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皇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皇权-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欢◇迎◇访◇问◇BOOK。◇  

第11节:二 旅顺失守与北京城的锣鼓喧天(4)         

  紫禁城为给慈禧祝寿,调集能工巧匠修建了60段点景,其中包括龙棚18座,经棚18座,彩棚、灯棚、松棚各15座,戏台22座,经坛16座,经楼4座,灯楼2座,点景罩子门2座,点景46座,音乐楼67对,灯游廊120段,灯彩影壁17座,牌楼110座。每段景点还挂有五彩斑斓的灯,设置若干服务人员,包括官员、茶役、士兵、僧侣、乐师。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日庆典有慈禧这样气派。   

  国难当头之际,大清在理国事和享乐事之间,选择了后者。那为慈禧祝寿的各位官员,陪慈禧吃饭看戏的诸多大臣,也不是不明白清朝正处在一种怎样可怕的境地,但他们都只能身不由己地和慈禧一起大吃大笑。这样的大清已无振兴的希望,丁汝昌邓世昌救不了大清,光绪李鸿章同样救不了大清。   

  慈禧的万寿庆典豪华瑰丽,单是彩排,就彩排了多次。为了讨慈禧高兴,大太监李莲英早早就带着化装成五百罗汉的小太监守在宫门口。这五百个小太监个个都剃光了头,穿着簇新的绸缎袍子,精神抖擞。其每个人面前,还都放着一盏精巧的灯笼,而灯笼排成的长龙,直通到寿膳房。   

  寿筵一开始,这些扮成罗汉的小太监鱼贯入殿向慈禧祝寿。与此同时,宫外又有人放起祝寿爆竹,图个热闹,爆竹声在慈禧进膳时都没有间断。慈禧和光绪、隆裕皇后一起端坐在膳桌旁。桌上的美食于普通人家无法想象,且各类菜肴都冠着吉利名字,什么江山一统、寿比南山,似乎吃了它们,大清的江山就真的坚不可摧。   

  吃罢晚宴,慈禧又在大小官员的簇拥下去观戏了,戏的名字叫《普天同庆》,慈禧看得津津有味。光绪心里惦记着辽东战场的局势,陪慈禧看了一会儿就告退了。   

  日本在拿下大连湾后,收缴了不少军火,靠着这些军火,日军的战斗力和自信心都极大地膨胀。北洋舰队还在发愁要从哪儿募集军费时,日军已经做好了对清朝发动新一轮进攻的准备,这次,它盯上了旅顺。   

  旅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清朝的〃海防之本〃,清朝也在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旅顺港就是渤海的门户,对清军来说,旅顺的最大优势就是易守难攻,它有坚固的炮台,它据险要的地势,有英猛的战士。日本知道拿下旅顺要冒很大风险,还特为旅顺之战组建了一支由1500人组成的敢死队。   

  李鸿章一面要忙着庆贺慈禧的寿辰,一面要忙着应对旅顺战事,早有人给李鸿章送来情报,说日军已准备好对旅顺发动攻击。李鸿章让丁汝昌率舰于海上严阵以待,可丁汝昌要求率先出战打击日军时,又被李鸿章严辞斥责:〃如出海,即令战殁,亦不请恤。〃就算丁汝昌出海战死,他李鸿章也不会感到同情。这就让北洋舰队无法真正承担起保卫海港的作用,只能困于一地受制于敌。驻扎在旅顺的清军足有14000多人,于数量上并不输于日本。但统领旅顺兵力的将领平日里已习惯了各行其是,大敌当头之际,也缺少合力抗敌之心。   

  日军自信而来,清军无奈地扼守要地,仗还没打,清军就先在士气上输了下来。不少清将此时思考的不是如何御住外敌,而是如何能在外敌来袭时全身而退。   

  攻旅顺对日军来说,比想象中的还要容易,他们意气风发打得清军狼狈溃散,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控制住了旅顺。   

