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程义已经带领村民们圈好了地,因为他们手头有许多事情要忙碌,所以,建房子的事情只好请专门建房子的匠人们来做。
所以,现在,人们想留宿莲花村还不能够,村里不收,而且莲花村不是想进就能进来的,有专门的人把守,本村的人他们都认识,谁家有亲戚来,都要说出亲戚的名字,他们去给找,找到了才能给接进去。
因此,不想走的人只好去几里地外的万德镇,万德镇也不大,只有两家客栈,去晚就没地方了,万德镇的居民一看,这可是个生财的路子,所以,家里有空闲屋子的,都用来出租,真是带来一笔不少的收入。
西远原来趁着荒年,给大舅小舅买的两个铺子,如今都租了出去,租金还不少,两个舅母都会过日子,家里田地的收入加上西家搭帮的东西,足够一年嚼过用了,所以,铺子的收入都攒了起来。
这可真是一个带动好几个,少部分人带动大多数,周围村庄见莲花村,靠那么常见的果树和花草就能挣钱,也开始跟风,栽果树种花草,不过,他们毕竟起步晚了,实力没有莲花村足,里正也没有程义有眼光,关键,莲花村背后不是还有个西远,对于这个朝代来讲,开了金手指的“大神”来指点嘛。
和风细雨,国泰民安,百姓生活富足,这可真是一片盛世田园景象。来到莲花村的人都会有这个想法儿,连西远有时候都会恍惚,觉得这个世道就是这个样子的。
当然,这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上的。不用说别的,村里的娃子从小在大野地漫山遍野地跑,真要有人瞧莲花村人们生活过的好,起了歹心,掳走一两个,到时候可得让人挠头犯难了。
因此,不管多忙,一进入莲花村地界的各个路口,如今都建了个短亭,一个是供人们休息,一个是盘查将要进入这个地界的人。一开始,还有人不服气,能没事消闲的,当然不会是普通的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老百姓,有钱人,难免自负一些。于是,卫成请来了赵林和解明理,西韦和程南柱子,几个人分别带领村里壮丁,分别把守几个路口。
他们或者是公差,或者是有功名在身,就卫成是个白丁,不过,他那威严气势,人们第一个不敢惹。
有他们带领,来的人刚想起刺,知道的人会私下里拽拽他的衣袖,示意这几个惹不得,所以也就偃旗息鼓了。
久而久之,来的人都懂得了规矩,不敢太过放肆,有那曾经起过非分之想的,听去过的人一说,只好息了心思。
后来,即使几个人不跟着把守了,人们也秩序井然,什么事情都是,先把规则摆明了讲好了,人们很快就会视为理所当然,要不,等人们形成习惯,再想着去更改,可真是比登天还难。
你别说,凡事都有例外,就有那不开眼的,给自己找事,给别人找麻烦。
莲花村的果树,作为休闲欣赏还是其次,主要还是为了做成水果制品来卖,所以,村里有专门看管果树的人,涉及到自身利益村民们也会自觉维护。
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来游玩的人,有那不顾及别人感受的,折花采草,糟践祸害东西,村民们看见了自然会上前去阻止。有的人听见了,会道歉赔礼,不再犯了。有的人可能骄横惯了,不思悔改,甚至有一天,还把阻止他这种行为的村民给打了。
这下子,惹怒了村子里正程义,程义当时正在房场那监督农家乐的建造,听来报信的人讲了,二话没说,提着马鞭上马,到了地方,看那人趾高气扬的样子,举起手里的马鞭,狠狠抽了两下。
哎呦,把那个人抽的,疼的直叫唤,指着程义的鼻子,叫程义给他等着,指正跟你们没完。
他叫嚣着,领着奴仆想走,却被程义给拦下来了,还真以为他们莲花村是个随便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他程义是想怎么叫骂就怎么叫骂,想怎么威胁就怎么威胁的人吗?
