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十年代小日子-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是自家好啊,不用操那么多心,也不用顾忌任何礼数。
  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到了初八那天,她带着冬娃回到镇子上。
  一进门,冬娃就揣着姥爷给的红包,喜滋滋地找小叔玩耍去了。
  这个大年,就这么过去了。
  启安和玉梅又回了部队。
  李学军家里还专门来镇上下了定礼,把亲事定了下来。李学军也随着来了,和
  凤芝说了说话。与章大叔商量着,打算“五一”领证办事。
  到时候,是在老家举行婚礼?
  还是参加部队上的集体婚礼?
  章存林考虑着凤芝的工作,再说也不想凤芝离得那么远。
  于是,想在部队上办。
  这样,蜜月之后凤芝就能回来。
  那临水县离得那么远,他可不想让凤芝自己呆在那边。
  李学军倒是颇能体谅,就点头答应下来。
  反正,家里有大嫂、二嫂守着,他这边自由得很。再说不在老家办事,也不用
  再另外准备新房了。
  至于凤芝的嫁妆,也不用拉过去了。
  这么一来,两家都能省好些事。
  还是按照“新礼”办事好啊。
  *
  正月十五刚过,启宽又去了省城。
  到了三月底,他来信说,叶大伯让翠翠赶紧去总厂,说是趁着厂区扩建之机,
  给安排了一个销售工作。
  章存林看了信,沉默了好一会儿。
  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翠翠真要走了,心绪还是颇为复杂。第二天中
  午,他把翠翠叫进堂屋里,说了这事。
  徐甜甜又惊又喜。
  她知道机会难得。
  可她去那边工作了,冬娃咋办?
  因为这事,章存林也犹豫了半天。
  他不能不考虑冬娃。
  从内心深处,他不想冬娃离开镇子。
  可现在,家里有了变化。
  腊梅怀孕六个月了,预产期就在七月里。凤芝马上就要成亲了,还要在部队上
  办事。暑假之后,启康就要转到县中读书了。
  家里实在忙不开来。
  如果不让冬娃跟着他娘走,那日后谁来照看他?
  可若跟着她娘走,那离章家可就远了。
  除非按照翠翠说的,一家人都搬过去。
  可去省城又谈何容易?。
  更何况故土难离,想拔腿就走也非易事。
  章存林思来想去,只好答应翠翠带着冬娃一起去。
  只是这一趟,她先自己过去。
  等安顿下来之后,再来接冬娃也不迟。
  徐甜甜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
  虽然她心里舍不得。
  可她过去后,先住在厂里。那边可是在东郊,距离市区不算近,连冬娃上学都
  成问题。目前的条件尚不具备,只能先忍忍。
  冬娃听说娘要去省城了。
  先是一阵兴奋,接着又听娘说要他跟着凤芝姑姑,小嘴就噘了起来。
  娘这是不带他啊?
  娘这是不要他了?
  徐甜甜想不到冬娃这么敏感?
  她一把搂住他,又亲又抱。
  还憋足了劲儿,想把他抱起来打个悠悠。可惜,冬娃太沉了,怎么也抱不动
  了,只好把他驮在背上,背着他在屋里转了几圈。
  冬娃这才好了些。
  可还是情绪不高。
  他耷拉着小脑袋,看着蔫蔫的。
  直到娘许诺说,最迟“五一”就回来接他,才勉强点了头。
  “娘,你可得说话算数哦!”冬娃不放心,还和她拉了勾。
  “冬娃,娘啥时候诓过你?”徐甜甜摸着冬娃的脑袋,笑着问道。
  可心里却酸酸的。
  冬娃大了,也越来越敏感了。
  她想跟他说,娘这么一心二心地想去省城,就是为了你的将来考虑啊。
  可这话却未说出口。
  她不想给冬娃任何压力。
  这天晚上,徐甜甜给抒文写了封信。
  她想,或许公爹已经告诉他了吧?