  黄海战役的失败没能给紫禁城太多影响,旅顺的失守倒是让紫禁城紧张起来。一些大臣指责李鸿章领军不力,翁同龢也怒骂李鸿章〃事事落后〃,光绪皇帝为平抚朝中情绪,查办了数名抗日不力的官员。   

  日本在侵入旅顺后,对旅顺进行了大屠杀,中国民间听闻旅顺失守,都是一片悲戚。紫禁城在慈禧六十大寿渲染出的那些喜气,已经荡然无存。         

→虹→桥→书→吧→。  

第12节:三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1)         

  三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   

  李鸿章试图借欧美等西方大国的力量,来遏制日本的进攻势头。其实,当时美国、英国、俄国都对日本的攻华之举感到担心,它们通过外交手段向日本施压。   

  外国势力的态度让慈禧看到一丝和日本讲和的希望。而日本在收到俄国大使、英国大使反对战争的呈告后,也表示愿意在美国的调停下和中国谈谈讲和事宜。   

  慈禧终于松了口气,她让恭亲王奕?和李鸿章去打探美国驻华大使田贝的态度。慈禧表示,她愿意赔偿日军的战争耗费,甚至愿意放弃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慈禧要议和的消息在紫禁城里悄悄传开,素来主战的翁同龢赶忙找光绪商量对策,他试图说服光绪对日本发动反击。当时清朝的海军实力排在世界第八,日本的海军实力却只排在第十六。清军并非没有打败日本的希望。   

  翁同龢对光绪道:〃黄海战败,但大清海军仍有实力和敌一战,以臣之见,皇上不如向智利、阿根廷等国购买快船,再从南阳调舰队来助。稍事休整,大清舰队即可在海上扼住日军。而在辽东,有宋庆、聂士成等大将坐镇,清军的反攻大有希望。相反,清军退则日军必进,清军越让日军的气焰就越张狂,到时,日军事事占先,清军则面面受敌。〃   

  光绪为翁同龢的这番说辞激得一身冷汗。翁同龢并不是夸大其词,清政府从一开始就想通过欧洲列强〃饮鸩止渴〃似的中止战争。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用〃哀求〃一词形容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李鸿章,并曾张狂地说:〃中国政府不顾自辱国体,一味对强国乞怜,是自开门户,迎接豺狼。〃   

  光绪反对议和,可想着压在自己头上的慈禧,他也不好大张旗鼓地反击日本。他一面派人负责购船之事,一面鼓舞宋庆、聂士成,要他们狠击日本,挽大清之威。而在朝中,那些主战派大臣也活动起来。御史安维峻发现李鸿章正在为议和作准备,就建议光绪将李鸿章革职查办,他斥李鸿章误国卖国,并向光绪透露,慈禧太后之所以主张议和,和太监李莲英大有关系。安维峻不是不知道慈禧才是议和派的主心骨,但他更知道光绪没有能力和慈禧对抗,他之所以大骂李鸿章、李莲英,无非是在暗示光绪〃要想回击日本,先要削弱太后一派的势力。〃         

◇欢◇迎◇访◇问◇BOOK。◇  

第13节:三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2)         

  紫禁城内,主战派和主和派已拉开争斗架势。   

  日本答应接受美国调停,在此基础上,日本还希望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利益。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有意放缓议和进展,为日本争取占据辽东半岛的时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则将山东和台湾作为日军接下来的进攻目标,在1894年12月4日制定出《应攻打威海卫、占领台湾的方针策略》。日本天皇忙着改编军队,要司令大山岩负责在山东的战事,并为进攻威海卫准备战略物资。   

  北洋舰队已经退到了威海卫,日军计划将其一举歼灭。在进攻中国上,日本官方以达成一致,对他们而言,分歧只出在〃打中国哪里〃、〃如何打〃上。   

  慈禧太后没心思回味她声势浩大的六十庆典了。   

  近代战争中,制海权至关重要。甲午战争的制海权主要取决于三个半岛: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其中前两个半岛已经为日军所控,若清军不能守住山东半岛,黄海的制海权将悉数落入日军手中。因此,清军加强了在山东半岛的兵力,将3万兵士分派到荣城、威海卫、宁海、烟台、登州,让陆军和海军相互依托。   

