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险把晋安撤下来,就因为看不惯大将军提拔女婿?
绣瑜百思不得其解,只道:“告诉四阿哥去。”
白嬷嬷正要领命而去,绣瑜脑中忽然又灵光一闪:“且慢!”
她喊了一声,就定定地坐着出神,一副若有所悟的样子。半晌,瑚图玲阿忍不住疑惑地问:“额娘?”
绣瑜犹豫许久,艰难地说:“传本宫的话到雍亲王府,只有四个字:功高震主。”
白嬷嬷顿时露出了悟的神色,躬身退去。
瑚图玲阿大惊:“额娘,您是说,皇阿玛召舅舅回来是因为……”
康熙朝的武将虽然能人辈出,但基本上是一茬一茬地冒头的。有平定三藩时期的赵良栋、图海、周培公,有平定台湾的施琅,有三征准噶尔时期的费扬古、马斯哈、萨布素。
晋安经历三次平准战争,再平西南,如今又打下大半个西藏,军事生涯的长度已经冠绝整个康熙朝。如果再让他收复拉萨、诛杀策旺阿拉布坦甚至结束整个清淮战争,那功劳就要直追当年的多尔衮了。
绣瑜艰难地点头说:“其实,他辛苦了这么多年,回来休息也是保全之道。”
可是为什么要以论罪解职的方式呢?瑚图玲阿面露不忿之色,碍于她脸色不佳,也不好再提,只疑惑道:“额娘,您……只告诉四哥一个人吗?”
绣瑜忽的闭目长叹:“额娘这辈子,还有一件大事未完。”都说人心不经试,可她努力这么多年,总要尝试一下,才知道是该放心让他们兄弟自己去平衡,还是果断介入强行立下规矩。
“将军真的把格格许给了岳钟琪?”
早朝上无数人弹劾晋安违背祖制,不尊礼法。胤祥前往雍王府的时候恰好遇上胤祚,向他一打听,顿时一脸惊讶:“我还当他们以讹传讹呢!满京里这些八旗子弟,为什么选中一个汉将?”
胤祚说:“一来,舅舅许婚是六七年前的事。二来,汉将身份低微,朝堂斗争、八旗内斗、皇子夺嫡他们都说不上话,只能埋头做事,倒省却很多麻烦。”
胤祥顿时了悟。六七年太子仍在,夺嫡的形式不明朗,晋安尚未立下平定西南之功,蓁蓁的身份远不如现在尊贵显眼,正一品将军的女儿与正二品提督的儿子,倒也相配。下嫁相熟的汉军旗人家,又可免去万一永和宫一系夺嫡失败,她被婆家嫌弃的担忧。
难得的是,太子和八阿哥相继倒台后,皇位继承人的角逐已经明显是在胤禛和十四之间展开。不论谁上位,晋安都将贵为国舅。他却没有反口悔婚,将唯一的爱女改嫁高门;反而把岳钟琪带在身边培养,视如几出。
胤祥想着不由肃然起敬,由衷叹道:“难怪十四弟这样的人,却对他心服口服,做小伏低。”
胤祚难得一见地语带讥讽:“可惜,世上自以为是的蠢人永远那么多!”
康熙降罪的圣旨一下,与前些天乌雅家岳家婚讯对应起来,众人立刻明白这个“任人唯亲”指的是姻亲的亲。积蓄的愤怒顿时有了宣泄的渠道。
不同于乾隆朝汉军包衣所出之子可以被立为太子,现在满汉融合的程度还不高,保守一些的八旗贵族看待汉人,就像后世白种人看黑奴。晋安许婚之举,就像英国公爵把女儿嫁给了印度人一样惊世骇俗。
战场上死了亲人的大臣自然对主将生怨,家中无人出征的勋贵因为这桩婚事,也生出一种自己的血统被玷污了的厌恶感。二者相加,各种指责晋安不尊旧俗、无视礼法、违背祖训的折子像雪花一样飞至康熙案前。
两人一面说一面进了雍王府,眼见外书房近在咫尺,守门的人迎上来请了安说:“沈先生在里面。”
雍王府养的门人谋士不少,能被称作先生的却不多,沈竹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些谋士都是些心计深沉之人,胤祚素来不太喜欢这些人,闻言微微皱眉,挥挥手叫他别通报。
胤禛治家极严,外书房更是三步一岗,非传不得入,唯有胤祚来去自如。一众侍卫为难地拦了一下,被他一瞪,就乖乖闭嘴让路。
胤祥涨红了脸,轻轻拉了一下他的袖子:“六哥……”他跟胤禛虽好,却没有好到全无隔阂、随便偷听的地步。
胤祚理解地拍拍他的手,示意他在院外等候,便轻手轻脚进了院里,刚立在窗下,便听胤禛说:“额娘是否过虑了?皇阿玛御下宽宏,立下战功的大将,即便是要防他,也犯不着安个这么牵强的罪名吧?”