  或许他还不知道。
  可不管怎样,距离见面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
  第二天一早,徐甜甜托人给爹娘捎了口信。
  见冬娃上学去了,就收拾了一下行李。当天中午,与家人告别之后,爹让启康
  扛着行李,送她去了码头。
  客船准时靠了岸。
  她上了船,冲着岸上启康挥了挥手。
  便往省城而去。
  隔日到了省城,启宽大哥来接她。
  他帮她扛着铺盖,坐上马车去了东郊的加工厂。
  进了厂区,她发现这里变化很大。
  自从去年扩建之后,规模可不小。现在,一共分为四个厂区,主要加工饼干、
  茶叶、罐头、黄酒等副食品。酒厂就设在后院里,目前只有一个车间,由启宽大哥
  负责。
  厂里有集体宿舍,还有伙房。
  住在城里的工人们,大多自己带饭,中午搁在炉子上热一热就行了。那些住集
  体宿舍的,就聚在一起轮流做饭。
  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
  徐甜甜在厂部报到之后,就住进了女工宿舍。一条大通铺上,睡了十几个女
  工。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还真不习惯。
  可不习惯,又能怎样?
  对她来说,这是新生活的开始。
  一连三天,徐甜甜忙得脚不沾地。
  她除了在厂里熟悉业务,就是去商业局参加培训。
  这是针对“国营企业”搞得职业培训。每天一大早,她就得去驿站,搭乘马车赶
  到城里去。下午再赶回来,十分辛苦。
  每天忙得,与启宽大哥照面的机会都没有。
  可这还不是最难忍的。
  最难的是晚上休息得不太好。
  宿舍里人多,嘈杂。
  偶尔,还有加班来不及回城的,也挤在宿舍里。最多的时候,一间屋子里塞了
  二十多个人,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
  这么下去可不行。
  考虑到日后,她的工作主要是在城里和厂里两头跑。
  她想,得在城里找间房子。
  可按照目前的薪水,去租房怕是负担太重。
  可不租房,冬娃来了咋办?
  那叶家倒是地方很大,可惜却住不得。
  来到这里之后,公爹还没露过面,厂里也没人知道她的身份。启宽大哥跟她悄
  悄说过,说调动之事是叶大伯托人悄悄办的,暂时不好公开。
  她明白,公爹这是出于好心。
  主要是怕婆婆知道了,惹来闲气。
  她心很宽,倒没搁在心上。
  心说,即便能住在一起,她也不想去住。自己过日子多简单啊,自由自在地没
  人管不说,还特别舒坦。
  徐甜甜本打算再熬一段。
  可见自己眼圈发黑,眼角泛出了血丝,这肝火旺得怕是嘴角都要起泡了。
  她咬了咬牙,就准备租房。
  心想,腰里还有点积蓄,就花了吧?
  这样,也能早点把冬娃接出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星期六。
  徐甜甜终于松了口气。
  打算明天去部队上看看抒文,再去城里找找房子。
  最好是离学校近一点的。
  *
  星期天一大早,徐甜甜就起了床。
  今天休息一天。
  这是“国营企业”工人的专属权利,那些尚未“改制”的私营企业可没这项福利。
  她收拾了一下,就换上了那件红外套出了厂区。
  这边尚未通公交车,进城要么走着,要么去驿站搭车。
  徐甜甜正在路上走着。
  迎面驶来了一驾马车,车上坐着几个人。
  她仰着脸,并未在意。
  忽然,听见有人在大声喊她:“翠翠——”
  “抒文?”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她一下顿住了脚步。
  抬眼一看,见抒文穿着一身灰色制服,正从马车上下来。
  他付了车费,朝她大步走来。
  她站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他。
  不过数月未见,可感觉就像相隔了数年。


第76章 
  叶抒文朝徐甜甜走来。
  “甜甜……”他拉着她的手; 脸上满是笑意。
  终于团聚了。
  盼了那么久,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他嘿嘿地笑着,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听她
  说,正准备去看他; 他就来了。
  他俩还真是心意相通啊。
  “甜甜; 咱们进城去?”
