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只想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爷只想种田-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二不休!难道你想好不容易爬到这位置,今后还要被那些世家压着?”张正则这话一下子便戳到罗峰的软肋,罗峰家若 是放在乡下也算小富之家。
  但他祖父只是与世家的一个小小的旁支在买果子时,闹了点小矛盾,便被不分青红皂白压入大牢,他们家想尽办法捞人,最后人还是死在了牢中。
  祖父死后,他们一家人悲伤之余依旧惶惶不可终日,总担心那人会接着报复他们,这样的日子他可不想再经历了。
  看罗峰露出犹豫的神色,张正则知道他有些意动了,抓准时机道:“你只需要提出来,接下来自然有那些聪明人应和,毕竟利益相关的人可不少,况且三皇子肯定也在皇上面前提过,以皇上的智慧,他定会仔细衡量利弊得失。”
  不立后,最大的赢家便是皇帝与那四位皇子,皇帝有什么理由不答应呢。
  事实上,秦煊在秦伯璋面前提过之后,秦伯璋便真地开始考虑不立后的可能性,然而他之前提出要立两个皇后,又突然说不立后了,这很容易被人诟病他反复无常。
  大朝会上,在众人为立后之事争吵不休时,罗峰站出来用那在战场上与敌军叫阵的大嗓门压住其他人的声音嚷嚷道:“吵吵吵!每日就知道吵吵,那街上的长舌妇恐怕都没你们吵得厉害!先皇后被前朝余孽暗杀,人这才没了多久?余孽都清除了吗?皇上如今哀痛不已,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就让皇上另娶,到底有没有良心!一个个的都要逼皇上做那负心汉不成?要我说皇上要不就别立后算了,还能落得个清静!”
  他说完,朝堂之上便一阵安静,众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出话来,也是,这时候他们还能说什么?一说话那不就成故意逼皇上当负心汉了么?
  秦煊站在二皇子秦飞身后,暗暗观察着秦伯璋的表情,只见他面露凄怆之色,似乎真的还沉浸在皇后薨逝的悲痛中无法自拔,然而他的眼神在扫向阶下众臣时,却在某大臣身上比别人多停留了一秒。
  那大臣缓步上前:“臣以为,罗将军所言极是。”
  这时候秦煊哪能不趁机搅一搅浑水:“儿臣也认为罗将军说得对,不除净前朝余孽,母后怕是要死不瞑目啊!”
  秦飞眼珠子一转,也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顺势附和秦煊的话。
  而秦裕则是愣了愣在接到一谋士的眼神后,才随声附和。
  贵妃有暗害皇后的嫌疑这种皇家丑闻,秦伯璋自然不会将其公之于众,只能暗暗调查,但皇后的死,总该对大臣们有个交代,然后前朝余孽就背了这口黑锅。
  不过前朝确实还留有余孽,听罗峰说起这个,秦煊便觉得这是一个搞事情顺便给自己拉拢人手的好机会。
  因秦伯璋当上皇帝而跟着鸡犬升天的大臣们,此时自然不约而同地站在了同一战线。
  很快朝堂上又被分为两个阵营重新争吵起来。
  一众大臣围绕立不立皇后、立皇后的重要性、君才是故国之本,只要君主贤明,立不立皇后其实无所谓这三个论题展开激烈辩论。
  挑起事端的罗峰和暗中搞事的秦煊则躲在一旁,看其他人怼得唾沫横飞,差点上演朝堂全武行。
  而秦伯璋,他此时正演绎一个沉浸于皇后没能跟这自己享福就早逝的悲痛之中的皇帝,哪个大臣吵架是敢拽上他,叫他评理,他就掩面哀叹皇后,顺便再训斥那大臣不懂体谅君王。
  大臣们自然就不敢再拽上他,只能站在自己的阵营跟另一个阵营继续争辩。
  秦煊在暗暗观察秦伯璋的同时,也在观察罗峰,看来罗峰明白了自己在营帐中跟他说的话?
  不,不对。
  看到罗峰的眼神跟一个清瘦的文官对视几秒才移开,秦煊似乎明白了什么,那个清瘦的文官,好像叫……张正则?