关键是他和十四,不管康熙看中哪一个,都是该抬举他们的母族才是。贸然打压晋安在军中的势力,胤禛总怀疑是老八从中作梗。
沈竹亦是叹道:“娘娘这话的确是洞察圣心,草民佩服。的确,皇上明明是欣赏将军的,若要防他再立大功,只需下一道密旨,让他自己告病请辞即可,为什么非要扣个罪名给他呢?”
是啊,皇阿玛岂是朱元璋那种鸟尽弓藏的人?胤祚不由竖起了耳朵。
却听沈竹冷笑道:“欲扬先抑。若是昭告天下,除夕之战是个大胜仗,将军一个人打残了大半个准噶尔部,那继任者还有何功劳可言呢?只有第一仗不胜,平定西藏的功劳才会全部落到下一任抚远将军头上。而这个接任之人,如果臣没有猜错,必定是十四阿哥!”
“皇上这是拿亲舅舅的名声,在给他铺路呢!”
胤祚顿时大惊失色,又听得屋里哐铛一声,胤禛不知砸了什么东西,声音完全冷了下来,竟然有几分咬牙切齿:“今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他以项王自比,沈竹听了竟然哈哈大笑:“四爷岂不闻‘置之死地而后生’?项王渡江,未必不能卷土重来。他是败在了自己不合时宜的傲骨之下。如今两子之中,娘娘单单传信给您,这就是我们的‘江东之地’啊!”
“此话何解?”
“十四爷此人直率坦荡,至情至性,其实有他在前头帮您顶住八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西藏山高路远幅员辽阔,他出征在外不是一两年的功夫,我们只需要握紧两样东西,不怕他不服。”
“头一样,就是娘娘的心意。圣寿今年五十有八,娘娘的千秋比皇上小了九岁,如无意外的话,将来……”沈竹说着顿了一下,压低的声音显得诡秘异常,“十四爷出征在外,旁人宣读的遗诏不管是真是假,他都可以一概不认。可娘娘说的,却由不得他不认!否则一个’孝‘字就可以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这是暗示胤禛可以哄得母亲为他说话,一母同胞的兄弟俩,母亲的站位太关键了。即便是篡改的传位诏书,只要绣瑜认了,就犹如镀了一层金,孝道和亲情的压力就全部转嫁到十四头上了。
屋里屋外的兄弟俩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第一件事已经够惊世骇俗的了,沈竹居然犹豫了一下才说:“第二件事……主子请恕奴才杀头之罪。”
胤禛反应过来,连连冷笑:“第一件事就够你掉一百回脑袋了,还恕什么罪?”
“是。”沈竹罕见地抬头直视他,咬牙道,“十四爷跟舅家情分非比寻常,主子可以向娘娘请旨,纳乌雅晋安之女为侧福晋。”
这话好比一颗炮弹在院子里炸开,饶是胤禛的心计涵养也惊得好半天说不出话,屋子里的温度陡然下降,仿佛连风都停滞了。
十四不比胤禛积累多年,他骤然得势,除了康熙的圣宠,其余军中的人脉、声望、势力都握在晋安手上,颇有点像当初皇太子年幼时,索额图出面替他掌控朝局。
这招釜底抽薪之狠辣,要是真成了,十四绝无还手之力。
胤祥在院子外头无所事事大半天,忽然见胤祚游魂似的扶着柱子挪步出来,连忙上去扶了他:“六哥?你偷听挨骂了?”
