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杂货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零杂货铺-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有弱者才一心逃避,聪明的人要想办法跟他们周旋,一味逃避,不是什么好办法。”
  叶小六绷着小脸,非常严肃的说“三哥,你既然说我因噎废食,那请问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家里的问题,家里那么多布料、粮食、工具,万一有人过来搜查,你来跟他们周旋,看看革委会的人,会不会听你解释。”
  如今的叶小六已非吴下阿蒙,她知道布料,粮食,工具都是国家管制物品;
  就像布料,一人一年四季只有一身新衣;
  粮食,城里人每顿饭都是定量的,这顿饭吃多了,下顿饭就要挨饿;
  铁制品,价格高不说,没有票据,多少人家用不起铁锅!
  他们家屋里的布料,粮食,农具;
  就相当于在现代,珠宝玉器堆得满屋子都是,若是被人看到了,想要人家不起坏心都难。
  大运动时期,要她相信革委会,闹革命的那些人是心地善良的小天使,她宁愿相信地球是方的,她是九天玄女下凡,她长得倾国倾城!
  事实上地球是圆的,而她只是一个圆圆脸的小胖妹!
  叶小三不急不缓的回到“家里的布料、粮食、农具,这些东西,没什么不好解决的,可以挖一个地窖,把东西藏进去;也可以在后山,建一个临时仓库,把家里的东西都搬过去;这样的话,无论谁来家里搜查,都查不出一点问题。”
  叶小六听了,干笑两声,说到“哎呀!三哥,你居然跟我想到一块了;
  呵呵……其实一开始,我说的挖坑藏东西,都怪我,没说清楚,我的意思是挖一个地窖,把家里的东西藏进去;
  哈哈,那个……咱们英雄所见略同!”
  叶小六努力的想把事情给圆过来,以期证明自己的智商在线。
  好在叶小三也没有抓着她的痛脚不放,转而跟着爸爸妈妈讨论在哪里挖地窖,以及在哪里建一个临时仓库。
  他们家院子里已经有一个地窖了,没必要再挖第二个;
  再挖一个地窖,是为了藏东西,叶妈妈提议在屋后挖一个地窖;
  另外,还要建一个藏布料的仓库,粮食跟农具,可以藏到地窖里,但是布料万万不能藏到地窖,一不小心,受潮了,布料也就废了。
  一般的房子根本不防潮,就像他们家的茅草屋,一到阴雨天,屋子里边也潮的很,要不是有炕,经常烧一下去潮气,也会够呛的;
  到底要建一个什么样的仓库?
  才不会被人发现,又能防雨,防潮。
  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叶小五抓抓头发,对着争论不休的众人,建议到“爸爸妈妈,我觉得咱们可以在后面的石头山上,开一个山洞,来存放布料;
  我曾用咱们家的斧头砍大石头,非常轻松的,就把大石头劈成两半;
  斧头那么锋利,咱们可以用斧头,在后山开一个山洞,只要把洞门挡好了,藏在山洞的布料,肯定安全。”
  这个主意好!
  挖山洞,既隐蔽又安全!
  如果建一栋房子在后山,万一被人发现就糟了,挖山洞的话,只要把山洞的门藏严实,就不惧被人发现。
  山洞,古墓派……小龙女,过儿,《玉女剑法》,《九阴真经》;
  山洞,修炼室……修仙洞府,藏宝室;
  叶小六顺着山洞这两个字,瞬间联想到许多,挖山洞?这个主意正合她意,必须支持,有了山洞,才好意思跟人说,他们是武者。
  叶小六一掌拍在桌子上,十分激动地说道“好!五哥的提议真好,挖山洞的时候算我一个,别的我没有,力气我有的是;
  唉,挖山洞这么好的主意,五哥,你咋才想起来呢?