第11章 
  下朝后,秦煊回到自己的住所,打开箱笼取出一件衣服,这件衣服是启程往帝都之前,母亲说要帮他缝补的夹衣。
  在王淑琴下葬后,秦伯璋让人将王淑琴的嫁妆以及她带来的秦家的财务分成四分,分别派人送给四个儿子,说是给他们留个念想。
  秦煊收到的东西中便有这件衣服。
  那些日子王淑琴忙着处理搬家的事情,这件衣服她只补了一半,秦煊在拿到这件衣服后,将它拿在手上端详了许久,他越看越觉得这衣服不对劲。
  然后他就在衣服的夹层发现了一张写满名字的纸张,上面还有王淑琴的一句话:此乃你外祖门生,到帝都后,可与之交好,望吾儿好生照顾幼弟,望自珍重。
  这张纸条上,排在第一位的名字,便是张正则。
  秦煊一列一列地看下来,这张纸上面写着的人,在王淑琴停灵期间,都曾主动安慰过他。
  不过这其实也说明不了很多东西,母亲在信中也说,让他与这些人交好,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都是在相处中处出来的,目前这些人他还不能完全信任。
  至于这个张正则,想必罗峰这个直肠子能想明白自己的话,是受到了他的提点,秦煊打算先从他下手。
  这一日下朝后,秦煊特意慢走几步,走在罗峰身边,罗峰看看他又看看张正则。
  “罗将军一直看着那位文官,想来跟他很熟?”
  罗峰道:“我与正则兄当初是在投奔皇上的途中相识,现在算是老交情了。”
  “原来如此,正则,可是张正则?我曾听母亲提起过,外祖父有一得意门生便叫正则。”
  “正是。”张正则已经走到他们身边,他也有结交秦煊之意,看到他们看向自己便主动走过来。
  罗峰还是今天才知道秦煊的外祖父王举人竟然是张正则的老师。
  三人在宫道上走着,不知不觉便被秦煊引到偏僻处,秦煊观察一遍,确认这附近没有人后说道:“不知,张大人对罗将军在朝堂上所提之事,有何高见?”
  “三皇子说的,可是不立后一事?”
  秦煊看向他点点头。
  张正则捋着胡子并没拐弯抹角:“下官认为,此事于四位皇子,于皇上均有益处,且是利大于弊。”
  “张大人所言,与我心中所想一致,在我看来,对父皇来说,不立后,他便能将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中,何乐而不为呢。”秦煊说着笑了笑:“我乃乡野出身,说话比较直白,还请两位莫要见怪。”
  两人忙道不敢。
  秦煊便道:“时候不早,我先告辞,二位随意。”
  他走远后,罗峰又面露疑惑地看向张正则,他听三皇子跟正则兄说话,每一句都能听懂,但就是不知道三皇子到底想表达什么。
  张正则便道:“你知道有什么用?你该做的都做了,近些日子,在朝堂上待着瞧热闹便是。”
  “也是。”罗峰深以为然。
  现在这朝堂之上为他提出来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听说皇上都叫内阁几位大臣去商讨好多回,每一回都没能商讨出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眼看登基大典与封赏大典在即,若是再讨论不出一个结果,这皇后的人选要么没戏,要么就是谢贵妃了。
  两人说着闲话往宫外走去,走到一半,秦伯璋身边的太监匆匆赶来叫走张正则。
  张正则跟着那小太监来到皇帝的御书房,看到以前还在外征战时眼熟的几位大人都在。
  众人一番寒暄过后,坐在上首的皇帝说话了:“关于罗峰提出的事,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几位大臣纷纷发表他们的看法,这些人都是当朝新贵,目前还跟那些世家们不相容。
  他们自然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上,按照他们近日来的斟酌衡量,如今不立皇后的状态是最好的。
  况且他们这些人一直跟在秦伯璋身边征战,当然也知道贵妃实际上已为皇帝生下一个儿子,认子只是时间问题。
  皇后一死新贵这边便没有能在皇帝心中占有一定位置的女子,而世家那边则有一个与皇帝情深义重的贵妃。
  但他们这边还有四个皇后所出的嫡出皇子,若是皇后在,那么势利便向他们倾斜,这自然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
  但此时皇后不在,若贵妃当上皇后,再加上她亦有一子,又得皇帝宠幸,那这后宫还不全是她的天下?