“没,没事。”胤祚勉强扯出一个微笑,下台阶的时候却脚下一软,扶也扶不住地跌坐在地上。他抱着膝盖在正屋台阶上坐下来,正午的暖阳照在身上,却犹如坠落冰窖一般遍体生寒。
作话:人人都说四爷一登基就杀谋臣,是鸟尽弓藏。但是读读野史里那些谋士给他出的点子,有时候真觉得他们死得不冤。
第203章
“好好的婚事; 不知是哪个天杀的泄漏出去; 引得这些麻烦……”
乌雅家的丫鬟青锋一面利索地收拾包袱,一面翻着嘴皮子抱怨连连:“要我说咱们早该走了,回自己家住着多好!格格,恕奴婢多嘴; 董鄂老夫人待您再好; 那也是外叔祖母; 隔了好几层了。老爷才刚出事,今儿几个舅夫人就换了副脸孔,也不想想以往我们家都是怎么待她们的!”
蓁蓁抚着晋安留下的一柄短匕; 不以为然道:“随她们去吧,我们家要这些墙头草来做什么?早一日看清,早一日撂开不管。”复又叹道:“也不知阿玛走到哪里了; 路上可还顺利……”
几个丫鬟听着动作一滞,都忍不住红了眼圈。都说行路难,从青海到京城三千多里,一路上天寒地冻、山穷水恶; 就是寻常旅行也得脱层皮。更何况晋安是解职待罪随钦差赶路回京; 还不知是怎样的煎熬呢。
蓁蓁合上匕首,想了想说:“叫听差处挑几样礼物; 并帖子一同送到五公主府上,说正月十九我请姐姐到法源寺吃素斋。让她想办法,多少照应着些。”
红缨疑惑道:“格格,五公主夫妇俩都是过神仙日子; 凡事不管的。何不直接找十四爷?”
蓁蓁无语道:“傻丫头,我们避嫌还来不及呢,还上赶着进宫求人,戳万岁爷的眼?正是因为五公主不管事,才让她帮忙递话的。”
红缨仍是一知半解,旁边青锋拿肩膀撞了她一下:“格格什么时候错过?就你脑子笨,还多嘴。”说完打起帘子出来,正准备去传话,抬头却见董鄂赛珲站在门边,似有张望之意。
青锋轻声惊呼,赶紧放下帘子,带怒扫视对方:“表少爷?您怎么到内院来了?我们格格正在歇晌。”又骂守门的粗使婆子:“都是死的不成?表少爷来了,也不通报一声,把主子撂在风口上干站着!看我不回了老太太,打发你们出去!”
明着是骂婆子,实际上却是暗讽赛珲不守规矩。屋里蓁蓁跟红缨对视一眼,都觉得解气。
赛珲不由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我……我不过是恰好路过,来瞧大妹妹一眼。既然她睡着,我这就走了。”
他说完瞄了一眼门内,才抬脚一步三回头地往前蹭,终于听得屋里蓁蓁的声音:“青锋,怎么跟表少爷说话呢?没规矩的,还不快请表哥屋里坐。”
赛珲大喜过望,低头进了屋,往内间一瞥,但见薄纱画屏上投着一个窈窕的影子,整个人便酥了大半:“妹妹好,前儿送进来的东西,妹妹可喜欢?听闻妹妹要回家去了,可是有人怠慢了你?”
蓁蓁让红缨站在屏风前,捏帕拭泪故作柔弱状,自己躲在帐子里捏着嗓子配音:“唉,难为表哥还惦记着我。如今我阿玛落难,外面落井下石的人不知凡几,也就你还把我放在心上。”
赛珲得了这话,更是喜得无可无不可,双面炯炯,就差把那屏风盯个洞出来了:“妹妹若在府里待得憋闷,不如随我出门骑马散心。我们幼时也是常见的,何苦隔着这劳什子说话?”
“唉,我何尝愿意这样?只是我阿玛好生糊涂,平定苗疆的功劳换来了免选资格,却将我许给一个汉人,叫我怎么敢跟你见面?他素来敬重外祖父(彭春),这样的事必然是和外家商量过的,舅舅们怎么也不劝劝他?”
赛珲听了不由叫屈:“何尝没有劝过?要我说姑父这事的确做得糊涂,当初他还瞒着我祖父(彭春),只请示了叔公(费扬古)他老人家。还是叔公去世前说起要给你添嫁妆,我们一打听,才知道他竟把你许给了岳家!”
