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小当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吃货小当家-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好厨房里有洗干净的大肥鸡,本是预备熬制高汤的,珍娘拿在手里拍了拍,眼珠一转,笑了。

    卤鸡以浓郁胜,要卤得入味才好吃。

    珍娘向鸡肚里满满塞进一把葱结,再放些茴香大料,放在盘子里等待入锅。

    锅里烧热一斤上好陈年女儿红,加酱油一杯,再将肥鸡放入,同时烧滚,一柱香之后,加热水一斤,猪油二两,小火慢炖。

    珍娘看看厨房里还有什么可以用来入卤的,忽然眼睛一亮:桌下不显眼处,竹篓里,那一堆毛茸茸的,是什么玩意?

    钧哥拉出来一看,乐了:“原来是这东西!“

    一堆上好的禾花雀!

    赵师傅道:“这是门下才收来的,都是新鲜的。”

    珍娘笑了。

    随园食单中有云:野禽味鲜且易消化,做好了可是一道佳肴!

    珍娘随即命两个伙计专来伺候这堆妙物,扒皮去皮,开膛破肚后,用甜酒大酱文火细煨。

    接下来是蔬菜。新鲜菌子,山里农人才拔出来卖的,根上还粘着土呢,珍娘洗净切好,锅里放油略滚一滚,断了生腥气,即入盘摆花。

    因前世经验,珍娘她在摆盘上尤有心得。

    中间一撮主菜,四边各有花饰,不多,以免喧宾夺主,却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有的用萝卜雕花,有的用调汁画形,总是出奇不易,让人击掌而叹。

    这在古代酒楼里,还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创举呢!

    自赵师傅到下面伙计,甚至就连不甘不愿被留在厨房里的邱妈妈,都被珍娘这手绝活吸引住,嘴里不说,心里暗自叫绝。

    凉菜另有一道纯素:褐芥末种子磨出酱来,拌山芹菜和梨,颜色是如玉似翠,绿生生白花花,未尝之前先闻见鲜香清冽之气,顿时让人胃口大开。

    隔年的大枣拿出来,去核浸泡在木樨玫瑰甜汁里,中间塞上一小团糯米糕,也是珍娘前世常吃的一道小食:心太软。

    可在古代,这也是奇招。

    厨房里众人,连同钧哥在内,都只有张大嘴,看珍娘动手的份了。

    接下来的珍娘要做的,更令他们瞠目结舌,完全失去了语言和行动的能力。

    两只鸡蛋,去清留黄,放入干净无水的圆底深盆中,加适量糖后,用筷子不住搅拌。在前世这活珍娘都交给电动打蛋器来做的,现在么,则由身强力壮的赵师傅来代劳。

    “要打成什么样才算完事呢?”赵师傅手里不停,嘴里犹豫,这活他没干过,从来打鸡蛋只要打均了就成,这不歇手的打要做什么用?

    珍娘头也不抬地回:“让糖溶化,蛋黄颜色变浅体积变大。”

    赵师傅还是不太明白:“变大?要多大?”

    珍娘伸头向盆里看了一眼:“大到让我满意就成。”

    赵师傅额角上顿时滴下汗来。

    天,怎样才能让您满意?!

    珍娘眼见蛋黄体积膨胀起来,又向蛋糊里加入一小勺菜油,慢慢滴入,并不让赵师傅住手,边搅拌边加油,直到油与蛋搅拌均匀为止。

    赵师傅的噩梦还没结束。

    珍娘吩咐他继续朝一个方向用力搅拌,片刻之后,蛋液变得越来越粘稠,赵师傅觉出了搅拌费力。

    珍娘适时加入些白醋,看了赵师傅一眼,脸上闪出两只耀眼的梨涡:“还要继续搅拌呢!”

    赵师傅咬紧牙关,被梨涡点燃的勇气促使他,手臂继续努力。

    加入白醋后蛋液变稀了,珍娘再加入一些油蛋液又变粘稠,如此反复,一边搅拌再一边轮流加入白醋和油。

    直至酱达到珍娘理想的稀稠程度。

    这就是珍娘的秘密武器之一:蛋黄酱!