  爸妈,我建议咱们挖山洞的时候,挖大一点,多挖几间房;
  一间用来当储物室,用来存放布料跟农具;
  另外再挖几间,想要修炼的时候,可以去山洞闭关修炼,在山洞修炼,铁定不会有人打扰。
  咱们挖山洞的时候,还可以用石料,做一套石桌石凳石床……”
  叶小六的激动,无人能懂,叶妈妈虽然不知道闺女为什么这么激动兴奋,但是她看得出来,小六对挖山洞,特别热衷;
  叶妈妈对着闺女温柔一笑,然后转过头,看向叶小五,立马拉下脸,叶妈妈板着脸问到“老实交代,谁让你用斧头劈石头玩的,那斧头能随便玩吗?
  还劈石头,万一把斧刃磕坏了,怎么办?
  还有,咱家的碗,碗边上的豁口,是不是你磕坏的,家里的酱菜坛子,到底是谁打坏的?……”
  叶妈妈陆续续的拉出一堆无头公案,叶小四、叶小六两兄妹听的直冒冷汗,原以为妈妈把这些事情全都忘了,没想到,全都记着呢,这记忆力也太厉害了,三兄妹垂着脑袋,不吭声,任凭叶妈妈数落。
  叶妈妈训完孩子之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叶爸爸跟着孩子商议,去哪里挖山洞,挖多大的山洞……
  叶家开始积极的应对,即将来临的大运动浪潮,开垦的菜园子弃掉;
  羊群赶到后山,粮食藏到隐蔽的地窖;
  布料衣物,农具,瓶瓶罐罐,家具,棉花被子,全都藏到新挖的山洞;
  家里只留下少量的粮食,衣服被褥,家具,务必要使家里看着,一穷二白,家里那些锅碗瓢盆,桌椅板凳,能送走的全都送走;
  床单、被单、枕头,全都换成颜色素净的,再补上大大小小的补丁,家里人的衣服,每人留两套换洗,其余的全都收起来;
  叶小六的屋里变化最大,美美的窗帘被叶妈妈给掀了,几大箱的衣服被哥哥搬走了,桌布也没了,原本漂亮的床单被罩,也被换成了灰不溜秋的深蓝色,就连她的宝箱,里边装着各式各样的头花首饰,也被叶妈妈没收了。
  叶小六虽然舍不得,可她分得清轻重缓急,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屋里面除了铺盖,几套换洗衣物,其他的什么都没留。
  他们家还有不少藏书,大多是他们兄妹,在县城读书的时候买的,叶小六也不知道这些书犯不犯忌讳,唉,既然分不清楚,她干脆把家里所有的书跟报纸,全都装箱送到山洞;
  叶小六屋里的缝纫机也被叶爸爸搬走了,叶妈妈说缝纫机有点儿太打眼了,一般人家根本买不起这个,叶小六还能怎么办,只能忍痛告别缝纫机;
  如今叶家里里外外,左看右看,都是一户清清白白的贫农。
  “对了,妈妈,你钱藏哪了?放在家里不安全,要不要我帮你藏起来?”叶小四缀在叶妈妈后面。
  叶妈妈连忙拒绝“不用了,俺已经藏好了,那些钱,可是你跟你哥娶媳妇才能动用的,你可不许打歪主意。”
  叶小四冤死了,他只是随口问一句罢了,他急忙说到“我可没有坏主意,我只是随便问问,妈妈,我去山上看看,走了!”
  叶家忙上忙下的,另一边,叶村长去镇上开会,带回一个大消息,知青下乡!