这个人当时被扣下,程义叫他家奴仆回去找当家人,然后派卫成和程南去县衙打点,一开头不把这种事情制止住,以后难免有人蹬鼻子上脸,要给那些起心思的人一个教训。
那个人家里正好在彦绥县城,要说是高门大户还不是,只是小有资财罢了。听说自家儿子被扣住,一边派人去交涉,一边想去打点衙门,告莲花村里正程义打人、私自扣押良民的罪行。
可是,他托了熟人一打听,懂得门道的劝他:你们家还是拉到吧,本来就是令公子不对,祸害人东西,人家不让还骂人打人。另外,你别看程义是个小小的莲花村里正,人家可是有来头和门路的。
县衙里两位很得上司赏识的公差,就出自莲花村,跟程里正家大公子师出同门,能不给使劲儿?另外,人家程大公子可是彦绥为数不多的几个举人之一,另外两个西举人,就是去年轰动一时的西解元家,跟人家是姻亲。
举人你知道吗?那是跟县令大人一起吃过饭,能说上话的人,而且,说不上啥时候就会被起用当官的,县令能因为你这么个说有点钱,还没多少,又没有其他关系人脉的人得罪那样的人家?
好吧,听了别人相劝的话,那户户主终于明白自己不争气的儿子给他惹了啥祸事,万幸人家程里正给他们留了一条生路,没有直接将人绑到县衙,不然,他还不知道怎么花钱托关系才能弄出来呢!
知道自家实力无法跟人家相比,这家户主很识时务地到了莲花村,把自己儿子教训了一顿,又跟被打的村民道了歉,程义也没难为他们父子,他的本意不过是想杀一儆百,把这种不好的苗头扼杀到摇篮中罢了,如今目的达到,放了年轻人,临走,为抽了人家两鞭子表示歉意,还送了父子二人点莲花村特产,当做赔偿。真是有礼有节,叫人说不出啥话来,把事情办的很圆满。
这件事以后,来这里玩的人们就很少糟践东西了,人家说的明白,这一片花海是免费给人观赏的,平时都是人家村民来照顾,你不花钱享受人家的劳动果实,还不爱惜,那可真是没有良心。
良心这个东西看不见,不过,大燕朝的子民还是很重视自己以及自家名声的,所以,自觉不自觉的开始遵守人家的规定。
刚进入地界的每个路口,都有一个醒目的标识,上面写着各项规则,不识字不要紧,每一项后面都配有图画,比如,不许随便折花草,画上面就是个人在攀着果树枝条想要折取的样子,然后,在他的手掌那里,一个大大的红叉,连村里眼神不好的老人都能看得见看明白,你说你不明白?脑袋有问题吧?这一点儿谁也不想承认就是了。
☆、第145章 娃娃
盛夏时节,西远斜躺在堂屋的沙发上歇晌,前前坐在地上拿着两个玩具娃娃,给娃娃穿衣服玩儿,一边穿嘴里还一边跟娃娃唠嗑,什么“穿粉色的,粉色的美美穿着最好看啦。”或者“花花,给你扎绿色的头绳好不好?跟你裙子上的点点儿是一个颜色,嗯,花花没有摇头就是同意啦。”美美、花花是她给娃娃取的名字。
两个娃娃是前前小姑姑不点用绒布做的,脑袋上用线绳还给缝上了两个小辫子,前前经常把辫子给散开,然后小手再一点一点给编上,不过,她辫得没有小姑姑弄的整齐,七扭八歪的,然后挑好看的头绳给扎上,弄好了,还会亲娃娃一下。
旁边大人看着小闺女认真跟娃娃玩的样子,都憋不住笑,不过,怕小闺女害羞,都强忍着,人家卫成很奇葩,小闺女和娃娃说话的时候,他还能跟着搭腔,跟小闺女商量给娃娃穿哪个裙子好看。
不点儿手巧,用家里做衣服的碎布,给俩娃娃做了好几套裙子,前前天天换样儿给穿,有时候她抱着娃娃去别家玩儿,把人家小闺女给羡慕的不行不行的,跟父母要,可是,村里像西家小姑姑这样手巧有耐心的女子可不多,有的当娘的是有心无力,有的根本无视孩子这个“无礼”要求,庄户人家的孩子,哪里那么些讲究,自家闺女能跟人家西家的比嘛,人家现在过得是啥日子?