  在各种战役中,登陆战往往是最惨烈的。日军非常担心在海上遭遇阻截,尤其害怕遇到北洋舰队的鱼雷艇。   

  而北洋舰队作为清政府的卫国之器,却更多的被李鸿章当作个人财产,面对日军,李鸿章思虑多的不是战斗之法,而是如何保存北洋舰队的实力。他没有从旅顺的失守中汲取教训,依旧反复强调〃以守为先,能不打就不打〃,相当于放弃了对制海权的掌控。北洋舰队外聘的洋官员,更没有将中国的命运搁在心上。出任北洋水师提督的英国人马格禄,只知饮酒,另外两个美国官员则只会摆弄机械。   

  清军无法集合起来还击日本,日本在辽东战场上接连取胜。紫禁城渐渐对战争失去信心,光绪等人痛心疾首。而这似乎都中了〃主和派〃的下怀,1894年年底时,慈禧就通过贬光绪的妃子、撤销满汉书房、提拔恭亲王等方式打击主战派的势力。1895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一起召见户部左侍郎张荫恒和湖南巡抚邵友濂,要二人以〃全权大臣〃的身份,赴日推进议和。而在日本,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却以张、邵二人〃权力不全〃为由,拒绝和谈。日本已打定主意,要在彻底击溃北洋水师后,再进行和谈。   

  国难当头,清朝的〃栋梁〃大臣们还拨着自己的小算盘,计算着自己在战争中的得失。1895年1月29日,3万多日军渡海而来,准备在荣城登陆。荣城和北洋舰队的基地只有30海里的距离,荣城遂向李鸿章发出呼救,可李鸿章却觉得荣城是山东巡抚李秉衡的地盘,未予理睬。日军只用了5天的时间,就在荣城站稳了脚。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14节:三 以和为贵,以和为贵(3)         

  荣城丢掉了,威海陷入孤立,光绪得知荣城失守,遂叫李鸿章出海抗敌。李鸿章要南洋水师助威海一臂之力,南洋大臣张之洞百般阻挠。两江总督刘坤还一个劲地上书光绪,说千万别让南洋水师卷入山东战争。面对日军,李鸿章手忙脚乱,北洋舰队并未遵守光绪的命令,仍躲在威海,以致日军势如破竹占尽威海陆地。   

  北洋舰队没有了后防,只能困守刘公岛,宛若瓮中之鳖。日军仗着地势优势,进一步扩大战果,从刘公岛后面对北洋舰队进行夹击,鱼雷、炮弹铺天盖地地向北洋舰队发去。北洋舰队背水一战,拼尽全力,但它们已然错过击溃日军的最好时机,此时的日军仗着前几次大战的胜利,已实力大增。北洋舰队战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仍无法挽回败局。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管代刘步蟾随舰身死。   

  光绪曾打算让南洋大臣张之洞取道太平洋包抄日本,以缓山东战局,并为此拿关税作抵向国外筹款。可当战款筹来,李鸿章又以〃关税将成为对日赔款的抵押〃为由,拒绝将款项用于战事,张之洞的计划只得搁置起来。   

  日本大军得意洋洋地开入威海,北洋舰队和刘公岛上的龙旗被摘下换成了日本国旗。1895年2月17日,日军举行了受降仪式,刘公岛上荡漾起日本国歌〃君之代〃。   

  李鸿章的北洋舰队没了,中国近代海军覆灭了。光绪心灰意冷,除了议和,他别无选择。主和派胜了,慈禧在和光绪的较量中,又赢了一局。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15节:四 发誓〃终生不履日地〃(1)         

  四 发誓〃终生不履日地〃   

  日本拿下威海卫之后,又向辽河下游发动进攻,只用了数日,就拿下了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此时的慈禧,心里只有议和一件事。   

