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寒门之中他考得最好,听说进步神速啊。”泰昌帝的话里带了丝玩味。

    “臣敢保证,臣的二舅子绝对没有看过那套柳叶先生的押题卷的,这段时间,他都呆在府里由臣给他开小灶恶补明经科呢。”压根就没出去。

    泰昌帝也知道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林则然看了那套押题,否则京兆府不会毫无动作。

    “宫爱卿也是本事,朕都忘了你当初是秀才科头名出身了,难怪你那二舅子一经你教导,进步迅速,成绩突飞猛进啊。”

    泰昌帝心情不好,说话很不客气。

    梁东海同情地看着宫令箴,皇上的气准得撒出来,无人可撒的话极有可能撒在他这奴才身上,现在宫大人顶风而上,直面皇帝怒火,好人哪。

    宫令箴腼腆地笑笑,“皇上过誉了,臣无非是针对王太傅和孔太师历年来出题的规律与范围,划了部分重点给他罢了。”

    “哟,想不到宫爱卿对王太傅还挺了解的嘛。”

    宫令箴笑笑,“王太傅的出题习惯好多年未变了。”

    泰昌帝闻言,神情若有所思,果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并不能为大梁甄选出有用的人才来。

    “皇上,臣今日进宫,其实是有一事禀告的。”宫令箴提起他此次进宫的目的,他当然不是来给皇帝当撒气桶的,但前面这一顿气又不能不让皇上撒掉一点。

    “哦,何事?”此刻泰昌帝的心情好了一些了,倒生出了两分好奇。

    自己这几日心情不好,众大臣皆知的,所以他们这几日,除非有事要面圣,否则都不往他跟前凑的,

    “是这样的,臣之前和皇上说过,先前臣家中用暖房种青菜这事,是由臣这内子与二弟妹捣鼓出来的。后来她们受此启发,打算试验一种新的耕种粮食的模式。如果一切顺利,可使粮食增产。今年,她们的试验的对象是稻谷。”

    泰昌帝敏锐地抓住这两个字了,“增产,每亩地能增产多少?”

    “如果在风调雨顺之年,预估增产四五成吧。”这是他妻子告知他的数据。

    泰昌帝霍地站了起来,“果真吗?”如果说泰昌前面还能无动于衷,后面听到这增产的幅度,他是直接就坐不住了。如果真如宫令箴所说,这套新的耕种方式能试验成功的话,全国能多产多少粮食啊。

    “有六七成把握吧。因为这是第一次试验,最终结果也不知道是怎么样的,能否增产,都未可知,本不应该现在禀报皇上的。但皇上这几日心情欠佳,臣担忧您再继续下去,于龙体有妨碍,所以臣——”

    泰昌帝挥手,这些都不重要!“现在你妻子她们的试验做到哪一步了?”

    “今日正好插秧。”

    “插秧?朕可以去看看吗?”虽然不知道插秧是什么,但他可以亲自去看一看哪。

    “当然可以,只是皇上今日的安排?”

    泰昌帝罢罢手,吩咐梁东海,“将今日朕要见的人都通知一下,往后挪,将时间空出来,摆驾,朕要出宫一趟!”

    “是是——”梁东海躬身回道,然后快步去让人安排銮驾。

    泰昌帝走下龙椅,邀宫令箴一道往外走去。

    宫令箴自觉落后他一个身位,这个位置方便回话又不失恭谨。

    “宫爱卿,快与朕说说,这种新的耕种模式,是怎么样的?”