    “行了,这就行了!”珍娘用筷子挑起酱汁,满意地看着粘稠的酱体,水光盈盈的明澈冲着已经说不出话的赵师傅嫣然弯出两轮清月:“辛苦了赵师傅!“

    赵师傅的脸又红又烫,半是热的,半是累的,还有一小半,是羞的。

    珍娘最后不忘向盆里挤些橘汁,受时代材料所限,没有柠檬,只好用这个来去除菜油的气味。

正文 第三十一章燃烧吧厨娘的小宇宙!

    古代的鸡蛋都是草鸡所下,那时候还没有养鸡场一说,鸡都是散养,也就是现代所说的有机农物,这样的鸡蛋做出来的蛋黄酱,美味与营养兼顾,可谓绝妙。

    各色水果去皮削成块,跟蛋黄酱拌在一起。。。

    众人羡慕的眼光下,珍娘先赏了赵师傅一块,然后又招手叫过钧哥来:“你也试试!”

    两个有福之人,鉴赏之后,皆捂了嘴,说不出话来。

    珍娘笑着让众伙计:“都试试吧!”

    厨房里顿时传出一阵咀嚼的声音,水果的脆美新鲜,与蛋黄酱粘稠甘肥细润结合在一起,融入口腔里,变幻出让人难以抑制,想再吃一口的渴切心情来。

    “这东西怎么想出来的?”

    “明明是果子,怎么吃着倒有些肉的肥美?”

    “我觉得最是醋加得好,解腻去腥!”

    于众人激赞声中,珍娘微笑转身,忙别的去了。

    她的时间算得极准,果然冷盘差不多预备齐了时,外头传来消息:“县令大人就快到了田家了,热菜该下锅了!”

    按说好的擂台规矩,此回对垒评委,由县令打头,并七位县里有头有脸的乡绅,共八位老爷同来品断,设宴地点便摆在县衙外不远处,其中一位乡绅田员外家中。

    事不宜迟,珍娘按自己菜单上行事,下一步:八宝豆腐。

    这个菜也是有典故的,此乃清朝康熙大帝,御赐给尚书徐健庵的宫中御用食单,据传,徐尚书从御膳房取方时,出费银一千两方得。

    前世珍娘从古书中查到此方,吃货本性促使她铭记于心,并多次在家中实验成功,凡是尝过者无一不赞不绝口。

    也是极考验刀工的一道菜。

    嫩豆腐切片,只这五个字就耗去赵师傅许多心力,好在他的刀工很不坏,因此切坏几块之后,也算成功。

    片好的嫩豆腐,加入发好的香菇丁,蘑菇丁,松仁,瓜子仁,鸡丁,火腿丁,倒入浓鸡汤,烧滚起锅。

    别看说着简单,对上灶间的火候,加入的材料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若不是珍娘有着前世多次运作的成功经验,且又因要招待程大人,雅平居里精心预备的食料,此道八宝豆腐一般也是难以成功的。

    邱妈妈眼见珍娘一丝不乱,镇定自如地将菜品一道道捧出来,佩服赞叹的同时,心中由不得生疑虑。

    这些菜是一个没见过世间的农家小女能做得出来的么?

    别说做和吃,只怕平日她是连见也见不到的,怎么就能做出来?

    钧哥眼尖看出苗头不对,立刻悄悄窜到她身边:“妈妈觉出我姐的不凡了吧?我看妈妈也不是外人,实说了吧!我姐生过一场大病,曾卧床三年,其实她倒不是病,是被天上神仙请了去,自然吃过见过些与尘世不同的东西。。。“

    这边钧哥是吹得天花乱坠,听得邱妈妈和众伙计呼吸沉重,简直腿都软了,还以为今日厨房里来了个仙姑,专管天上玉皇大帝仙膳的呢!

