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胜东流水,亦用五月茅屋溜水。
卷第三
石钟乳
内容:味甘,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
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瞧伤竭,强阴。久服延年益寿,好颜色,不老,令人有子。
不练服之,令人淋。一名公乳,一名芦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山谷及太山,采无时。
蛇床为之使,恶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 草。第一出始兴,而江陵及东境名山
石洞亦皆有。惟通中轻薄如
鹅翎管,碎之如爪甲,中无雁齿,光明者为善。长挺乃有一二尺者。
色黄,以苦酒洗刷则白。《仙经》用之少,而俗方所重,亦甚贵。
〔谨案〕钟乳第一始兴,
其次广、连、澧、朗、郴等州者,虽浓而光润可爱,饵之并佳。今峡州、青溪、房州三洞出
者,亚于始兴。自余非其土地,不可轻服。多发淋渴,止可捣筛,白练裹之,合诸药草浸酒
服之。陶云钟乳一、二尺者,谬说。
卷第三
朴硝
内容:味苦、辛,寒、大寒,无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胃中食
饮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轻身、神仙。
炼之白如银,能寒能热,能滑能涩,能辛能苦,能咸能酸,入地千岁不变,色青白者佳,
黄者伤人,赤者杀人。一名硝石朴。生益州山谷有咸水之阳,采无时。
畏麦句姜。今出益州北部汶山郡、西川、蚕陵二县界,生山崖上,色多青白,亦杂黑斑。
俗
石用之,当烧令汁沸出,状如矾石也。《仙经》惟云硝石能化他石。
今此亦云能化石,疑必相似,可试之。
〔谨案〕此物有二种∶有纵理、缦理,用之无别。白
软者,朴硝苗也,虚软少力,炼为硝石,所得不多,以当硝石,功力大劣也。
卷第三
硝石
内容:味苦、辛,寒、大寒,无毒。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
气,疗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 蚀疮。练之
如膏,久服轻身。天地至神之物,能化成十二种石。一名芒硝。生益州山谷及武都、陇西、
西羌,采无时。
萤火为之使,恶苦参、苦菜,畏女菀。疗病亦与朴硝相似,《仙经》多用此消化诸石,
今无正识别此者。顷来寻访,
犹云与朴硝同山,所以朴硝名硝石朴也,如此则非一种物。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
硝大同小异, 如握盐雪
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
硝乃是练朴硝作之。与后皇
甫说同,并未得核研其验,须试效,当更证记尔。化硝石法,在三十六水方中。陇西属秦州,
在长安西羌中。今宕昌以
此诸山有咸土处皆有之。
〔谨案〕此即芒硝是也。朴硝一名硝石朴,今练粗恶朴硝,淋取汁
煎,练作芒硝,即是硝石。《本
经》一名芒硝,后人更出芒硝条,谬矣。
卷第三
芒硝
内容:味辛、苦,大寒。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
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生于朴硝。
石苇为之使,畏麦句姜。案《神农本经》无芒硝,只有硝石,名芒硝尔。后名医别载此
说,其疗与硝石正同,疑此
即是硝石。旧出宁州,黄白粒大,味极辛、苦。顷来宁州道断都绝。今医家多用煮练作者,
色全白,粒细,而味不甚烈。
此云生于朴硝,则作者亦好。又皇甫士安解散硝石大凡说云∶“无朴硝可用硝石,生山之阴,
盐之胆也。取石脾与硝石,
以水煮之,一斛得三斗,正白如雪,以水投中即消,故名硝石。其味苦,无毒。主消渴热中,
止烦满,三月采于赤山。
朴硝者,亦生山之阴,有盐咸苦之水,则朴硝生于其阳。其味苦无毒,其
腹中饱胀,养胃消谷,去邪
气,亦得水而消,其疗与硝石小异”。按如此说,是取芒硝合煮,更成为真硝石,但不知石
脾复是何物?本草乃有石脾、
石肺,人无识者,皇甫既是安定人,又明医药,或当详。练之以朴硝作芒硝者,但以暖汤淋
朴硝,取汁清澄煮之减半,
出着木盆中,经宿即成,状如白石英,皆六道也,作之忌杂人临视。今益州人复炼矾石作硝
石,绝柔白,而味犹是矾石
尔。孔氏解散方又云∶熬炼硝石令沸定汁尽。如此,
硝石犹是有汁也。今仙家须之,能化他石,乃用于理第一。
〔谨案〕晋宋古方,多用硝石,
少用芒硝,近代诸医但用芒硝,鲜言硝石,岂古人昧于芒硝也。《本经》云生于朴硝,朴硝
一名硝石朴,硝石一名芒硝,理既明白,不合重出之。
卷第三
矾石
内容:味酸,寒,无毒。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除固热在骨髓
,去鼻中息肉。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歧伯云∶久服伤人骨。能使铁为铜。一名羽
KT,一名羽泽。生河西山谷,及陇西武都、石门,采无时。
甘草为之使,恶牡蛎。今出益州北部西川,从河西来。色青白,生者名马齿矾。已炼成
绝白,蜀人又以当硝石名白
矾。其黄黑者名鸡屎矾,不入药,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中,涂