    “回皇上。。。。。。。”

    百花山下,他们虞国公府这一片田地要插秧啦。

    林蔚然与容韵亲自来坐镇,国公府年轻一辈的知道她俩要来百花山,都还记得上回春游的事,一个个又跟着来了。

    今日林蔚然穿的是裤装胡服,她观察着,眼前的这一片水田整得已经完全达到了插秧前的要求。

    此时的林蔚然还不知道她丈夫竟给她请来了皇帝这一尊大佛。

    她没有像其他佃户一样已经挽起裤腿下到了水田,而是站在旁边,准备给他们做一次插秧的示范。

    她伸手取来一把稻秧,“咱们插秧,稻秧以三到五株为一撮最好,多了冗赘浪费,少了会致使最后稻谷的产量达不到预期。”

    “接着便是秧苗插入水田泥里的深度,以它们能站稳为基准,过深不利于它们生根发生:浅了站不住吃不进泥的话,也不利于生长发育,甚至会飘浮于水面上造成死亡。还有每一撮秧苗之间的间隔以略小于半尺为好。”

    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做示范,所有的佃户都知道林蔚然是他们佃主虞国公府的大少奶奶。

    而此刻,这位大少奶奶竟然教他们种地。她虽然只是站在岸上做指导,实际没有下到水田里,但这样已经足够了。

    一时间,这些佃户的心里都胀得满满的,浑身充满了力量,感觉自己一个人就能将整片的水田给插满秧苗。

    宫衡更是张大了嘴,他真没想到他大嫂还能做到这份上。

    宫炀看到那么多人都崇拜地看着他们大嫂,忍不住说道,“大嫂真厉害。”

    宫衡张了张嘴,不知道如何纠正自家弟弟的这个说法,种地而已,称不上厉害吧?不过看着这新式的耕种模式,最终只能抓了抓头,这样的大嫂,似乎真的挺厉害的?

    此时,一位满脸沟壑的老者领着几个农户过来了,“你们这样是不行的,自古以来都没这样子种地的。真是胡闹!”

    林蔚然看了过去。

    宫衡第一个不服,他大嫂厉不厉害暂且不说,但他们国公府的人就是不能如此被人蹬鼻子上脸。

    “喂,你是什么人哪,怎么随随便便就否定别人?”

    那老者看着这些田地,一副痛心疾首地道,“你们这些食肉糜膏腴的贵人,哪里懂得种地了?可不要瞎折腾了。”

    文皓上前一步,低声向林蔚然解释,“大少奶奶,这位老叟是百花山这一片庄户人家中最会种地的老人,姓卫,人称卫神农。这一带的田地出现什么问题,农人们都是向他请教着来解决的,所以这一带的农人在种地方面都很听他的话。”

    林蔚然眨了眨眼,卫神农?这雅号意义太大了,他担得起吗?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

    第105章

    “大少奶奶,需要将这些人轰走吗?”文皓请示。他着实气恼; 今儿是他们插秧第一天; 他们挑在这时候来找茬,岂不是触他们国公府的霉头吗?

    林蔚然摇头; “不必,且看看再说。”如果这些人是来找茬的话,他们强硬轰走反而落人口舌。如果不是; 那就听听这些人想说什么。反正他们想说什么就说呗; 最后结果都不会有改变的。

    “人挪活树挪死,好好的苗你们非得拔了再种。”卫神农看着一扎成一垛垛的好秧苗; 一脸的可惜。

    宫衡跳脚,“这是我们的地; 想怎么种就怎么种; 关你什么事啊?”

    今天大哥二哥都不在,今天来百花山庄子这边的; 不是女眷就是孩子,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保护他们。但他所受到的所有教导里; 又没有应付这种场面的经验; 这卫神农要是青壮年也就罢了; 偏偏找茬的是个老农,这可咋整?

    卫神农道,“你们这些人哪会种地啊; 不要再糟蹋这些种子这些地来为你们国公府做戏。你们知不知道你这样做; 会耽误佃农们的收成的?”

    林蔚然觉得有些奇怪; 不是说古代等级森严吗?怎么这卫神农一介农民,就敢来挑衅他们国公府了?