第163章 青山镇
  青山镇山多地少; 位置偏僻,小镇有20余个小村落、生产队组成;
  这次城里下来的知青,有23位; 革委会副主任把知青分成五个小队,每个小队四到五人; 副主任征求了一下双方的意见。
  知青们的意见简单,他们希望自己去的生产队或者是村落; 靠近镇上,方便他们跟亲人通信; 方便他们去镇上购买生活用品;
  20多个村代表; 都在领导面前表示,他们非常欢迎知青,最后,大王村; 小王村,李家村,赵家村,红星生产队; 这五家,每家领了一队知青回去。
  至于叶家村,根本不在副主任的考虑范围之内,副主任觉得,这些知青都是大城市里的知识青年,知青到农村来; 是为了支援农村建设;
  并且这些知青,是他们木县接收的第一批知青,临行前,主任对他们再三交代,务必要把这批知青安排妥当,完美的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
  可以说,第一批知青非常幸运,他们下放到农村,原本都是直接分配的,现在居然还可以挑一下地方,最后副主任给他们选的村子,都是青山镇最富裕的几个村子,这几个村子地势好,田地又比较肥沃,每一年的收成都不错,灌溉也方便;
  比起那些土地贫瘠,地少人多的村子,副主任可以说非常有良心了。
  至于叶家村,为什么不在副主任的考虑范围?
  这个说起来话长,叶家村地理位置,是青山镇所有村落中,最偏僻的一个小村子,位置偏僻到什么程度呢?
  从叶家村,村里走到山外,熟悉山路的人,要走上两个小时;
  不熟悉山路的人,根本摸不到叶家村在哪,哪怕到了山外,这位置还是偏,从山脚到镇上,还得走上两个小时;
  从叶家村赶到镇上,一刻不停的一直赶路,算下来,要走上四个小时;
  一般人哪有那么好的体力,一刻不停的赶上四个小时的路,大都是走一走,歇一歇;
  曾经有一位县里的领导,想去叶家村考察一下,结果早上八点多出发,一直到下午四点多钟,还没赶到村里,最后不得不半途而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哪位领导,自讨苦吃,要去叶家村视察。
  其实论起来,叶家村的村民生活水平不比山外面的差,不过所有人对叶家村都有一些误解,他们都觉得叶家村特别穷,穷的要死!
  为什么大家对叶家村有这么深的误解呢,这要从叶家村的形象代言人老村长,叶来才说起;
  镇上开会,别的村的代言人村长、村支书,几乎清一色,全穿着一身整齐的中山装,很多人口袋里面,还插着一支钢笔,很有一股干部派头;
  叶来才就没那么多讲究了,他穿着深蓝色衣裤,衣服跟裤子上,打着大大小小20多个补丁,他这套衣服,差不多穿了七八年;
  每次开会,他穿的都是这套衣服,虽然这年头讲究艰苦朴素,但是大家觉得叶有才同志也太过艰苦朴素了,他们这些村长、村支书,那都是一家之主,一村之长,走到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穿这样的衣服也不嫌寒碜!
  有关系好的,问叶有才,咋穿的这么磕碜,家里的布票都用哪里去了?这么多年没换一身新衣裳?
  叶村长就跟他们倒苦水,他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老二家),给他生了七八个孙子孙女,这些孩子迎风就长,又淘气的很,布料根本不够用的,他老两口要是不补贴孩子,他家的孙子孙女就得光屁股……
  叶村长一边说,一边唉声叹气,旁人也不好多问,大多数人是同情他的,这年头家里娃多,家庭负担重,大人就要受累,当然也有一些人,羡慕叶老头孙儿多;
  不过,无论是谁,对叶家村都有一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穷”,村长都穷成这样,普通的村民,还不知道穷成啥德行呢!
  叶家村到底穷不穷?说实话:挺穷的;
  叶家村大多数人家一年到头,吃不了几顿饱饭,经常饿肚子,不过比起山外一些村子,叶家村算不上最穷的。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穷,但是这人呀,有一种劣根性,这家里面越是穷,越是爱面子,有一种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就是他们;
  这家里哪怕吃的上顿没下顿,那在外面,也要撑住脸面,不能怂!
  如果村里人要是问,午饭吃啥了?
  这时候大声告诉大家:俺家也没吃啥好东西,中午家里包了饺子,韭菜鸡蛋馅的!
  然后引来一众羡慕妒忌的视线,实际上,家里中午吃的是,红薯汤配着咸菜疙瘩。
  像这样的回答,叶小六就听过很多次,当时她还感叹,村里人的生活水平不错呀!