内质不变。《仙经》单饵之,
丹方亦用。俗中合药,皆先火熬令沸燥,以疗齿痛,多即坏齿,是伤骨之证,而去坚骨齿,
诚为疑也。
〔谨案〕矾石有五
种∶青矾、白矾、黄矾、黑矾、绛矾,然白矾多入药用;青黑二矾,疗疳及诸疮;黄矾亦疗
疮生肉,兼染皮用之;其绛
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出
瓜州。
卷第三
滑石
内容:味甘,寒、大寒,无毒。主身热、泄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
,益精气,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人利中。久服轻身,耐饥,长年。一名液
石
无时。
石苇为之使,恶曾青。滑石色正白,《仙经》用之以为泥。又有冷石,小青黄,性并冷
利,
亦能熨油污衣物。今出湘州、始安郡诸处。初取软如泥,久渐坚强,人多以作冢中明器物
,并散热人用之,不正入方药。赭阳县先属南阳,汉哀帝置,明《本经》所注郡县,必是后
汉时也。掖县属青州东莱,卷县属司州荣阳。
〔谨案〕此石所在皆有。岭南始安出者,白如
凝脂,极软滑。其出掖县者,理粗质青白黑点,惟可为器,不堪入药。齐州南山神通寺南谷
亦大有,色青白不佳,至于滑腻,犹胜掖县者。
卷第三
紫石英
内容:味甘、辛,温,无毒。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
,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
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久服温中,轻身延年。生太山山谷,采无时。
长石为之使,得茯苓、人参、芍药共疗心中结气;得天雄、菖蒲共疗霍乱。畏扁青、附
子,不欲 甲、黄连、麦句
姜。今第一用太山石,色重澈,下有根,次出雹零山,亦好。又有南城石,无根。又有青绵
石,色亦重黑,不明澈。又
有林邑石,腹里必有一物如眼。吴兴石四面才有紫色,无光泽。会稽诸暨石,形色如石榴子。
先时并杂用,今丸散家采
择,惟太山最胜,余处者,可作丸酒饵。《仙经》不正用,而为俗方所重也。
卷第三
白石英
内容:味甘、辛,微温,无毒。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
,疗肺痿,下气,利小便,补五脏,通日月光。久服轻身长年,耐寒热。生华阴山谷,及太
山,大如指,长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其黄端白棱名黄石英;赤端名赤石英;青
端名青石英;黑端名黑石英。二月采,亦无时。
恶马目毒公。今医家用新安所出,极细长白澈者;寿阳八公山多大者,不正用之。《仙
经》大小并有用,惟须精白无
瑕杂者。如此说,则大者为佳。其四色英,今不复用。
〔谨案〕白
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
径三、四寸,长五、六寸。今通以泽州者为胜也。
卷第三
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内容:味甘,平。主黄胆,泄痢,肠 ,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
头
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
味酸,平,无毒。主养肝胆
气,明目,疗黄胆,泄痢,肠 ,女子带下百病,及疽痔,恶疮。久服补髓,益气,不饥,
延年。生齐区山及海崖,采
无时。赤石脂,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 ,下痢
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
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
射阳、及太山之阴,采无时。
恶大黄,畏芫花。
〔谨案〕此石济南太山不闻出者,今虢州卢氏县、泽州陵川县及慈州
吕乡县并有,色理鲜腻,宜州
诸山亦有。此五石脂中,又有石骨,似骨,如玉坚润,服之力胜钟乳。
卷第三
黄石脂
内容:味苦,平,无毒。主养脾气,安五脏,调中,大人小儿泄痢肠 ,下脓血,去白虫,除
黄胆,痈疽虫。久服轻
身延年。生嵩高山,色如莺雏,采无时。
曾青为之使,恶细莘,畏蜚蠊。
白石脂,味甘、酸、平,无毒。主养肺气,浓肠,补骨髓,疗五脏惊悸不足,心下烦,止腹
痛下水,小肠 热溏,便脓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排痈疽疮痔。久服安心,不
饥,轻身,长年。生太山之阴,采无时。
得浓朴并米汁饮,止便脓。燕屎为之使,恶松脂,畏黄芩。
〔谨案〕白石脂,今出慈州诸山,胜于余处者。太山左侧,不闻有之。
卷第三
黑石脂
内容:味咸,平,无毒。主养肾气,强阴,主阴蚀疮,止肠 泄痢,疗口疮咽痛。久服益
气,不饥,延年。一名石涅,一名石墨。出颖川阳城,采无时。
此五石脂如《本经》,疗体亦相似。《别录》各条,所以具载,今俗用赤石、白石二脂尔。
《仙经》亦用白石脂,以涂丹釜。好者出吴郡,犹与赤石脂同源。赤石脂多赤而色好,惟可
断下,不入五石散用。好者亦出武陵、建平、义阳。今五石散皆用义阳者,出 县界东八十
里,状如豚脑,色鲜红可爱,随采随复而生,不能断痢,而不用之。余三色脂有,而无正有