    似是看出林蔚然的疑惑,文皓轻声解释,“他们卫家男丁众多,伺候地也精心,每亩地的产量都能达到四百斤粮食。这些年,靠着卫神农会种地的招牌,卫家卖种子,给人解决地里田间的问题,通过这些攒了不少家底,然后都买了地。恰好,卫家的地就紧挨着咱们国公府,喏,就是那一片。”

    林蔚然看了旁边卫家的地一眼,根粗苗壮,苗与苗之间疏间得当,已经长出三片叶子了,确实比别人家的苗要好上一些。

    难怪呢,这卫老头敢跑到国公府这边来指手划脚的,原来他们新的耕种模式有可能砸了人家的饭碗?妨碍到了他们卫家的利益了。

    既是利益之争,那便好办了。

    “老人家,你还知道这地是咱们国公府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才是这片地的主人呢。人家抬举你尊称你一句卫神农,你不会就信以为真了吧?”林蔚然最烦这种人了,打着大义凛然的旗号,却满肚子的自私小算盘。

    见到说话的人是林蔚然一个女人,他哼了一句,“果真是唯女儿与小人不可养也。”

    然后又一脸鄙夷,“所以说你们这些吃着民膏民脂的贵人哪懂得民生艰难?尽糟蹋地了!”

    养?你养得起吗你?宫衡就要上前。

    三总管冯咏拦着宫衡,前面的两句就算了,有他们这些管事下人在呢,哪能让主子们打着赤膊上阵呢,“卫老爹,这地还没种出来呢,你怎敢笃定咱们国公府种不好地呢?再说,即使耽误了收成也是我们国公府的事,与你有什么相干的?”

    卫神农仍旧坚持己见,“祖祖辈辈都没有这样种地的,你们这样子瞎搞不会有好果子的。”

    就在这时,泰昌帝带着宫令箴到了,还从司农寺导禾署召了两人一同前来,毕竟这新的耕种模式是与导禾署相关的,需要他们跟进。

    巧了,这次来的人竟是导禾署四丞之一的沈导禾丞以及十监事之一的姜监事。

    上次林蔚然讨要不同种类的稻谷种子,宫令箴走了一趟导禾署,正是他们两位帮忙找的稻种。

    泰昌帝穿着赭黄色常服,宫令箴随侍一旁,其余人落后于他们二人。

    冯咏无意见见到宫令箴,一惊,就要出声,却被宫令箴摇头阻止了。

    他们一行人站在外围静静地看着。

    因为要插秧了,这一片开插的水田周围都扔了一些秧垛子。

    泰昌帝蹲下身,动手解开了绑着的稻草,取了一撮秧苗细细一看。

    “你们也都看看。”

    沈导禾丞也抓起一把秧苗看了,“皇——老爷,这些秧苗育得真好,根壮苗直,春耕播种也才一个月这样,微臣很少有长得这么好的。”言语之间难掩惊异。

    这厢,对于卫神农的固执,林蔚然啼笑皆非,这才哪到哪啊,无土栽培还没出来呢,“卫老爹,这世间,种地的方法千千万万,远超你的所知所想,你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就否定一些新事物。”

    卫神农听见她讽刺自己无知,气得吹胡子瞪眼,“大少奶奶,老叟种了一辈子的地了,老叟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你们就听老叟一劝,别瞎折腾地了。老叟看不得这个呀。”

    林蔚然懒得和他瞎扯皮,决定用一些事实来让他清醒清醒,于是她直接问道,“卫老爹,且问你一句,你们种植一亩地,以往需要多少稻种?”

    “十五斤左右。”老农回答的语气略傲然,他家种子好,发芽率高,所以周围的人都愿意买他家的种子。要知道别处,这一亩地要播个二十斤种子呢,有时不够还得再补。

    “我这插满一亩地,每亩秧苗的播种量是七十斤左右,只需优质稻种五斤左右。”

    卫神农瞪大了眼,“五斤?不可能!”

    “你这样的种法,我看了,种得太稀了,一定会影响收成的!谷种都没给够,就为省那点谷种,影响收成,值得吗?”卫神农一脸不赞同。

    “不会影响收成的,不然你等收成之时再来看看。”林蔚然不想和他解释什么光照原理,“卫老爹,你这一片地,等夏季狂风暴雨时,怕是成片成片地倒伏吧?”