  “嗯……”
  “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啥地方?”
  “你去了就知道了……”
  ……
  叶抒文挽着徐甜甜; 沿着那条砂土路慢慢地走着。
  调动的事儿; 爹一直瞒着他。
  直到事情办成了; 人都来报到了; 才透了一点消息。他一听; 就再也坐不住
  了。听说她住在厂里,不由得担心起来。
  那边条件简陋,人员嘈杂; 非长久之地。
  他拜托爹给找间房子; 可爹听了却没有言语。
  直到昨天,爹才借着去局里开会之机; 打了电话过来; 说“家里的那套老房子
  还闲着; 就让翠翠住吧?不过; 还没找人收拾,你们自己看着弄吧?”
  他心里大喜。
  赶紧向王主编请了假; 说“我爱人来了; 我想趁着星期天,回家看看。”
  今儿一大早; 就急匆匆地从西郊赶了过来。
  不想,还真是凑巧。
  在路上就碰见了?
  一路走着,听着甜甜说着厂里的事儿。
  见她来来回回,跑得十分辛苦,心有不忍。
  恨不得她立刻在家里歇着,啥活儿也别干。
  可又知道她的性子,哪里是闲得住的人?
  于是,指着那一片厂区,笑着说道:“甜甜,快看这边,以前这里是一大片废
  地,现在又迁过来了几家工厂。等到这边的工人一多,就会通公交车了……到时候,
  进城可就方便多了……”
  听着那宽慰的话儿,徐甜甜心里暖暖的。
  这种踏实的感觉,也唯有和最亲的人在一起时才会有吧?
  倒不是想依赖于谁,而是感到心安。
  就像一个人行走了太久,可以有一个脊背靠着,歇一歇脚。
  她握着他的手,不由得加了把力气。
  他反握过去,还轻轻捻了两下。
  这是他俩常有的小动作,透着一股浓浓的爱意。
  也传递着彼此的心声。
  *
  到了驿站,俩人搭乘马车进了城区。
  下了车,叶抒文领着徐甜甜拐进了一条背街。
  这里叫书院后街,街道不宽,却很安静。
  两边都是住家户。
  青砖灰瓦,古朴典雅。一户一户的院门都紧紧地闭着,绿色的枝桠从墙头探了
  出来,给这条灰色的街道带来了点点春意。
  看得出来,这里是富庶闲适人家居住的地段。
  无论宅院大小,都收拾得干净整洁。
  街上的闲杂人员也很少,显得格外安宁。
  徐甜甜很喜欢这种感觉。
  走在这里,就像走在一条古巷里。这里的一切,正如同街道的名称那样,带着
  一股淡淡的文化气息。
  抒文为啥带她来这里?
  她隐隐猜到了什么,心里一喜。
  却配合着他,不去点破。
  俩人静静地走着。
  到了一所宅院前,叶抒文停下了脚步。
  他四下里扫了一眼,见无人注意。就弯下腰来,从院门前的门枕石后面摸出了
  一把黄铜钥匙。
  他打开了院门,把甜甜让进了院里。
  徐甜甜打量着这所院子。
  只一眼,就喜欢上了。
  院子不大,有三间堂屋和两间东屋,可住上俩仨人却是绰绰有余。堂屋高高大
  大的,青砖灰瓦,红褐色的雕花门窗上嵌着透明玻璃,看着采光很好。
  院里栽着一棵香椿树,已冒出了嫩嫩的绿芽。
  西边的院墙下,有一小片空地,圈着一圈竹篱笆,像是花圃或菜地。旁边有一
  个水池子,与下水道连着,顺着墙洞通到了院外。
  靠墙还搭着一个煤棚子,里面还剩下几块蜂窝煤。
  “甜甜,这就是咱们的家……”叶抒文笑着说道。
  “真的?”徐甜甜抑制不住地欢喜。
  书院后街…19号,这就是他们的新家?