西远则是理解不能,小女孩这种生物,他细心接触的,两辈子,前前还是第一个,不点儿也是闺女,可是那时候主要由奶奶和母亲来带,西远只是偶尔才会哄哄,况且当时家里还真没人想到这个,不点有一个大黄猫就满足的很。
不过,看着小闺女抱着娃娃快乐的样子,西远心中一动,叫不点没事儿多做些娃娃及配套的小裙子小衣裳来,赶上小林来家里的时候,他把这些娃娃用篮子装上,叫小林放到莲花食铺里去给代卖。
你别说,人们买吃食的时候,看见坐在各式篮子里的娃娃,还真是觉得稀罕,家里有闺女的,钱财又充裕的,就会掏钱给买个。
小林也会卖,言明,买一个娃娃,送个小篮子,买两个娃娃送一套小裙子,篮子是西家大舅给编的,造型各异,一点儿不比娃娃的手艺差,买的人觉得占了便宜,本来还犹豫着,这下,马上掏钱,很怕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
实际上,哪里有免费的午餐,裙子钱和篮子钱早都包含在娃娃的价钱里面了,西远内心都慨叹,小林这孩子如今渐渐向“奸商”靠拢了,当初多老实的娃啊,现在,嗯,按村里人说法,那是出息人了。
卖得的钱,西远都给了不点儿,孩子不容易,平时的零花钱都给了那两个贪心的爹娘,有时候还要垫补虎子,只能拿狗蛋那份儿精打细算,好在不点是个乐观的,每天笑眯眯,觉得能够在大伯家长大就是天大的福分了,这些生活中的烦恼,没真往心里去。
这下有了额外的收入,不点儿估计可以攒下些银钱,买些自己想买的物事了,村里的女孩,从会针线活起,就开始绣嫁妆,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不点不小了,也该准备了。
不点儿是个精明的,看没有多少成本的娃娃,被小林卖回来那么些钱,尤其做娃娃小裙子、小衣裳用的是布角,那基本上没有啥成本,以前都是用来打袼褙做鞋底,或者有时间,将整齐的布角连缀到一起,给小孩子做小棉被的被面用,不过,家里小孩子就那么两个,被子不是总做,所以,那些布角,经常的用处就是打袼褙。没想到,她只是一时兴起,给前前缝了两个娃娃,大哥就能给她想了个来钱的道儿。
所以,在小林再次来到家里的时候,不点儿特意趁没人的时候,问一下小林,娃娃好不好卖?她不想当着大哥的面问,大哥要是知道她这么看重这件事,准保还得给她操心怎么卖出去更多,私下里问出小林实话,要是好卖呢,自己就多做些,要是不好卖呢,就跟大哥撒谎说自己懒得做,省得大哥为难。
小林跟西韦年龄差不多,今年二十一了,因为常年在外面跑,多了些见识,心气难免有些高,一般二般的闺女有些瞧不上眼了,张老六夫妻两个为了小林的亲事可是没少着急,可是,没办法,在这个事情上,小林不知道为啥,出乎意料的固执,别家给介绍的闺女,相了几个都没瞧上,俩老虽然着急,可是也拿他没法儿,小林现在是家里的主心骨,他们已经啥事都习惯性听这个儿子的了。
小林自己也不知道为啥要这么坚持,总觉得娶一个入不了自己心的媳妇回家,宁可不娶,但是,他又怕自己不定亲,耽误了弟弟和妹妹,好在,他们家现在是个香饽饽,只要放出去话,弟弟小森的亲事没怎么犯愁就给定好了,如今,只剩下妹子还在给踅摸合适的人选,这样,小林自己的压力方没那么大了。
就是这么个见惯了世面,有自己主意的小林,看着眼前比自己小了六七岁的不点儿,看着那双亮晶晶,清澈澈,总是弯弯的带着笑的双眼,突然就红了脸儿,不点儿问他的问题,半天才结结巴巴给了回答。