    林蔚然一说这个,卫神农就揪心,每年他都祈祷稻谷成熟的时候不要有狂风暴雨,就怕好不容易种得的粮食被一场连绵大雨给糟蹋了。

    “我们这一片却不会。”林蔚然神情一片笃定。

    卫神农的大儿子第一个不信,“你别吹牛了,暴雨连绵的时候,我就没见过不倒的稻谷。”

    “我说不会就不会,因为我们的禾苗扎根比你们的深,所以具有一定的抗倒伏的能力。”当然,还有因为他们是插播的种植方式,几株为一撮。就像筷子的原理一样,一支筷子易折,一把就难。一株结了稻穗的禾苗容易倒伏,几株的却不那么容易。他们原来的种植方法,稻苗根系太浅了,都是在表面,没有扎根深层,等一结稻穗,风一吹就容易倒伏。

    “是这样吗?”卫神农有些动摇了。

    卫神农敛神,问道,“可是你们为何要将苗拔起来复又种下呢?不怕这样造成死苗吗?而且即使不死,也会影响生长期的吧?”

    林蔚然注意到卫神农问到这个问题时,不少人包括佃农都竖起了耳朵来听,于是解释道,“方便管理,合理利用光照,方便收割,防止禾苗浓密不一,防倒伏,这些理由够了吗?这些禾苗扎根需要五至七天左右,因为我们是育苗式种植,并不会耽误禾苗的生长期。”

    听到这句话,泰昌帝扫了沈导禾丞一眼,沈导禾丞一个机灵,赶紧将方才宫大少夫人说的话记下。

    后来佃农们才知道大少奶奶说的方便管理是什么意思,除草真是太方便了,不用像以前一样,总是压到禾苗,或者弄错除草的对象。

    卫神农的一个儿子嚷道,“谁知道有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林蔚然轻轻一笑,“你们何不拭目以待呢?”

    卫神农终于意识到,或许国公府这次真不是胡闹了。想到自己方才自以为是的行径,一时间脸色讪讪。哎,没想到临了临了竟然晚节不保。

    林蔚然专注一事的时候,浑身似乎散发着一股无形的光芒。

    大嫂竟然将这老头子驳得哑口无言,宫炀宫雪两个小人儿给她投去崇拜的小眼神。

    此时,宫令箴身边的随从文轻走过来,说请林蔚然过去说话。

    林蔚然这才注意到宫箴一行人就站在外围,而且他旁边还站了一位穿着赭黄色常服年约三旬的男子。

    宫家其余人也想跟上前,却被文轻阻止了。

    林蔚然一走近,那男子最先开口,“你刚才所说的,合理利用光照,这是何意啊?”

    这声音颇具威仪,林蔚然迟疑地问,“您是皇上?”

    泰昌帝微微颔首。

    林蔚然一惊就要行礼,却被泰昌帝阻止了,“出门在外,不必多礼。”

    “臣妇拜见皇上。”林蔚然还是行了一礼。

    走过来的时候她就一直在猜测了,有这样的气度,连她家那位都站在他的右边,隐隐以之为尊的,除了皇帝不作他想。偏偏一路过来,宫令箴也没给她一点点的暗示,这人真是!

    “林氏,你还没回答何为合理利用光照呢?”

    林蔚然连忙敛住心神,道,“种植一道,无论是什么植物,并不是越密集越好的。因为植物的生长是需要光的,太过密集,每株植物所获的光照就会不足,进而影响产量。”

    “竟有这样的说法?”

    “有的。”

    “你如何精晓这些农事的?”泰昌帝直接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他实在是好奇一个闺阁女子如何知道这些的。

    宫令箴心一跳,他虽知道她一闺阁女子懂这些,有其不合理性,但总不忍心逼问她,想等她开口。。。。。

    泰昌帝倒没怀疑什么妖魔之类的,而是怀疑她身后有高人,这位高人一直在她背后指导她。如果真有这么一位高人,他愿以高官厚禄待之。

    听到这个问题,林蔚然的心也是咯噔的一沉,不过她对于这个问题早就打过腹稿,很快便镇定了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