  听抒文说,这是他爹刚搬到省城时买下的。他在这里住了几年,直到搬了新
  家,这所院子才闲置下来。
  以前,有亲戚在这边照看着。
  去年参加“公私合营”之后,怕招来麻烦,就悄悄收了回来。
  “抒文,这里可真好……”徐甜甜抿着嘴笑道。
  “甜甜,咱爹说了,要把这所宅子转到咱俩名下……”叶抒文说着,就把那串钥匙
  放在了甜甜的手中。
  还指着堂屋,笑着说道:“夫人,请打开大门,咱们进去瞧瞧……”
  “嗯……”徐甜甜笑道应道。
  以后,这里就是他们的小家了。
  徐甜甜亲手打开了门锁。
  叶抒文推开那两扇雕花木门,一弯腰,把甜甜请进了堂屋里。
  当门很宽敞,高高的后墙上挂着一副中堂字画,泛着古旧的色泽。
  靠墙摆着一张长长的条几,上面搁着一只香炉和两只净瓶,其中一只还插着一
  把鸡毛掸子。条几下面是一张八仙桌,上面蒙着一层浮土。靠墙摆着四把椅子,也
  是灰蒙蒙的一片。
  徐甜甜伸手一摸,厚厚的一层。
  心说,都可以在上面作画了。
  东间是个套房,里外都空着。
  里面的家具都已经拉走了,显得空荡荡的。
  西间也是个套房,倒是满满当当的。
  南面的窗台下,摆着一张红褐色的木榻,古香古色,带着民国时期所特有的工
  艺,看着十分考究。里间一左一右摆着两张单人木床,十分敦实。靠墙还有两只红
  褐色的大衣柜,看着和床、木榻都是一套的。
  “甜甜,以前,我和我哥就住在这间屋里……”
  “嗯……”
  “爹说这里面的物件都归咱了……”
  “嗯,那一会儿先打扫一下?”
  “甜甜,不着急,咱俩慢慢来……”
  “好,那先把床铺起来吧?”
  说干就干。
  徐甜甜和叶抒文一起把两张单人床拼在了一块儿,就成了一张双人床。
  他俩坐在床板上,傻乎乎地笑着。
  “甜甜,要不我回家一趟,把被褥搬过来?”叶抒文拍了拍光床板,笑着说道。
  “别,你一回家不就暴露了?”徐甜甜可不想去招惹婆婆。
  “那……那咱去店里买套新的?”
  “不用了,花那个钱做啥?……我去把厂里的那套搬过来就成……”
  “可……”叶抒文瞅了甜甜一眼,面色微红。心说,他俩再蹬蹬蹬地跑回厂里搬东
  西,那太阳不就落山了?
  明天一早,他还得赶回部队上呢。
  徐甜甜见抒文红了脸,心里也是一颤。
  她猛然意识到了什么。
  脸也跟着红了起来。
  可嘴上却啥也不说,装着一副不知道的样子。
  一通忙乎之后,屋里就收拾好了。
  这时已是中午了。
  俩人的肚子也“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
  “甜甜,咱出去吃点好的?”
  “嗯,先找点水,洗洗手……”
  叶抒文拉着甜甜,进东屋瞅了瞅。
  这里早先做了厨房,灶台齐全。
  锅碗瓢盆等厨具还剩下几样。洗水池子上面,还接了一根水管。拧开水龙头试
  了试,自来水就“突突突”地冒了出来。
  “哎呦,还真有水啊?”徐甜甜一阵惊喜。
  俩人就着瓦盆,洗了洗手脸。
  叶抒文挽着徐甜甜出了院子。
  对这片街区,她有点印象。
  这里是城市的中心地带,
  她记得后世这一片好像有一所重点小学和中学,还颇有历史渊源。到了前街,
  果然看到了一所国立小学和一所国立中学,中间只隔着一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