    这边呢?珍娘与赵师傅此时已渐入佳境,两人配合得极佳,后者打下手,前者掌勺看火候,因此时间虽紧任务虽重,到底还是一样样地做出来了。

    此刻的隆平居厨房里,也是一样热火朝天。

    本来秋子固就是京官达人家的主厨出身,程大人又是自京里来,又有文掌柜的清早亲自过来发了话,自然拿出看家本领来,凡有的上好食料皆拿出来,精心制造。

    秋子固最拿手的一道汤菜,则从昨日晚上开始,便都处理好了,此时正在灶上用文火炖着呢。

    原料选用九斤黄的老母鸡来拆背,因鸡皮比一般的柔韧厚实,所以拆离骨时能把鸡翼鸡腿也能完整无缺的褪下来。

    再选上好的小荷包鱼翅发出来,排翅不用,因太长不容易处理。

    鱼翅先用鲍鱼火腿干贝煨烂后,再塞入鸡肚子里,用细海带丝当线,将缺口处逐一缝合,以免漏汤减味。

    最后加上去过油的鸡汤文火清蒸,呈盘后如一轮圆月,润气蒸香,包孕精博,清醇味正,腴不腻人。

    这就是秋厨出名的压箱菜单,鸡包翅。

    这道菜手续繁杂,材料都要预先处理,又都是珍贵的食材,因此此菜秋子固平日极少动手制造,若不是接待贵客,一般人绝难看见此物。

    鲍鱼火腿干贝加鸡汤,都是极鲜之物,外形也好,登盘荐餐,圆润莹洁,宛如一轮圆月,只要制造过程中不出错,总是出彩之极。

    秋子固走到汤罐旁,几不可察地抽了抽鼻子,微微颔首,转而对灶下看着火头的小伙计道:“辛苦了!”

    得了这三个字,小伙计悬了一天的心方才放回肚里,脸上顿时也有了笑容:“秋厨哪里话?这是应当的。”

    秋子固早转身做别的去了,可就算看着他的背影,小伙计还是满心欢喜。

    平日能得秋师傅赞赏的不多,因他是个极寡言少语之人,做得再好与不过就是辛苦了三个字。

    这三个字对于他手下的伙计不说,便等同于至高无上的奖励了。

    除此之外,凉菜八个亦无一不精,都是此地能买得到的最好食材,以最精心的配料制得,别的不说,只看刀鱼一味便知。

    春潮迷雾出刀鱼,它是春季最早的时鲜鱼,“河豚来看灯,刀鱼来踏青”乃齐家庄老小都会说的一句谚语。

    吃刀鱼以清明前质量最佳,此时鱼刺柔软,清明后刺则逐渐变硬,刀鱼肉质变老,吃时口感就差了,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因此是当季一道珍馐佳肴。

    秋子固早命人在菜市场相熟的鱼摊前守着,待有新鲜才出水的运到,立刻捡大的下手,回来后处理干净后,下锅热油煎过,再放入上好的山珍口蘑,又放入蛤蜊同炖,炖到最后鱼肉软烂,五蕴七香,味胜椒浆,怡曼畅通。

    伙计们都说,只这一道,再加鸡包翅,放眼整个淞州,绝不会再有人能做出这样的美味了。

    “师傅放心,”新来的愣头青搓着手,眼馋地看着盘子里热气腾腾的美味:“有这两个菜打底,就算真是宫里御厨来了,咱也一定能赢!”

正文 第三十二章秋大厨的来历

    听了伙计的话,秋子固脸上纹丝不见喜色,反将一双薄唇抿紧似刀锋般,眉头微锁:“厨房里何必如此话多之人?”

    另一个老成些的伙计立刻上来将那愣头青推走:“就是,不怕口水喷进菜里么?还不快干活去!”

    新来的讪讪的摸头,躲闪到墙角,不料秋子固还不肯放过他:“既精力如此旺盛,将那一桶萝卜削皮切块,正好泡菜坛子快空了,预备添新的!”

    新来的眼巴巴看着快跟自己身高差不多的木桶里,满满当当堆着如山的萝卜,顿时就傻了眼。

    待秋子固转身看灶上的火候时,才推他的那个老伙计方走到他身边,低低地道:“你新来的不知道,咱们秋师傅最不喜欢话多的人!他最常说,活是要做出来看的,凭一张嘴两片皮,算什么真功夫?!你不巧,今儿就撞枪口上了!”

    新来的不服:“可我那是恭维他啊!这也错了?”