竟然是这样!蓁蓁心下冷笑。难怪呢,许婚的事姑母和十四哥哥打从一开始就知道,六七年了都没泄漏,偏偏这个当口漏了出去。
她继续语带娇泣:“原来如此,终究是我没福气。青天白日的,也不好留表哥多坐。倒是正月十九我要到上源寺祈福。深山孤寂,要是路上偶遇亲戚结伴同行,也是一件幸事。”
赛珲登时狂喜,也不纠缠了,跳起来扬长而去。
“呸!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凭你也配!”红缨在后面狠狠地淬了一口,又红着眼圈道,“他一个男人怎么就青天白日闯到内院里来了?满院子的奴才都是瞎的不成?分明是他们对您和岳家的婚事不满,想趁老爷出事搅了这门亲!”
“谁叫我阿玛无子?拼死拼活打下的名声,迟早是要便宜外人的。“蓁蓁冷笑。
“那表少爷?”
“对外口风严实点,就说我们去上源寺。”蓁蓁哼道,“吃饱了撑的,正好叫他活动活动,吹吹雪风,醒醒脑袋!”
“对!只是白跑一趟,还便宜他了呢!”
众人仿佛得了主心骨一般,中气十足地应了。蓁蓁去辞了费扬古和彭春的夫人,一个人抱着手炉坐在马车上,才觉得铺天盖地的疲惫和恐惧汹涌而来。
人丁稀少,这对一个满族贵勋家庭来说,是致命的影响。只是前面十三年,晋安的快速崛起掩盖了这个问题,她得以在父亲的荫蔽下,顺顺当当地做大小姐,轻而易举地得到一桩圆满的婚姻。
如今父亲有难,姑母虽好,却远在深宫;十四再亲,却隔着君臣身份;岳钟琪为人忠厚可靠,可是偏偏两人尚未来得及完婚,名不正言不顺。
老天一下抽走了所有为她遮风挡雨的人,同时也推翻了所有长辈们为她预设的人生道路。她仿佛一个人行走在荒原上,头上是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眼前却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道路,或平坦或崎岖,通向一个个未知的高山、旷野或是深渊。
现在,命运有一半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了。乌雅蓁蓁,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王爷,六爷来了。”
胤禛刚一到家就被长史赶上来禀报道。他脚下转了个弯儿,往外院正房而来,果然见胤祚趴在竹林边的花梨小桌上,似有醉意,身边空无一人。
胤禛顿时皱眉:“苏培盛。”
“奴才在。”
“你这大总管的架子越来越大了,伺候个人委屈你了是不是?”
苏培盛苦笑连连:“奴才哪儿敢呀,六爷喝醉了,不让奴才们近身,非要等您回来。”
胤禛无法,只得上前唤醒弟弟,扶进屋来,净面醒酒收拾完毕,方才哼道:“你如今也长本事了,酗酒撒酒疯也都学会了。”
胤祚有些恹恹的,甩甩脑袋抱怨:“我从来不乱喝酒的!四哥也该想想为什么!”
胤禛气乐了:“你趴在窗户底下偷听,凭空惹一堆烦恼,还怪到我头上来了?”
胤祚更觉委屈:“可是那沈竹……跟前儿那撺掇你去台湾的戴铎有什么分别?”
“当然有区别。戴铎有私心,沈竹没有。谋士谋士,以给主子出谋划策为生。一把锋利的刀子本身又有什么错呢?端看握刀的人是怎么使用它的罢了。”
胤祚眼前一亮,又凑上来做出一副给他捏肩捶腿的模样:“那你准备怎么用他呢?”又说:“依我看,十四弟至今不曾有心跟你相争。难不成非得走到那一步不可?”
胤禛见他一副狗腿子的模样就好笑:“躺下!正月里的天气不是玩的。”复又正色道:“他这两个主意虽然一针见血,却太过狭隘偏激。比如舅舅,为什么人人现在都算计表妹的婚事?全是因为他手上握着老十四的半壁江山,或者说,十四弟现在这浩荡声势,有一半都是他给的。沈竹想从他入手,说服了他就绝了老十四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