  听完几位大臣的话,秦伯璋又看向一直没说话的张正则。
  “张爱卿,可有什么看法?”
  张正则躬身道:“臣以为,皇上应当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您对先皇后情深义重,但贵妃同样与您同甘共苦过,想必您也不会冷落他,但她背后的家族权势不可小觑,这皇后若是立了,恐会造成朝堂不稳,微尘斗胆说一句大不敬的话,若您将后宫封印给她,但不册封,今后您想收回其后宫权柄,那便是您后院的事,前朝大臣们无法置啄,可这皇后一立,这主动权恐怕便不在您手中了。”
  秦伯璋深思半晌,叹道:“张爱卿言之有理。”
  栖霞宫。
  谢曼丹正正殿里等着宫人将自己的册封礼服送来,她满心忐忑又期待。
  陈老太君当初在皇后灵堂那一顿骂,多少给谢曼丹造成了影响,近些日子她收敛许多,皇子的事情她作为如今后宫地位最高的妃嫔,原本应该接手过问一番。
  可她却收紧了手脚,不敢碰一下,就担心自己的后位会出现意外,她每日心惊胆战地听朝堂上传来的消息。
  听闻罗峰提出不立后的言论,竟然还有近半数官员附和,心中恨他们恨得要死,尤其是那罗峰,只是罗峰是秦伯璋的心腹,她暂时动不得,只能咬牙忍着。
  “娘娘,尚衣局的宫女来了。”
  谢曼丹顿时笑颜如花:“快,快让她们进来。”
  数名宫女列队而入,托盘上盖着礼服的布被缓缓揭开,谢曼丹的笑在看到礼服的一瞬间僵在脸上。
  “金黄色?怎么是金黄色的!”她的表情有一瞬间的扭曲,皇后礼服为明黄色,皇贵妃与贵妃为金黄色。
  她亲自动手掀开盖着头冠的布,反复数了数那头冠上的朝珠,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七颗、八颗。
  只有八颗朝珠,而皇后的凤冠应该有九颗朝珠!
  谢曼丹忽然意识到什么,她踉跄着后腿几步,被身后的宫女险险扶住。
  而尚衣局的女官宫女们早已跪了一地,她们也觉得自己冤得很,早前皇上还吩咐她们做两套一模一样的皇后礼服,前不久又临时改变注意,让做一套皇贵妃礼服。
  尚衣局的宫女们熬夜赶工,几乎做到眼睛都快瞎了才赶出来这么一套。
  真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若是今日贵妃震怒将她们拖出去砍了,她们也是要白白冤死。


第12章 
  谢曼丹缓了缓,看向脚下跪着的一大片瑟瑟发抖的宫女们,掩下自己眼中怨毒的目光,抬抬手道:“都起身吧,本宫今日劳累过度,方才险些晕倒,到是劳累你们跟着担忧了,这朝服,本宫甚为满意,待会儿都有赏!”
  她不能在此时发怒责罚这些宫女,不仅不能发怒,还要高高兴兴地接受,让皇帝知道她受了委屈,满心都为他的大业着想,这样他才会更怜惜自己。
  谢曼丹身边的大姑姑担忧地看了她一眼,遂带着宫女们将那金黄色朝服从托盘上取下:“娘娘,这朝服真是华美非凡,您穿上定要艳压群芳!”
  尚衣局的女官逃过一劫,却不敢轻易放松,也忙道:“大姑姑说的对极了,也娘娘您这般国色天姿,气度斐然的女子才撑得起这朝服呢!”