不点儿有些莫名,不过,没有多想,她一听说娃娃一点儿都不愁卖,心里高兴的不行,盘算着怎么样儿才能多做些,冲小林笑了笑,道了谢,跑回自己房间了。
剩下小林在那傻站了半天,才想起来要去寻西远,他永远忘不了当初自己穿着破旧衣裳,领着弟弟妹妹,脏兮兮地站在老榆树下,看到小远哥的样子,以及小远哥给他们兄妹的那几块甜甜的糖。
所谓的知恩图报,如果没有西家大哥给予自己的本领,现在自己还不知道过着啥样的日子,要说报答倒是谈不上,以西家如今的日子,他所能给予的,人家都不缺,他是真把西家兄弟几个当做自己亲兄弟一样看待的。
可是今天,往堂屋里走的小林,不晓得为啥突然心脏砰砰跳的很奇怪,这是咋了,得了啥毛病了?小林一边走一边想。
不点儿问完小林,心里有了数,开始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做娃娃的事情当中去了。本来除了给家里人做些四季衣裳,哄哄前前及两个小的外,家里也没有其他活计让不点做。
西远娘真心疼惜不点,不肯叫不点跟着操劳家务。家里家外的活计,不点只要会,能拿起来就好,其余的时间,想做啥自己安排。人家西家三代只有这么一个闺女,从上到下都惯着,她这个大娘也不能勒掯人闺女叫给做这做那。
用西远娘的话来说,女人这一辈子,只有在娘家做闺女的那些年是好日子,成了亲以后,为人媳为人母,上要孝敬公婆,下要养儿育女,还要跟丈夫担起来养家糊口的责任,再没有人宠着惯着,自己就把自己活得粗糙了。所以,趁着还在娘家,一定要好好享享福。
不点儿听了大娘的话,背地里红了眼圈儿,她自己亲娘从来只知道跟她张手要钱,这样的贴心话从来没有跟她讲过,虎子娶亲的事情,村里人没少笑话,甚至都传到了外村,娶来的嫂子也不是能让人瞧上眼儿的,真是个见钱眼开的主,没事儿怂恿虎子这一出那一出,想着法儿从她这儿搜刮银钱,不点儿背地里被气哭了好几回。
好在大伯大娘知疼知暖,不点心里,其实是把西明文夫妇当成了自己亲爹亲娘。大娘没有闺女,都说闺女是母亲贴心的小棉袄,所以,不点儿每个季节,都不忘给大伯大娘做一套衣裳,尽管他们可能并不缺这些东西,可是,不点想尽尽自己的心意。
西明文心粗,每次不点把做好的衣裳拿过去了,他都会说,“不点啊,你做这干啥?大伯有衣裳穿。”话虽然说的有些不对路,不过,不点知道,那是大伯怕累着自己,心疼自己。
西远娘做过娘的人,心思细腻一些,私下数落了西明文两回,她自己一年四季穿的都是不点给做的衣裳,孩子有这个心,他们不能让孩子的心思白费。
平时在村里走动,别人看她穿的衣裳样式好看,问起了,西远娘会很骄傲的告诉他们,这是我们家闺女不点儿给做的,村里人常会露出羡慕的神情,感叹西远娘这闺女没白养,比自己亲生的都有心。
现在,前前只要一睁眼就往爹爹的院子跑,天气暖和了以后,二哥没事儿还会把小闺女揣在怀里带着出去骑马,所以,不点的时间更充裕了很多。而且,她一做活计,大娘就不肯让俩小的来打扰,如今,不点基本上把所有时间扑在做娃娃的活计上。
不点根据自己的想象,缝制了一个又一个娃娃,现在,只要家里人问起不点,回答都是在做娃娃。
小林也很给力,不点做的娃娃他都给卖了出去,不点儿心里感激,想着怎么回个礼物表示感谢才好。
可是,男女授受不亲,这个不点知道,因此,拿了银钱,买了好看的花布,送给了小林的妹子。
小林妹子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