  日本在歼灭北洋舰队的当天就向清政府提出条件,要清政府赔偿日本在战争中的经费,要让朝鲜实现独立,要割土地给日本,要给日本在办理交涉时画押的全权。慈禧太后闻讯,立即要李鸿章作全权大臣赴日交涉。李鸿章在国际上的声望比之前的张荫恒、邵友濂要高得多。   

  李鸿章对北洋舰队的覆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确有私心,但就此说李鸿章卖国求荣,也是有点不公平的。李鸿章为清政府在国际社会上多方周旋,受尽了洋人的冷眼。后来的梁启超曾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试图用〃联一些国家制一些国家〃的办法为中国谋利,西方人有的称李鸿章是大外交家,有的则骂他是〃小狡侩〃。甲午战争中,李鸿章想要借英、俄牵制日本,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联某国制某国〃的办法根本行不通。中国已非天朝上国,暂且不提英、俄是否买中国的账,即便应了中国的央求,也只是把中国当成有待瓜分的鱼肉。于是,甲午战争中,旅顺、大连、威海卫……都丢掉了。   

  弱国无外交,弱国的外交家既肩负着国民的希望,也承受着国民的重谤。   

  李鸿章在接到慈禧的命令后,命自己的儿子李经方做任议、参议,要罗丰禄和伍廷芳做参赞,邀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1895年3月14日,李鸿章一行便搭上了从天津启程的德国商轮,前往日本。   

  3月19日,李鸿章等人抵达马关,日本方面进行了接待。第二天,中日双方就在位于马关的安德天皇祠旁的一个小楼里,举行了会谈。这次,日本派出了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这二人在甲午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谈一开始,李鸿章就要罗丰禄大念英文的备忘录。李鸿章明白,单凭中国一己之力,休想在谈判桌上压住日本。日本不怕中国,日本尚对西方国家有所顾虑,李鸿章打算在进行和约商议前,迫使日本停战。   

  而伊藤博文一眼看穿李鸿章是在〃狐假虎威〃,甲午战争中取胜的是日本,这让日本可以在谈判桌上咄咄逼人,日军的剑锋已经指向北京。伊藤博文并没有马上就李鸿章的停战要求作出回应,他告诉李鸿章,李鸿章等人使用的密码密电可以不经过检查,直接发出。如此,伊藤博文既可以显示日本对李鸿章的〃礼遇〃,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政府对此次和谈的态度。   

  李鸿章不知道的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前就破了清政府的密码。   

  尽管李鸿章做了最大努力,但这第一回合的交手,还是让日本占了上风。   

  3月21日谈判开始。伊藤博文丝毫没有被李鸿章的那篇英文备忘录吓倒。他告诉李鸿章,想日本停战不难,必须允许日本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等地的所有城池堡垒,日本军务官要接管从天津到山海关一带的铁路,从停战当天算起,日本在大沽、天津、山海关的所有军事用度都要由清政府支付。   

  日本的条件无耻而且苛刻,清政府根本无法接受,李鸿章当即愤怒地大呼〃过苛、过苛〃,日本要中国在三日之内作出答复。李鸿章既愤怒又无可奈何,他联系北京的总理衙门,请示光绪皇帝,光绪的回答是,日本太过分了,清朝不会同意它的停战条款。   

  伊藤博文早已料到清政府会拒绝这些条件,清政府的反应正中日本下怀。其实,日本的野心不只在大沽、山海关,更在台湾。中国若失去台湾将进一步失去海权,日本若得到台湾便可以台湾为立足点,拉开对亚洲的攻势。台湾是亚洲地区的咽喉所在。在和李鸿章进行谈判时,日本已经向台湾迈进。1895年3月24日,日本就占领了澎湖列岛。在之后的谈判中,伊藤博文突然问李鸿章,日本大兵向台湾进军的话,台湾民众会做出什么反应。   

  李鸿章心下大惊,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告诉日本,日本占台湾会伤及英国的利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