲眼看到他,我才能安心。”
炉子上的清水烧得滚沸,瓷壶在咕嘟咕嘟的水泡里轻轻晃动。
雪庭抬起眼帘,难掩讶异之色。
九宁长舒一口气,“叔叔,如果是我的父亲,你觉得他会怎么做?”
夜风吹起幔帐,香烟飘散。
雪庭沉默了半晌,望着殿外深沉的夜色,道:“去吧。”
九宁坐直,放开已经冷掉的茶盏,朝雪庭深深一揖。
……
两天后,九宁轻车简行,秘密出了大明宫。
秦家兄弟留下守卫长安,炎延和怀朗护送她出城,多弟陪在她身边。
路上接连有军报送抵她面前,周嘉行连续攻克数座重镇,主力部队大举进入太行山麓,斩首万余级,得战马千匹,直逼太原。
周嘉暄和其他几支部队陆续赶到助阵,河东名将倾巢而出,也未能阻挡他们的攻势。
太原南面最重要的门户已失,河东军已经无力扭转局势,只能退回太原。
多弟捧着战报,笑道:“梦都是反的,大将军一直在打胜仗,陛下用不着担心。”
九宁抢过战报细看。
她知道周嘉行平安无事,还知道他没有打过败仗……捷报一封封从前线送回,他势如破竹……
可是一种强烈的不安始终萦绕在他心头,不亲眼见到他,她实难安眠。
战报不断发回,却没有他的亲笔回信。
又两天后,前方送回战报,周嘉行已经抵达太原城外,征伐河东,只剩最后一步了。
九宁没有乘车,而是骑马东行,一路马不停蹄,几乎日夜不息。
这一天夜里,他们终于抵达前线,远远能看到屹立在平原之上的高大城墙。
……
刚刚经历一场大战,战鼓才歇,下着滂沱大雨。
倒伏在地上的尸首被雨水冲刷,浓稠血迹蜿蜒流淌,汇成一股股细小水流。
稗将领着兵士打扫战场,清理尸体,漆黑的夜空响起隆隆雷声,雨势越来越大。
早已夺下城池,但军队并没有全部驻扎城内,主力部队仍然留在城外。
城外山谷内,营地沐浴在瓢泼大雨里。
雨声哗哗,数千座营帐密密麻麻散落在荒草萋萋的平原之上,灯烛放出的光芒模糊在雨幕中,夜色深沉。
九宁冒雨找到中军营地,看到被雨水浇得抬不起头的帅旗,多日来悬着的心终于缓缓放回原位。
帅旗还在,周嘉行没有出事。
梦果然只是个梦而已。
她眼眶湿热,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营地守卫森严,他们还没靠近,就有守将看到雨中驰来的一行人,立刻上前拦住他们。
怀朗亮出腰牌,守将愣了一下,没认出九宁,一拨马头,回营地通报。
不一会儿,一名部将过来领着他们进营地。
他们直奔正中牙帐,帘子掀开,里面的人正低头写着什么,听到脚步声走到帐前了,皱眉,抬起头。
“二哥……”
九宁一脚踏进去,看到灯前那个面容温和的男人,愣住了。
对方认出她,也愣了许久,随即反应过来,面色陡然一沉,霍然站起身,绕过书案,快步走到她面前,抓住她冰凉的手腕。
“你来这里做什么?!”
九宁冷得簌簌发抖,“三哥,二哥呢?”
周嘉暄声音低沉,再一次发问:“你怎么会离开长安?”
九宁还在轻颤,一字字道:“我来找二哥……他人在哪儿?”
周嘉暄嘴唇抖了几下。
怀朗和多弟跟着入帐,见状,也都一脸震惊。
中军大帐里的人为什么会是周嘉暄?
多弟上前一步,拉开周嘉暄的手。
周嘉暄猛地放开九宁,仿佛如梦初醒似的,面色阴沉。
九宁抓住他的手,颤声问:“二哥呢?”
周嘉暄看她一眼,眸底暗流汹涌。
“我也不知道。”
沉默片刻后,他轻声道。
彷如焦雷在耳边炸响,九宁双手直抖。
这不可能……雪庭都说了,那只是个噩梦而已。
她想说什么,嘴唇哆嗦了几下,眼前一阵天旋地转。
耳边传来多弟的惊呼声。
她落入一个怀抱中,有人轻柔地拍她的脸,解开她身上湿透的蓑衣,抱起她。
不……这不是梦。
九宁狠狠咬一下舌尖,清醒过来。
周嘉暄放下她,让她坐在榻沿,找来干净的毡布,裹在她身上。
九宁轻轻推开他的手,站起身,走到书案前,拿起刚才周嘉暄正在写的一份军报。
送回长安的战报总有延迟性,之前那些捷报……都是几天前的。
九宁看着没写完的军报上那几排端正挺秀的字迹,心像被挖空了一块,空落落的。
周嘉暄走到她身旁,拿厚毡裹住她,牢牢握住她的肩膀。
“夺下太原后,他率兵追击李承业,之后就不知所踪……这也是常有的事,后来一连几天没有消息,我已经派兵出去查探。现在河东还没有完全归附,不能走漏消息,我暂时领中军。”
送回长安的战报都是真的,周嘉行屡战屡胜,几乎没有遭到什么阻力。
直到不久前,他们往河东军自己挖的地道里埋下□□,炸损城门,大破河东军。城内似乎起了什么内乱,李承业仓皇逃出,周嘉行带兵去追,周嘉暄留下清扫战场,收拢军队,剿灭躲在城中巷道的溃军。
一切有条不紊,周嘉暄以为周嘉行几天后就能回城,可却一直没有信使送回讯息。
九宁紧紧捏着那份最新的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