    老人拍了他头皮一把:“秋师傅尤其不喜欢别人谄媚!好不好的吃了才知道!这话你都没听过?别在这里混了!”

    愣头青这才低了头,慢慢抓过一只萝卜,老老实实地削起皮来。

    老伙计看了他一眼,心里叹了口气。

    刚才的话其实都是托辞,真正原因,老伙计却说不出口,因那也是事关秋子固的来历。

    从来没有人,敢在秋子固面前提到御厨二字。

    十年前的秋子固,正于京中巨珰,也就是有政治地位的大太监,徐公公家中,侍奉其府邸饮馔,因主子徐公公权势熏天,平日最喜于家中款待各位权贵,秋子固本人亦精于厨艺,所以一时于京中风头无两,提到家宴,最先想到的就是徐府。

    徐公公一次酒后,竟直言再过半年,便将送秋子固进宫里。

    “伺候皇上,做个御厨房的总管,”徐公公脸红红眼亮亮地看着他:“秋师傅实乃实至名归!”

    本以为,自己会就此平步青云了,却不曾想因一位高僧的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年元宵节间,徐公公一时兴起,请了位高僧,据说还是西域天竺国修行回来的,很有德行,请了他来,给自家府上诸人算命。

    正巧秋子固亲自奉酒菜过来,于是徐公公便请高僧:“也给这位大师傅算算吧!“

    高僧问过秋子固的八字,卜转龟儿,到命宫上矻磴住了,揭起卦帖来看,只这一看,脸色便大不好了,也不说话,只眯起眼睛来,又将秋子固上下打量个没完。

    “师傅你但说无妨。”秋子固情知必不是太好,心便跳得有些狂乱,脸上强作镇定,缓缓开口道。

    徐公公也对高僧道:“怕是有些小妨碍,人生也没有一番风顺的,你只说不怕。”

    高僧面有难色,半晌方才慢吞吞地说道:“这位师傅,性格宽洪,一生操持,上人见喜下钦敬,只是。。。”

    秋子固的心漏跳了一拍:“只是什么?”他急急追问。

    “只是命犯三刑六害,必克过其主方可。”

    克过其主?难道说得是,自己要克徐公公么?

    秋子固不敢抬头,更不敢接上位徐公公的目光。

    徐公公也有些慌了:“那可有解劫之法?”

    秋子固的厨艺冠绝京城,要因克主放他出去,徐公公还真有些舍不得,且看看有没有缓解之计再说。

    高僧愈发为难:“此劫乃命中注定,万难以他法排解,除非。。。”

    秋子固眼前一亮:“除非怎样?”心头顿时浮出希望来。

    “除非遇上你命中注定的魔障克星,收服了你,历此一劫,方可解一生之难,否则见主必克。”高僧说完,双手合十念了声佛:“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此已是透露了天机,若不看在你心诚的份上,连这话也是不该说的。”

    收服自己?怎么个收服法?

    秋子固一头雾水,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可无论如何再问,高僧都紧阖双目,再不肯多吐露一个字,且后来的家眷也不肯再给看了,说已经泄露天机,怕再说下去,大家不便。

    好好一场元宵节家宴,弄了个不欢而散。

    徐公公半天没说话,未几吩咐领了高僧下去重赏,却再没直接对秋子固说过一个字。

    御膳房的主管?

    自然也是风中落叶了。

    次日,便传出了秋子固从徐府请辞的消息,不过徐公公到底还是念其旧情,没明说他离开的原因。

    但府上到底人多口杂,渐渐便有风声传出来,于是别人朱门大户,也不肯收留秋子固了,就连一般大点的酒楼饭馆,虽不明就里,可看苗头不对,也不肯要他。

    人世间的事多半如此,捧红踩黑,一夜间秋子固从云端跌落凡间,甚至连世人也比不上,直接落进了泥坑里,不得翻身。

    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文家掌柜两口子,也就是现在的文家兄妹的爹娘,接济了他,他们不但不信那高僧的话,反为他出众的厨艺倾倒,执意高薪请了他到隆平居,执掌后厨。

    却不曾想到,文家掌柜的于回京途中病逝,虽医家说是劳顿过度所至,可秋子固在心里却总认为,是自己克死了文家掌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