  谢曼丹让她们哄得去了几分怒火,扶着宫女的手,慢慢走到宽大的铜镜前张开双手:“瞧你们说得天花乱坠的,险些将本宫哄迷糊了,快些给本宫换上,这可是本宫期待已久的衣服呢。”
  登基大典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雪,登基大典当日却晴空当头,秦煊不禁在心里对钦天监道一声佩服,这本事怕是天气预报都没这么厉害。
  登基大典就是做一些跪跪拜拜以及一堆拜繁杂的礼节。
  皇帝登基大典后,接着便要当场册封其他人,让大家跟着一起乐呵。
  秦伯璋一溜四个儿子,全部受封亲王,皇子本该成年后受封,但秦翰也就是小柱小朋友,秦伯璋念他幼年丧母,甚为可怜,便破例把他也一起册封了一个纯亲王。
  除了长子秦裕心中不平,其他人都没有太多其余的情绪,秦裕是嫡长子按理说应该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但不知为何,支持秦裕的大臣们各种明示暗示,秦伯璋都没有理会,似乎暂时没有立太子的意思。
  秦裕看着其余三个同为嫡子的弟弟,眼中神色晦暗不明,三弟秦煊是个傻子,四弟秦翰太小,那么对他最有威胁的便是二弟秦飞了。
  而秦飞对则对秦裕微微一笑,他心中也看不上这个有勇无谋的大哥,既然父皇没有立秦裕为太子,那么久说明自己还有机会。
  论起打仗,他比不得秦裕,但他们的老子是皇帝,这江山已经被打下来,接下来重要的是治国,只会打仗有什么用?
  册封完儿子后就是大舅子和丈母娘,王清之受封承恩公。
  秦伯璋封完大舅子,就握着大舅子的手跟他思忆起发妻的音容笑貌,感慨一番自己对发妻的难忘之情,末了给王淑琴追封一个封号。
  紧接着放出一个众人都心中有数的重雷:“朕有愧皇后,常日日思念不得安寝,遂决意,今后再不立后!”
  众臣跪拜道:“皇上节哀!”
  “众卿请起。”秦伯璋给礼官使了个眼色,礼官立刻道:“后宫无后,但不可无人管束,故朕欲册立皇贵妃执掌凤印、代行后职,今贵妃谢氏,贤良淑德……”
  一堆溢美之词后,谢曼丹顶着她那张几乎要笑僵了的脸,接受册封。
  然后便是一堆堆大臣受封,那场面看起来就像爵位大批发。
  众人一站就是一天,只有陈老太君因年事已高又逢丧女,秦伯璋为体现自己孝心有加让她老人家提前下去休息了。
  小柱小朋友来帝都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后,变得懂事许多,每日里也不太爱惦记着玩耍了,成天跟着他秦伯璋指派的老师学习,上午学完下午就跟着他三哥习武。
  认真的结果就是,他肚子里有了那么一点点墨水,身子骨也比以前更好,此时跟着大人们站一天 ,有些文弱些的官员都觉得站得费劲,他却依旧挺直小身板站在秦煊身后,让许多官员都刮目相看。
  从祭坛回宫的路上,小柱又跑到秦煊车里,秦煊打趣他:“纯王殿下怎么过来了?”
  “三哥你可别笑话我了。”他仗着身板小,三两下在秦煊车中躺下:“这一天可真累,以前去玩儿一天都没这么累。”
  秦煊拍拍他的大脑门:“今后若是累了就告诉三哥,不要自己撑着。”
  “那可不成,今后咱们兄弟俩相依为命,我不能让三哥一个人撑着,不过这帝都可真不讨人喜欢!”小柱闷闷地说。
  秦煊沉默了一会儿问他:“若是能离开帝都一段时间,你愿不愿意?”
  “真的能吗?”小柱立马爬起来,目光灼灼地盯着秦煊。
  “当然能,只是离开帝都后,日子可没有在帝都这么好,而且我们也不能一直不回来。”
  “那就等我做好准备再回来!可以吗三哥?”小柱祈求地看着秦煊,他是真不想待在这个地方。
  若是能多离开几年肯定很好的,待几年后,他就长大了,等他长大后肯定就可以帮上三哥的忙,也不会害怕那高高的宫墙与帝都令他眼花缭乱的繁华,别人也不敢起那抱走他当儿子的心思了。
  大人总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小柱其实什么都明白,他知道那贵妃是瞧他年纪小,觉得他容易养熟,才想抱他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