,黑石脂乃可画用尔。
〔谨案〕义阳即申州也,所出者,名桃花石,非五色脂,色如桃花,
久服肥人。土人亦以疗下利,旧出苏州余杭山大有,今不收采尔。
卷第三
太一禹余粮
内容:味甘,平,无毒。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肢节不利,大饱
绝力身重。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一名石脑。生太山山谷,九月采。
杜仲为之使,畏贝母、菖蒲、铁落。今人惟总呼为太一禹余粮,自专是禹余粮尔,无复
识太一者,然疗体亦相似,
《仙经》多用之,四镇丸亦总名太一禹余粮。
〔谨案〕太一余粮及禹余
初在壳中未凝结者,犹是黄水,名石中黄子。久凝乃有数色,或青或白,或赤或黄,年多变
赤,因赤渐紫,自赤及紫,
俱名太一。其诸色通谓余粮。今太山不见采得者,会稽、王屋、泽、潞州诸山皆有之。
卷第三
石中黄子
内容:味甘,平,无毒。久服轻身,延年,不老。此属余粮壳中,未成余粮黄浊水也
。出余粮处有之。陶云∶芝品中有石中黄子,非也。(新附)
卷第三
禹余粮
内容:味甘,寒、平,无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疗小腹
痛结烦疼。练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一名白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或池泽中
。
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无沙者为佳。近年茅山凿
地大得之,极精好,乃有紫
华靡靡。《仙经》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菝 而
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
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以充粮,而
者,即是太一也。张华云∶
池多蓼者,
必有余粮,今庐江间便是也。适有人于铜官采空青于石坎,大得黄赤色石,极似今之余粮,
而色过赤好,疑此是太一也。彼人呼为雌黄,试涂物,正如雄黄色尔。
〔谨案〕陶云∶“黄
赤色石,疑是太一。”既无壳裹,未是余粮,疑谓太一,殊非的称。
卷第四
金屑
内容:味辛,平,有毒。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除邪毒瓦斯,服之神仙。生益州,采
无时。
金之所生,处处皆有,梁、益、宁三州及建晋多有,出水沙中,作屑,谓之生金。辟恶
而有毒,不炼服之杀人。建、
晋亦有金沙,出石中,烧熔鼓铸为埚,虽被火亦未熟,犹须更炼。又高丽、扶南及西域外国
成器,金皆炼熟可服。《仙经》
以KT 、蜜及猪肪、牡荆、酒辈炼饵柔软,服之神仙。亦以合水银作丹砂外,医方都无用,
当是犹虑其毒害故也。《仙
方》名金为太真。
卷第四
银屑
内容:味辛,平,有毒。主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轻身长年。生永昌,
采无时。
银之所出处,亦与金同,但皆是生石中耳。炼饵法亦相似。今医方合镇心丸用之,不可
正服尔。为屑当以水银磨令
消也。永昌本属益州。今属宁州,绝远不复宾附。《仙经》又有服炼法,此当无正主疗,故
不为《本草》所载。古者名金
为黄金,银为白金,铜为赤金。今铜有生熟,炼熟者柔赤,而《本经》无用。今铜青及大钱
皆入方用,并是生铜,应在
下品之例也。
〔谨案〕银之与金,生不同处,金又兼出水中。方家用银屑,当取见成银薄,
以水银消之为泥。合硝石及盐
研为粉,烧出水银,淘去盐石,为粉极细,用之乃佳。不得已乃磨取屑耳。且银所在皆有,
而以虢州者为胜,此外多锡
秽为劣。高丽作帖者,云非银矿所出,然色
为器辟恶,乃为瑞物也。
卷第四
水银
内容:味辛,寒,有毒。主疥瘙,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虫虱、堕胎、除热。以傅男子阴,
阴消无气。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一名汞。生符陵平土,出于丹
砂。
畏磁石。今水银有生熟。此云生符陵平土者,是出朱砂腹中,亦别出沙地,皆青白色,
最胜。出于丹砂者,是今烧
粗末朱砂所得,色小白浊,不及生者。甚能消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还复为丹,事
出《仙经》。酒和日曝,服之
长生。烧时飞着釜上灰,名汞粉,俗呼为水银灰,最能去虱。
〔谨案〕水银出于朱砂,皆因
热气,未闻朱砂腹中自出之者。
火烧飞取,人皆解法。南人又蒸取之,得水银少于火烧,而朱砂不损,但色少变黑耳。
卷第四
雄黄
内容:味苦、甘,平,寒、大温,有毒。主寒热,鼠 ,恶疮,疽痔,死肌。疗疥石,KT
疮
,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杀精
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肿,胜五兵,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悦泽人面。炼食之,轻身
、神仙。饵服之,皆飞入人脑中,胜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