  今天吃面条,明天吃饺子,隔三差五的吃上一顿肉,看来大家的生活水平远比她知道的要强。
  然后叶妈妈告诉她,不要相信他们,这些人十有七八都是在吹牛。
  叶小六好奇的问到“那他们为什么不说实话,非要骗人呢?”
  “还能为了什么?这样说,自家有面子,别人听了羡慕;
  最关键的是,孩子说亲的时候,那好处就大了,家里的小子娶媳妇的时候,姑娘家那边一打听,这家人顿吃面条,饺子,这亲事就好办了;
  如果这家人天天对外说,家里穷,一家子天天喝稀粥,顿顿吃不饱饭,这样的名声传出去的话,家里的小子,想要娶个媳妇,就比较艰难了。”
  居然还有这样的操作,长见识了,叶小六问道“那他们这样骗人,新媳妇一进门不就知道了吗?”感觉这样,跟骗婚没什么两样。
  结婚前,说好的,家里顿顿吃饺子,面条;
  结婚后,就连红薯汤,都吃不饱;
  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事情,要是搁在叶小六身上,她肯定会收拾包裹,一刻都不耽搁的回家。
  叶妈妈摸着闺女的头,无奈地说道“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庄户人家条件也就那样,哪有人家顿顿吃面条、吃饺子的;
  哪怕是解放前,地主老财也没这样过日子的,人家姑娘家早就心里有数,不过是图面子上好看罢了;
  所有人心里都门儿清,那些人天天吹嘘家里吃饺子,面条的,就连三岁孩子都哄不住,没想到到把你唬住了。”叶妈妈十分无奈的叹了口气,摇摇头,唉……他们家闺女,太好骗了,别人说啥,她都信。
  叶小六原本以为,叶家村的村民,他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小山村,大多数人不识字,跟外界接触不多,没城里人那些花花肠子,村民们都是朴实的,朴素的,全都是憨厚老实人……
  结果,现实教她做人,人家也是很有生活智慧的,演技比起城里人,也毫不逊色。
  叶家村的村长:叶有才;
  在当下,人人都吹嘘自家生活水平好的清流当中,他就像一股泥石流,见天的在外哭穷,一套衣服,穿了八年,身上的补丁20多个;
  叶小六家有杂货铺,家里面不缺布料,不缺米面粮油,他们家条件好了,两边的长辈,叶小六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伯伯,小舅舅,姨妈,全都受惠;
  尤其是叶小六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四位老人,一年四季,每季两套衣裳,每人一年八套,全都是叶小六亲手做的,另外,时常有米面粮油孝敬。
  所以说,叶村长根本不缺衣服穿,家里的米面,也足够他们老两口吃的,论起生活条件,在青山镇这一片地界,老爷子家的生活水平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不过老爷子是非常有生活智慧的人,知道家里的生活条件越好,越是不能在外面露富,因为大多数人都仇富;
  孙女给他做的新衣服,他从不穿出来显摆,他把新衣服穿在里边,外面再套上一层旧衣罩起来;
  他不但自己这样,家里的老婆子,大儿子一家,小儿子一家,所有人都被他要求这样穿,老爷子是一家之主,他的话没人敢不听,所以叶家人,在外面穿的都还挺朴素的,很少见到穿新衣服,这是因为他们的新衣服穿旧了之后,才敢穿出来。
  叶家村留给人的印象,就是穷,地方偏僻,第一批知青,革委会的副主任根本就没考虑叶家村;
  叶村长也跟着大家一块表示,欢迎城里的知青去他们村,最后五支知青队去了几个大村,去他们村一个都没有,叶村长一脸遗憾,实际上心情很好;
  这群城里的娃娃,一看细胳膊细腿,他就不乐意带这些人回村,因为这群娃子,一看就不是干活的料;
  村里人挑水,挑肥,一旦子有两三百斤,这些娃子,估计两个人都挑不起两三百斤的担子;
  至于说给城里娃分一些轻快活,老村长想说他们村里的轻快活都有主了,村里轻快的一些活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